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挽明>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30章 附驥尾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30章 附驥尾

  剛剛在阜城門外的車站將吳有性一行人送上了南下大名府的專列,此時再爬上城門樓的朱由檢,顯然心情看起來並不怎麽好。


  一邊是進入六月都快要十天了,可從北京到南京的這段距離上,依舊還是沒下過一滴雨,顯然河南、安徽等地今年的夏收確定是完蛋了。而偏偏在這個時候,距離京城這麽近的河北州縣又出現了鼠疫,這就更讓朱由檢感到緊張起來了。


  河北這幾年連續大旱都能夠保持社會穩定,還解決了一部分外省災民的收容問題,自然不是依靠著河北的農業出色,而是在這十來年間建立起來的京津唐工業帶。正是憑借著這一新興工業帶發揮出的巨大生產能力,才使得京畿和河北地區的百姓不至於有匱乏糧食之憂,且還趁勢吸納了大量的災民作為這些新建工坊的勞動力。


  因為京津唐地區有著成熟的海路及鐵路運輸,可以從朝鮮、日本、琉球、濟州島、台灣等地轉運大量的糧食,再加上山東、天津地區不斷發展的捕鯨業和遠海捕撈業,使得河北、山東地區基本上還是不怎麽缺乏食物的。


  這還沒有包括,從沈陽地區大量進口的大豆在榨油之後,剩下的豆餅不僅可以用來喂養豬和雞、鴨,在緊急時刻也是可以用來給人填報肚子的。


  但是,因為工業和港口發展而聚集起來的大量人口,一旦遇到了鼠疫這樣暫時無解的瘟疫,那麽幾乎就能夠將京津唐工業帶這十餘年的建設一朝摧毀了。


  因此同朝堂上的官員和河北的民眾相比,朱由檢對於大名府等地出現的鼠疫,實際上比表麵上看起來要焦慮的多,隻不過他知道自己實在是不能表現的慌張,否則底下的官員和河北的民眾就會變得更為恐慌起來。一旦疫區及疫區周邊的百姓四處亂跑,那事情就會變得更為不可收拾了。


  因此當張溥被帶上阜城門的城牆,在城門樓的一層內見到皇帝時,看到的是一名穿著便服的青年依靠在一門大炮上,正皺著眉頭望著大炮窗口外的景象。外麵的陽光斜斜的從窗口照入,把年青人鼻子以下的身體部位都包裹在了金黃色的陽光中,就好像是一尊黃金鑄成的塑像,這奇異的景象深深的印刻在了他的心中,讓他很長時間都未能忘記這一幕。


  聽到身後傳來的腳步聲,出神狀態的朱由檢很快就清醒了過來。他直起了身體,轉身向後方看去,便看到一名留著稀疏山羊胡的中年人正向自己行禮問安。同呂琦交流了下眼神,確認眼前這位就是複社前領袖張溥之後,朱由檢便隨意的揮了揮手道,“好了,免禮吧。朕的事情很多,你有什麽想說的,還是長話短說為好。”


  雖說張溥對麵前的皇帝也是聞名已久,知道對方做事總是出人意料,但他也還是沒想過兩人的第一次見麵,崇禎就表現的如此直接,讓這場會麵走向了他最不願意見到的方向,這讓他原本準備的一些話語一時就悶在了腹內。


  在這一刻,張溥腦子裏倒是轉動的異常的快速,他知道若是不能在談話一開始吸引住皇帝的注意力,那麽他苦心籌謀的這場見麵就算是浪費了。


  僅僅在十餘秒之後,張溥便正色出聲道:“臣這些年雖在海外流浪,但也時時關注著國內的變化。臣此次求見陛下,一是為海外子民向陛下感恩戴德,若無陛下殫精竭慮治理這個國家,則我皇明在海外的聲望也不會有今日之隆,而我等海外漂泊之人也就無法享受到大明聲威波及到海外的餘澤了…”


  張溥一邊說著,一邊偷偷瞧著對麵崇禎的表情,看著對方臉色稍稍有所緩和,頗有自得之意,方才鬆了口氣繼續說道:“…這第二麽,臣身為一個讀書人,又深受陛下的恩澤,但凡有了那麽一點愚見,也不敢不向陛下報效,以為天下才俊之士投石問路,故敢請陛下側耳一聽。”


  朱由檢注視著張溥,輕輕曬笑一聲說道:“說吧,朕既然召你來見,自然是為了想聽你說些什麽,暢所直言即可,朕不會因此而問罪於你的。”


  聽了崇禎的回答之後,張溥便稍稍調了調呼吸的節奏,方才平穩而高昂的大聲說道:“回陛下,臣以為,眼下朝廷執政之人做事過於務實,沒能繼承聖人之訓以凝聚人心,使得天下士人之心紛亂無蹤,於是朝廷行事每每遭到士紳攻擊,而朝廷所推行的政策,在地方上不是難以實施,便是被改的麵目全非。


  如此下去,朝廷和地方,北方和南方,官員和民眾之間,臣恐間隙會越來越大,到了最後甚至要以武力來平息雙方之間的爭鬥了。這樣的結局對於百姓、朝廷和國家來說,都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臣請陛下重申聖人之訓,一曰尊王攘夷,二曰大一統,三曰大同世界…”


  原本有些不耐煩起來的的朱由檢,突然就變的慎重起來了,他揚手打斷了張溥的話語說道:“張先生可否先解釋一下,何謂尊王攘夷?”


