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挽明>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95章 戰爭之王一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95章 戰爭之王一

  孫傳庭的自我檢討,和主動承擔了變革作戰計劃出現問題的責任,終於將近衛軍中不滿的抱怨聲給壓製了下去。


  不過這次檢討,也使得總參謀部試圖擴大戰爭,恢複遼南地方的圖謀宣告終結。戰爭再次回到了此前作戰計劃所描述的目標上,即吸引沈陽主力南下,從而給朝廷以時間解決察罕浩特的問題。


  應該來說,明軍試圖圍殲蓋州、複州清軍的企圖已經成功的激怒了沈陽,在他們尚沒有返回營口前,黃台吉已經從沈陽出兵了。這也就意味著,雖然過程中出了一些差錯,但是明軍已經達到了此次出征的作戰目的。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近衛軍應當在營口堅持多久?營口的一些明商認為,應當在港口封凍之前撤回大明,少數近衛軍官兵也持有這樣的看法。不過大多數近衛軍官兵則希望依托營口城同清軍好好的較量一番,以彌補之前未能攻下熊嶽鎮的遺憾。


  而像黃得功等人則更進了一步,他們認為位於遼河口的營口地理位置重要,如果大明能夠保住這個據點,向東可以威脅蓋州、複州之敵,向西可以呼應錦州、義州防線,向北則直達沈陽。


  因此隻要還有一線可能,就應當堅守此地,為大明今後恢複全遼之地創造一個有利的出兵基地。不過孫傳庭並沒有支持這種激進的意見,他認為短時間內大明和滿清之間的局勢都不會有很大的改變,那麽堅守營口就會成為大明而不是滿清的負擔。


  畢竟滿清隻要在陸地上修建幾座堡寨就能封鎖住營口,而營口這邊每年冬天長達2個月的封凍期,卻會成為大明營口守軍最為不利的自然條件。這兩個月內,營口守軍不會得到後方的任何支援,若是清軍集結大軍來攻,守住了當然是一件好事,若是守不住對於明軍的士氣打擊就太大了。


  對於目前的大明軍隊來說,維持住軍隊的士氣,並敢於同清軍在野外進行較量,比守住一座營口城更為重要。因此孫傳庭決定,不給清軍借助冬季的自然條件圍攻營口的機會。在封凍期來臨之前,近衛軍及營口的居民都應當撤回秦皇島或是旅順,給滿清留下一座空城。


  當然,在這之前,如果清軍主力先抵達了營口城下,那麽明軍還是應當同清軍主力交手一番,以測試清軍的真實戰力和作戰特點的。


  孫傳庭的主張雖然遭到了一部分近衛軍軍官的反對,但是以李岩、李佑等一大批軍官選擇支持了他的主張,認為孫的主張才是最為符合陛下出兵前的指示的。在這些軍官們的支持下,這次會議上終於通過了一個決議,即近衛軍應當堅守到封凍期到來之前,並先行撤走營口城內的大明百姓和親明滿人。


  因為運力不足的緣故,在海軍代表的提示下,孫傳庭修改了撤走城中全部居民的決定,決定把大部分滿人和不願意離開的漢人留在營口。


  對於城內的居民來說,明軍的這個決定即讓他們感到欣喜,也讓他們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漢人想留下,畢竟他們的財產都在此處。離開了這裏不知道該怎麽生存下去,但他們又害怕清軍入城時會對他們加以報複。有些滿人想要離開,畢竟他們第一時間投降漢人的舉動被全城居民看在了眼中,但是他們又有些擔心到了漢人的地方會被漢人歧視。


  自從明軍公布了撤離計劃之後,營口的百姓就變得有些思想混亂了起來,有少數滿人還以為明人是想要逃竄了,居然光明正大的走上街頭呼籲滿人拿起武器進攻明軍,以配合城外的清軍拿下營口。


  對於這些腦子發熱的滿人,自然在第一時間就被明軍給鎮壓了下去。早就被明軍收繳了武器的滿人,麵對明軍的火槍和大炮,幾乎全無抵抗之力。當上百滿人青壯的血染紅了一整條街道之後,這才算是讓這些城內的滿人老實了下來。


  不過隨著這一事件的爆發,明軍也加快了對於城內百姓的疏散,並開始對滿人所居住的街區進行物理封鎖,以防止他們再繼續串聯鬧事。


  明軍撤回營口沒兩日,黃台吉所率領的大軍也終於抵達了耀州城。很快黃台吉就親自帶兵抵達了營口城下,此時他已經收到了以葉克書為首的諸將聯名上書。雖然多爾袞已經盡力為多鐸撇開了攻城不利的責任,但是黃台吉剛到城下就把多鐸叫來訓斥了一通,雖然沒有當即處置他,但還是剝奪了他對於軍隊的指揮權力。


  雖然多爾袞主持攻城戰事之後,倒是弄的聲勢浩大的,但卻始終沒有什麽進展,不過攻城清軍的士氣倒是恢複了不少,弄的黃台吉也不好借此申斥他,隻是順便拿回了攻城部隊的指揮權力。


