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孺子可教
殷勤的張隊長使出渾身解數,招呼阮書記吃了一碗筋道十足的餄餎麵,油潑辣子紅燦燦的,也照亮了張富陰霾的額頭。
飯後阮書記說要自己出去走走,消消食兒,正好張富也想跟支書大伯好好說一說昨兒的事,便沒有強烈要求去陪同。
阮向前一走出張家的門,臉上就變了色,想起嶽池打電話說的事,他心裏就有些沉重,他在公社裏看到的那些鬧饑荒的匯報,雖然隻是一個個數字,卻像刀子一樣割他。
就算嶽池不說,他本也打算到下麵的村子裏,走一走,看一看,到底是因為啥,老百姓竟然連口吊命的食都沒了。
他跟路上的小孩隨便一打聽,就直直的走到了寧溪家門口,門前的土場掃的幹幹淨淨,角角落落都沒有雜草,麥草垛旁整整齊齊的摞著一些幹木柴,旁邊堆著有些雜亂的樹枝,還沒收拾。
輕輕敲了敲門,是寧成開的門,他稱自己是寧老隊長的熟人,路過來看看他。
看著他筆挺直溜的中山裝,上麵口袋還插著一根鋼筆,衣服上一個補丁都沒有,在簡單說完老隊長已經過世的消息後,寧家的老老少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還是阮向前主動問起今年的收成。
寧家人這才打開了話匣子,說著地裏的莊稼,倉裏的糧。
寧溪端了一碗開水進來,放到阮向前旁邊的桌子上,微微一笑道:“叔叔,水有點燙,您等一下喝。”
“小姑娘上學了嗎?上幾年級呀?”
一番哄小孩式的問話後,寧溪轉被動為主動,道:“叔叔,我爺爺以前也常念叨您呢,說您是個好官。”
阮向前想著小姑娘大概是把自己想成別人了,也沒糾正,繼續道:“都是幹革命工作,都一樣,你爺爺隊長當的好呀,你們這個隊可幾乎沒餓死人。”
“是啊,就連隊裏孩子最多,勞力最少的李家都能吃上白麵饃饃。”
阮向前被驚道了,其他村都是怎麽活下去,吊著命的問題,怎麽這樓台村,聽著一戶還不怎麽樣的人家都吃上白麵饃了,微微有些變臉,還是繼續道:“那你們這的日子過的好啊,我可得跟你們取取經。”
剛從外麵燒炕進來的寧會芬正好聽到了這兩句,尷尬的叱了一句寧溪:“溪溪,別亂說,誰家能吃上白麵饃啊,那都是別人亂傳的。”
寧溪小嘴一噘,嘟著嘴道:“我才不是亂說呢,是李周親口說的。”
阮向前見狀,忙道:“沒事沒事,我就是跟孩子隨便聊聊,有什麽說什麽唄。”
寧溪又說了一句:“叔叔,以後我家也能吃上白麵饃了,昨天隊裏分了好多糧食,我從來沒見過那麽多糧食。”
寧會芬忙解釋道:“是隊裏的集體食堂要解散,就把口糧分給大家了,家裏這麽多張嘴,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到明年開春,小孩子沒見識,還以為那是很多糧食呢。”
“集體食堂有好處,讓大家一起輕輕鬆鬆吃上飽飯,還熱鬧,不過現在困難時期,這樣就不成了,還是各家吃各家的更能精打細算些。”
“就是這麽個理兒,領導您真是能明白我們農民的心。”寧會芬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自己吃是好,節省著,粗細搭配著,等吃到明年開春就好了。”
“叔叔,不用愁,等糧食吃完了跟隊長去借就好了,好多人都去找他借。”
小姑娘終於說到正經了,她說的是找隊長借,而不是找隊裏借,這其中的差別自己怎麽會聽不出來,分明就是暗示隊長把公家的當成自己的了唄。
自己也算沒白來,嶽池跟自己說了那個給外隊人借糧的本子在這小姑娘手上,看來她也覺得是個刺蝟,想扔出來。
阮向前故意不接招,喝了兩口水道:“你們日子都過得好,我就放心了。”
說完起身就要走,道:“我也出來一會兒了,你們支書一會找不到我,怕是要在大喇叭上喊人了。”
寧會芬也仿佛才認出他是個大領導一樣,假裝驚訝道:“哎呀,您是上麵來的大領導吧,您看這,我們家也沒啥能招呼你的。”
阮向前邊往外走,邊道:“不用客氣,我吃過飯來的,現在誰日子都不好過,說到底都是我們當官的沒本事啊。”
寧溪也跟著出去把客人送到大門口,道:“叔叔,你認識嶽池叔叔嗎?”
都直接說了,阮向前隻好道:“認識啊,怎麽了?”小姑娘還挺機警的,還要再確定一下自己的身份才成。
“他沒跟你說什麽嗎?”
“說了。”
“那就好,其實我們隊裏現在糧食都很緊缺,如果能把借出去的都要回來,再給大家添補一點,大概就能吃到明年開春了。”
“借出去的張富不是都拿出來了嗎?現在那都是他自己的糧食了呀?”
“有什麽憑證嗎?我這可是有證據表明他公糧私借,既然是公糧,當然要回來了也是公家的嘍。”
阮向前笑眯了眼,道:“你這個主意不錯,你怎麽不問我打算怎麽處置他?”
“這個我可不懂。”
“我可以明確回複你,這個事雖說是個不小的錯誤,可是也可以說成,幫助鄉裏鄉親,共克時艱,隻是他自己心虛,才輕易認錯了。再者,畢竟張家對革命有功,真要處理他,上麵的領導怕也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不過現在你想的這個主意真是不錯,他大概以後是不會再犯這種錯誤了。”
寧溪早有預感,但是還是有些失落,已經不錯了不是嗎?護身符也有用完的時候,還好李家沒這護身符。
看小姑娘微微有些低落樣子,阮向前輕聲道:“我大概要在這住兩天,你去跟他透透風,就說我要看看各家的糧倉,了解了解農民們生活的真實情況。”
寧溪眼睛一亮:“這樣一來,他就得趕緊把糧要回來了,不然他怎麽解釋他家空空的糧倉呢。”
“孺子可教也。”
二人進行了這次親切友好的交談後,已經仿佛忘年交般。
寧溪看著他走遠的身影,臉上的笑容慢慢收起。地主家隊出了一百石米支援革命,平民老百姓家出了一石米支援革命,功勞自然有大小,自己這升鬥小民還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比較要緊,如何在十幾年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裏翻出浪花兒來,才是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