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挽明>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34章 權力不可質疑

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34章 權力不可質疑

  錢謙益看著崇禎似乎興致不錯,不由出聲恭維了皇帝幾句,接著便將話題轉移到了今早左順門上書的事件上。


  朱由檢頗為玩味的看著首輔說道:“先生似乎對於他們的上書也很感興趣,難不成內閣也以為,如今大明各地災害連連也是天象對朕示警,要朕向天下臣民謝罪悔過嗎?”


  錢謙益趕緊起身避席,對著崇禎拱手行禮後說道:“臣不敢,臣也絕無此意。臣以為這些災害不過是天文現象,將其同上天示警聯係起來,完全是一些庸人的自以為是,還請陛下不必同這些蠢人一般見識,以免天下震擾。”


  朱由檢端著茶盞淺飲了一口熱茶,方才語氣平淡的說道:“金聖歎洞悉人心,吳偉業文章雄奇,這兩人也能算是庸人和蠢人嗎?”


  錢謙益的額頭上頓時開始冒汗了,在皇帝身邊做了這麽久的首輔,他對於這位陛下的性子也算是較為熟悉了。對方若是還肯發怒,就表明事情還沒有到最壞的一步。


  如果是如今這種風輕雲淡的理智狀態,那麽就說明皇帝已經下了決心準備窮治其案了。


  錢謙益雖然平日裏看起來有些軟弱,但是在維護友人和弟子這方麵,卻也還算是為人稱道的。因此即便是看出皇帝已經下了決心,他還是硬著頭皮為金聖歎、吳偉業求情道。


  “金、吳二人不過是文人狷介的性子,小事上或可見到一些小聰明,但是在這等國家大事上,他們和愚夫愚婦的觀點又有什麽區別?

  陛下自登基以來,運籌於帷幄之中,謀事則無不成,外拒強敵,內理民生,可謂是挽狂瀾於即倒,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若非陛下,臣實不知今日之大明將伊於何底。


  金聖歎、吳偉業這些人,在陛下麵前就是燭光和月光之差距。他們的聰明至多也就是照亮一下周邊,而陛下之智慧方才能夠澤被蒼生。


  陛下追究金聖歎、吳偉業的胡言亂語,臣並不敢阻止。但是臣擔心,這隻會成就了這兩個蠢人的名聲,讓他們的胡言亂語擴散出去。臣請陛下三思啊。”


  朱由檢略為驚奇的看了看對麵的錢謙益,方才微微一笑的說道:“今日先生倒是真有了幾分大明首輔的樣子。其實先生和我,就是這個國家權力機關的一體兩麵,權力在你那邊多一些,還是在我這邊多一些,這些總歸都是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我們總歸還是可以坐下來協商的。


  但是金聖歎、吳偉業這些人今日的上書,卻是在質疑朕的權力基礎。如果人人都可以用天文現象來質疑朝廷的政策,今後朝廷還要不要做事了?

  如果朕吃齋念佛就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那麽這個國家還要天子做什麽,不如請個大和尚來當皇帝不是更好?


  夫子都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今日的文人士大夫們倒好,一邊讀著聖賢書,一邊倒是當起了扶乩的神棍來了。這聖賢書是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嗎?


  朕不介意和人分享權力,但絕不能容忍他人質疑朕的權力。特別是在當下的大明,麵對百年難得一遇的旱情,沒有一個團結且令人信服的中央政權,朝廷要怎麽才能帶領地方官府走出這場旱情?”


  聽到了皇帝的回答,錢謙益的心頓時涼了一半。不過他左思右想了許久,還是最後做出了一次努力:“臣不敢質疑陛下的決定,但陛下也說了,如今乃是大明的非常時期,從京城到地方都應當齊心協力共同對抗災情。


  如果因為此事掀起大案,終歸是要分散一部分人的注意力,把無數人的精力從賑災事務上挪走。從結果上看,肯定是會對賑災事務造成不利影響的。


  因此臣希望,陛下能夠將這事交給臣處理,讓臣好好規勸於他們,對於那些死不悔改的冥頑不靈之輩,再行律法處置不遲。”


  朱由檢靠著椅子沉思良久,方才對著錢謙益說道:“朕記得

  《左傳》一書中有這麽一個故事,子產曰: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


  朕自認不是一個有德者,故不會把縱容當成寬容。不過既然先生想要把這事接過去處置,朕也不能不給先生一個機會。不過朕希望先生記住一件事,並不是這件事交給先生處置,朕就不關注這件事了。如果事情處置不當,朕還是會親自下場幹涉的…”


  “完了,全完了…”阿布.阿吉斯失魂落魄的再次從安集延城外戰場逃離時,心中不由萬念俱灰的對著自己說道。


  去年他所率領的巴爾赫軍在安集延城下落敗,不得不退回浩罕城死守的消息傳回了塔什幹,傳回了布哈拉,傳到了納迪爾.穆罕穆德的耳中後,諸人的第一反應是不信,接著是恐慌,再來便是開始爭論誰該為這場失敗負責。


  納迪爾.穆罕穆德此時也不得不丟下了對巴赫爾北部叛亂山民的圍剿,親自返回布哈拉同那些政敵們爭論,並爭取布哈拉汗的支持。


  布哈拉汗伊瑪目.庫裏雖然想要打壓一下王弟納迪爾.穆罕穆德的權勢,但也沒打算拿一片國土去交換。而且蒙古人的參戰,也讓他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於是他立排眾議,壓製下了布哈拉王公貴族要求追究戰敗責任的呼聲,決定先調集人馬將費爾幹納盆地收回再說。但是隨著巴爾赫軍的失敗和巴爾赫北部山民的叛亂,此刻再想令納迪爾.穆罕穆德獨自應對這場戰爭顯然是不能夠了。


