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181章 離京
坤寧宮內,穿著一身家居常服的朱由檢正抱著快要一周歲的女兒,一上一下的拋向天空玩耍著,還不能說話的朱婷婷顯然對這個遊戲很是著迷,不斷的發出“咯咯”的笑聲。身子已經有些顯懷的周玉鳳,滿臉微笑的坐在一邊看著崇禎和女兒玩耍,卻又不時擔心著崇禎會把女兒甩出去。
過了不一會,為了自己的心髒著想,她還是忍不住出聲叫停了崇禎的危險舉動。朱由檢把手上的女兒遞給了林香兒,雖然林香兒並不是周皇後身邊的舊人,但是獲得了皇帝信任和憑借著一手醫術,她已經成為了後宮頗有權勢的幾位女官之一,兩位皇子皇女和皇後的健康現在都由她在負責了。
林香兒小心翼翼的抱過了小公主,哄著還不肯結束的她走出了房間,房間內一時便安靜了下來。朱由檢剛剛收回看著女兒的目光,就聽到周玉鳳對著他說道:“陛下明日就要出京了,這次要多久才能回來?能趕的上寶寶出生嗎?”
朱由檢看著正溫柔撫摸著肚子的皇後,不由上前坐到她身邊安慰道:“不用這麽擔心,今次出京並沒有去年這麽危險,隻是去地方上走走,巡視下當地的軍隊和民情,不會有什麽問題的。我想,正旦之前應當能夠回來的…”
朱由檢正小心的安撫皇後時,王承恩站在房間外大聲著匯報道:“陛下,連善祥、王德化、呂琦都已經到了。”
依偎在崇禎懷裏的周玉鳳頓時有些不樂意的說道:“都最後一晚了,陛下難道還要處理這些俗務嗎?”
朱由檢握了握她的小手,溫和的說道:“不是我要處理這些俗務,而是出京之後,你要知道一些事情,所以才把他們叫來的。”
周玉鳳把手放到自己的胸口,睜大了眼睛看著崇禎有些疑惑的問道:“陛下說的是我嗎?有什麽事是需要妾身知道的?”
朱由檢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轉而起身把王承恩、王德化、呂琦、連善祥四人叫了進來,站在周玉鳳身邊的崇禎對著四人說道:“朕明日出京的事,你們想必也應該清楚了。朕這次出京之後,這宮內事務就由皇後做主,宮外的事務則交給內閣去處理,王承恩你負責皇後和內閣黃先生之間的溝通。
朕離開京城之後,皇城的保衛工作就由王德化和連善祥負責,京城內外的安全工作由京畿都督府忠貞侯負責,皇城內外軍隊之間的溝通工作,就由呂琦負責。你們四人之間有什麽爭執不下的,內事交由皇後裁斷,外事交由黃首輔裁斷。可都明白了嗎?”
王承恩、王德化、呂琦三人齊齊應了一聲,但是連善祥則有些猶豫的說道:“陛下此次出京,臣不是應當護衛在陛下身邊嗎?”
朱由檢笑了笑說道:“朕又不是上戰場,隻是在薊州左近轉一轉,你還是呆在京城替朕守著皇城,更讓朕安心一些…”
朱由檢對著四人交代了自己離京之後的事務,便讓王承恩等人退了下去,剛剛一直保持安靜的周玉鳳,才有些緊張的抓住了崇禎的手說道:“陛下,難道你離京之後,京城會出什麽事情嗎?臣妾怎麽感到有些心慌呢?”
朱由檢微笑著安撫道:“怎麽會出事,現在除了關外還有些麻煩,其他地方都太平的很,更不必提京城這個首善之地了。朕隻是擔心出京之後,你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未雨綢繆而已,你不必過於操心的。”
周玉鳳還是有些不安,看著崇禎欲言又止,朱由檢不由再次勸說道:“外麵的事情,聽憑黃首輔和忠貞侯他們去處理,真有什麽他們也處理不了的麻煩,朕回來之後會親自處理的。你隻需要保持宮內的平安就好,你要是覺得有什麽自己難以處理的事務,不妨問一問忠貞侯,秦夫人閱曆豐富,一定會給你出個好主意的。
朕已經給了她進入宮禁的腰牌,在朕離京之後,她每隔三日會進宮來問候你一次,若是有什麽急事,你也可以讓呂琦去傳召她。忠貞侯剛剛入京不久,同京城其他人員並沒有什麽瓜葛,因此你多親近她一些,不會有什麽問題…”
同去歲大張旗鼓的出征不同,今次崇禎離開京城時,隻有內閣、六部、海軍參謀本部和京畿都督府的一些主要官員參加了送行。
朱由檢也沒有直接前往薊州,而是先去了天津進行視察。崇禎三年九月,京城內外已經建成了兩條環城鐵路,還有一條京城和天津之間直達的鐵路線。
因此一幹官員為皇帝送行的地方,變成了朝陽門外的車站。寬闊的站台上今日除了衛兵之外,便是大大小小的官員。
朱由檢同這些官員們交談了幾句,便準備轉身登上自己的專列,這時大明時報的主筆孫之獬拿著一份報紙從人群中擠了出來,滿頭大汗的他恭敬的將手上的報紙送到了皇帝麵前說道:“陛下,這是今日的大明時報,還請陛下在路上抽出時間看一看。”
朱由檢接過了他手上的報紙,拍著他的肩膀微笑的鼓勵了幾句,便登上了專利。在司機的駕馭下,拖著列車的馬匹開動了起來。雖然不及後世蒸汽火車這麽迅速,但列車上卻要安靜了許多。
朱由檢透過車窗向站台上的官員們揮手示意,直到車窗外的景物完全變樣之後,他才收回了目光。坐在他對麵的海蘭珠,有些好奇的指著他麵前的報紙問道:“這是什麽?看起來似乎不像是書籍,也不像是什麽字畫啊?”