  張溥一直緊繃的身體,此刻終於放鬆了下來,他毫不遲疑的說道:“臣聞陛下曾經在燕京大學對學生們說過,所謂華夏者不僅僅指中國,隻要願意接受我中華文明的禮儀、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那麽皆可為華夏之一員,此所謂由夷變夏是也。


  所以,願意拜祭三皇五帝和自己祖宗的蒙古、朝鮮、日本、越南等海內外土邦小國,都可視為我華夏之一部分。


  不過我華夏之正溯在我中國,而所謂中國者,上啟夏商周之禮儀,下承秦漢之製度,我皇明即為今日之中國,故華夏之長也即是我皇明也。


  尊王攘夷者,即華夏各大小邦國皆應受我皇明之製,外攘諸夷,內伐不臣。朝廷推出這一係列改革新政,正是為了規正天下的華夷之分,為諸夏抗擊外夷,以保中國是也。若有人因為一點小小的私心,而阻撓尊王攘夷大業者,既是背棄了先聖所著的春秋大義,即為今日之亂臣賊子也…”


  張溥隻是輕輕一點,朱由檢便明白了對方想要做什麽了。過去這十餘年來,他雖然勉強將改革和大同世界的理想聯係在了一起,但是朝廷推動的改革政策實在是和夫子之道背道而馳,甚至於新學都開始排斥其朱熹這位聖人所創建起來的理學了。


  於是大明的讀書人也就開始思想混亂起來了,他們一邊意識到現行的改革對大明的確是有好處的,但在另一麵他們又覺得改革的方向和四書五經講述的道理完全格格不入。這就讓不少人開始懷疑,沿著這條改革道路走下去,大明是否能夠通向大同世界了。


  當改革從表麵深入到整個社會的內裏架構時,整個社會對於改革的討論也就日趨激烈了。此時的大明畢竟不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清末,他們看不到工業革命所創造的西方列強們有多麽強大。相反的是,大明現在在亞洲就是最大的列強。


  而唯一一個有能力威脅到大明國家安全的清國,現在還在埋頭學習著大明的一切。既然大明的今天已經足夠強大了,大明的讀書人又有什麽理由拋棄過去所熟悉的一切,而去擁抱一個尚未升起的新時代。


  可以說,崇禎所推動的這場社會變革,一開始就是存在著先天不足的,不僅僅在於大明的百姓沒有準備好,大明的精英在思想上也沒能完成最後的一躍。之所以崇禎能夠把改革堅持到現在,實在是因為明末的天災人禍太多,使得熟悉舊時代的官僚集團們難以用舊的方法去抵抗,最後不得不向堅定要進行變革的皇帝屈服。


  原本朱由檢在這個問題上,隻有蒙頭建設學校,等待新時代的知識精英數量蓋過了那些保守的舊知識精英的數量,或是等待那些舊知識精英們死去,才能奪回在思想上的話語權力,從而贏得最終的勝利。


  不過現在麽,張溥以尊王攘夷、大一統這兩步,終於把懸掛在半空上的大同世界給接到了地麵上。由是,改革派在思想上也可以提前爭取到一部分讀書人的力量了,這當然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想到此處,朱由檢看向張溥的目光就變得柔和多了。是啊,眼前這個人也許在政治上是一個投機者,否則就不會跑來向他獻出這樣的理論。不過起碼對方還是一個有理想的投機者,朱由檢並不介意收下張溥對自己的投誠。


  “咳,咳。”朱由檢咳嗽著打斷了張溥的解說,接著平靜的說道:“這地方的灰塵可真夠多的,天如先生,咱們還是找個安靜點的地方坐下來,慢慢說吧。其實今天我也沒什麽重要的事。”


  朱由檢隨即轉頭向呂琦看了一眼,對方立刻理解了皇帝的意思,馬上出聲說道:“臣知道,附近倒是有間安靜的茶樓,要不臣安排人去租下一間院子,讓陛下和張先生去休息下可好?”


  朱由檢點了點頭,“也好,不過不要過於聲張了,盡量安靜一些。”吩咐了呂琦之後,他又看向張溥微笑著說道:“天如先生,我們一起下去吧。”


  張溥拱手行禮,坦然的回道:“還請陛下先行,臣願附驥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