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546章 書房再議
黃台吉將多爾袞帶到了自己的書房之後,便摒棄了一幹閑雜人等,隻留下了他和多爾袞兩人在書房內獨對。
黃台吉這才示意多爾袞坐下和自己說話,“這裏沒有外人,都是自家兄弟,就不必再論君臣之禮了。咱們都放鬆一些,就像以前在父汗麵前一樣暢所欲言,不要在有所顧忌了。我看你剛剛在大政殿上似乎還意猶未盡,不如就在這裏繼續說下去吧。”
雖然黃台吉展現出了久違的兄弟情誼,多爾袞卻不敢當真放肆起來,他依舊恪守著那些漢人為大清製定的禮儀,端正而拘謹的坐在椅子上,先向黃台吉謝過了賜座的恩典,這才開口回話道。
“臣弟遵命,剛剛大政殿上人多嘴雜,臣弟的確還有些話沒說出來。找人策反阿敏不過是其一,接下來我們還可以將同阿敏往來的消息透露給袞楚克台吉,令其將這一消息上報給豐大總督袁崇煥。
臣弟以為,能夠寬宏大量的對待阿敏及我國降人的,是大明皇帝而不是明國的官員。能夠驅使阿敏及我國降人進攻我國的,也是大明皇帝而不是明國的文臣士大夫。
以臣弟看來,明國的文臣士大夫們幾十年來並沒有多大的改變。他們依舊還是父汗口中那些狂妄自大且心胸狹窄之輩,他們驅使武臣猶如驅使自己的家奴,看待大明以外的國家就是沐猴而冠的野人蠻夷。
就如同那些已經投降了我國的讀書人,雖然口口聲聲稱汗王是命世之主,但他們心裏卻依然把我們當成了蠻夷,否則也不會整日苦勸汗王按照漢人的國體來改造我國的國體了。在他們眼中,隻有按照華夏禮儀建立的國家,才有資格統治他們。如此下去,這大清究竟是漢人的大清,還是我滿人的大清…”
“好了。”黃台吉不悅的打斷了多爾袞的話語說道:“我把你召來這裏,是想聽聽你對於我國目前麵臨的外部局勢有什麽想法,不是來聽你講什麽滿漢之別的。你還是言歸正傳吧。”
“是,汗王。”多爾袞立刻收住了話頭,然後改口說道:“豐大總督袁崇煥這個人,當初鎮守寧遠時就和我們交過手。父汗就曾經評價過他,色厲而膽薄,剛愎而自用,好大言,喜虛名,但其既無禦下之能,也無識人之明。這樣的人能夠成為明軍之統帥,可見南朝無人矣。
若是其能夠繼續鎮守遼西,則遼西今後必不再屬南朝。在此人的作為之下,明軍軍製必然敗壞,失去約束的遼西將門必然會趁機割據,則我國西麵就無憂矣。隻可惜寧遠之役後,天啟皇帝就將其撤職,崇禎皇帝登基之後雖然啟用了他,卻並沒有讓其返回遼西,這是我國的一大損失。
以袁崇煥的性格,一旦從袞楚克台吉口中了解了,阿敏和我們之間有暗中聯係。臣弟可斷言:此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會是探求此事的真假,而是會試圖先解除阿敏的兵權,將阿敏軟禁於身邊。
而以阿敏的性格,臣弟以為必然不會束手就擒,到時阿敏就算不想反也要反了。阿敏一旦舉旗叛亂,則明國對我國的包圍之策就出現了破綻。更別提,一旦事後真相大白,袁崇煥必然是要將責任推卸到袞楚克台吉身上,則袞楚克台吉如何能夠不投靠我國避禍?
明國一旦迫反了阿敏和袞楚克台吉,蒙古諸部還能相信明國優待他們的政策嗎?隻要蒙古諸部對大明心懷疑慮,則大明驅使蒙古諸部圍堵我國的策略就算是失敗了。沒有了蒙古諸部對大明的協助,則我國未曾不能和明國繼續抗爭下去…”
聽完了多爾袞的想法,黃台吉也不由為之暗暗叫好。在愛新覺羅家的子弟中,日益得到眾人欽佩的多爾袞,顯然不是徒有虛名的。而這也正是黃台吉想要的上策,能夠用幾句好話就能讓明國自去羽翼的話,他並不介意向阿敏低頭問好。
黃台吉對著多爾袞連連點頭說道:“善,你這些年的書果然沒有白讀。你剛剛說,這大清究竟是漢人的大清,還是我滿人的大清。我看你是當局者迷啊。
今日的大清,滿人、蒙古人、漢人三足鼎立,缺了哪一個都不行。改革舊弊,采用漢人的禮儀,不是把我們滿人變成漢人,而是要讓我們滿人變得更為強大。
我們如果一味拘泥於滿漢之別,那麽大清不要說進窺關內,就連立足遼東都很艱難了。再說了,這世上哪有滿人、蒙古人、漢人的區別,這不過是各自的出生地不同罷了。如果強以生活習俗之不同來區分人口,那麽明國早就應該分成十七、八塊了,如何能夠成為如今這大一統的王朝?
滿人之於滿洲,就和山東人之於山東,河北人之於河北,隻有籍貫之不同,人和人之間不應該有所差異。所以,漢人的天命,蒙古人的天命和我滿人的天命並無不同之處。如果我們承認了滿漢有別,那麽要不要認可滿蒙有別?那麽接下去是不是滿人的天命不同於漢人的天命?則我大清要用什麽去統治萬方?”
