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又是新的一天,陳子歌早早起床,來到了圖書館。
上午,陳子歌放下書,長長吐出一口
在本上寫到“今天看《京華煙雲》,前麵有一段來自林如斯的書評。
“《京華煙雲》是一本隨時可以翻看的小說,並不是一定要有閑時才看,最好是夜深人靜時獨自個兒看;困倦時,起來喝口清茶自問到: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一小醜否?”
我偏愛看小說,每次讀完一本,仿佛都要扣問一下人生。喜愛的不僅僅是波瀾起伏的故事,更喜歡的,是那些觸動人心的情感。
當你根據一個人的描述,進入一段生活,你看著他的四周:希臘傾注了染料一般鮮亮亮的暮色;步履蹣跚的夏日落下暈染的海邊街道;小巧,潔淨,優美的法國小鎮;中世紀的城堡和旁邊唯美的湖泊。
帶有青苔的石階和煙雨朦朧的小鎮,回蕩在小巷的馬蹄的脆響;有磨盤的村口和夜半的狗吠;清亮的溪和流水的桶車。
甚至每天都路過的紛紛擾擾的地鐵站;靜靜開在街邊的複古的小店;新建的大橋和橋洞下無家可歸的人們;廢棄的大樓和在裏麵玩躲貓貓的孩子。
當這些風景通過文字流淌出來,你卻像是透過別人的視角看到自己從未看到過的世界。當然,我更希望,能到書中看到的世界看一看。
看《狼圖騰》時,迫切想去蒙古,去看額倫草原。已經布滿蛛網被荒草掩埋古老山洞,凶猛的兒馬子,曾經困住馬蹄的獺洞,狼群在藍天白雲下飛馳過的草原。心中默記了額倫的名字,它在東烏珠穆沁旗東北部。必定要去一去蒙古,嚐一嚐手把肉感受蒙古人民特有的彪悍和豪邁。
第一次讓我覺得書可以改變心靈的,是與《平凡的世界》的邂逅。就是周日在街上溜達從書攤上一口氣買了三本,又一口氣看完。
隨著孫少平的慢慢成長,我也在不斷思考,人生的路到底往哪走。我跟著這個農村少年走來走去,從農村到城市,又到偏遠的煤礦。我感受著孫少平的世界,他的如萍草般飄搖的家,衣著不整的窘境,初嚐愛情失敗的無奈。最重要的,是他對生活永遠抱有希望的熱忱。對於生活的理想,應該像宗教徒對待宗教般充滿虔誠和熱情。孫少平激勵著我,過完了高三。
後來看了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看到他創作《平凡的世界》的種種,我終於理解了虔誠和熱情。對於自己想要忠誠於的事業,可以不顧環境百分百的尊崇。當路遙完稿時在廁所的鏡子裏看到自己淚流滿麵,我也同樣淚流滿麵。六年的堅守,六年沉浸於自己想要營造的世界,除了震撼和流淚我沒有其他來表達我的情感。
再後來讓我有所感的是《麥田裏的守望者》,盡管我離玩世不恭的狀態已經遠了一段距離,但我此時再一次體會到了,優秀的作品就是讓你能時時在裏麵看到自己的影子,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以及讓你看到一段成長。
再後來看的書逐漸變多也變得雜亂,喜歡餘華的荒謬,村上春樹的孤獨(有一種一個人吹海風感覺),東野圭吾的懸疑和溫情,傑克倫敦的熱血,賽貝爾·加繆的玩世不恭。總之喜歡的作家按時期輪換,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世界。
但這不是真正的看見。總要去體驗屬於自己的故事和情節,去看自己所見的風景和人物。
我體會到的還很少,我需要了解的還很多。想讀有趣的書,結識有趣的人,看有趣的風景。
深夜的書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圍在你身邊的隻有濃稠的夜,開一盞暖黃的燈,握著有溫度的筆,開始屬於自己的時光。
當不斷扣問,不斷探索,不斷追尋,之後能找到的,希望是我所追尋的。
也許每個人都有迷茫的時候,也許在這裏我說的隻是一些無關痛癢。但我真的想表達自己,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表達什麽。
上了大學,沒錯,上了大學。卻在天天瞎想,想這想那卻沒有什麽作用。
先把自己的習慣固定好,養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堅持四年,其他的,都慢慢來。
無論你心裏有多亂多蒼白,你都得邁開第一步而不是縮在角落裏碎碎念。有的時候真想經曆一常重大苦難讓自己迅速長大,後來又覺得這想法幼稚的可笑。平淡的生活值得珍惜,任何日子都有他存在的意義。
好在我還有一項能讓我堅持的事業,好讓我每天不感到那麽蒼白,沒錯。但是每天的讀書像是在逃避現實世界,寫作流出的通通是無力感。
我不知道自己怎麽了,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麽。很想站在上帝視角看自己,但我出不了這束縛。
所以我能做的,是先認真的生活,把該做的事做完,不要因為心態讓自己留下遺憾。
當心中的想法變成文字流淌出來,我內心就有了安慰。或許還是想不太明白,但我現在起碼有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事情,我覺得,未來誰也說不準,我隻想邊走邊停,邊路過邊感悟。
我也想使勁惦腳把未來的路看到,可是,白茫茫的一片讓我摸不著頭腦,越看隻會讓自己越心驚膽戰,好怕自己是一個沒有未來的人。
什麽都還沒關係,如果認為鍛煉該到的話就到來讓你接受,是不是也太過可笑。你要一次又一次的去體驗,去冒險,去成長。
人的感情有千千萬萬種,我想在大學裏,體驗能讓我記憶頗深的情感,比如懊悔,比如努力而來的興奮,比如心動。
心裏還是很亂,但腦裏似乎有了方向,他不甚清晰,卻足夠指引我不害怕眼前這條路。
未來的事還是要想,當下的事也要做。
隻願你能慢慢努力,活成你想要的自己。”
陳子歌合上本子,該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