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你會因為什麼給一部電影差評?
邏輯生硬,劇情無腦,表演尷尬……這些都是評論電影時的扣分項。但必須相信有一個前提:世界上不存在所有人都買賬,十全十美的作品。
不同的聲音,只要體現思考過程,能自圓其說,就存在價值。
但總有一小撮人要搞事情,宣洩膚淺的情緒,標榜狹隘的三觀。有些人打差評只為釋放惡意。
厽厼。寧遠看了最新的美國恐怖片叫,豆瓣7.3,爛番茄度90%,憑口碑出圈。電影披著科幻、恐怖的外殼,講了一個家庭「PUA」的故事。
女主的高富帥老公披上一件高科技打造的隱身衣,對女主實施全方位的監視和精神控制。從肉體傷害,到人格貶低。然後柔聲細語地灌輸錯位認知:
你不正常,活該被支配。
電影之外更多隱形人露出爪牙,遁形在社交網路的遮蔽下,理直氣壯地外貌羞辱。對女主角的長相、身材進行攻擊——
你不漂亮,不配當女主。
看到女主的臉就看不下去了。
女一醜女二醜女三又黑又丑,導演你是瞎了嗎?
且不說已經對演員的尊嚴、人格造成貶損,當我們評價一位演員,關注點不應該是演技?
女主的扮演者,名叫伊麗莎白莫斯。的確稱不上主流審美里的標準美人,但絕對是實力派。憑藉美劇收穫艾美獎、金球獎兩座視后榮譽。
更何況作為一名演員,絲毫不憚於在鏡頭面前展露自己的醜態。糟糕的皮膚狀態,髮型衣著不修邊幅,確實不好看,卻是一個精神瀕臨崩潰的受害者該有的樣子。
一旦進入角色,完全卸下外形的包袱。一場無實物表演的打鬥,面目掙擰、肢體緊繃,生命受到威脅,根本無暇顧及美感。
還有一場目睹自己親姐姐被誤殺的激烈戲份,失去至親,表情悲痛到扭曲。
依靠強大的信念感,伊麗莎白在一部恐怖片中貢獻水準之上的表演,卻因為不夠美,被貶低、被否決。此舉不僅低劣,且愚蠢。
那些攻擊演員外貌的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因為一個粗淺演員丑的偏見,他們把自己擋在了欣賞「作品美」的門外。
甚至她想的話,完全有艷壓一切的條件和底子。為什麼要以日常,甚至頹喪的狀態表演?
作為演員,在盡自己所能完成作品需要的表達。相貌平平的設定,其實投射出更大的警示:任何女性,都有可能成為權力欲下的羔羊。
難以察覺的視線,悄無聲息地環伺在女主周圍。一旦嗅到脆弱的氣息,便吐出惡毒的尖牙。電影內外,形成互文。不寒而慄的鏡頭下,指向更現實的隱喻。
多少女性,正在不由自主地捲入這場灼人的窺視?
國外女演員被罵丑,如果說只是東西方審美的差異。國內呢?
絕對變本加厲,尤其是聚光燈下的女演員。幾乎所有影視劇和活動現場的評論區下面,都能看到關於外貌的評頭論足。
前不久一位童星回歸熒幕。中莫小貝的扮演者,王莎莎。闊別大眾視線數年,上戲碩士畢業后,以演員身份接拍一部戲。
一部偶像劇叫,王莎莎的演技,具有張力,但不至於浮誇。不說精湛,但完全配得上學院派的身份。
可惜劇沒火,詭異的是王莎莎的話題卻火了:關於她該不該演偶像劇的爭論,被頂上熱搜。
再一次丑成為網友開噴的靶子,言語里滿是輕浮的嘲弄。
還有人幫她想好整容方案?
割個雙眼皮,嘴化的小點,不裂嘴笑,就完美了?
這正是我們當下對女演員,甚至女明星的審美模板——過濾真實,抹平個性,順從主流的虛妄投射。
不符合這個標準那你沒資格做明星。當這種狹隘蔓延後,會發生什麼?
開始不夠美的要罵。後來即便足夠美,也要美得沒有瑕疵。
神仙姐姐劉亦菲,去年的微博之夜,她與佟麗婭、楊冪、angelababy四位85花同台亮相,結果遭到群嘲:
劉亦菲胖了,老了,不仙了。
即便足夠美,還要美得沒有歲月痕迹。最後哪怕身體某一寸,某個部位,某根形狀不符合標準的頭髮出現……
對不起,你不配!
美,真的只有一種嗎?
美,真的應該成為蓋過一切的評判標準嗎?
美貌比美酒更危險,不止品的人會醉。不管當事人還是旁觀者,都會沉浸在美的幻覺中難以自拔。
當下,這種幻覺尤為明顯。
寧遠不由自主地想起從前那些美人們,曾經我們推崇的一種美麗,叫做美而不自知。
林青霞在參加節目時,說自己曾經對長相感到自卑。
同時代的另一位女神,張曼玉,兩人曾合作過。拍攝過程中,張曼玉經常找林青霞談心。其中她說的有一句話,林青霞始終記得:
我知道自己長得不好看,所以我一定會努力把戲演好。
她們真不知道自己漂亮?
人家是真心覺得美並不是件多麼值得誇耀和過分關注的事情。
因為漂亮有好多種,所謂美女是時光雕刻成的。每個人都會老,人不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
那時候花瓶還是女演員一心想撕掉的標籤,如今呢?
顏值經濟正在成為奉為圭臬的行業邏輯,演技不好,沒有作品,沒關係,你只需要打磨成一個毫無瑕疵的花瓶就好。
美貌是一層濾鏡,足以讓大眾忽視缺陷。不止於此,美貌本身,也需要濾鏡加持。
美顏、磨皮、柔光……從一張張看似漫不經心的朋友圈自拍,逐漸蔓延、附著在影視劇的鏡頭中。開了十級濾鏡的國產劇,已然拍不出一張有瑕疵的臉。目所能及,都是沒有褶皺的精緻。
大眼紅唇尖下巴,要少女,要清純,要潔白無瑕……
LOL小說網 lolxsw.com 厺厽。不是像讀課本一樣背熟定義,模仿著教程記住哪個色號更斬男,哪種搭配更體面……
而是真正扎進生活的泥土,感受當中的粗糙和顆粒,觸摸到不適的潮濕和粘稠。你才能發現那些從縫隙里透出的,或自信,或真誠,或純凈的美。
問題就在當我們主動屏蔽掉真,美又從何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