多爾袞在心裏承認,黃台吉看的比自己更遠,但是他依然不會接受黃台吉的看法。這大清是黃台吉的大清,可不是他多爾袞的大清。讓漢人和滿人平起平坐,就等於是在剝奪他們這些滿蒙貴族的權利,分享給那些向黃台吉搖尾乞憐的漢人,那些漢人感激的是黃台吉而不會是他多爾袞,這讓他又怎麽能夠接受呢。
更何況,隨著黃台吉的權勢越來越重,多爾袞也隻能用滿漢有別這個主張來團結滿人中的保守派,來對抗黃台吉的權勢了,他又怎麽敢輕易的放開自己的護身盾牌呢。
當然在黃台吉麵前,他還是稍稍表現出了一點悔過的意思,好讓雙方都有台階可下。“…汗王高瞻遠矚,非臣弟所能及。不過臣弟考慮的,是我滿人上下衣衫襤褸跟隨父汗開創了這點基業,如今日子稍稍好過一些,就要讓那些漢人於我等平起平坐,這是不是有些傷我滿人之心了?”
看著麵前的多爾袞雖然恭敬但並不服氣的樣子,黃台吉也是極為頭疼。但是他也知道,如果連多爾袞都說服不了,他又如何去說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在眼下的大清,也隻有多爾袞能夠抗衡住站在豪格一邊的嶽托了。
嶽托雖然從前是他手中的第一大將,但是在利用漢官進行改革朝政等一係列的治國理念中,卻並不站在他這一邊,是始終堅持滿人優先的旗幟人物。多爾袞雖然也主張滿漢之分,但是態度上卻較為溫和,因此被黃台吉認為是可以突破的對象。
考慮再三之後,黃台吉決定還是再深入的同多爾袞談一談,他一邊思考著一邊說道:“是,你說的不錯,我女真建國定基,仰仗的都是我滿人的力量,漢人起初並無什麽功勞。但是你可知道,我滿人立國以來,對上明人為何能夠百戰百勝嗎?”
多爾袞思考了下說道:“是父汗英明,五大臣忠勉,諸貝勒精誠團結,我滿人勇武無雙,而明人懦弱。”
黃台吉搖了搖頭說道:“不然,你剛剛說的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明人內部矛盾重重,每次同我國開戰都不能傾盡全力。
當日李成梁治理遼東時,僅僅以遼東一地的力量,就已經壓的父汗及遼東土蠻不敢心懷異誌了。也正是李成梁去世之後,遼東再無一人可以整理遼東一地的人力、物力,父汗才敢以七大恨起兵。
而薩爾滸一戰,明人分兵四路各自為戰,正是證明了父汗的判斷是正確的。之後同明國的數次交戰,也是明國朝廷內部互相拖自己的後腿,導致令出多門,軍心渙散,這才令我國輕易取了河西之地。
但事實上,父汗打的每一仗,所要對付的都不是一整個明國,而是明國的一隻隊伍,是明國力量的一小部分。明國以添油加薪之戰術,對付我國百戰之雄師,焉能有不敗之理?
然而自十年前明帝崇禎登基以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凝聚人心,梳理上下溝通之渠道,以確保大明朝廷能夠短時間內動員起最大的力量。
所以我們在薊州、漠南草原的失敗,並不是敗給了明國的軍事,而是敗給了明國動員起來的物力和人力上。然而當日明國能夠動員起來的力量,不過是北方一省或數省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有朝一日明國能夠輕易的動員起全國的力量,我大清就真的危急了。”
多爾袞此時的表情方才有所觸動,他和黃台吉之間的鬥爭總不能危及到大清的存在,沒有了大清國,自然也就不會有八旗和愛新覺羅氏的存在了。
他嘴角抽搐了一下,方才有些嘶啞的回道:“自大明太祖、世祖皇帝之後,曆代明帝就未曾動員起過整個明國的力量了。汗王的擔憂是不是過了?”
黃台吉平靜的用目光注視著多爾袞,看的多爾袞低下頭去後方才開口說道:“我也希望自己是過濾了,但是從大明的報紙和那些探子從大明傳回的情報裏,我並不認為自己的判斷是錯誤了。
不管是大明的太祖、世祖皇帝,還是先汗。想要動員起一國的力量,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發動戰爭。而自崇禎登基以來,雖然口口聲聲要和我們和平相處,但是他動用武力時卻絲毫沒有猶豫過。
甚至於,因為他天天將和平掛在了嘴邊,使得那些反對戰爭的明國大臣們反而失去了阻止他整軍備戰的理由。這個人言行不一,翻臉無情的架勢,完全不是前幾代大明皇帝可比的。
他不但找機會吞並了蒙古右翼諸部,還順手接收了察哈爾諸部,現在更是將手伸入了漠北草原及我國的北麵和東麵。除此之外,他還一直在海外發動戰爭,一伐日本,二伐越南,三伐南洋諸島。正是通過了這些戰爭,崇禎手中不僅掌握了明國各地的軍隊,更是將明國的力量一點點的控製在了朝廷手中。
崇禎想要將整個大明的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現在隻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僅憑著他手中現有的力量,就已經不是我們可以對付的了的力量了。在這樣的時候,如果我們內部還要繼續分裂,講什麽滿漢之別,大清的滅亡也就屈指可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