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187章 出關
梅思沃爾德抵達遵化之後,就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到,“從盧龍往西,北中國的地貌就從平原變成了丘陵和連綿不絕的高聳山脈,這讓我仿佛來到了蘇格蘭。
不過比起從英格蘭到蘇格蘭那條糟糕的道路,有些地方甚至都不能稱之為道路,從盧龍往遵化的道路卻是一條寬敞而平坦的大道,即便是最狹窄的地段,也可容納兩輛四輪馬車並行。
中國人在修建道路的時候,盡最大可能的利用了山穀、河流這些有利地形。他們並不是以兩地之間最短的距離來修建道路,而是以最為平緩的坡度來設計道路,這使得行人和車輛在旅行中獲得了最大的舒適程度。
在整個中國,這種由國家出資建設的道路,幾乎比比皆是,而這種聯通各地道路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降低了貨物運輸的價格,促進了各地商業的發展,也讓王國的政令迅速的到達了地方長官的手中…
從盧龍到遵化的旅行,雖然道路相當的平坦,但是每天接近25英裏的行進速度,這已經不再是一場旅行,而是一場急行軍了。
即便是像我這樣常年在外奔波的人,到了第四天的時候,也已經感覺雙腿就像是綁上了兩個鐵球,沉重的難以正常行走,隻能一步步的往前挪了…
明國皇帝是一位年輕人,比我們的國王陛下還小了11歲,但是在我看來,他似乎比我們的國王更為成熟一些。起碼這位皇帝陛下還知道要保護中國的海上利益,而我們的國王卻隻想著從船主的口袋裏掏錢。
作為第一個向公司表示善意的中國皇帝,我以為公司今後在遠東能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並獲得同荷蘭東印度公司相等的貿易利益,將會取決於我們同這位皇帝陛下之間的友誼。
這位年輕人現在才不到20歲,即便是以最不樂觀的估計,他也會有20年以上的執政時間。是以,贏得並維持和皇帝陛下的友誼,將會給公司帶來長遠的利益。
想要贏得這位年輕皇帝的友誼,首先就是要了解他。很遺憾的是,雖然我已經同皇帝陛下接觸了一年時間,但是卻依然不敢斷言了解他,就如同我到現在為止,依然沒有對中國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一樣。
當然,這也同中國的皇帝深居簡出難以接近有一定的關係。和我們自由的國王陛下不同,按照中國的文化,皇帝陛下不能輕易的離開居住的城中城堡,據說大多數中國的皇帝,一輩子出過的遠門,大概就是前往皇家陵園祭祀先祖的旅行。
不過我們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似乎對這樣的傳統並不十分尊重,他總是能夠繞過廷臣的勸諫,而自行其事。這也是現在我能陪伴皇帝參加軍事演習的原因。
在參與這場中國軍事演習的途中,我也得到了一個近距離觀察皇帝的絕妙機會…
我雖然不清楚年輕的陛下能不能夠治理好這個龐大的國家,但是通過這四天的急行軍,我認為陛下如果帶領軍隊作戰的話,一定會是為不錯的統帥。
我之所以會這麽說,是因為在行軍的途中,陛下始終沒有放棄騎馬行進,躲到隊伍中的空馬車內休息。即便是他每次下馬時雙腿一瘸一拐的,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決定。這種堅韌的品質,即便是在我國的貴族之中也很是少見了。
除此之外,陛下身上還有著一種能夠感染他人的熱情。在這位皇帝陛下的侍衛中,有不少是出身於中國的貴族家庭,他們在這種急行軍中的表現,甚至還不及皇帝陛下自己。
在行軍第三、第四天,就有不少體質較弱的侍衛因為過於疲憊,不是從馬上摔了下去,就是根本難以上馬。
皇帝陛下並沒有粗暴的采用軍法處置這些侍衛,而是讓一些過於疲憊的侍衛輪番在隊尾的輜重馬車上休息,他自己不斷的跑前跑後對侍衛們進行鼓勵。
僅僅是這樣一些小花招,整隻隨行的侍衛軍隊就恢複了不少士氣,當我們抵達遵化城下時,除了躺在馬車上的十多名傷員,其他人一個不少…”
在梅思沃爾德奮筆疾書的時候,朱由檢也和參謀、將軍們討論出了一個決定。趙率教等薊州鎮將領的建議被采納了,原本總參部製定的演習計劃被修改了,統一在堡子寨附近進行的演習,現在分成了三個小型的演習計劃。