朱由檢取過了報紙,一邊翻看一邊隨意的說道:“這是報紙,就是一種用來傳遞各地新聞、消息的紙張,就好像是一種對所有人的公開信件,隻不過上麵談的都是國家和民眾身邊發生的事情,不是某個人的私事…”
僅僅是翻看了幾頁,朱由檢便找到了孫之獬想要讓他看到的東西,一篇關於《太祖聖訓》頒行的文章。雖說《太祖聖訓》采用的是白話文寫作,文字語意原本四書五經的原文要淺白的多。
既然《太祖聖訓》要作為一本考試教材,那麽就應當有一篇官方認可的注釋才行,否則考官就無法對考試內容作出一個合理的評判。朱由檢也不希望,最後有人拿著《太祖聖訓》中斷章取義的內容來反對新政。
隻是要給《太祖聖訓》先做一本注釋,然後再推廣到全國去,沒有三年五載的功夫估計形不成什麽氣候。現在的大明似乎沒有這麽多時間留給他了,畢竟新政的實施已經是如火如荼,思想上的改革旗幟已經到了不得不豎立起來的時候了。
朱由檢同周延儒、孫之獬等人思量再三,決定還是采取一種集思廣益的新辦法,一邊注釋《太祖聖訓》中的內容,一邊向著天下人宣傳。
這種兩全其美的新辦法,就是在大明時報上逐篇登載《太祖聖訓》的原文,然後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對原文進行解讀,並把解讀文字發往大明時報社,再由報社和翰林院在這些來信中挑選合適的解讀文字,作為官方對《太祖聖訓》的背書。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極大的減少對《太祖聖訓》進行注釋的工作量,還能快速的把這本書傳播到天下士人中去,並從中找到對改革的支持者。當然也有一些不利之處,因為是各地士人的自由解讀,因此整本注釋的內容恐怕就很難統一思想,變得有些支離破碎。
不過這點不利,並不能掩蓋它所帶來的好處。朱由檢看過了這篇文章之後,內心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將手上的報紙放到了對麵很是好奇的海蘭珠麵前,“你看得懂中文的話,不如自己看一看就明白看,”
海蘭珠本想拒絕,作為科爾沁部的公主,她雖然學過蒙古文字和漢文字,但是相比起通俗用語的蒙文,漢文字中那些拗口而艱澀的含義,使得她和漢人中的半文盲沒什麽區別。
本著獻醜不如藏拙的心思,她正想推回自己麵前的報紙,不過她稍稍瞄了一眼報紙上的文字,就停下了自己的動作。這報紙上的文字,似乎並不是什麽之乎者也的辭賦,而是類似於三國演義之類的市井白話。
作為一個曾經入主過中原的遊牧民族,蒙古上層貴族雖然退回了草原,但還是保留了不少從漢人那裏傳來的生活習俗。比如對於知識的尊重,蒙古貴族們的認識已經差多快接近漢人的認知了。
茫茫的草原上,蒙古人的生活遠比明國的普通百姓更為單調和無趣,因此上層貴族中生活條件不錯的,收藏一些明國書籍並不是什麽新鮮事。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用白話文寫作的小說話本了。畢竟這些書籍的內容通俗有趣,還能讓蒙古貴族們了解一些明國的情況。
對於剛剛進入大明不久的海蘭珠來說,這張報紙上刊登的關於明國各地消息的文字,很快就吸引住她了。這實在是一個讓她迅速了解大明的好工具,也是讓她融入這片土地生活的好途徑。
看著海蘭珠開始專心致誌的翻閱起報紙,朱由檢不由轉頭望向了窗外,開始思考起抵達天津時,他要巡視那些地方,看一看那些工坊和市場了。
就在崇禎向著天津而去時,茅元儀也正在京城郊外的軍營中,檢閱著一支支開往薊州的新軍和近衛軍部隊。陸軍參謀們也在檢查著一座座倉庫和兵站,把大批的給養物資通過新建成的公路和鐵路運往薊州和山海關外去。
雖然京畿一帶的軍營、鐵路、公路都是一片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但是京城之內的百姓這次卻毫無動靜,和去年後金入侵邊關時,城內一日三驚的場麵,實在是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