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挽明>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69章 圍三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69章 圍三

  人類畏懼死亡,但更畏懼於未知。明軍采用的新式炸藥直接把一處藏人的山洞洞口給封住了。看著塵煙散去後被大小石塊封鎖的嚴嚴實實的洞口,親眼看著一隻清軍小隊進去的清軍將士們頓時被嚇呆了,這意味著進入洞內的人員將會活活餓死在裏麵,這堵在洞口的數萬斤大小石塊可不是洞內那隊同伴能夠清理的開的。


  而距離爆炸現場較近的清軍士兵也有幾人被飛來的碎石給擊傷發出了哀嚎聲,但是大家此時已經顧不上堵住他們的嘴了。幾乎每一個在現場的清軍將士都在想著,明軍到底動用了什麽手段炸塌了這處洞口,他們見過的火藥可沒這麽大的威力。


  在未能想明白明軍的手段之前,這些清兵便不自覺的遠離了一切山崖洞穴,生怕頭頂的山石突然崩塌下來。和這樣莫名其妙的死法相比,他們到更願意麵對明軍的槍彈作戰了,起碼還有機會撈一個本錢回來。


  被明軍趕入穀地的清兵實際上是八隊人馬,約300餘人。因為其中有4隊人在之前已經合並為2隊了。嶽托和濟爾哈朗挑遍了駐紮在北鎮的2萬餘人馬,一共也就湊出了900餘熟悉山林狩獵的新滿人而已。


  這裏所謂的熟悉,並不是指拿著武器在山林裏能射到獵物,而是指他們即便隻帶著一副弓箭和少許物資,也能在山林中待上十天半個月的程度。當然在明軍的包圍下,這些清軍小隊不能分心狩獵補充食物,因此無法做到這樣長時間的野外生存。


  但是即便是如此,這些擁有豐富山林生活經驗的清軍將士,也要比普通士兵更適應在山林中行走和生存。但是,作為個人來說,這些清軍士兵都擁有著在山林中生活的特殊經驗,可作為一隻軍隊來說,他們並沒有在山林中作戰的針對性訓練。


  嶽托不過是將一群經驗豐富的獵手組織成了一隻軍隊,然後憑借他們本身的才能去發揮戰力。而在明軍這邊,雖然明軍33師的將士同樣汲取了白杆兵在山地生存作戰的經驗,但卻是在總參謀部的軍官們匯總了白杆兵個人的山地生存作戰的經驗,從而針對性的建立了各種條例和注意事項,從而讓一群普通士兵熟悉如何在山地地形中配合作戰。


  明軍個人的山林生存經驗也許遠不如清軍的這些老獵手們,但是在配合作戰的意識上,明軍顯然更像是一隻真正的軍隊。在圍剿這些清軍小隊的過程中,明軍將士也在快速的成長著,從而把之前僵硬的條例變為自己的生存能力。那些無法把條例活學活用的明軍士兵,基本上就已經為死亡所淘汰了。


  所以當清軍各小隊士兵被明軍的這次爆炸失去了平常心之後,之後的戰局的發展已經完全落入了明軍的控製之中。此前清軍各小隊人馬雖然被明軍逼迫朝著一個方向前進,但是憑借著他們的山林狩獵經驗,明軍其實並不能準確的判斷出這些清軍小隊的運動軌跡,除非他們行動時驚擾了鳥類和動物。


  但是隨著這些清軍失去了平常心之後,他們作為一隻不成熟軍隊的缺陷就暴露了出來。在受到威脅的時候,除了久經訓練的軍人之外,普通人很難再繼續保持冷靜作出判斷,而是會選擇以最快的速度離開危險區,特別是身處於一個群體之內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跟著群體進行移動。


  八旗製度雖然講究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但究其根本其實和漢人的民團沒什麽本質上的區別,這依然是一種半職業的軍隊編製。隻不過滿人大多有狩獵的習慣,所以八旗比民團更有組織性和戰鬥力而已。


  在努爾哈赤時期,八旗中隻有白甲兵和紅甲兵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職業士兵,前者是完全脫離生產的職業武士,而後者還是沒有完全脫離勞動生產。隻不過努爾哈赤中後期,八旗常年征戰,根本無暇顧及生產,加上從明軍和遼東漢民那裏截獲的物資足以養活八旗上下,這才讓這隻半職業軍隊變成了事實上的職業軍隊,而這也是八旗軍隊最為強大的時候。


  不過這種專事劫掠的國家政策是難以為繼的,到了努爾哈赤最後幾年,後金國內的社會經濟已經幾乎全部癱瘓,鬥米達到了一兩白銀的高價。不要說遼東漢人紛紛逃亡,就連滿人都開始逃跑了。


  黃台吉上台之後,開始扭轉努爾哈赤的一些錯誤政策,保護漢人的生命財產,恢複八旗的生產活動,恢複了後金的社會生產,才算是扭轉了國內經濟破產的結局。不過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八旗戰鬥力的下降,勞動生產和戰鬥組織完全是兩碼事,特別是依賴戰場淘汰的八旗軍,戰鬥力下滑的更是厲害。


