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第193章
陳檬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這真的是跟自己同宿舍那個不苟言笑,也不太愛說話的王華?
王華身前綁著一個白色的圍兜,食堂大師傅穿著的那種,手上還套著一個塑料袋子,麻溜的給人拿包子,一邊拿包子吧,一邊還忙著算賬,忙得團團轉。
王華站在包子鋪外面開開心心的大媽大嬸們交流,屋子裡面是馬颯在趕工做下一輪包子,兩人忙的不亦說乎。
怎麼看著王華的眼神,都覺得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死氣沉沉的小姑娘,現在看著倍兒有活力。
她人笑眯眯的,手上拿東西的時候又很注意衛生,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前段時間包子一直都不夠賣,馬颯一個人做不過來,這段時間王華不上學了,就幫忙打打下手,裝裝包子收收錢,這幾天馬颯的包子店生意相當不錯,全都因為有王華在幫忙。
馬颯嘴上雖然不饒人,但是王華擺出來一副沒人收留我的樣子,他就認慫,只是他自己在包子鋪後面隨意搭出來的一個小鋪位,怎麼能委屈了王華,誰知道王華沒臉沒皮沒羞沒臊的就在他床鋪邊上搭了個床鋪出來,雖然說用了一張帘子給隔開了,但是馬颯還是不讓,最後他自己跟房東商量了一下,把房東的一間雜物房給租賃了下來,好歹給王華弄了一個私人的空間出來。
房東看著兩個小年輕不容易,房租都沒有收。
就這樣,馬颯包子鋪算是發展壯大了起來。
名氣打出來了以後,生產力有些跟不上,馬颯這從早上三點鐘開始起來揉面,到早上六點包子鋪開張,也只能做酸菜肉包跟饅頭一樣兩百個,就這樣小夥子迅速的消瘦了。
說實話馬颯一點都不想要王華一起做包子這個事業,對於他來說要找個事情做迅速獨立起來,但是拉王華下水絕對不是他所願。
但是王華這段時間沒有地方去這是事實,他的包子鋪在發展壯大的時候請不到人也是事實。
就這樣兩人稀里糊塗的組了個搭檔,正式的把包子鋪給壯大了,這段時間應收嗖嗖的往上面飈,馬颯準備過完年要請幫手了。
當然這些話都是從大媽嘴裡聽說出來的。
大媽們沉迷的話本,估計也有王華這號角色的存在。
陳檬就安安靜靜的站在大媽們的後面聽她們說起來這些。
「哎喲,今天還有好多吶,可不擔心買不到了,要說馬颯這孩子真不容易,要不是家裡碰到這種事情,這麼大的孩子應該要學校讀書的吧。」
「可不是呢么,不過患難見真情,你看看這個時候還有小姑娘貼上來幫忙一起賣包子,這就是難得的情誼了。」
陳檬可不是被大媽們的八卦徹底給吸引住了吧。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真不覺得王華是那種能夠倒追男生的那種人!
很快就輪到了陳檬,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一個牌子:「肉包兩毛五,酸菜肉兩毛,菜包一毛五,饅頭一毛。」
陳檬也學著大媽們的樣子,要了十來個包子,準備帶回去給爸媽嘗嘗,看看大媽們安利的包子是不是真的這麼好吃。
「十個肉包子。」陳檬遞過去兩塊五,這肉包子很大,難怪有大媽感慨一頓能吃三個肉包子!
王華認出來了她:「陳檬?」
陳檬抬起來小臉,臉上沒有一絲一毫看不起她的意思:「我排隊排了很久才知道是你,原來這包子鋪是你們家的啊,給我來十個包子,我帶回去給我爸媽也嘗嘗。」
王華臉上又重新露出來笑容:「好嘞,十個肉包子,您收好咯。」
忙完了這一陣,就在過年前一天,也就是臘月二十九那天,陳老太太跟陳老爺子,還有毛蛋一起來到了京市。
就在京市火車站接到他們的時候,陳老太太年紀確實是大了,身形都比以前要岣嶁許多,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深了,眼睛看上去比以前要更小了一些。
奶奶年紀越來越大,做事也不如以前那般雷厲風行,看著人的眼神,也比年輕時候柔和許多。
而毛蛋也沒有變高,趙菊的個子也不高,兩個兒子也高不到哪裡去,毛蛋現在是讀完了大學,沒有地方去了,打算來京市看看,這不剛好陳老太太他們也要來京市,就讓毛蛋這個大孫子給護送一下。
好在這一路上都是軟卧直接躺過來的,老人家又沒有受到什麼罪,在車上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同來新安的老鄉,一路上聊著過來並不無聊。
要說有什麼不好,就是火車餐太貴了一些。
下了火車,三個人一起並排走著,老頭身上扛著一個大包,老太太老當益壯,也帶著一大包衣服。
毛蛋手上拎著一個行李箱不說,背上也背著一個大包袱,都是老家的親戚們給的東西,不收也不好,收了這一路上也沒少受罪,都到了京市也不埋怨了。
就是來京市的人啊,真的有點多,生怕爺爺奶奶不小心走丟的毛蛋,一路上都警醒著,總提著一股子精神。
說起火車餐陳老太太就咋舌,以前在家的時候很少花錢,也不覺得花錢這麼罪惡,現在出門真是做什麼都要花錢,就連火車餐都要兩塊錢一個,她跟老頭子合著吃了一個,毛蛋是大小夥子,一個人吃了一個,還在車上吃了兩頓,她有點肉疼。
陳老頭一路上都叫她別叨叨了:「可別說了,不就是六塊錢么,人家在火車上做點飯容易么,柴火背上車多辛苦。」
毛蛋就不說話了,他還以為爺爺會說出什麼大道理出來,比如出門不容易,窮家富路,在路上可不能苛待自己,結果他爺爺來了一句,柴火背上車不容易。
他還能說啥呢!
