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官場之高手過招>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見死不救(二)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見死不救(二)

  拔出蘿卜帶出泥,萬一劉國安真出事了,恐怕他牛省長早晚受到牽連,哪怕是為了自保,牛省長也絕不會對此事袖手旁觀。


  牛省長坦然收下了劉國安妹妹送來的不菲重禮,安慰她: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有些事要慢慢來,隻要還有機會,必定想辦法爭取。”


  善有善報。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陳大龍出事後,餘丹丹居然特意去了一趟省城找任省委書記的姑父,請他務必想辦法幫陳大龍開脫。


  王書記起初不答應,尤其是聽說陳大龍已經被省紀委展開調查,認定了他肯定是身上有汙點,更加不樂意幫一個“貪官”。


  餘丹丹氣的瞪著一雙大眼睛質問姑父:


  “現在這年頭,幹部不送禮能升官嗎?能在領導的位置上呆的長嗎?能真正有時間有權力為老百姓幹點實事嗎?


  陳大龍的確有缺點,可他一個人在普安市為老百姓幹的那些有利民生的大事,比十個一百個領導幹部幹的都要多的多。”


  餘丹丹從未用這種口氣跟姑父說話,尤其是求他幫忙的時候,幾句話把王書記的火氣一下子撩起來,衝著餘丹丹教訓道:


  “丹丹!請注意你的政治立場!你這什麽政治覺悟?誰說幹部不送禮就不能升官?你把咱們共產黨的隊伍說成什麽不堪的隊伍了?我看你這些年在底下做生意,腦袋裏不知道裝了什麽東西?真是越來越糊塗了!”


  餘丹丹了解姑父的個性,平日裏被底下那幫馬屁精吹捧之下,自信心爆棚,總覺的自己頭腦中的既定思維是標準答案,是法理。


  對姑父這種表麵低調,內心高不可攀的高層領導,你唯一能勸說他的辦法隻有一個,用事實說話,讓他不得不屈服於“真理”之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餘丹丹那天緊緊抓住“幹部不送禮沒機會升官”的話題,跟姑父辯了個熱火朝天,說到最後,她假裝無意反問一句:

  “姑父,您總說自己一輩子兩袖清風,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為人民服務上,那麽請問你,為什麽你堅決不同意咱們這些王家的第三代踏入官場半步?


  您安排大哥學醫,安排二哥當兵,退伍後又開始經商,安排妹妹出國留學,學的是計算機,就是不允許他們涉及官場,為什麽?”


  餘丹丹的這句話算是問到了王書記的七寸上!既然他不承認當下官場一些客觀存在的醜陋現象,他為什麽不讓自己的後代繼續沿襲“兩袖清風一心一意為人民當清官當好官”的高尚誌向呢?

  原因他自然說不出口,但是卻心知肚明。


  餘丹丹一番話把姑父逼的麵紅耳赤,嘴裏“哼哼”著,卻找不出有力的話語來還擊,臨了,王書記像是自己給自己找台階下,問餘丹丹:


  “在你心目中,那個陳大龍倒成了百年不遇的清官,好官?你倒是說說,他到底幹過那些對老百姓有利的民生大事?”


  餘丹丹就等著姑父問這句話呢。


  她心裏早有準備,於是坐下來,細細向姑父講述起,陳大龍在普水縣出任代理縣長期間頂著巨大壓力促成水產養殖園區項目;在經濟開發區力排眾議完成拆遷老百姓安置房項目;目前正在極力推進的經濟開發區港口項目等等。


  說到最後,餘丹丹忍不住眼淚流下來,她帶著真情對姑父說:

  “他才三十多歲,為了工作跟家裏人聚少離多,老婆都跟他離了,人家上班是八小時,可他呢?休息日,節假日,統統都在忙公事。


  在他心裏,老百姓的事情大於天,隻要是力所能及為老百姓辦點事,他必定義不容辭,這樣的一個基層領導幹部,哪怕他有點小缺點,難道不比那些整天隻知道溜須拍馬跑官要官不幹正事的官混子強的多嗎?”


