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一曲道情,驚四座(加更7)
天壇之上,麵罩輕紗的青衣女子坐唱,一雙眼睛格外有神,一旁側坐的西門吞雪,手打折扇,慢慢搖,落在肩頭的墨發恣意飄著。
萬眾矚目之下,隻見那青衣女子左手持漁鼓,右手執簡板掌握節拍,左手中指上拴一枚銅錢,輕擊筒身,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在鼓麵上輕輕敲著,猶如和風細雨一般……
“咚,咚,咚咚咚咚咚……一曲道情奉賓朋,兩句書頭賀壽翁。福如哩個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壽比哩個南山,不老鬆……”
那清音,猶如婉轉的海線,節奏明亮,悠遠綿長。
“好!唱得好!”
賓客之中,朝議大夫贏玄房率先喝彩,他站起來,朝著天壇上方,抃笑道:
“太皇太後的壽辰已是數月前的事,但這技者卻能以賀壽作為書頭,可見是有心了!一是壽辰之樂,一是佳節之樂,真可謂為是雙喜臨門啊!實在是妙呀!”
眾賓幾人互相看看,紛紛點頭,確實是妙。
天壇下的氣氛已經起來了,天壇上也似是被帶動了似地。
司徒皇後細細想,清音且不說,單憑這詞中所唱,便可見技者水平之高超,她不免看向一旁的盛妃,眼神裏難掩喜悅。
盛妃意識卻是慢了半拍,牽強作笑之時,司徒皇後的目光早已移向了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點點頭,顯然十分滿意,“技者有心了,當賞!”
海姑姑會了意,一盞禦酒送到了西門吞雪的麵前。
太皇太後一鼓掌,那些在座席上淪為陪襯的人也逢迎著鼓掌,掌聲一經從天壇上傳出,天壇下以贏玄房為首的鼓者,掌聲越拍越響。
一時間,整個百花園,掌聲雷動。
獨獨漠滄無痕,從未正眼往宴席之末瞧上一眼,臉上更是毫無表情,兩眼沉沉,隻手撐額,開始打起了盹。
待那掌聲落下,清脆激越的鼓點聲再度敲進了聽者的心裏,青衣女子手中節拍一板三眼,宛若行雲流水,伊始……
“咚咚咚,咚咚咚……
唱道情來說道情,
唱盡人間無情人。
貴輕賤來富輕貧,
千秋萬代留臭名。
尋陽有個孟錦枝,
其夫有名李延祚。
夫妻恩愛如魚水,
日子清貧苦也甜。
孟氏二十誕一子,
其子喚作李延世。”
當幾個名字連連托出,盛妃徹底震驚,再次看向那演奏之人,幾乎不敢相信……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本是皆大歡喜日,
重病纏了延祚身。
弄璋之喜不足慶,
悲君永別同林鳥。
風卷殘雲六個春,
小小延世初少年。
初少年,烽煙起,
盜賊出,百姓苦!
百姓苦,百姓苦,
孟氏攜子流亡苦。
明月客棧暫棲身,
難奈何囊中羞澀。
孟氏長街賣青絲,
歸來不見延世身!
問店家,
說什麽延世貪玩離了店,
說什麽延世長街尋娘親,
分明是那貪財的黑心主,
生生害了她母子二人再難相見!”
前言說什麽漁鼓不如大鼓,不似鍾磬音,誰能想,這鼓聲竟是一波三折!
這天壇之上,大風忽作,重重宮牆之外遠山環繞,無盡的山洪轟然衝出,闖過最暗的夜,造就一片江海奔騰!
有人目不轉睛,回腸九轉,有人睡意昏沉,牽腸掛肚,心中鼓點敲得響……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二十年尋子無結果,
當初嬌娘已成婦。
二十年來如一日,
遍走他鄉問千戶。
又是一年黃梅雨,
角亭之中暫避身。
誰家父母心思狠,
拋嬰亭中任啼哭。
懷抱女嬰高聲問,
可憐天下父母心。
懷抱延恩歸家去,
不是親生勝親生。
轉眼柴門飛白雪,
何日尋得延世身。
夜半柴門忽敲響,
急推柴門看分明。
風雪夜,柴門前,遇女童。
問姓名,道阿寶。
問年紀,說六歲。
問家人,走散了。
感她此言良久立,
歎此人間多疾苦。
吾失兒來汝失母,
從此你我是一家。
手把阿寶入柴門,
李家再添李延華。
一聲阿姐,一聲青妹,
兩句老夫人,
教養之恩比海深!
八年後,苦饑荒,
流民起,厄運再降孟氏身!
姊妹二人皆走散,
這天再也不是天。
延恩尋親終無果,
一朝養在青州農戶身,
張海是其父,張氏是其母。
延華尋親終不得,
得員外郎收為義女。
四年後,孟氏五十八,
守得雲開見月明,
尋子三十二年終有果!
因得一枚玉佩,
姊妹二人巧相認。
這一年,李延華,
托父尋老夫人終有果!
老夫人,在京都!
四年苦別離,
三人終團圓。
似團圓,卻不是團圓!
三十二年尋子終有果,
她兒延世在京都!
在京都,三十八春,
已不是當初少年!
道情再唱那心狠手辣的弗苓女!”
什麽!弗苓女?
當那三字一出,滿座驟驚!
“什麽,弗苓女!!?”
許多人以為是挺岔了,交頭接耳議論不止,紛紛看向天壇上。
太皇太後神色早已驚變,腦海不自覺靠在海姑姑的手臂上,十指與她攥得緊緊的,兩顆眼珠一直睜著,目光刺裂……
看到座席上投來的目光,海姑姑的心跳也是極快,總覺得空氣悶悶的,有什麽大事要發生了……
但還挨在太皇太後耳邊小聲安撫著,“太皇太後,隻不過是戲文而已……”
這個時候,漠滄無痕已經睜了眼,目光下意識在西門吞雪那望了一眼,飲酒自若……
顯然,大家都以為隻不過是衝撞了名諱,或者是聽岔了,這個口子尚未撕破。
直到……
“咚咚咚咚,咚咚……
衛府門,錦繡華庭多煊赫!
卻難容她思兒成瘋的貧婦人!
在京都,兩年叩門尋子遭驅逐!”
滿座嘩然之時,始終有個聲音,“撤了……快撤了……”
“咚咚咚……
聽聞他兒守北漠,
可憐她六十華發舊病難醫,
再難行千裏路!
延恩、延華心悲戚,
恨隻恨門戶太小終難敵衛府門,
弗苓女,皇族天驕!
聽聞他兒將歸救秦淮,
抱守病體等兒歸。
等兒歸,等兒歸……
烽煙終散盡,
眼看他母子終團圓,
誰料想,那弗苓女卻喪了天良,起了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