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背後的殘忍是——戰場上,人命賤,子彈貴重。

  的血有多熱,澆灑的那塊土地就有多冰冷。而那些輕飄飄的抗日神劇早就忘了吧?

  寧遠很無奈,如今的國產劇,有爽和甜就能拿下收視,這無可厚非。但仔細想想我們多久沒有在一部劇里感受到一種堅定的,可以回味的充沛情感。

  重看有一種感覺叫憤怒。一個騎兵連,日軍掃蕩,李雲龍的獨立團分散作戰,騎兵連落單后慘被圍剿,對手是日軍蓄勢待發的一整個騎兵營。

  連長孫德勝點了點人數,丟掉了手裡的槍,發出了三次進攻命令。

  明明是突圍戰,他為什麼要喊進攻?因為這是獨立團團魂,的劍魂。帶團、帶兵打仗,李雲龍都愛大著嗓門鼓舞士氣。

  搞裝備,被他說成了搶。你說是被動突圍,我偏說是正面進攻。鴻門宴,硬闖成談判局。

  在炸平安縣時,新婚妻子就在城樓上,眼看山本威脅不成就要砍,李雲龍跺著腳下令,開炮!

  什麼破城救人,老子是開炮炸樓,我的女人是英勇犧牲,不是被當作俘虜殺死。這種反客為主的桀驁和孤勇,就是亮劍。

  在軍旅劇基本已經在登不上熱搜,被網路流量遺忘的今天。這部橫空的過時了嗎?

  多多少少是有些尷尬的。如今大家熱衷的是濾鏡和格調,不再願意袒露出土味。講的是歲月靜好、欣欣向榮,誰要面對戰場上的困苦和冷酷。

  的血性、憤怒、勇氣,都是現代人越來越羞於表達,也越來越惰於爭取的品格,取而代之的是喪。

  遇見更強的權勢者,學會了叫爸爸;面對社會上的不爽,就轉而回到爽劇里滿足自己;「怒刷」「怒贊」「怒買」越來越頻繁,但真正的憤怒,卻在消失……

  誰還「亮劍」?

  久而久之,亮劍成了一種理想,一種嚮往。當我們猶豫不決之時。就會想起,有一群人,在更艱難、更無奈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亮過。

  播出15年後大家還在用各種方式,反覆重溫、回味玩抖音答題遊戲,跑去西瓜視頻n刷,熟練李雲龍的花式表情包。

  除了懷念,更是暗中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忘了。

  別他娘地忘了李雲龍,不知真名的和尚,意氣風發的楚雲飛,樸實爽快的秀芹,為人謹慎但也有脾氣的好政委趙剛……

  這才是民族的血性!

  如果說國內演技最令寧遠看好的男演員只有三個:王寶強、黃博、張譯。

  前兩個不用說,早就是百億影帝級別的大人物,反而是最後一個,好像總是不溫不火?

  10年演員生涯,32部電視劇,26部電影。,獲得深入人心電視形象大獎;

  因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飛天獎優秀男演員;

  去年的入圍柏林電影節……

  可惜總是在角色、作品之外,一演完,似乎就消失了。

  細長臉,三角眼,鼻子形狀不夠精緻。土氣,又不是完全的老實,小眼睛一覷起來還透著股蔫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