  王書記不得不承認,餘丹丹的話打動了他。


  盡管他一向工作作風剛硬,眼裏揉不得沙子,這一回卻破例在心裏做出決定,他要盡力而為幫這個年輕有為一心為民的陳大龍一把。


  一上高樓萬裏愁, 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最近,胡副省長心裏總覺的有點不踏實,陳大龍被省紀委調查工作進行了快一周的時間,居然半點有價值的信息都沒調查出來?他直覺此事進行恐怕不是自己想象中順利。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他主動向省委王書記和省政府牛省長親自匯報此案,本想著從高層方麵再給省紀委的領導施加壓力,逼的他們不得不把此案加快速度辦成鐵案。


  令他感到詫異的是,當他向牛省長鄭重其事匯報此案的時候,牛省長的態度模棱兩可,似乎並未把這事當成什麽大事來看。


  牛省長還頗為意味深長的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胡副省長,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留一條活路,相當於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霸王龍年紀輕,性子急,年輕人嘛毛毛躁躁很正常,做錯點事也是情理之中。


  年輕幹部的成長需要上級領導多指導,隻要他們能夠做到一片公心處理問題,有些事情倒也不必非要上綱上線,你說呢?”


  胡副省長從牛省長的話裏聽出他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意思,盡管他心裏對牛省長的看法無法苟同,當著頂頭上司的麵卻不得不裝出聽話態度。


  賊心不死的胡副省長見自己從牛省長這裏得不到支持的力量,索性一竿子打到底主動把這個案子捅到省委一把手王書記麵前。


  在胡副省長的心目中,王書記大會小會談廉政建設,張口閉口必須嚴懲貪官肅清黨員幹部隊伍,他對此事的態度一定會比牛省長積極的多。


  令胡副省長更加沒想到的是,王書記居然話裏話外同樣有包庇那個霸王龍的意思?王書記對他說:

  “胡副省長,領導和下級之間溝通工作相當重要,陳大龍在普安市當領導,這些年聽說也做了不少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咱們當領導的看人絕不能一葉障目,要多想想下屬身上的閃光點,你說是不是?”


  胡副省長聽了王書記這句話,當時一顆心慢慢往底下深陷沉淪。


  他此時才想起之前劉國安之前曾經提醒過自己,“霸王龍在省裏挖的道道多著呢,想要一竿子把他打死,可不是什麽容易的事。”


  “難道王書記和牛省長的道道都已經被狗日的霸王龍打通了?”胡副省長腦子裏浮現出這句話讓他頓時兩腿發軟,後脊梁陣陣發涼。


  “如果事實真像自己猜測那樣,恐怕這一回想要讓霸王龍就此退出政治舞台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麽辦呢?侄兒的深仇大恨不能不報!霸王龍卻又這麽難對付?究竟該怎麽辦才好?”


  胡副省長心裏的糾結還沒來得及想辦法解決,讓他鬱悶的壞消息接踵而來。


  省紀委的親信向他透露,“牛省長親自對省紀委的領導發話,任何案子處理一定要鐵證如山,省紀委處理任何一個舉報案件,最重要看證據。”


  緊接著,省委王書記突然親自找他談話,說,“胡副省長,有人舉報你幾年前在定城做市委書記的時候,包庇港口走私係列事,希望你對此事先進行自查自糾。”


  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傻子也看出來,有人為了保陳大龍,特意去了定城翻胡副省長的舊賬,擺明了隻要胡副省長強硬到底,大不了雙方一拍兩散,誰也不落好。


  胡副省長猶豫了!

  盡管他此刻恨不得對陳大龍扒皮抽筋,喝其血啖其肉,但是危急關頭人自保是一種本能,他在心裏勸自己道,“侄兒胡文傑已經去了,難不成為了他的事連累自己身敗名裂晚節不保?”


  胡副省長的心意動搖,底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王書記和牛省長都主動提及要召開一次省委常委會議,計劃在會議上對普安市領導班子最近發生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


  胡副省長的態度卻堅決拒絕,他反而替陳大龍和劉國安講情:

  “王書記,牛省長,你們說的對,年輕幹部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領導也是凡人孰能無過?劉國安和陳大龍在普安市人民群眾中一向享有極高的政治威望,這次被省紀委調查也有些日子了,既然事情真相大白,就該讓兩人趕緊回去繼續履行領導職責。”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


  當初胡副省長機關算盡陷害陳大龍,現在卻又一門心思巴不得這件事快點了結,事情卻不是他想象的那麽簡單。


  無奈之下,胡副省長不得不動用自己在高層的老關係,拜托老領導親自幫忙從中斡旋此事,才總算讓王書記和牛省長答應,將會很快召開一次省委常委會議徹底給此事做一個終結。


  在高層悄無聲息的幕後操作中, 一場眾人想象中的狂風暴雨,片刻之間消失於五行, 雖然陳大龍案件處理結果還沒出來,但,省委王書記心裏卻明白,陳大龍此次平安過關基本沒什麽阻力了。