  再加上黃台吉為了打破各旗旗主對於本旗將士的控製,不斷的調換牛錄和填充新滿人,以打破八旗內部形成的舊權力體係,這也不可避免的破壞了八旗的戰鬥力。雖然黃台吉頒發了各種軍律,以加強八旗軍隊的紀律和組織性。


  但是在這個時代的他,威望實在不及另一個時空的他,這也使得八旗的紀律性和組織性也遠不及另一個時空。而這些補充入八旗不到二、三年的索倫人,這兩、三年內也沒有經過大型的對外戰爭,他們雖然比起一般的普通人要勇敢,但在心理上卻依舊沒有轉變為一個合格的軍人。


  軍人和普通人的區別,不在於平常時日的平常生活,而是要看危難時刻來臨時的應對表現。也許在平時這些索倫人的戰技和老八旗們不相上下,甚至還更為出色一些。但是到了危機來臨的時候,他們的表現卻是大相徑庭的。


  這些清軍小隊中還是有那麽一些經曆過大戰的老八旗的,雖然明軍的爆炸也震驚到了他們,但是這些老八旗也依然能夠沉得住氣,試圖指揮自己的部下們不要亂了陣腳。但是這個時候,恐懼已經壓倒了這些新滿人,他們開始成群結隊的逃入了最近的樹林中,完全沒有聽從這些老八旗的命令。


  在樹林中人群分散行動,基本很難被察覺。但是如果人群集結在一起行動,就比較容易讓人觀察到了。特別是眼下明軍在高處設置了數十個瞭望哨,因此很快就判斷出了清軍大部行動的方向。


  鵝頭峰上的明軍接到了觀察哨傳來的訊息之後,立刻實施了對這些清軍逃亡進入的山穀叢林的預案。應該來說,明軍的炮擊其實並沒有預想中這麽好,因為有樹葉的遮蔽加上地麵的凹凸不平,即便明軍已經標定了射擊諸元,實心彈也打不中幾個清兵。


  但是在身後有明軍追擊的狀況下,還沒從剛剛爆炸中回過神來的清兵又突然遭遇到了炮擊,這使得他們更是驚恐的喪失了思維能力開始繼續逃亡。明軍甚至都沒來得及實施放火的計劃,約200人的清兵已經奔跑到了山穀的另一頭,脫離了樹林的保護。


  到了這個時候,這些清軍的帶隊頭目總算是有些清醒了過來。他們立刻意識到,想要活著返回沈陽,便隻能冒險翻過兩線天或是十八蹬了。否則在他們蹤跡暴露的狀況下,停留在這裏就是等死。


  翻過兩線天依然還在明軍的控製範圍之內,翻過十八蹬卻可通往還在清軍控製下的望海山。這兩座山頭因為山體陡峭,上麵都無法駐紮太多兵力,因此這些清軍合計了一下,認為強行翻越還是有些機會的。至於他們身後的鵝頭峰雖然山形較為和緩,但是上麵的炮聲就已經打消了他們想要強攻的念頭。


  身後明軍追擊的速度,讓這些清軍明白,想要進攻這兩座山的機會也就一二次。由於不確定那座山更容易攻下,於是再短短的商議之後,這些清軍就分成了三隊人馬。兩隊五十人,分頭進攻十八蹬和兩線天,剩下的百餘人則作為後備隊,一旦確定了某個山頭的駐軍較為薄弱,後備隊就進行強攻。


  雖然眾人都希望能夠穿過十八蹬,但是隻要能夠先離開這處絕地,穿過兩線天在找機會返回自家防線也不是不可以。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發現,他們此時的心態已經從出發前的渴望立功受賞,變成了現在盡快突破明軍包圍圈安全返回。


  正如這些清軍所預料的,為了不驚動他們,明軍並沒有刻意加強對兩線天和十八蹬的防禦。除了這幾天兩隻輜重部隊給這兩處據點運送了一些物資,從而留下了一些人員和新式武器之外,兩線天和十八蹬頂上的兵力,都是一個排出頭,約80餘人。


  收到了外甥電報的魏晨西,此刻正帶著五、六名隨從呆在十八蹬頂上,等待著這些清軍的進攻,好向軍方展示獵鹿槍的威力和優點。


  作為一名民間人士,魏晨西本不用親自出現在此,他身邊的那些隨從,都是來自台灣極為出色的獵鹿高手,對於這款獵鹿槍的了解並不亞與他。


  由他們來教導這些明軍士兵如何裝填、瞄準、射擊這種獵鹿槍,其實並不費多大的事。事實上獵鹿槍和普通火槍的區別,也隻是多了兩條膛線,木質推杆變為鐵推杆,子彈由圓形變為圓頭柱身形,其他的射擊原理並沒有改變。


  因此明軍士兵很容易就能夠掌握這種火槍的使用,但是對於魏晨西來說,這不僅僅是替軍方解決一點小麻煩獲取一筆訂單的問題,而是讓江南製造局生產的武器進入到軍方視野,從而獲得同軍器監控製下的武器製作所進行競爭的一個好機會,不由得他不重視到親自出現在戰場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