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來啊,相互傷害啊!
「三天粉絲破萬!」
第三個作品上傳成功,宋雨看著後台數據道:「完成第一個小目標。」
眾人哈哈大笑,B站粉絲是所有平台含金量最高之一,光正式會員需要答對六十道題已經醉了,難度可想而知。
「下周官方安排首頁專題,還有兩天時間,咱們最少再能趕一個作品出來。」
寧遠計劃道:「到時候微博官宣一波,看看到底有多少轉化率?」
張萌明白男神的心思,喜馬拉雅因為有後台數據,粉絲轉化率付費率都明明白白,所有數據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微博反而是大染缸,神仙老虎狗什麼人都有,雖然號稱是衡量知名度重要指標,但真實轉化率……
正好借這個機會試試水,四百萬粉絲到底有多少能跑來B站繼續支持?
至於喜馬拉雅那邊暫時按兵不動,畢竟往別的平台明目張胆導流量到哪都說不過去,還是讓粉絲自己擴散發酵更穩妥。
突然郵箱提示新郵件,寧遠一看竟然是hancheng回信了?
對方同意見面,直接把工作室地址發過去,約好一小時后見,抬起頭對張萌笑道:「運氣好團隊第一個編劇上線嘍。」
「真的?」張萌驚喜道:「如果真有人能幫咱們量身定做創意內容,那效果肯定更炸。」
寧遠點點頭,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按照這條路走下去,第一是專業配音,第二就是優秀編劇,兩者缺一不可。
好的編劇不但能幫團隊量身打造最適合內容,還能蹭社會熱點話題,一箭雙鵰的好事。
很快見到hancheng,韓成,一個戴著厚厚黑邊眼鏡,大四編劇系即將畢業的學長?
「這是平時攢的段子,你可以看看。」韓成看著面前風頭正勁的學弟,試探道:「要的多可以給一個打包價。」
寧遠一愣,這麼直接嗎?
接過厚厚資料,最少六七個段子,每個基本都在兩千字左右,什麼題材都有?
明顯感覺到對方拘謹的狀態,回想起劉雨桐說過各種國內編劇苦逼的生存條件,好奇問道:「這是全部作品?」
「只是很少一部分。」韓成搖頭道:「也寫過幾個劇本投過影視公司,基本石沉大海,你們配音畢業跑跑場子好歹能混口飯吃,可我們做編劇的……」
「到哪裡都是民工!」
寧遠點點頭,這是實話,影視圈包括娛樂圈永遠都是外行看熱鬧,有幾個能站在金字塔尖的幸運兒?
從稿子質量看絕對是人才,劇本不劇本無所謂,光是段子很符合自己的審美胃口,想到這裡寧遠道:「這裡所有段子我都要,不過可能需要修改修改。」
「真的?」韓成眼前一亮,趕緊道:「修改沒問題,全聽老闆您的。」
寧遠站起身,給韓成到杯水,示意坐到沙發上聊聊天。能遇見大金主韓成也很興奮,看著有模有樣的工作室,羨慕道:「你現在可是咱們學校的風雲人物啊!」
寧遠擺擺手,這種馬屁聽多了,問道:「畢業有什麼打算?」
「哎,還能有什麼打算,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做外包唄。」韓成長嘆口氣,無奈道:「有人脈關係的能跟著大神混口飯,像我這種三無人員……」
寧遠示意對方繼續,也很感興趣這個話題,都說國內干編劇苦逼,還能慘過配音?
「你還別不信,編劇真比配音慘!」韓成看出寧遠的心思,苦笑道:「這五年對於國產編劇而言,可以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因為整個影視產業正處在深度轉型和調整時期,你看看今年熱播劇相繼陷入編劇署名權爭端……」
「因為後期劇情全線崩壞,豆瓣評分從8.6直落至7.0……」
「管虎既編又導的收穫幾十億元票房,彷彿讓國產影視業加速回暖,但不少人仍然認為,這是一部講不好故事的電影……」
「不管成績口碑好壞,是不是都是我們編劇背黑鍋?」
寧遠一愣,鍵盤俠遇見爛片好像第一個真是編劇!
「對不對?」韓成喝口水,吐槽道:「這特么的就是一個互害的死循環。」
「編劇認為觀眾不體諒編劇行業的艱難,而觀眾痛斥我們把他們當腦殘。說句裝逼的話,我認為編劇正面臨自我價值實現、市場客觀需求以及資本追逐的三重挑戰。」
寧遠點點頭,畢竟是華夏傳媒大學高材生,雖然沒畢業,但對於行業肯定有一個大致認知,追問道:「你覺得什麼是一個好編劇?」
「好編劇?」韓成愣了愣,猛的嘆口氣道:「84年王朔的創作熱情突然高漲,面對人性復甦、糾纏激蕩的80年代,靈感和故事從他的筆端噴薄而出。」
「什麼,那些沒有國恨家仇、教化大眾的小說反而變成嚴肅文學的照妖鏡。」
「自古以來文人身上有一個積重難返的臭毛病:重抒情,輕敘述。人家王朔則不然,總有本事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裡有各式各樣真實有趣的人物。」
「王大神曾狂妄地對好友葉京說:華夏電影?」
「哥們兒現在平蹚!」
寧遠想起曾經看過的編輯部的故事,大神雲集,什麼葛優、張國立、馮小剛……
指桑罵槐的表達方式,指出當時社會的潛規則和人情真相,宣洩大眾對於社會的某種不滿情緒,引發廣泛共鳴。
的確牛逼!
「王朔後來雖然頹了,但馮小剛起來了,早期馮氏喜劇善於諷刺、抖機靈,與王朔文風一脈相承。」
「還有最近被罵上熱搜的陳凱歌,號稱出道即巔峰,當年在美國投資人的一個影視項目,李碧華的。看完原著覺得妥妥的三流小說,根本不想拍。」
「可惜當時遭遇滑鐵盧,票房一塌糊塗。甚至去戛納參賽,被記者們戲謔一個「金鬧鐘獎」
「當時的老陳急於拍一部叫好又賣座的大片證明自己,拿著小說找到知名編劇蘆葦第一句話就是:有沒有興趣給我們編一個有關京劇的電影?」
「正趕上蘆葦也是戲劇發燒友,立馬答應,只對陳凱歌提一個要求:「你一個字別動,我來寫。」
寧遠聽得津津有味,成為影視產業鏈一環,配音屬於最後期,根本沒機會接觸前期創作,所以更加好奇。
韓成見寧遠真心愛聽,也打開話匣子道:「你要問牛逼編劇對影片成色有多大幫助?」
「電影開頭蔣雯麗飾演的妓女把兒子小豆子送到京戲班,因為小豆子生有六指,班長認定他不是吃這碗飯的人,蔣雯麗一狠心,剁掉小豆子的一根手指,這才得到班主認可。」
「戲劇衝突牛逼不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