  上頭的關係理順後,接下來的事情變的簡單多了,省紀委對陳大龍和劉國安等人的調查結果相繼很快出爐。


  根據省紀委調查材料得出結論,兩人都涉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問題,根本夠不上貪汙腐敗的標準,陳大龍被舉報的一些問題原本沒什麽證據。


  此事就此不了了之。


  針對此次普安市領導高層出現的“狗咬狗”現象,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省委常委會議上討論此事的時候,定位為:

  “普安市委書記劉國安在領導班子溝通,團結問題上存在詬病,沒有承擔好一個班長應有的責任,導致和下屬之間發生了一些不該有的誤會。”


  這樣的論調一出來,常委會上常崇德副省長,曹書記等人都積極響應認同領導的說法,並提出,“對於積極幹事的年輕有為領導幹部的積極性一定要注意保護,絕不能讓有些幹部流血又流淚。”


  副省長常崇德建議,“為了消除此事在當地造成不利政治影響,建議同時免去普安市委書記劉國安,普安市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陳大龍的領導職務,等待重新安排。”


  王書記在會議上對常崇德副省長的建議表示讚同。


  畢竟劉國安和陳大龍都是在普安市身居高位的領導,又都是被被省紀委當眾帶走調查,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麵影響,對兩人免除職務重新安排等於是變相的保護,可以避過短時間的輿論風口浪尖。


  此次省委常委會過後,普安市的政治局麵出現很大調整。


  由於普安市的張市長在關鍵時刻鼠目寸光,一心隻記掛著自己的那點私利,明哲保身,對市委書記和下屬之間明顯存在的矛盾置若罔聞,導致省委王書記和牛省長對他的印象都不太滿意。


  他對“劉陳之爭”事不關己的態度,不僅讓下屬們看透了他的無情,更是直接導致他一門心思想要近水樓台替補市委書記位置的夢想化為泡影。


  經過一次省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省委省政府領導經過會議研究決定,對現任普安市的四套班子進行了一次大洗牌,調整如下:

  湖州市委書記調整到普安市出任市委書記,(省紀委副書記王長安提拔到湖州市出任市委書記一職)。


  張市長原位不動。


  普安市副市長周武上調到省文化廳任副廳長。


  普安市委副書記錢副書記調整到定城市做市委副書記。


  在陳大龍被省紀委調查期間四處奔走熱心幫忙的副市長牛大根,被提拔為普安市常務副市長。


  另,在大多數人眼裏仕途走到盡頭的經濟開發區主任賈正春,此次被提拔為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終於如願以償當了一把手。


  此次領導班子大調整,讓底下人迅疾看透了省委高層領導的心思。


  此次調整計劃中,連經濟開發區的主任賈正春都被提拔為工委書記,而張市長圈內一幫人卻分明是狡兔死走狗烹,沒一個人被安排到滿意領導崗位上。


  這說明什麽?

  說明在省委高層心目中,寧可啟用陳大龍的下屬也沒有啟用張市長手下那幫人,說明省委領導對張市長有偏見的同時,順帶著對他的圈內人全都不看好。


  周武,錢副書記等人紛紛調離普安市,意味著張市長失去了平日裏依賴的左膀右臂,導致張市長在普安市的政治力量遭到極大損失,最起碼,在新任市委書記到任後,短期內他是沒有太多的發言權。


  官場,從來都是牆倒眾人推。


  官場,從來都是盛行叢林法則。


  張市長一步錯步步錯,導致自己在普安市官場苦心經營多年的政治優勢瞬間土崩瓦解,還連累了手下人受到牽連。


  政治鬥爭,有時候也是一種良心之戰!

  五一假期很快過去,普安市委市政府大院內一如既往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看似平淡無常的日子裏,一場很多人想象中的腥風血雨在五月的春風裏不露痕跡化為無形。


  好一個: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從頭越 ,仕途漫漫真如鐵。


  功成鏘八鸞,玉輅行天街,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三十功名塵與土,

  風景如畫,殘陽似血。


  閑來莫話封侯事,古來青史誰不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