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82章 上海
上海蘇州河新碼頭的建設,使得上海縣城牆之外,靠黃浦江和蘇州河一帶的區域,出現了不少新建的房屋。
這些房屋或是倉庫,或是民居,或是客棧、食肆、茶館,以滿足上海縣每日不斷增長的外來人員的日常生活所需。
同每天都要定時關閉的上海縣城相比,這城外的新舊碼頭區,卻是日夜喧囂,極為熱鬧。從去年開始,新上任的上海縣宋應升便在城外組建了消防局、巡警局、市政廳和民團,以管理街道建設同社會治安工作。
上海縣城是鬆江府城外最大的一座城市,立城百餘年來,除了嘉靖年間的倭寇之亂外,就再沒有遇到過兵災。因此縣城內的人口幾近10萬,而城外靠近黃埔江邊的碼頭區域,也散居著上萬人。
不過隨著蘇州河新碼頭的完成,從浙江、南直隸、湖廣等地而來的客商,加上上海左近的失地農民的湧入。使得上海縣城以外的新舊碼頭區人口幾近增長一倍,而人口的迅速增長,不但對上海縣的社會治安造成了壓力,各種胡亂搭建的草棚也造成了安全上的隱患。
然而最讓宋應升頭疼的,還是這些快速湧入的人口,對食用水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上海周邊雖然河流密布,但是作為一個河流下遊城市,這些河流的水源事實上都不能直接用作飲用水。
因此以往上海縣的百姓,隻要有條件都會挖掘一口井水,用作自家的日常用水。現在一下湧入了這麽多外來人口,這井的增長速度自然就沒這麽快跟的上了。
上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遠較北方炎熱,一旦在這些碼頭區的裝卸工人中間爆發了瘟疫,那麽很快就會擴散開來。
在宋應升前往上海任職之前,崇禎就已經向他做了一個城市管理工作的經驗介紹。這些城市管理經驗,大多依據後世的經驗總結而來。當然,中國在春秋時代已經有了萬人以上的城市出現,因此對於城市管理也有一套自己的傳統經驗。
不過這些經驗並沒有依照科學求證原因,並進行係統性的歸納,因此並不能對城市建設進行規劃設計。而崇禎給予宋應升的知識,卻是經過了數百年知識大爆炸後的經驗沉澱,因此對於城市擴展期間出現的問題,可以更好的對症下藥。
過完新年之後,上海縣終於升格為上海市,不僅從鬆江府完全獨立了出來,還獲得了一筆朝廷的撥款,用於贖買上海縣到蘇州河兩岸共3萬畝的土地。
上海縣城以北,蘇州河兩岸,除了新建成的蘇州河碼頭區外,其他地方還是一片水田和沼澤交錯之地,其間溪澗縱橫。這塊地方一到夏季,就蘆草叢生,密集的難以進入,而一眼望去,田間丘墓累累,顯然並不是什麽好地方。
上海縣北麵的水田,並不如青浦、華亭的水田肥沃,因此一畝上等水田也最多到2萬文,差一些的荒地這大約在1萬文。因此3萬畝土地,均價大約在1萬5千文每畝上下,總價大約為60萬元。
事實上,大多數本地人都認為,這個價格是高估了。因為去年朝廷征收新碼頭用地時,估價也不過才1萬2千文每畝。
當這些人正議論著朝廷當了一次冤大頭時,內府派出的人員又在上海縣西麵、南麵花了40萬元購置了2萬1千畝土地。
此時本地的地主方才感覺有些不對勁,開始捂住了手中的土地不再出售。而在三月底,在上海縣城的城隍廟內,開辦了一間土地交易所,用於交易上海地區的土地買賣。
上海士紳和百姓愕然發現,他們手上的土地不能再向以往一樣進行私下交易了。每塊土地都必須在交易所內進行登記買賣,否則朝廷將不認可土地產權的變更。
於此同時,新上任的上海市市長宋應升宣布,因為新度量衡的頒行,上海市將會對境內所有土地進行重新丈量,舊有的田契將會在3年內一一替換為新的土地產權證書。
土地性質將會分為農業用地、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三類。農業用地的征稅比例不變,但是工業用地要求每年繳納3%的土地稅,商業用地則是每年繳納地價的5%。
土地使用性質的狀態更改,地主需向市政廳城市規劃科進行申請,暫不收取費用,但是一年隻許更改一次。工業用地同商業用地的高稅率,讓本地士紳百姓甚為驚訝,他們覺得應當沒有什麽人會更改土地的性質,就為了多交稅。
