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五)
配合明軍作戰的朝鮮軍隊在李益、金應瑞等人的帶領下進攻城東,被日軍守將宗義智擊退。當時,小西行長被困在平壤城外的牡丹台,但明軍並沒有得到這一個有價值的情報,只派出一部分兵力佯攻牡丹峰上的一千多名日軍,日軍用鳥銃還擊,明軍馬上退卻,平壤城內日軍蜂擁而出,搶奪明軍掉下的十餘面鐵盾,亂成一團。明軍乘機回擊,日軍慌忙逃竄入城。小西行長亦藉機乘亂從牡丹峰突圍而出,回到了平壤城內。當晚,明軍用火箭擊退了夜襲的日軍。
正月初七,三營的明軍又向平壤的普通門發起試探性的攻擊,用佯退的戰術吸引部分日軍出城追擊,然後再回師,斬首三十餘級。
正月初八,明軍環繞著平壤城的西北面向日本發起總攻,諸軍鱗次漸進,塵土飛揚。其中,游擊吳惟忠、副總兵查大受攻牡丹峰;中軍楊元、右協都督張世爵攻七星門;左協提督李如柏、參將李芳春攻普通門;副總兵祖成訓、游擊駱尚志與朝鮮兵使李隘、防禦使金應瑞等攻含毬門等等。副將祖成訓利用日軍輕視朝鮮軍的心理,故意偽裝成朝鮮軍,企圖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
各路明軍相繼用大炮及火箭一齊射擊敵人的陣地。佛郎機、虎蹲炮等大炮的炮聲「響如萬雷,山嶽震搖」,硝煙瀰漫數十里,天地晦暗。火勢隨著西風漫延入平壤城內。明軍發射的一些火箭據說是有毒的,有的日軍聞了毒煙會頭昏嘔吐,而攻城的明軍則含了解藥。
日軍在炮火及火箭的壓制之下頑強地用發射彈丸、砸下大石、潑灑湯水等方法使攻城的明軍一度退卻。李如松率領五百餘騎兵來回指揮,並親手殺死了一名退下的士兵,示眾於陣前。
游擊駱尚志將銃炮挾於腋下,大呼連放,不顧日軍在城上施放的槍彈及巨石,率領浙兵強行登上了含毬門。而李如松直接下令明軍用二門大炮轟碎了七星門的城門,明軍步、騎乘勝進入城內。游擊吳惟忠也率軍攻上了城外的牡丹峰。各路明軍紛紛突破了日軍的第一道防線,李如松督令平壤城內的明軍搬運柴草,四面堆積在一些日軍據守的房屋外面,放火將其焚燒成灰燼。
但是,日軍早已經在牡丹峰、七星門、普通門、風月樓及平壤城內其它地方築了大量堅固的工事。殘餘日軍藏身於土窟之內,一邊躲避著明軍的炮火,一邊用鳥銃穿過土窟的洞穴而向外不斷地射擊,拚命抵抗。明軍一時難以攻下。李如松的坐騎被鳥銃擊中、吳惟忠的胸部中彈負傷、而駱尚志在登城時也被巨石砸傷足部。仗打到這個地步,明軍已經傷亡數千了,只好暫時休戰,班師回營。
經過一天的激戰,日軍損失慘重,小西行長見援軍不至,便有意突圍,下令一位名叫大石荒河助的勇士,脫下鎧甲,身著單衣攀登上高樓,冒著明軍發射的弓矢炮彈偵察出一條具體的突圍路線來。而這時候的李如松為了避免繼續攻城而加大傷亡,也派出使者要求日軍統帥小西行長退出平壤城,小西行長隨即予以答應,率「不滿五千」的殘部退出了平壤(川口長孺《征韓偉略》卷二),狼狽南逃。明軍及朝鮮軍堵截、伏擊了一部分南逃的日軍,隨後,光復了黃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
據統計,明軍僅僅斬獲日軍的首級就達到1647人。但日軍的傷亡總數不止這些,其連同被炮火轟炸、硝煙薰燒及其它原因而死的,總損失超過萬人以上。而明軍陣亡796人,受傷1492人。(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之《敘恢復平壤開城戰功疏》)。
光榮屬於大炮
此戰,充分表現出火器的優越性,而明軍的大炮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日軍鳥銃,贏得了榮譽。《(朝鮮)宣祖實錄》之卷三十五記錄了朝鮮國王李昖與其臣下李德馨進行的一番意味深長的問答,李昖問道:「銃筒(指日本人的鳥銃)之聲,不與天兵(指明軍)之火炮同耶?」李德馨回答:「倭銃之聲,雖四面俱發,而聲聲各聞,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蕩,不可狀言……」李昖讚歎道:「軍勢如此,可不戰而勝矣!
