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鳴鳳的傳說> 133.第133章 134,隔代

133.第133章 134,隔代

  杜占鰲在路上對呂補心的珍珠寶貝,金銀玉器沒有下手成功,但也不是沒有收穫。他搞清楚了呂補心最終的歸屬,老家在什麼地方。 

  杜占鰲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時機。因為他知道呂補心是告老還鄉的朝廷命官,再也不會到別處去了。呂補心的財產就像煮熟的鴨子,是飛不掉的。這杜占鰲雖是江洋大盜,但他對自己將來還是有謀划安排的。於是他就用搶劫偷盜來的金銀寶貝買通了一個高官,指望在關鍵時刻可以救自己一命。 

  而且在追贓風聲最緊的時候,杜占鰲就將贓物窩藏在那朝廷高官家。 

  呂補心一生積蓄隨著自己的告老還鄉,都帶回了雎縣。 

  剛強與散淡發現古今中外一個共性,就是隔代遺傳現象。比如某家的某代特別能幹,那麼他的子女相較父輩就遜色的多。而孫子輩又會和祖父輩一樣能幹。剛強與散淡平時與人開玩笑說,這個現象還是有依據的,你看天朝歷史上老子和孫子都是有名的人。卻沒有兒子這個名人呢。 

  剛強與散淡再深入研究,思考得出這是人的惰性使然。一般情況下,父母能幹了,往往對子女的事情是事無巨細,一抓到底,子女也就大樹底下好乘涼,何必自己去勞心費力,最終能幹的父母還看不到你的閃光點。 

  當兒子輩長大成人後,百無一用,他的子女,也就是這家的孫子輩,對父母依靠是指望不上的,只好自力更生了。所以孫子輩又顯得出類拔萃。 

  還有一個原因,天朝傳統,孫子往往是爺爺奶奶照顧的多一些。爺孫相處時間長,機會多,使爺爺奶奶的耳提面命,耳聞目濡成為自然,這樣對孫子的影響也是巨大而深遠的。 

  列位書友如果有同樣發現,亦可以做一社會現象深入探究,剛強與散淡這個分析只是一個簡單的感性認識。 

  也許朋友會說那宋代的蘇氏父子三人,後來的公安三袁等等。還有帝王家的開國皇帝與二世三世多數是逐代衰減,這也不盡然,熟讀歷史的就會發現就是帝王也有這隔代遺傳的現象,像三蘇這樣的個案不具代表性。 

  說了半天,列位書友也許早就不耐煩了,我們是來看故事的,又不是來聽你說教的。列位書友在閱讀明清小說時就會發現,從那時起,我們講故事寫小說的祖輩就會在小說故事當中適時插入自己的一些認識,生髮議論,以起到文以載道的作用。 

  回過頭來,呂補心自己當了高官,可是他膝下育有二子一女卻都才能平庸。首先是兩個兒子都已四五十歲了,年年參加當時的高考,可就是考不進本科,連高職高專也考不進,沒有科舉的身份,在當時高考有兩種形式,一個是進士考,二個是明經考。進士考考的是考生的理論運用。明經考考的是對古代經典作品的閱讀與記憶,相當於現在的默寫考試。 

  所以當時就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說法,就是能夠考進進士,哪怕五十歲考中的,也算年輕的。那麼考取明經的即使只有三十歲,那你也就是年齡大的了。 

  所以每回國家大考中的進士考試,主考官是滿頭銀髮,考生是銀髮滿頭。 

  考試難的,只要通過了,待遇就會高,明經考試容易,考中了也不會在朝廷擔當大任。 

  呂補心的兩個兒子沒有功名,也就隨父到了雎縣,安家後繼續讀書,準備參加第n次的縣試。 

  呂補心的一個女兒其貌不揚,更為糟糕的是當時呂補心給她挑選的夫婿家庭背景煊赫,呂補心想的是強強聯合,這親家怎麼也是一個績優股! 

  沒有想到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皇帝老兒就革了親家的官職,削職為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