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433章 作戰方案的選擇
八月的京城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武英殿內外綠樹成蔭,隱隱彌漫著一股桂花的淡淡香味。東配殿內的總參謀部會議室大門忽然就打開了,隨後一群穿著新製服的參謀們依序從會議室內走了出來,彼此之間還在不斷小聲議論著。
隨著這些參謀們的離去,會議室內又再度安靜了下來。一臉沮喪的茅元儀看到房間內沒有外人之後,不由上前走到還在整理文件的孫承宗麵前,頗不甘心的說道:“老師,為什麽您最後選擇了孫伯雅的作戰方案,學生怎麽思考,也不認為他的方案勝過了學生的方案。”
孫承宗不由停下了手中收拾文件的動作,側著耳朵傾聽了一會,隻聽得外麵隻有幾隻秋蟬在有氣無力的叫著,他這才漫不經心的問道:“你的作戰方案很不錯,但這真是你內心的想法嗎?”
茅元儀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好半天才回道:“當然,這份計劃雖然有其他參謀們的建議,但主要部分都是學生親自寫出來的,還請老師明鑒。”
聽到茅元儀沒能理解自己的意思,孫承宗不由歎了口氣,抬頭看著他問道:“我是問你,你寫的這份作戰計劃真的是你腦子裏認可的計劃嗎?
你平日裏編訂訓練計劃和作戰方案,一向都以謹慎小心而著稱。但是在這份計劃裏,我卻沒有看到這些,除了冒險還是冒險,我們尚未完全了解後金在義州、北鎮的駐軍詳情,你卻已經將義州視為囊中之物,試圖用圍困義州的方法去引誘北鎮守軍出擊了。
黃台吉攻打朝鮮哪怕調走5萬後金大軍,但是後金國內起碼也還有15萬的兵力,這還不包括依附於後金的蒙古附庸人馬。你何以把後金國內的軍隊視若無物?義州、北鎮能否攻下還沒確定,卻又已經想著派出人馬進攻黑山、西平兩處堡寨,以窺沈陽的虛實了。
五行不定輸個幹幹淨淨,你這份作戰計劃究竟是奪取義州、北鎮,還是要直取沈陽?你自己的內心都在猶豫不決,還覺得比人家的方案更好嗎?”
茅元儀的臉色有些發白,嘴唇張了數次,才憋出了一句話,“可是機會難得啊,老師。自薩爾滸之戰後,我國在遼東連連喪師辱國,令得建州女真在遼東崛起建國。
在以往,我軍聞建州女真之名而喪膽,寧可守城不出也不願意在野外抵抗女真八旗,導致遼西之軍處處受製於人。建州女真在我國邊境來去自如,直把我遼西諸軍當做了田地中間的稻草人。
現在好不容易我軍士氣有所恢複,雖不敢說是兵精將足,但也算是有了一些本錢。有了陛下投入的軍餉和我們總參謀部的組織,邊軍總算不是一團散沙,朝廷頒發的軍令也沒有那隻軍隊敢於頑抗,可謂可堪一戰。
而反觀後金,黃台吉在我國身上沒討取什麽好處,反而以大汗的權力解除了其他三大貝勒的治國之權,現在後金可謂正是人心渙散之時。在這個時候,黃台吉不坐鎮沈陽解決內部問題,反而要親自帶兵入侵朝鮮,可見他身邊那些大小貝勒和女真親貴都是不可靠的,所以黃台吉才不敢將主持出征的任務交給其他人。
學生正是覺得現在是攻擊後金,為我國去一大患的最好時機,因此才有些心慌意亂,還請老師諒解。”
孫承宗對著麵前的茅元儀搖了搖頭說道:“後金現在就像是外麵樹上鳴叫的秋蟬,隻要到了冬天,我們自然就聽不到蟬鳴了。
你剛剛說的不錯,現在正是後金人心渙散的時機,但這種人心渙散難道不是我們促成的嗎?我們能夠逼迫黃台吉不放心別人,自己親自出征。那麽下一次也一樣可以。機會不是上天給予的,而是我們自己去創造的。
在這點上你就不如孫伯雅了,我們隻要把目光放遠一些,老老實實的打好每一場仗。不管戰爭平手還是勝利,隻要不輸給建州女真,一仗就算隻消滅一兩百名真女真人,隻要打上一百仗,一千仗,女真人也差不多要滅亡了。
所以,和後金作戰,首先就是要先保存自己,然後再等待機會殲滅敵人。這一點孫伯雅就做的很好,在他的作戰計劃中,哪怕黃台吉此次出征朝鮮是虛晃一槍,反過頭來襲擊我們圍攻義州的軍隊,他也能保證出擊部隊能夠安全的撤退。連每隻部隊如何撤退的次序,他都已經標注好了。
我想你應該清楚,我們過去幾年內整軍不易,好不容易才從九邊中挑選出這些可用的將士。他們可不是戰場上的消耗品,而是陛下心中的有用之才。你拿他們的性命去賭博,又怎麽能夠獲得將士的信任和陛下的認同呢?”
