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挽明>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12章 京華煙雲二十二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812章 京華煙雲二十二

  對於蔣德璟的憂慮,黃道周並非不能理解。換做在他未嚐出任蒙古諸部司法官之前,他的想法也許同現在的蔣德璟沒什麽兩樣。


  說到底,他們都無法相信,脫離了祖先製度之後的崇禎會將大明帶向一條正確的道路。畢竟從曆史來看,每當王朝處於困境,就會有人試圖變法革新,以解決王朝所麵臨的各種矛盾,使王朝能夠再次煥發出生機。


  可是除了商鞅變法之外,大多數的變法革新都是失敗的。畢竟,所謂的變法革新都是在走前人所未走過的道路,不僅沒有經驗可以借鑒,而且變法的對象大多指向了既得利益階層。


  對於那些既得利益階層來說,他們天然反感任何變法革新的舉動。他們希望這個世界最好是永恒不變的,這樣他們的子孫後代就能繼承他們的財富、權力和地位,成為這個永恒世界的主人。


  他們可以協助崇禎大力興修水利,也能容忍在一定時間內支持朝廷發展工商業,但是他們實在是無法忍受,任由皇帝開啟民智,煽動起民眾反抗上位者的勇氣。


  在過去的十餘年裏,他們能夠忍受這樣的改革,並不是因為他們讚成改革的內容,而是大明確實已經瀕臨了崩潰的邊緣。如果他們再不接受改革,眼看著就要抱著整個家族去給崩潰的王朝陪葬了。


  但是當改革開始出現成效,王朝停止向深淵滑落,開始轉頭向上升起時,既得利益者們就認為,既然王朝已經度過了難關,那麽國家政策就應該回歸到正確的軌道上來,也就意味著改革也許到了該停下來的時候。


  不過對於在草原上呆了數年的黃道周來說,這種永恒不變的世界觀已經破產了。看看那些黃金家族的成員吧,他們的父祖哪個沒在中原享受過榮華富貴的生活,但現在就算是黃金家族的領袖,日常的生活享受也未必及得上中原的普通士大夫之家。


  黃道周相信,當初的鐵木真、忽必烈一定不會想到,自己的子孫會被趕出中原,重新在草原上流浪,甚至於今日需要在後金和大明之間掙紮求存。


  從那時起,他腦海中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算是破碎了。他開始認為皇帝所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發展觀念才是正確的。既然如此,改革就應該是一條河中的流水,時時刻刻都在流動,也就說改革隻有進行時,而沒有完成時。


  皇帝究竟想要把大明帶往何處其實並不是那麽的重要,重要的是改革帶來的好處是否能超過改革引起的弊端,如果不能的話就應該換一個方向。


  雖然黃道周對於改革的想法未必同這些朋友們一致,但是他認為有一點大家還是相同的,那就是改革現在已經不能再由皇帝獨自掌握前進的方向了,最起碼改革前進的方向還是應該得到眾人的認同,這才是保證政治健康運行的需要。


  當然,黃道周並不能將自己內心的想法毫無顧忌的對著蔣德璟述說出來,這有可能讓別人視他為異類。但是對於蔣德璟這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語,他也不能敷衍了事,因此細細想了片刻之後,黃道周不由說道:“你說的雖然不錯,但是朝廷現在麵臨著兩大難題,一是給養軍隊;一是賑濟災民。


  這兩個問題都需要大量的金錢去填補,如果國家不收稅的話,要拿什麽去給養軍隊和災民。而國家能夠收稅的對象也不多,要麽向交不出稅款的底層平民收稅,要麽向家中尚有餘財的士紳大戶征收,顯然我們都知道兩個選擇應該選哪一個。


  恕我直言,如果我們繼續抱著地方士紳的陳腐想法,認為士紳應該受到優待而不納稅,或是將自己的稅收轉嫁到平民身上,那麽我想陛下是不會讓我們的主張變成朝廷的政策的。


  看一看今日參加會議的那些人吧,如果我們這個團體一直被朝廷邊緣化那麽,那麽很多人就該和我們分道揚鑣,去尋找自己的出路了。


  因此借著今日難得的獨處機會,我倒是想很勸說你一句。是時候調整一下我們的政治主張了,若是我們的政治主張和陛下的想法背道而馳,陛下又怎麽會支持我們進入到朝廷的決策中樞去呢?


  若是我們的政治理念無法上升為朝廷的意誌,那麽這樣的理念再受士紳們支持,也不會對這個國家造成任何影響,這就是一張廢紙啊。”


  蔣德璟聽了覺得心中很不舒服,但還是謙虛的問道:“那麽依你看,我們現在的政治理念究竟應當作何調整呢?”