陳老太太就不說話了,她也覺得把柴火背上火車很不容易吧。
就這樣三個人一路上走出了出站口,外面陳小軍肖敏陳檬沈間四個人都在等著呢。
好大的一個大牌子在陳小軍手裡頭拿著,很明顯的目標,毛蛋一眼就看到了:「爺爺奶奶,我叔,看到沒,那個大高個是我叔。」
陳小軍長得帥又打眼,穿著毛呢大衣往那裡一站,誰敢說他是鄉下來的泥腿子,這快四十歲的人了看著跟大小夥子似的,不說孩子都有十六歲了,誰能看的出來。
比起陳小軍來說,沈間的氣質就溫和很多,斯斯文文的站在人群裡面,那一副價值不菲的金絲邊眼鏡也能讓人側目了。
兩人旁邊的肖敏跟陳檬長得又漂亮,所以遠遠地,毛蛋就看見自家叔叔了。
兩位老人眼神不好,看誰都像自己兒子,這一走近才看見,原來剛才看錯人了,那是附近旅行社的導遊小伙。
雙方也不認識,對方還以為他們也是來京市的遊客,沖他們揮了揮手。
一聲清脆的女聲把老太太給從恍惚中給叫了回來:「奶奶。」
這聲音太熟悉了,從她小時候聽到大,這一聽就是自家小孫女嘛,一朵嬌花一樣的小姑娘,一開腔說話,周圍的人都齊刷刷的盯著陳檬看,真好看。
陳老太太一看見陳檬,就哎喲起來:「半年沒看見竟然瘦了好多了。」
陳檬挺直了腰板,有些得意:「我一天吃五頓飯呢,好多同學都長胖了。」她很在意自己是否還能保持身形這回事。
陳檬現在是十六歲,虛歲號稱十七,這個年紀的女孩子又能吃又臭美的,多數人都管不住嘴巴。
高三那麼重的工作量,要想管住嘴巴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陳檬還算班上保持體重保持的不錯的而已,只是那張小小的臉蛋,身上再怎麼長肉,都長不到那上面去。
其實老人家都是帶著濾鏡看孩子的,陳檬哪裡瘦了,只是老人家看著她瘦了而已。
毛蛋的嘴角就抽搐了一下,老太太見誰都會說瘦了的,不過看破不點破罷了。
兩位老人一輩子的勞作,到這個年紀終於是閑下來了一些,肖敏勸他們在京市多住上一陣。
其實來京市過年並不是明智之舉,冬天京市還是太冷,但是兩位老人都惦記孫女,剛好毛蛋要來京市,就死活要跟著一起來。
這要是平常,攆著他們來都不會來的。
放下了行李,老太太就在院子裡面轉悠起來,本來聽老家人說的城裡人都住著鴿子籠,看來也不竟然,肖敏這個房子就很大哩。
后宅是以前女人們住著的地方,造的本來還有亭台樓閣,解放以後分房子的時候,就把這些都給拆了,中間空出來的地方蠻多,敞亮點的地方種著花花草草,不當人的地方就種著菜,院子裡面看上去又寬敞,只是這個季節花草還沒有開出來,看著光禿禿的。
陳老太太本來以為自己來京市就要閑得慌了,看見肖敏家裡的那幾塊菜地,歡喜的不得了,聽說是親家開墾出來的,不住的誇讚:「還是咱們親家有本書,這個院子要是讓我打理,肯定都種上菜了,這院子種上菜並不好看,這樣一來中間有個景兒,外頭又能種菜,一舉兩得。」
冬天,特別是北方能吃上一口新鮮的蔬菜是很難得的事情。
唐老還在家裡搞了一個小暖棚,四五平米的大小,專門種一些嬌貴些的蔬菜,都是小白菜上海青菊花菜什麼的,這些菜別說在北方了,就算是從南方過來的陳老太太也覺得新奇,原本她帶來了好多菜乾,是做好了在北方要吃很久菜乾的準備了的,結果人家家裡還有暖棚,可以種各種你南方都沒有的蔬菜。
這更加加深了唐老在她老人家心目中的偶像地位。
陳檬在旁邊蹦蹦跳跳的解釋道:「這個暖棚是我外公最近搞的呢,還是我幫忙搞的……」小姑娘很會邀功。
陳老太太眼尖:「竟然還有小香蔥,我們老家的小香蔥今年都凍死了呢。」
老人家稀罕的不行,看著長勢很好的小香蔥。