茅元儀終於不說話了,兩人的耳邊隻是傳來的一陣陣的“知了”叫聲。一個時辰之後,孫承宗就將兩份作戰方案和總參謀部的決定,親自送到了皇帝麵前。
朱由檢翻看了一遍之後,就拿出了蘸水筆在文件上簽字畫押後說道:“就按照先生和總參謀的意見,在京城組建戰時大本營,先生為大本營總長。錦州組建前敵指揮部,令孫傳庭擔任總指揮。作戰特別經費150萬,令海關和戶部在十日內劃入大本營的賬戶。後續經費超支的話,就從內務府的賬目上劃撥…”
和此前一旦北麵有所動靜,京畿地區軍隊調動鬧的人心惶惶不同,今次總參謀部調動軍隊北上,京畿地區的百姓卻還是一片祥和,似乎感覺不到半分戰爭將要爆發的氣氛。市井之中討論棉花產量和價格的百姓,都要超過關心北麵惡鄰動向的百姓。
不過,今年的棉花產量也的確值得討論一番。經過了三年的傳播,美洲棉在河北、山東、河南北部的棉田成為了主流棉種,播種比例達到了九成以上。
這種快速傳播的功勞,除了這些地區百姓對於農會的信任之外,美洲棉種本身的優越性也是淘汰當地土棉的主要原因。
比如土棉一畝要種植7000株上下,但美洲棉一畝也就播種1200-1300株。可土棉一株接桃20多個,一畝可收籽棉35-40公斤。但美洲棉一株掛桃70-80個,一畝卻可收獲100-200公斤。美洲棉的畝產幾乎就是土棉的三倍。
崇禎六年河北、山東、河南北部的棉田約670萬畝,總共收獲了一千萬擔的籽棉,每擔籽棉從3.9-4.6元不等,也就是說一畝棉田最少也出產了價值5元的籽棉。這可比種植糧食的收入要高的多了。
當然,麥棉兩熟製也正在這些地區進行推廣,隻不過農會的技術員發現,麥棉兩熟製將會令棉花的產量下降二成左右,這顯然是土地肥力不足的緣故。不過現在棉花產量已經不是問題了,棉布的製作才是最大的問題。
棉田的擴張和棉花良種的推廣,令棉花的產量一下超出了北方棉紡織業的加工能力。如果不是內務府和戶部一直在收購棉花,估計今年棉花的豐收就是一個災難。
當然,這種災難並不是棉布市場的飽和,而是棉紗加工及棉布紡織的落後產能,已經開始阻礙到棉花種植的進一步拓展了。除了鼓勵北方士紳投資興建新的棉紡織工坊外,內務府一邊開始研究運用水力進行棉紗加工和棉布製作外,一邊向朝鮮、日本大力出口棉紗並換回棉布,以利用這些地區更為低廉的勞動力進行生產。
於此同時,大明的棉布對於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的銷售再一次擴張了。當然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加大了對於大明印花布和白布的采購,英國商人很快就發現從中國采購白布前往印度進行染色,完全可以在國內當做印度印花布出售。
采用了美洲棉紡織的大明棉布更為細膩和舒適,並不亞於印度印花布的質量。可印度印花布在英國要3英鎊每匹,而大明棉布不過才2英鎊每匹。他們在中國采購白布不過0.8大明元一匹,運到歐洲的運費加上印度的印染費用,也不過0.7大明元,如果再加上損耗和稅收,每匹大明印花布的成本也就是3元,等於每匹布賺取了233%的利潤。
比起價格高昂且一定要用黃金結算的印度印花布,中國製印度染顯然更符合英國商人的利益。當然,隨著英國人將印花布從窗簾穿到自己身上之後,英國和歐洲便開始用色彩絢麗的棉布替代那些隻有黑、灰兩色的毛呢織物了。
隨著棉布在歐洲越來越暢銷,英國的毛紡織商人便開始抵製從印度來的印花布,並開始投入到了棉紡織業的生產中去。也就在1633年,一名英國船長偷偷的將數架軋棉機拆開運上了船帶回了英國。
這些軋棉機在最初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數年後英國商人開始意識到棉布的流行時,才有人買下了這些軋棉機,為英國的棉紡織業奠定了基礎。
當然,他們從中國偷取的並不止這一項技術。隨著中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一直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英國人,是最先意識到工業化對國家的重要性。
這令英國人開始了向中國引進大量技術的開始,引進不了的便派出學員來偷學。英國人的敏銳性,使得他們幾乎緊緊跟隨在了中國之後,成為了第二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一切榮譽和利益永遠隻是屬於第一的,排名第二其實並不能改變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