在定西和榆中之間,有一個不太為人所注意的山溝-——車道嶺。今天這裡安靜詳和,可是在六百多年前的1370年,這裡是金戈鐵馬的戰場。我省專家通過查閱史籍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這裡就是明軍征戰隴上的重要戰場-——沈兒峪。1370年的沈兒峪大戰成為明軍控制甘肅的決定性戰鬥,獲勝的明軍掌握了攻略甘肅的主動權。
明軍三攻甘肅
元末明初,明軍攻克甘肅的戰鬥波折不小,從洪武二年到洪武四年,明軍主力先後三次進軍甘肅,最後在沈兒峪徹底擊敗元軍殘餘主力后,才徹底攻佔甘肅。
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將徐達率領大軍北伐元政權,順利攻克大都北京后,隨即將進攻的主要目標定在追擊逃亡漠北的元順帝和掃平西北方李思齊、王保保等元軍殘餘集團。
據《明史紀事本末》等記載,當時元軍殘餘主力分為四部分:忽答駐紮在山西大同一帶;擴廊帖木兒(王保保)先後佔據山西、甘肅,納哈出佔據內蒙哲里木盟一帶;失刺軍佔據甘肅的武威等地。
這四個元軍殘餘勢力,」引弓之士不下百萬,歸附之部落不下數千里」,還擁有大批的牛羊、武器裝備,戰爭潛力非常巨大。
元將王保保的傳奇
擴廊帖木兒(王保保)是元末比較有名的地方實力派,他是河南沈丘人。今天,很多人知曉他要歸功於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在該書中王保保是個非常忠於元朝皇帝的將領。在現實中也是如此,王保保對元順帝忠心耿耿,連朱元璋都稱讚他。元王朝是從蒙古高原上崛起的王國,元太祖成吉思汗幾乎是白手起家,依靠過人的才智,短短几十年內就成為世界為之顫抖的人物。因而,朱元璋非常害怕元順帝及其後來者,會像成吉思汗一樣在短短的時間內再次崛起。故此,攻克大都后,朱元璋立即決定兵分兩路乘勝追剿元軍殘餘勢力。明軍主帥徐達率一路出西安,主要目標是攻佔定西、臨洮等地,追擊盤踞甘肅一帶的擴廊帖木兒、李思齊等人;另一路從居庸關出發繼續追擊逃亡漠北的元順帝。出西安的明軍,於洪武二年三月攻佔鳳翔府,將盤踞關中的元將李思齊擊敗。李思齊一退數百里,逃到甘肅臨洮,觀望明軍進攻方向,同時擺出進入青藏高原的架勢。徐達和明軍各路將領商討形勢后認為,臨洮是甘肅的軍事要地,如佔據臨洮明軍就可以奪取戰略上的主動,向西南可以取河湟,向西可攻河西走廊。於是,明軍在徐達的指揮下,一路西進,先後攻克隴縣、天水、武山、直抵鞏昌(今隴西),元軍守將不戰而降。隨即攻克定西,然後明軍分兩路進兵,馮勝率一隊人馬取臨洮;顧時、戴德率領一路進攻蘭州。此時元軍殘餘勢力已四分五裂,人心不穩。李思齊無奈投降了明軍,而蘭州也被明軍順利攻佔,佔據蘭州、臨洮后,明軍分兵進攻各地,陸續攻取會寧、靜寧、平涼等地。至此,蘭州及其周邊的大部分地區為明軍攻佔,洪武二年九月,徐達、湯和等人率軍班師回南京。誰知明軍剛退,擴廊帖木兒就從河西捲土重來。蘭州首當其衝,被擴廊帖木兒的大軍團團圍住。
大戰沈兒峪
蘭州守將張溫一邊堅守,一邊派人向朝廷求救。擴廊帖木兒兵力強大,不僅在今天蘭州白塔山東側的山上修築了王保保城,而且派出10萬人馬攻佔定西和蘭州間大片地方(即東崗鎮到榆中車道嶺一帶),切斷了蘭州和定西之間的聯繫,其時,黃河已經結冰,蒙古騎兵通過冰橋很自由地在黃河上來往。擴廊帖木兒(王保保)圍困蘭州后,為了便於防守,除了在黃河北白塔山東側修築了一座城堡,又在東崗鎮一帶的山上修築了城堡。
面對西北地區嚴重的局勢,明政府再次出動大軍征討。此次,依舊是兵分兩路。徐達率鄧愈、湯和過潼關,大軍直逼擴廊帖木兒。李文忠、馮勝則出居庸,追擊漠北元軍。徐達率軍進逼定西,擴廊帖木兒(王保保)退守沈兒峪。沈兒峪當在今天定西和榆中交界處的車道嶺。車道嶺是平涼、天水通往蘭州的咽喉,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黃土山樑,長約24公里寬約3公里,最高處海拔2457米,如今316國道由此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