堡子寨、三屯營及灤河上遊熱河岔口處,作為三個演習的場所。堡子寨這裏的演習由茅元儀主持,三屯營這裏由趙率教主持,而最後一處原本應當由周三畏來主持。
不過崇禎卻在這個時候表態,要親自前往關外主持,此外他還要順便看一看,關外移民同當地蒙古部族的關係如何,熱河岔口處的要塞修建狀況。
崇禎的理由非常的充分,會上的參謀和將領隻是含糊其辭了一番,就認同了皇帝的命令。茅元儀覺得,皇帝跑去熱河總好過跑去山海關外安全。
畢竟在一年來的經營下,熱河以西,哈喇青城以南的區域,已經被出關的漢人移民和忠誠於大明的蒙古部族所控製。後金控製下的蒙古部族,已經退到了靠近大淩河上遊的龍山地區。
從遵化城到周三畏築城的熱河岔口,大約有220餘裏地,中間設置了7個兵站。從熱河岔口到密雲北麵的古北口,間距180餘裏,中間設了5個兵站。
從遵化到古北口雖然相距300餘裏,但道路大多在燕山之中,艱險難行。反倒不及從熱河岔口周轉一下,更容易行走。因此當周三畏在熱河岔口築城之後,從兩地出關的商賈,很快就喜歡上了這條由兵站保護的道路。
熱河岔口的這座西式城堡雖然隻是剛剛出現了一個輪廓,但是駐紮在這裏的800明軍和附近的五個漢人屯墾村子,使得大明牢牢的控製住了這一地區。
自永樂帝撤大寧衛之後,大明的勢力再度深入到了這一地區。而從熱河岔口到豐鎮,沿著長城一線的關外地區,成為了明國對草原遊牧民族的第一道防線。
站在熱河岔口丘陵上的周三畏,一邊眺望著南方的道路,一邊也在思索著,皇帝親臨熱河岔口的用意。
作為陸軍軍官學校的高材生,他在熱河岔口待的越久,便越明白此地對於大明的重要性。在熱河岔口修築城堡,不僅僅在於將北京的防禦圈向北前進了近200裏,也使得從此地南下的遊牧民族,在沒有拔除這個要塞之前,就不能直接進攻長城,否則就會被明軍截斷後路。
除了以上的好處之外,當明軍駐紮在熱河岔口之後,從此地到古北口,到遵化的地界,就等於是完全納入了明國的掌握。熱河北麵是高原地區,熱河以南以丘陵為主,但熱河以南能夠開發出來的耕地,也不下於20萬頃。
和關內已經過度開發的土地相比,關外的土地除了放牧之外,基本還處於原始狀態。這裏的土地肥力還算不錯,隻要挖掘出輸水渠道,就能開發出成片的良田來。
僅僅是現在關外數十個移民村子,本地的蒙古部族已經越來越表現出向大明靠攏的傾向。如果能夠再移民個十幾萬人,那麽這處以遊牧為主的區域,恐怕很快就會變成定居農耕為主的地區了。
一旦漢人的數量和此地的蒙古族人口持平,那麽這塊地方就會成為沒有長城的長城防線。在熱河身後的長城,也就成為了內地。
對於皇帝的到來視察,周三畏是心懷興奮,也有幾分不安。興奮是在於,他希望自己這一年來的努力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不安則是,在目前的狀況下,移民屯墾和修築城堡、設立兵站,維護道路,都是極為龐大的投入,而獲得的經濟收益,不過是一些過路商販的稅收,投入和產出看起來極為懸殊。
周三畏極是擔心,皇帝看到了龐大的支出之後,會打退堂鼓。現在這些項目一旦進行縮減,對於熱河的駐軍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也會極大的打擊那些,依賴和熱河駐軍交易的蒙古部族。
就在周三畏左思右想的時候,他所眺望的道路上終於出現了塵土和軍隊的旗幟。
同盧龍趕往遵化的急促不同,從洪山口出關之後,朱由檢就放緩了行軍的速度。雖然他這次出關帶的全是騎兵部隊,近衛一師的2個團,新軍第一騎兵師的2個團,忠義八旗約800人,禦前侍衛250人,錦衣侍衛150人,輜重部隊若幹,總計大約五、六千人馬。
在朱由檢的命令下,這隻在關外看起來已經相當龐大的軍隊,以每日三十餘裏的速度前進著。每到一處宿營地,朱由檢都會下令把附近的屯墾村子長老和蒙古部族的首領召來,同他們喝酒飲宴,似乎他這次隻是出來遊玩的一般。
除了喝酒飲宴之外,朱由檢還令這些村子裏的漢人和蒙古部族推出最出色的勇士和獵手,同自己的近衛進行比較武藝,不管輸贏都給予了賞賜。其中最為出色的一些勇士,被崇禎直接下令錄取為了自己的侍衛。
僅僅三日功夫,大明皇帝在草原上挑選勇士作為禦前侍衛的消息就傳播了出去。一時之間,各個蒙古部族中不甘寂寞的少年們,都紛紛騎上坐騎向著崇禎的隊伍趕了過來,薊州關外一時之間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