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嘉峪關
(注:以下地名、人命均為虛構,請勿聯係現實)
言罷,天子還動容地長歎一聲,拂袖輕輕擦去臉上的淚痕,他此時的眼眶已然泛紅。
太後在一旁忍不住用見了鬼的眼神看著他,孩子他爹走的時候朱厚煜才兩歲、說話都是阿巴阿巴的,先帝是怎麽告訴他李丞汐是個人才的?
而且你不是張居正的學生嗎、感情有那麽豐富?難道不是應該毫無感情地哀歎一句“朕的銀子啊”就扭頭想辦法的嗎?哭得像模像樣的,以後這戲你來唱吧。
談到自己的父親,小姑娘也難受地紅了眼眶、低下小腦袋低聲啜泣起來,天子慈愛地輕拍她的後背以示安慰。
“是朕的不是,讓你想起不開心的事了.……無礙,大明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朕已經在京城集結了數十萬大軍,準備禦駕親征、為李將軍報仇。”
“陛下.……那個小王子很厲害的,他有許多騎兵.……”
聽到朱厚煜要禦駕親征為李丞汐報仇,香落感動地看著他,但還是擔心地提醒了一句,生怕朱厚煜小看對手招致大敗。
“上天把九洲萬方都交給了朕,朕便是天命永係之人,自然有保護大明子民的義務,草原上的豺狼再狡猾凶暴,在神龍麵前都是不堪一擊的。”
雖然聽不太懂朱厚煜在說些什麽,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香落不禁用崇拜的眼神看向他,太後在一旁悄悄地扶住額頭。
說得這麽偉光正.……哀家怎麽記得,某人的第一反應是“快叫李成梁勤王啊混蛋”呢?
“你的父親是為國捐軀、朕絕不會讓他的血脈受難!這樣,先委屈你住在朕的寢宮,平日裏喚朕“君父”顯得太生分了,你可以把那個“君”給去掉……”
“謝陛下……嗯???”
“咳咳,皇上,哀家看這個小丫頭挺順眼的,不如便認她當義女如何?”
眼看再說下去、朱厚煜都敢讓小姑娘直接管他叫爹了,太後趕忙咳嗽兩聲叫停了這種誘導性的對話,香落也多少反應了過來,害怕地往太後懷裏縮了縮。
這個天子.……怎麽看上去這麽不像好人呢?
“嘖。”
眼看就差臨門一腳卻被太後打斷,朱厚煜惋惜地“切”一聲,有這麽壞自己兒子好事的嗎?
太後剛才說義女?那怎麽行!朱厚煜迅速與太後做了一番眼神交流,在香落不解的注視下,兩人很快達成了一致。
“香落啊,你聽說過張居正這個人嗎?不如你便認他做義父如何?”
“首輔大人嗎?香落經常聽父親大人提起過他,不過香落戴孝在身,可以為父親守孝完畢後再談論這個問題嗎?”
見香落一臉失落,太後和朱厚煜也不好過多談論這件事,為了轉移她的注意,朱厚煜開始詢問小王子的有關信息。
香落稍稍振作精神,開始為他講述嘉峪關之戰的具體情況。
小王子的襲擊來得極快,李丞汐在關外留下的釘子,幾乎一夜之間便被他拔了個幹幹淨淨,剩下稍大的據點也被蒙古人團團圍住、陷落隻在旦夕之間。
這太不正常了,簡直就像是……有人探查清楚了那些哨卡,然後帶著蒙古人迅速拔除小型哨卡,提前截斷了通往嘉峪關的主要道路,一層一層設卡、截斷了嘉峪關所有的信息來源。
關外的消息斷絕僅僅一天、李丞汐便反應了過來,他立刻親自率領太原城內的嫡係部隊趕往嘉峪關,為李比玉在後方動員士兵爭取足夠的時間。
嘉峪關附近遍布著零星的堡壘和關隘,得到了李丞汐的援助後,明軍背靠堅固的城防形成了一道死亡防線,小王子在到達嘉峪關前便遭受了慘重的打擊。
但小王子來得太過突然、李丞汐沒有充足的時間動員軍隊,所有頂在嘉峪關前線的士兵加起來也隻有萬餘,明軍被迫節節後撤。
退至嘉峪關時,李丞汐集中手上所有兵力,又憑借個人威望在民間拉起了一波援軍、八千士兵死守嘉峪關,巔峰時,每天便要擊退蒙古人三十餘次進攻。
眼看勝利就在眼前、小王子徹底殺紅了眼,他把歸降的部落分成十幾個批次、日夜不停地攻打嘉峪關,守軍的精力被快速耗盡。
三天後,小王子將留在關外、沒來得及逃走的漢民壓到嘉峪關前,在明軍麵前將他們一一斬首示眾,並用投石車將砍下的頭顱拋進城中,明軍的士氣幾乎降到穀底。
蒙古人那一次的突襲異常凶猛,小王子將自己部落的精銳部隊一起壓了上去,就在城牆即將易手之時,李丞汐年僅十歲的幼女李香落爬上城頭,冒著箭雨為守軍擂鼓助威。
李丞汐隨後親自帶隊衝鋒,明軍士氣大振、一波就將城牆上的蒙古人趕了回去,小王子不禁為之變色:“漢人的女子竟然也英勇到這種程度嗎?”
李丞汐的長子趁著蒙古人大敗而歸時,帶著親兵、手持火油縱馬出城,蒙古人沒有防備、被他直接突襲到攻城陣地,攻城器械因此被焚毀大半。
小王子大怒,親自彎弓搭箭、一箭將李丞汐的長子射於馬下,還命令手下將他們的屍體綁在馬尾上,來回在城前拖拽,李丞汐心痛地幾欲昏厥。
攻城器械損失大半、大軍在小小的嘉峪關便屢遭戰敗,小王子不禁萌生退意,如果明軍將領全都如李丞汐這樣,他連山西都打不出去。
就在這時,小王子和李丞汐都期盼已久的“支援”——李比玉到了,李比玉背叛地十分堅決,他不禁打開了嘉峪關城門,還親手砍下了李丞汐的頭顱。
嘉峪關城破之後,暴怒的小王子下令血洗全城,所有明軍俘虜、平民被全數殺害,他們的頭顱被堆成了金字塔形的“京觀”。
就此,明軍在山西防線的機動兵力全軍覆沒,山西總兵李丞汐戰死、副總兵李比玉背叛降敵,小王子暢通無阻地鑿穿了整個山西,正在一路朝著燕京疾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