  而布哈拉汗國此時能夠調用的兵力,一在都城附近,一在希瓦汗國的南部領地上,一在塔什幹。


  都城附近的軍隊自然不能輕易調動,而塔什幹的駐軍要防備哈薩克人南下乘火打劫也不能輕動,最後便隻能抽調駐紮在希瓦汗國南部領地上的軍隊。加上從各地領主征召的一部分私軍,伊瑪目.庫裏給納迪爾.穆罕穆德拚湊起了3萬大軍。


  在為納迪爾.穆罕穆德送行時,伊瑪目.庫裏嚴肅的告誡這位王弟說道:“…這場戰爭的目的已經變更了,蒙古人的插手使得我們不能再和葉爾羌汗國繼續對峙下去了,否則布哈拉汗國將會麵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我希望你記住,你在東方和蒙古人糾纏的越久,南方的波斯人和北方的哈薩克人就越會蠢蠢欲動。而失去了軍隊震懾的希瓦汗國,很快就會背棄我們,成為土庫曼人的傀儡。


  為了不使布哈拉四麵受敵,我要求你在收複了國土之後,便要及時同葉爾羌人和解,使蒙古人失去介入這場戰爭的借口…”


  雖然伊瑪目.庫裏苦口婆心的告誡了自己的弟弟,但是納迪爾.穆罕穆德並沒有聽入耳中。他將葉爾羌汗國的入侵,看做了對於自己個人的挑戰。


  兒子阿布.阿吉斯的失敗,更是讓他感覺自己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至於那些蒙古人在戰場的出現,納迪爾.穆罕穆德的政治嗅覺並沒有其兄長這麽敏感,他認為這些蒙古人不過是和吉爾吉斯人一樣,是葉爾羌汗國邀請來的雇傭兵而已,至於傳聞中明國是葉爾羌汗國身後的支持者,他就更不相信了。


  納迪爾.穆罕穆德手握兄長交給他的三萬大軍,在加上沿路投奔他的各路人馬,當他於1639年春季越過群山進入到浩罕城外時,已經擁有了三萬五千人馬。


  此時明國、葉爾羌汗國、吉爾吉斯人聯軍,加上安集延等投降城市的仆從人馬,也不過才3萬2千餘人而已。如果加上在各地的駐軍,圍困安集延的聯軍數量還不到2萬。


  因此主持浩罕城圍困作戰的主帥阿爾斯蘭,聽從了部下的建議,派出人馬同納迪爾.穆罕穆德率領的援軍前鋒進行了幾場小規模戰鬥,了解了下對方的戰力之後,便撤圍向著安集延城撤退了。


  雖然聯軍向著安集延退卻了,但是卻對沿途經過的村子實施了焦土戰略。聯軍運走了這些村子的所有物資,搬遷了所有人口,對於無法搬運的物資采取了焚燒措施。


  這樣的戰略固然是激起了費爾幹納盆地居民的憤怒,讓他們加入到了納迪爾.穆罕穆德的一方,但是卻也成功的停滯了納迪爾.穆罕穆德的行動。


  納迪爾.穆罕穆德能夠帶領這樣一隻大軍進入到費爾幹納盆地,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但是想要越過群山維持這樣一隻大軍的後勤,這顯然不是布哈拉汗國國力能夠支持的。


  而富庶的費爾幹納盆地,再經過了聯軍一個冬天的劫掠之後,本地居民已經沒有什麽積蓄了。至於浩罕城的積蓄,經過了這樣一個冬天的圍城,也是一樣所剩無幾。


  阿布.阿吉斯和浩罕城的官員見此,便向納迪爾.穆罕穆德進言,不如先暫且停止進攻,恢複當地的農業生產,待到秋後再向安集延進軍不遲。


  納迪爾.穆罕穆德對於阿布.阿吉斯這個兒子本來就不十分喜歡,在他失利於安集延城下之後,就更是看他不順眼了,因此不僅狠狠的訓斥了進言的兒子和官員,還對他們進行了鞭苔之刑。


  自此,再無敢於向納迪爾.穆罕穆德進言停止進軍的建議。倒是有人向他提出,雖然聯軍實施了焦土戰略,但是聯軍主要還是依靠位於納林河附近的大道行動,遠離納林河的村子應當還是應該有餘糧的。


  納迪爾.穆罕穆德很快便接受了這個建議,令本地的頭目帶路,對那些聯軍未曾抵達過的地區進行征繳軍糧。納迪爾.穆罕穆德麾下的人馬,大多來自於盆地之外,他們對於盆地內的居民可同樣不會抱有仁慈之心。


  而且,這些布哈拉軍的將士視自己是來拯救盆地內的居民的,他們從這些居民身上索取好處,也被視為是理所當然之事。因此他們對於盆地居民實施的劫掠和各種惡行,倒是遠遠超過了聯軍。


  當納迪爾.穆罕穆德的軍隊成功的收集到糧草之後,駐紮在安集延的聯軍將領們愕然發現,不少村子倒是將他們視為了王師,希望聯軍能夠把暴虐的布哈拉人給驅逐出盆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