  10月23日,清軍的火炮終於抵達了營口,70餘門大小火炮擺在了正對著營口北門的位置。其中炮身長約三米,炮體重量超過兩噸的紅衣大炮就有28尊之多。


  這些被賜名為大將軍炮的紅衣大炮,已經在炮身重心附近鑄造了圓柱型的炮耳,在尾部鑄造了用於垂吊的尾珠,其有效射程也從最初的500米左右,提升到了8、9百米,而最大射程依然不到2公裏。


  由於清人工匠主要還是采用整體泥範鑄法,因此管壁很厚,且炮膛內部凹凸不平,雖然這些紅衣大炮看起來個頭碩大,但是當它們對著營口城開炮時,明軍的軍官們就很快發現了這些大炮的威力同它們的個體似乎並不相稱。


  真要論起來,這也是明軍守城第一次遭遇清軍火炮集群的攻擊,對於明軍的軍官來說,也是一次極有益處的交戰。在訓練場上研究火炮的威力,從而設想如何進行防炮作戰,永遠比不上戰在敵人的火炮麵前,被敵軍火炮正麵攻擊一次。


  當然,此時比起清軍對於火炮射擊原理和威力更為了解的明軍軍官們,自然不會留在城牆上直麵清軍火炮的射擊。為了減輕清軍發射的實心彈摧毀城牆磚石時的碎片飛濺傷害,明軍還在城牆上用麻袋裝填沙土,豎立起了一個個小型的庇護所,以容留一定人員在城牆上進行監視清軍的動向。


  事實證明,明軍設立的這種沙包陣地的確很有效,就算是鐵炮直接打在這種雙層的沙包牆上,也很少對掩體內的明軍士兵造成什麽傷害的。炮彈的衝力在泥土的緩衝下,基本就停止了作用。


  李岩觀察清軍的火炮射擊了半日,大致算是了解了清軍火炮的威力,還有清軍火炮部隊的訓練程度。他是這樣向孫傳庭匯報的,“…清軍的各類火炮,除了紅夷大炮之外,其他火炮性能大致同我軍被淘汰的佛郎機炮性能相似。


  佛郎機炮用來對付沒有裝備火炮的落後軍隊還行,但是如果在野外遇到我軍的野戰炮,則將會毫無還手之力,因此這類火炮基本不足為懼。


  至於清軍的紅夷大炮,其發射的炮彈大約為十斤左右的鐵彈或是更輕的石彈。發射製式的鐵彈威力較大,射程也較遠。但是發射石彈時,威力和射程都有所下降。


  根據我同參謀部其他成員的分別觀察,我們認為清軍的紅夷大炮形製和歐洲商船裝備的16磅-18磅艦炮類似,但是有效射程卻不到這些艦炮的一半。如果按照我們的野戰炮來比較,這些紅夷大炮的射程大體同我軍12斤榴彈炮的射程相當,威力則同我軍12斤加農炮相當。


  至於清軍炮手的射擊素養,基本可以用水準參差不齊來形容。當然從對方的炮兵陣地的布置來看,還算是頗有條理,但並沒有進行過細致的計算,火炮的左右前後間隔距離並無一定之規…”


  一邊的黃得功聽完,頓時頗為失望的說道:“這麽說來,我們之前從海軍船上費了好大力氣弄下來的2門18斤炮,這是白費力氣了?其實光用我們陸軍的火炮就足以和這些紅夷大炮對射了?”


  李岩還沒有回答,孫傳庭已經截斷說道:“怎麽能算是白費力氣,如果能夠少死傷幾名近衛軍將士,再怎麽浪費力氣也是值得的。那麽現在,李參謀你覺得我們什麽時候展開反擊比較好?”


  李岩的注意力立刻轉了回來,沉思了片刻之後說道:“清軍射擊了一個上午,北門城樓附近的城牆已經出現了裂縫。下官以為,當這處城牆被轟擊出一個豁口時,一定是清軍大舉進攻的時候,這正是我軍火炮進行反擊的好時候。不過有一點倒是很奇怪,下官一時難以確定…”


  孫傳庭頓時問道:“奇怪什麽?”


  李岩馬上說道:“按道理說,之前我軍守城時已經動用過了大量的火炮射擊。雖然清軍的火炮不能越過城牆射擊,但也沒理由不警惕我軍的火炮在他們進攻城牆豁口時發動反擊,因此下官總覺得有些心裏不踏實。”


  孫傳庭低頭思索了片刻,便下了決定道:“海上通道始終在我手中,營口城東西兩側不利清軍大部進攻,清軍就算有什麽陰謀詭計,也隻能從正麵而來。李佑守西門,黃得功守東門,你和我一起守北門,不管清軍想做什麽,我們也要先把清軍的這次進攻和火炮陣地給砸爛了…”


  PS:14-16日出差,請假三天,請大家包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