對於新度量衡的頒行,上海縣的士紳百姓很快就平靜的接受了,畢竟上海本身就是一個棉紡織中心的城市,商業較為發達。新度量衡比之舊度量衡使用起來更為準確方便,極大的減少了商業貿易上的糾紛。
但是對於上海的士紳來說,重新丈量土地,他們還是存在著抵觸情緒的。但是如果不接受土地重新丈量,他們就無法更換新的土地產權書,也就不能再進行土地轉讓。
一部分較為頑固的士紳,決定抵製新的土地丈量,他們原本也沒打算出售自己的土地,因此認為哪怕換不到新的土地產權書,他們也沒吃什麽虧。
不過一部分擁有上海縣城內外土地的士紳,則很快便倒戈了。因為土地交易市場開辦之後,上海縣城內和縣城附近的土地便開始緩緩上漲了。
去年在縣城外自家土地上建立倉庫、客棧的士紳們,很快便發覺自己修建的倉庫和客棧還是太小了,完全無法容納那些外地來上海設立貨棧的商人們。以往隻有秋後才會興旺起來的上海縣,在今年春天,就開始火熱的不得了。
來自景德鎮的瓷器,來自湖廣的大米、茶葉、棉花、竹木,來自浙江的絲綢,來自福建的茶葉和來自天津的各種黃銅和鑄鐵零部件,新式紡紗機器,玻璃器等等。
在上海開港的一年之後,大明各地的商人似乎突然之間就反應了過來,都想要在上海設立一個分號,以作為銷售。
原本聚集在一起,想要反對重新丈量土地的士紳很快就散去了。他們實在是沒時間討論這個事情,各地商人向上海縣聚攏的同時,也推動了上海的城市建設需求。擁有土地的本地士紳,現在需要考慮的是,究竟是出租土地好,還是出售土地劃算。
而進入4月後,來自巴達維亞、萬丹和馬尼拉的各國商船陸續出現在了黃浦江上。這些數百噸的大船,一船便運走了十多隻乃至二十多隻內河小船從長江沿岸運來的各種貨物。
不管是荷蘭人還是英國人或是其他國家的商船,今年從一開始便直奔上海而來,他們甚至都沒有在南中國沿海的港口停留一下。
去年中國這個東亞帝國開放口岸的消息,終於在這些東南亞地區經商的商人口中流傳了開來。而剛剛開放的上海口岸,不僅擁有大量的貨源,價格還比廣州、澳門更為低廉的消息,同樣也傳了出去。
因此當今年的季風剛剛吹起時,那些商人們便已經迫不及待的駕船出發,想要趕在所有人之前,贏得一個開門紅。
背靠中國最為富庶的江南地區,發達的手工業製作,使得上海港擁有著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內陸各省生產的各種原材料,經過了長江運到江南地區,通過太湖地區的手工業者的加工製作,各種成品再次運到了上海。
可以說,上海港剛剛成立沒有多久,便展現出了成為亞洲第一港口城市的潛力。由於上海工商業的急劇發展,使得宋應升發布的土地丈量公告,很快便從上海縣士紳百姓的談論中邊緣化了。
隻有那些土地位於浦東的士紳們,才依然在努力抵製著土地清丈。但是這些士紳的聲音很快就成為了上海士紳中的非主流。僅僅因為隔著一條黃浦江,位於浦西的一畝下田也是浦東上田價格的3倍,
在土地交易市場上進行土地交易,完全是按照土地產權上的麵積進行計算。當土地價格不斷高漲的時候,便是多出一個平米,對於地主來說都是有利可圖的。
於是,原本應當抵製土地清丈的地主們,很快就出現了支持清丈的聲音。這些地主的土地大多在上海縣附近,他們掏錢賄賂清丈的官吏,把自己土地邊上的荒地、公用地甚至是某些百姓的小塊田地也圈入了自己的土地之內。
拿到了土地產權證的地主,很快便在土地交易所以高價出售了這塊土地。因此很多百姓突然發覺,他們的土地不知不覺就成了別人的財產。這也使得,崇禎二年上海縣的土地糾紛官司開始頻繁發生。
為了減少此類官司,宋應升不得不再次追加了一條,土地清丈完成後,必須公示30天,沒有異議方才能頒發土地產權證書。這條規定極大的打擊了土地交易的熱情,讓不少投機者甚為不滿。但是宋應升很快也發現了一個好處,這些官司的出現,使得那些抵製清丈的百姓開始轉變態度,積極的開始更換了舊田契。他們生怕,自己的土地也莫名其妙的變成了別人財產。
於是,原本隻是鬆江府治下的一座上海老縣城,開始跌跌撞撞的走向了,自己前程遠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