就算是在南方,到了秋冬兩季,小香蔥發的都不是很好,不可能像唐老種的這種小香蔥一樣,長勢喜人,她一看就愛上了唐老的這個暖棚,感覺還能種上不少好東西。
陳檬:「我外公說這個暖棚弄得好了,冬天都能吃上西紅柿和茄子。」這是反季節蔬菜,對暖棚的要求比較高,現在唐老做的只是可以防禦嚴寒的暖棚,在裡面種一些青菜香蔥的還可以,若是要種西紅柿和茄子,裡面的溫度還要更高一些,或許到了春天能種上一季。
這已經很難得了。
一向不愛說話的陳老爺子都連連點頭:「親家還真是有本事,種田種地這些也是可以讀書學來的么?」
他有些沉默了,以前覺得自己會種地這已經算是本事,誰知道親家這個讀書人,比他這個種地種了一輩子的莊稼漢更加會種地,這讓他開始審視讀書人這三個字的分量。
從毛蛋這一代人開始,陳家是世世代代都認真供養孩子讀書的農村家庭了。
陳檬蹦蹦跳跳的跟在爺爺奶奶後面:「現在還有專門的農業大學呢,我外公其實是水稻方面的專家,種菜還是因為外婆想吃點新鮮蔬菜,他才開始研究暖棚的,不過現在也有農資公司搞這種暖棚蔬菜,就是很貴,一般人吃不起的,城裡人到了冬天就會屯上幾百斤上千斤的白菜蘿蔔,都堆在向陽的陽台裡面。」
在南方農村,自家一般都會有菜地,冬天都會種白菜、蘿蔔、雪裡紅這種抗寒的蔬菜,冬天還有紅菜苔可以吃,到了春季有菜心,能吃的青菜的品種就比較多了。
但是在更加寒冷的北方,只能囤積大量的白菜跟蘿蔔過冬,到了更遙遠的東北,就有人做泡菜,因為蔬菜放在屋外都會凍壞。
像陳小軍肖敏家裡這種能種上幾平米暖棚的人家,那都是當代的「大戶人家」。
唐老這四五平米的「試驗田」最近可是熱鬧了,連學校的學生都來參觀過了,京市周邊還有個農資公司想要跟唐老合作,弄一個蔬菜種植基地,把京市搞上一個暖棚,專門供給給京市的普通民眾吃。
後來核算了一下成本,就算了,現在的生活條件不算特別好,普遍的覺得能吃飽就行,在吃青菜這方面,普遍都不會太講究,能有條件講究的人,也早早的吃上了大棚蔬菜。
在院子裡面轉了一圈,陳老太太的精神頭就更好了,原本想著來京市了以後會很無聊,現在看起來也不會很無聊,房子裡面可以倒騰的地方還很多,還有一些地方是唐老他老人家並未折騰到的。
並且陳老太太這次打算把唐老的這個大棚蔬菜給學到手,等回到了老家,她也想搞一個這樣的大棚種菜。
陳老太太興緻勃勃的說:「等親家來,我要跟他學一學這個大棚怎麼弄,也不知道咱們家能不能弄上一個,我看著也就是搞個棚子,弄上一層塑料紙,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嘛,咱們以前怎麼就沒有想到。」
扯上這樣一層塑料紙,裡面的溫度就比外面要高上不少了。
陳老太太燃起來了戰鬥力。
肖敏在一旁笑著說:「您看看您還帶來了這麼多菜乾,壓根就吃不完,家裡還種著大白菜。」
大白菜和蘿蔔這種菜,產量其實就很大了,當然白菜蘿蔔其實都便宜,只是自己家種著吧,就能吃到新鮮的,最難得的是能吃到新鮮的蔬菜,以前家裡人少根本就吃不完,方慧茹就拿去送劉嬸那些人,大院裡面的人都沾了不少實惠。
現在即便是家裡又多了三口人,蔬菜也是足夠吃的。
陳老太太又饒有興緻的參觀了肖敏的屋子,不住的感慨房子真的很大。
這一路走來陳老太太都做了好大的心裡建設,覺得自己這回為了看孫女都要吃好大的苦頭了。
結果也沒有,兒子真是出息啊,在京市能夠盤這麼大一個場子。
看完了正房看廂房,看完了廂房還在外面的院子,一切都很好,這塊地方這麼大,就算是在大河村,也沒有哪戶人家有這麼大一塊地方啊!
