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 高考(1)

  高三學生總是將每年的七月稱之為「黑色七月」,因為血腥又殘酷的高考就在七月舉行,大多數人一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轉折將在此刻發生;學生也喜歡將高考形象地比喻為「獨木橋」,意為此乃通向康庄大道的唯一途徑,即古已有之的所謂「學而優則仕」。於是,高三學子每年浩浩蕩蕩、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地迎接黑色七月,衝上人生的獨木橋,去為那不足10%的升學率拼個你死我活。全國上下、大江南北,年復一年在此刻隆重上演幾家歡喜幾家憂的人間悲喜劇。 

  隨著高考日期的臨近,蔣含煙對兒子將要面臨的考驗越發焦慮起來。為了不讓自己的不淡定去影響兒子的正常發揮,蔣含煙盡量拉著曹啟源努力待在楊淑怡家中,並不總是去學校看望兒子。再說,楊淑怡和林家豪本來就在學校工作,有什麼情況也會第一時間帶回來,他們再要總往學校跑難免多餘。 

  曹啟源夫婦這一次來到西北縣城額敏完全是為了兒子的高考,雖然楊淑怡告訴他們沒有這個必要,說曹凱不論成績還是心理狀態都非常穩定,而且還有越臨近考試越顯輕鬆的趨勢。蔣含煙和曹啟源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這是兒子走向成年的第一步,從走入大學開始,這孩子也就等於走入了社會,那個天天依著父母、戀著父母的小孩子就再也不會回來,他們就是想把曹凱再當小孩子一樣地陪一次、疼一回,否則,只怕自己今後回想起來會感遺憾。曹凱對父母不遠千里來「陪考」明確表示沒必要也不需要。但是,當曹啟源和蔣含煙真的來了,站在他的面前時,曹凱還是感到一種莫名的滿滿的幸福,這幸福讓他倍感踏實和從容。 

  高三下學期已經沒有什麼新的課程或教學內容,有的只是變著花樣去做高考各科五花八門的試題。老師們會對歷年高考試題進行逐一解析,分析哪些試題雖然已經考過,但因其知識點的基礎性和重要性還會再考,和可能以哪種或哪幾種方式再考。除了大量的試題,學校還會在這一學期的後半階段組織兩次實戰式模擬考試,模擬試題的難度會比實際高考略高一籌,校方認為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在正式高考的強大心理壓力下自如發揮。一般而言,經過「題海」操練和模擬測試后的學生個個都成了應試專家。 

  有一部分學生,經過兩次模擬考試後會選擇放棄高考,因為就成績而言不論本科還是大專都是沒有希望的,學校也會以沒有必要再白辛苦為由勸學生領了高中畢業證書了事。這一部分成績墊底的學生如果能夠知趣放棄高考,那麼,將無形幫助學校提高高考入學率,這是學校非常關注和在意的。 

  根據兩次模擬考試以及學生的平時表現,學校、家長、學生會對學生高考可能取得的分數進行預估,然後根據預估分數填報高考志願。那些年,高考是先填志願再考試的,哪怕考完后發現真實發揮與預估分數有較大差異,不論這種差異是高是低、是好是壞,都是為時已晚、於事無補的,每年有多少學生因此追悔莫及,黯然神傷。 

  林俊、陸大慧、曹凱三個人將參加本年度高考。三個家庭如臨大敵,幾經商議,決定就孩子們志願填報相關事宜聯合召開一次「家庭碰頭會議」。這次會議除三家父母、三個考生必須參加外,還將第二年即將走入「高考戰場」的林英也擴大進來。這陣子已經沒人有工夫去理會大志和玲子,這兩個孩子趁著大人們的全部心思被高考徹底糾纏的機會,早不知瘋到哪兒去了。 