  黃道周攤了攤雙手說道:“你知道的,若是斷案我還有些心得,但是說到政治理念這種東西,還得靠中葆兄你自己了。另外,我和倪兄兩人一去,錢閣老那邊未必不會沒有後手,你也當小心提防了。”


  蔣德璟感謝了一句黃道周的關心後,車廂內便沉靜了下去,兩人都默默的想著心事。當馬車走到了一處岔路口,黃道周告辭下車時,卻不巧聽到蔣德璟在車廂內幽幽說道:“若是今上平庸一些,自私一些,對於大明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黃道周在踏步上略略頓足,便毫不遲疑的走下了馬車,向著停靠在路邊的自家馬車走去了。蔣德璟看著黃道周絲毫沒有回頭的意思,方才敲了敲車廂壁,適宜自家的車夫繼續前進。


  不提蔣德璟如何消化黃道周給他建議,就在一月二十四日,倪元璐、黃道周出京還不到兩天,錢謙益果然拿著一盒卷宗來到了他在文華殿內的辦公房。


  錢謙益把這盒子往他的桌子上一放,公事公辦的說道:“這些是去年賑災過程中,各地常平倉儲備糧食被挪用、偷盜、出賣的案子,還有一些貪汙賑災物資的案子。


  陛下已經下令,由內閣牽頭,三法司協助,盡快辦理此案。我已經向陛下申報,由你主辦,韓一良、惠世揚二人協辦。有什麽問題的話,可先向我匯報…”


  一開始蔣德璟以為,對方隻是想要絆住自己的手腳,讓他無暇再插手王韓如的案子。可是隨著賑災貪腐案子的展開,他才發覺這簡直就是一口糞缸啊,這些案子涉及到的地區之廣,人員之眾多,案情之複雜,攪一攪散發出的臭氣就足以讓人難以呼吸了。


  從他接手這些案子之後,說情者就開始連續不斷的上門了,不僅有朋友老師,連自家拐彎抹角的遠親都有寫信來求情了。而更令他感到惱火的是,在他邊上還有虎視眈眈的人盯著他,等待著他的犯錯。


  到了這個時候他終於反應了過來,現在再想要同錢謙益爭奪黨內的推選權,已經是沒什麽機會了。即便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手上的案子,還要小心不要被人拖下水,還談什麽競逐首輔之位呢?


  蔣德璟對錢謙益的退讓,也讓他的支持者們有些難以置信,然而還不待他們試圖去說服蔣德璟,或是另外找一個新候選人出來,王韓如一案的輿論風向突然就反轉了過來。


  因為京城一些宗室的離開,加上賑災貪腐弊案的持續暴料,使得原本陷入京城輿論中心的王韓如一案,熱潮開始有所下降。而在這個時候,以周王為首的開封宗室突然對王韓如一案反口了。


  二月三日,周王等開封宗室突然重新上書朝廷,他們認為王韓如雖然在去年強征了他們的財物,但是考慮到當時開封地區百姓所麵臨的困境,他們還是能夠理解對方這一事出有因的行動的。


  而在去年冬天,已經戴罪在身的王韓如沒有撂下工作,而是竭力支持著開封地區的賑災物資流通渠道,使得開封地區的災民大多安全度過了這個冬天,維持住了地方上的社會秩序,因此周王等宗室建議朝廷對其予以一定的嘉獎,不可虧待了國家的有功之臣。


  周王等開封宗室的反口,使得攻擊王韓如的官員士紳失去了最為正當的批評理由,也使得普通百姓開始同情王韓如的遭遇。特別是當大明時報把貪汙賑災物資的貪官作為揭露出來之後,和這些貪官相比,王韓如簡直快要成為聖人了。


  到了這個時候,總算是把住了輿論脈搏的錢謙益開始對之前攻擊王韓如和自己的官員進行了反擊。他一邊召回王韓如回京述職,要其向內閣交代清楚,其在賑災過程中有無違規的行為;另一邊則強烈譴責了那些貪汙、盜竊、挪用賑災物資的官員,並表示此次要嚴厲懲罰那些貪腐官員,並堅決打擊那些貪官汙吏背後的保護傘。


  錢謙益這一次可真不是隨便說說,在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他隨即向皇帝提請,貶斥了29位之前公開批評內閣不作為的五品以下官員,並調離學習了34位在去年賑災活動中不夠積極的六品以下官吏。


  錢首輔這種一反常態的雷厲風行舉措,一下鎮壓住了朝中局勢,也令他重新掌控住了朝堂,脫離了岌岌可危的倒台困境。當然,倒錢勢力的推卻收手,也不僅僅在於錢謙益突然的強硬姿態,而在於皇帝對於錢謙益這種強硬姿態的支持。


  麵對即將換屆的首輔,顯然眾人並不希望直接扛上保持一致的皇帝和首輔,這種強大的對手顯然不是現在朝中任何政治勢力能夠抗衡的。他們隻能選擇先退後一步,看一看接下來的朝局變化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