參觀完了以後,陳老太太開始清理起來來的時候帶的東西。
大包小包,帶著毛蛋手裡的背著的,足足有四個大包裹。
「這些東西都是你嫂子弄得,咱們自己炒的花生瓜子,還有臘肉香腸的,野豬肉和羊肉是我買來熏幹了的,你們北方天氣乾燥又冷,這些都能放,還有你娘家嫂子弄的雜菜,這個玩意兒也帶過來,她說親家母喜歡吃……」
這些每次都是肖敏從鄉下過來,自己也要帶的東西,就是這次帶來的東西比較多……
另外還有陳老太太他們幾個的衣服,老人家生怕在外面要買東西花錢,自然是什麼都帶上了。
坐在屋子裡面烤著火,聊著天,大家一起開始聊起來以前的事情,沒想到時間過的這麼快,以前陳檬是個小豆丁一樣的小人兒,現在都這麼大了。
毛蛋在一旁苦笑:「我都說叫奶奶別帶這麼多東西了。」
他不說話的時候存在感其實挺低的。
肖敏這才注意到大侄子,仔細問起來毛蛋這次來京市是做什麼來的。
原來毛蛋從學校畢業以後,就分配到了一家國營單位做會計,他上班上了一年,就發現單位其實很多弊端,廠裡面也在改革,待遇什麼的其實也不如外面的私營廠子好了。
家裡面現在也不差,這不是就形成了鮮明對比了么,毛蛋就想出來闖一闖。
趙菊沒啥意見,陳二哥這個平常就聽媳婦話的男人,自然也蹦不出來個屁出來,想了許久,就是不同意南下,但是可以來京市,毛蛋想想能來京市也不錯啊,總不想在以前那個單位一直耗著了,這不是就來到了京市了。
說起這個陳老太太就一肚子氣:「多好的單位,以前能進國營廠是多好的事兒,偏偏你說不好不合適,現在的孩子哦,以前我就覺得小鳳吧能折騰,現在看看你們這一個兩個的,都挺會折騰的。」
小鳳是咋回事,肖敏有些好奇,感覺老太太吧話裡有話一樣。
又聽見老太太說:「以前吧小鳳想要去廣州念書,其實我也不太願意孩子跑這麼遠,後面想想孩子愛折騰也不是壞事,雖然說全家人都供著小鳳一人讀書,全家都吃夠了苦頭,但是後來小鳳給家裡做的貢獻也是挺大的,但是你看看現在這些孩子是怎麼一回事,動不動就不上班了……」
肖敏自己跟國營單位打交道比較多,深知國營單位的一些弊病,既然毛蛋都這麼大了,有些事情長輩說多了也不好,於是勸了陳老太太幾句,又舉了幾個例子,陳老太太平常就最敬重這個媳婦,肖敏都說毛蛋還年輕想試就試試吧,她也就不羅嗦了。
殊不知肖敏這幾句話,更加奠定了她在毛蛋心目中的偶像地位,以前爸媽在奶奶面前說了多少都不管用的事情,嬸子一句話就能搞定,看來還是嬸子講話管用啊。
肖敏只是簡單的問了一下毛蛋有計劃沒有。
毛蛋撓撓頭,一臉憨厚:「其實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弄呢,先找找看看吧,實在不行我還是要去南方的。」
他有幾個同學高考考到了北方,也有幾人在京市上班了,但是目前他也並不是想找個地方穩定著上班。
毛蛋沒有講的是,其實他最羨慕的就是三叔和嬸子,在他心目中,做人要像三叔跟嬸子這樣才算不白活了。
但是這種溜須拍馬的話語,他沒有辦法當著三叔說出來。
陳老太太的到來,讓小院很快就熱鬧了起來,她從老家帶來了不少好東西,腌菜什麼的,四鄰八里的都送上一些,大家收到陳老太太的「土特產」還挺意外的。
很快陸陸續續的又收到了一些回禮,大部分都是些糕點瓜子花生什麼的,鄰居們都很熱情。
這個年代的人情還沒有冷漠,周遭鄰里之間的關係也挺好的,就是前院租陳小軍房子的哪戶人家,也時常跟肖敏她們有往來。
就這樣,全家人就準備著要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