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窩囊
戴逯的話得到了朱序、任渠眾將的讚同。
杜英不由得一笑,軍中現在的想法顯然已經不比當初了。
當初作為一路偏師,他們雖然強渡灞水,但是畢竟深入敵後,頗有一種無根飄萍的感覺。
之後向南撤退到林氏塢堡,休整備戰,有關中盟作為強而有力的後盾,又有司馬勳駐紮在側翼,大家的雄心當然又回來了。
雖然是偏師,但是擺在我們麵前的局勢可要比桓溫麵臨的局勢好得多,與其配合桓溫進攻灞橋,不若直接進攻長安。
偏師或許也能立下不世之功。
軍心可用。
不過這樣能不能行,杜英自己心裏都不清楚。
苻融麾下雖然軍心不穩,但是杜英從來不敢忽視,畢竟曆史上這也是統率前秦大軍主力的人物。
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主將,的確能夠在短時間內讓一支軍隊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另外也還要做好隨時配合征西將軍作戰的準備。”謝奕在旁邊潑了一盆冷水。
接著,準老丈人很不負責任的看向杜英。
冷水他潑了,而打擊眾人現在高漲鬥誌的事,當然要交給杜英。
杜英並未推辭,緩緩說道:
“我等麾下,終歸隻是一路孤軍,若是貿然北上,直攻長安,看似輕而易舉,實際上牽一發而動全身。
諸位且看,我軍過鳳棲原而攻長安,正麵是苻融,東北側有苻萇,西北側有魚遵,三路氐蠻兵馬,隨時可以合兵一處,阻我前鋒。”
一邊說著,杜英一邊拿起來小旗子,在沙盤上演示。
隻見前鋒受阻之後,象征氐人兩翼的小旗子從兩側迂回包抄,這是氐人借助於騎兵通常會采用的戰術。
象征著晉軍的小旗子雖然也隨之兩側出擊,但是雙方在兵力相等,甚至晉軍並不占據多數的情況下,必然會陷入僵持。
長安戰局並不能打破,反而變得更加混亂。
“且不論魚遵有梁州刺史牽製與否,”戴逯皺眉,一開口就帶有鮮明的江南世家子弟的色彩,對於司馬勳的能力持懷疑態度,“征西將軍總還是可以牽製住苻雄的。”
“苻生和苻雄,並肩把守灞橋以及灞水沿線,不主動出擊,已然足夠。”王猛回答,“而苻萇,其實並不是必須要頂在這條防線上的。跟何況征西將軍現在也不可能分出來所有的兵馬對付氐人,還有雷弱兒在。”
“而今沒有後援,糧草也隻是堪堪足用,這一戰打的可真是窩囊!”戴逯狠狠地一揮拳。
周圍的將領們相顧默然,雖然他們的出身讓他們沒有資格和戴逯這樣破口大罵,但是說出來的又何嚐不是他們的心聲?
荊州兵馬已經竭盡全力,可是淮上等地的晉軍一直按兵不動。
或許在高層次看來,這也是桓溫不期望江南勢力插足關中之戰,不過在他們這些底層將領們看來,朝廷不發兵、不給糧,這根本就是要讓荊州和前秦拚消耗。
保不齊來一個兩敗俱傷,更是遂了那朝堂上袞袞諸公的心意!
戴逯是專門跑了一趟江南的,更是清楚此時江南仍是何等的歌舞升平,對於這一場北伐之戰,既不看好,也不打算施以援手。
沒有幸災樂禍等著看桓溫的笑話,就已經是看在大義的份兒上了。
杜英環顧一周,即使是出身江南的將領,和江左世家也不是一條心的,且看任渠、朱序等人,誰不是敢怒不敢言,覺得這一仗完全可以不至於這樣捉襟見肘?
憤怒的好啊。
杜英如是想著,同時緩緩開口:
“因此我等雖為偏師,又孤懸城南,的確有較多的自主之權,可是直攻長安,絕非上策。先攘助桓征西突破灞上,再集中兵力進攻長安,是為正途。”
眾將雖然覺得有一個一飛衝天的大好機會出現在眼前,可是又隨之煙消雲散,但是他們也知道,現在沒有資格去賭,按照杜英的規劃按部就班的來,盡可能的把力量集中在一起,才是最穩妥的方案。
“進攻灞橋,我等當麵,就是苻萇。”杜英接著說道,“諸位也應知,而今氐人朝堂之上,偽太子之爭其實並未停歇。
苻生和苻萇雖並肩作戰,卻往往各自擁兵居於戰場左右,大有‘老死不相往來’之意。更何況此時長安之中,怕還有人蠢蠢欲動。
因此,本督護認為,進攻苻萇,甚至俘虜或擊殺苻萇,或可讓氐人之中不戰自亂。”
“亡國關頭,氐人還會自亂?”朱序忍不住開口問道。
眾將齊齊看向杜英。
顯然不隻是他有這個疑問。
杜英則笑了笑:“若是苻生接替苻萇之位,那麽恐怕會的。”
大家將信將疑,但是杜英說的自信,又不好反駁。
謝奕似乎對此也持懷疑態度,不過不管氐人自亂與否,謝奕也都傾向於進攻灞橋。
長安雄城,絕非他們這一路偏師說拿下就能拿下的。
謝奕雖然是武夫,但不是真的莽夫。
——————————-
未來進攻方略既定,謝奕當即下達命令讓各部兵馬積極備戰,同時把斥候探查的重點放在苻萇營寨上。
晉軍會進攻灞橋,這本來就是必然的。
所以關中盟的斥候甚至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探查。
吩咐之後,杜英又留下了關中盟所屬將領。
他前來林氏塢堡,最重要的任務,其實不是決定一個月後的戰略目標,而是整編關中盟軍隊。
長期以來,盟中軍隊雖然隨同王師作戰,但是內部編製混亂、士卒良莠不齊,很多都是當時無兵可用的時候湊數的。
現在杜英也要去蕪存菁,同時還要真正把王師的軍隊編製落實在關中盟中。
王猛在林氏塢堡的這些天顯然也沒有閑著,早就已經拿出了大概的方案:
“關中盟麾下可戰之軍三千,另有編練新軍一千,以一千士卒為一將,各自設立偏將和裨將為軍中正副主官。另每一軍再設一參軍,會由參謀司擇選,以及時傳遞軍情方略。
而每一將之下,再分設兩校,每一校五百人,以校尉為主官。校之下,再設仗主,每百人為一仗。各級校尉和仗主,由主將先行篩選,上報參謀司,由盟主同餘一並考核。”
氣氛登時為之一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