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第727章 黑齒常之
終於,白鐵余長長一聲鼻息冷靜了下來,心內也是打定了主意,對著身旁的堂弟恨恨道:「白矜羽,大唐朝廷這般不分青紅皂白殺我父兄,如此血汗深仇豈能不報?我想率領大家殺向臨涇縣,無論如何也要手刃趙長和那個狗官!」
比起白鐵余,年輕許多的白衿羽卻是要沉穩不少,他思忖片時,開口言道:「大兄,叔伯以及兄長們自然不能枉死,報仇雪恨乃是常理,不過此事須得從長計議,萬萬不能魯莽行事。」
白鐵余心知白衿羽小有智謀,沉聲詢問道:「堂弟有什麼好的辦法?」
白衿羽沉默許久許久,神情漸漸有了幾分狂熱,說話的口氣也不禁輕顫了起來:「漢人有句話說的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既然橫豎都是死,那我們就要干一票大的,不知大兄意下如何?」
聞言,白鐵余心臟劇烈的跳動起來,想了想堅定點頭道:「那是自然,一切單憑堂弟之意。」
「那好!」
白衿羽重重頷首,思謀斟酌了一番,目光不經意的看到遠方山巔矗立在風雪中的一座寺廟,瞬間就計上心來,湊到白鐵余耳邊輕輕低語。
白鐵余聽得雙目一亮,點頭表示認可,片刻之後略加準備,帶著白衿羽以及另外幾人朝著帳外去了。
※※※
長安城內,一則驚人的喜訊從太子東宮傳出,恍若颶風一般飛快刮過,不多久就瀰漫了全城。
這則喜訊是隴右道鄯州都督府送來的,信里的內容非常簡單:左武衛將軍、鄯州都督府長史、河源軍軍略大使黑齒常之得知關中糧荒,特押送軍糧一百萬石運往長安,大概二十天左右第一批軍糧便能抵達。
消息傳出,全城歡呼振奮,餓得已經渾身無力的百姓們全都情不自禁的湧上了長街,歡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慶賀著這個激動人心的喜訊。
的確,那可是足足一百石糧食,倘若全部運到關中,一定可以緩解關中糧食緊缺的局面。
雖然這一百石糧食並不能保障關中庶民安然無恙的度過這個冬天,但朝廷目前最缺的是時間,待到緩過氣來,從江南運來的糧食便可以經由大運河直上洛陽,然後裝車運來關中之地,到時候關中糧荒自然解除,因此鄯州都督府送來的這批糧食實在太寶貴了。
黑齒常之真乃關中百姓的大恩人也!
待看到鄯州都督府送來的軍報之後,陸瑾這段時間一直懸在嗓子眼的心兒也終於落回了胸腔。
霎那間,他如釋重負,長長的吁了一口粗氣,面上也不自禁的露出了幾分笑容,對著身旁的劉仁軌感概言道:「劉相,此真乃及時雨啊!黑齒常之這批糧食真是太及時了,而且也讓人萬萬沒有料到,向來貧瘠荒蕪的鄯州,為何竟儲存了這麼多的糧秣,莫非是準確與吐蕃大戰所用?」
「非是朝廷儲備之糧。」劉仁軌捋須一笑,繼而收斂笑容正容解釋道,「這批糧食,全是鄯州都督府這些年屯田所得,好不容易才貯存了一百萬石,今番恰遇關中糧荒運送而來,自然是成為了我們的及時雨。」
「屯田?這些糧食全是屯田所得的?」陸瑾頓時忍不住驚訝了。
劉仁軌頷首笑道:「不錯,自從黑齒常之擔任河源軍副使開始,就在鄯州大力發展屯田事務,讓士卒們訓練之餘勞作生產以充軍糧,但是令人萬般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這麼能事幹練,儲存了如此多的糧食,實乃驚人之極!」
「既然如此,那為何當日糧荒天皇天后以及眾大臣卻無一知曉鄯州有這麼糧食呢?」陸瑾忍不住說出了心頭的疑問。
其實說起來,劉仁軌也是今天才知道鄯州真正的存糧之數,他曾擔任隴州刺史多年,常在邊關也算了解軍鎮邊軍的屯田之道,此事面對陸瑾的詢問,不禁會心一笑出言道:「此乃屯田之糧,歷來是由軍鎮自由支配,並未納入朝廷總體存糧的統計當中,故而你們太府寺也沒有這批軍屯糧食的記載,老夫猜想黑齒常之心許是擔心如果如實稟告鄯州軍糧數,只怕朝廷會打這批糧食的注意,故而並沒有稟告,也沒有說實話,因此所有人,包括天皇天后和諸位宰相都不知曉。」
陸瑾恍然明白了過來,細細品咂一番劉仁軌之言,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苦笑。
對朝廷隱瞞軍鎮屯田糧食收穫之數當然是不對的,但到了危急時刻黑齒常之能夠毫不計較回報的將軍鎮存糧送來,也算大功一件,倒也不方便指責什麼。
心念及此,陸瑾不禁對黑齒常之起了幾分興趣,問道:「對了劉相,我曾聽人說,這黑齒常之並非中原人士?」
「對。」劉仁軌輕輕頷首,笑道:「黑齒常之乃是百濟人,說起來他能夠來到大唐,還是因為老夫的因由。」
「哦?願聞其詳!」聽到黑齒常之居然和劉仁軌還有牽連的時候,陸瑾心內好奇不禁更盛了。
劉仁軌笑了笑,老臉上透出絲絲緬懷之色,言道:「顯慶五年,神丘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率軍十萬攻打百濟國,其時黑齒常之在百濟任達率(百濟官名)兼郡將,多次不敵蘇定方的攻擊從而投降,不久,黑齒常之因不滿新羅軍的暴虐而起兵反抗,他以任存山(位於今韓國全州)兵多地嶮的地形為根據地,抵檔住蘇定方派出去的征討軍,之後他又趁蘇定方回國獻俘並準備高句麗戰事之時,率軍轉入反攻,一舉攻佔原百濟的二十餘城。」
聽到這裡,陸瑾暗暗吃驚,要知道蘇定方几乎可以說是裴行儉的兵法之師,陸瑾雖然從未見過蘇定方,但是從裴行儉用兵之強以及聽來的蘇定方諸多功績,便知道此人乃是繼衛國公李靖之後的又一位名將。
而黑齒常之居然能夠抵擋住蘇定方派出的征討軍,可見其人也有幾分真才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