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五)
顯示當前中國的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后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該記得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
《紅樓夢》里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雇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吧)只是45兩白銀。而《射鵰》時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銀流通量還低於明清,其價值只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過分了 。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採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央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鑒》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 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銀價與北宋相差不多,那麼郭靖請黃蓉一餐吃掉了少則一萬三多則超三萬的錢,難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了。
綜上所述,關於「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時期2000—4000元。
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驍勇善戰,令殖民者聞之喪膽。但鄭成功就在台灣收復后不久便去世了,年僅38歲。正值壯年,卻突然暴病而亡。仔細推敲其死因,就會發現有許多疑點。
關於鄭成功的死,同時代人如李光地、林時對、夏琳等人的筆記都很簡單,一般是說「傷風寒」、「感冒風寒」,但一個正值壯年的人怎會輕易地被「風寒」奪去生命?
根據鄭成功臨終前的異常情況和當時鄭氏集團內部鬥爭的背景,有人認為鄭成功是被人投毒殺死的,這一說法目前最引人注目。此說主要的依據有:
第一,鄭成功死前的情狀與中毒后毒性發作的癥狀極似,另外,夏琳《閩海紀聞》中記載鄭成功臨終前都督洪秉誠調葯以進,成功將葯投之於地,然後成功「頓足扶膺,大呼而殂」。鄭成功大概察覺出有人謀害自己,但為時已晚。
第二,鄭氏集團內部暗藏著一些危險因素。生性暴烈的鄭成功,用法嚴峻,鄭氏部下,包括他的長輩親族因過被處以極刑者很多,眾將人心惶惶,其中很多人在清廷高官厚祿誘惑下叛逃,鄭氏集團內部關係極其緊張。伍遠賢所編《鄭成功傳說》一書中記述,清廷收買內奸刺殺鄭成功,因此,如果說台灣島上一直有人企圖謀害鄭成功,極有可能是以清廷作為背景。
第三,一個重大疑點是馬信神秘地死去。馬信是清降將,後來成為鄭成功的親信,鄭成功去世當天,由他薦一醫師投藥一帖,夜裡鄭成功死去,他本人也突然無病而卒。照李光地的說法,馬信在鄭成功去世的第二天就死去,江日升《台灣外紀》中記載,其死期距鄭成功去世僅僅5天。因此馬信可能直接參与謀害鄭成功的活動,但後來又被人殺害以滅口。
那麼,這起謀殺案的主謀究竟是誰呢?人們把懷疑的目光投到了鄭成功兄弟輩的鄭泰、鄭鳴駿、鄭襲等人的身上,特別是鄭泰。鄭泰長期操縱鄭氏集團的東西洋貿易,掌握財政大權,對鄭成功早存異心,對鄭成功出兵收復台灣曾極力反對。復台初期的鄭氏政權財政面臨困境,鄭泰卻暗地裡在日本存銀30多萬以備他用。等到鄭成功去世,鄭泰等人迫不及待地偽造鄭成功的遺命對鄭經誅討,並抬出有野心但無才幹的鄭襲來承兄續統。最後,他們的陰謀被鄭經挫敗,鄭泰入獄而死,鄭鳴駿等率部眾攜親眷投清,據此分析,策劃謀害鄭成功的很可能就是鄭泰等人。他們早存奪權之心,還可能和清廷有勾結。他們乘鄭成功患感冒的時候開始實施他們的計劃。夏琳和江日升的記載中說,鄭成功病情開始並不嚴重,常常登台觀望、看書,有時還飲酒,甚至拒絕服藥。他們極可能在酒中下毒,但這期間飲酒較少,因此七八天毒性才發作。最後他們又在醫生開的涼劑中下毒,鄭成功終於被毒死。鄭成功死後,鄭經先是忙於對付鄭泰的叛亂,后發現鄭泰在日本銀行的巨款,又集中注意力追回這筆款子。他本人又因犯奸險些被鄭成功殺死,對鄭成功之死也許心存僥倖,因此鄭成功的死因在當時沒有被深究。海天茫茫,也許這永遠是個解不開的謎了。
成書於明代隆慶至萬曆年間的《金瓶梅》,是我國社會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金瓶梅》之前的中國長篇小說,或再現帝王將相的風雲業績,或褒揚草莽英雄的心秉忠義,或描寫仙佛神魔的奇異行徑,這些不尋常的內容顯然遠離了普通大眾的現實生活。而《金瓶梅》寫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真實的日常生活,它借小說《水滸傳》中描寫西門慶與潘金蓮的故事,把故事引申開來,寫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