  「家豪,你先說說吧,你帶了幾屆高三畢業班了,比較有經驗。」會議一開始,陸德品便誠懇地提議。 

  「好吧,也談不上什麼經驗,一點自己的看法吧。」林家豪環視一下在場的每一個人,閑話一句沒說,直接奔向會議主題,「高考志願的填報有兩個關鍵,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成績,成績直接決定能踏上哪一批次的錄取分數線;第二,是確定可能踏上的錄取分數線之後對院校以及專業的選擇和排序。我們的情況相對比較簡單,就這三個孩子的平時表現和模擬成績來看,三個人都進入本科線是肯定沒有懸念的。在本科院校範圍內,學校分為重點院校和一般院校兩個層次,這兩個層次的學校可以各選報三所,每所一個專業。那麼,現在的難點就是,如何在這兩個層次的志願中對學校和專業進行排列組合,比如,有些院校由於其專業熱門,招生形勢很好,這些院校雖然並不是重點院校,但其錄取分數線有可能高於某些重點院校的某些不受追捧專業。如果填報志願時對院校層次、專業類別的搭配不夠科學,那麼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考生的分數雖已達到重點院校的劃線,但是由於第一批次重點院校志願沒有填好未被錄取,落到第二批次一般院校時又填了一般院校的那些熱門專業,結果還是沒有被錄取的希望和可能,這種志願的填法可以說就是非常失敗的;同一批次院校間也存在這種撞車和衝突的可能。所以,學校和專業的科學選擇與搭配非常重要。另外,還有一個需要慎重斟酌的問題就是,要不要填『可調』,這個問題比較麻煩。如果不填,那麼自己填報的學校和專業一旦沒有被錄取,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復讀;如果填了,那麼很可能來不及被自己心儀的第二或者第三志願看到,就被一些不受歡迎但錄取批次靠前的冷門學校或冷門專業錄走,這樣也是很可惜的。」林家豪根據自己歷年帶高三畢業班的經驗,慢條斯理地向大家解析著。 

  會議一直開到深夜,中間不斷出現一些分歧,幾經商議和調適,最終達成一致,完成了這項艱巨的抉擇。 

  曹凱最順利,從三年前來讀高中就明確,大學是要回上海就讀的,因此,只需對上海的高校進行合理填報即可。林俊也算比較順利,楊淑怡和蔣含煙雖然表示希望他和曹凱一起報考上海的高校,但他本人卻對北京情有獨鍾,這一點,雙方父母尊重了他的個人意見。陸大慧的志願是爭議最大的。陸大慧父母不希望女兒離家太遠,希望她就在西北的省會城市選擇學校,被陸大慧堅決拒絕,他們退而求其次,希望她至少能選擇留在北方。如果說第一步希望她留在西北有出於父母希望女兒留在身邊的自身考慮,那麼第二步希望她留在北方則完全是出於對她本人的考慮。 

  陸德品夫婦覺得,女兒性格外向、豪爽耿直,絕非南方那片細雨纏綿、多愁善感的土壤能夠很好容納的。陸大慧對此也不表態。 

  沒有辦法,陸德品夫婦只得問她自己的想法,陸大慧毫不猶豫地表示要考上海,並略帶挑釁地看著曹凱。曹凱看了她一眼,蔣含煙看了兒子一眼,秦枝梅將大家都看了一眼。其實,女兒的心思秦枝梅是早有覺察的,她也沒少對曹凱和女兒進行明裡暗裡的觀察,她跟女兒一樣,幾乎第一時間就發現曹凱的心思在哪兒。秦枝梅有點兒無助地在心裡嘆息,又看了丈夫一眼,陸德品倒很想得開,表示上海可以「成交」,這讓陸大慧很是舒了一口氣。地點確定之後,接下來便是學校和專業的選擇與組合,這些具體問題的選擇和確定基本上都由幾位家長全權代議,孩子們只有旁聽的份兒,雖然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是關乎他們一生前途命運的事。 

  家長們自有他們的道理,他們的理由是,一則對自己孩子的所好所長了如指掌,二則自己有深厚的社會閱歷,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比涉世未深的孩子們強得多,基於這兩點做出的選擇自然比孩子們自以為是的主觀判斷要既理性又實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