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51章 北京市
黃立極和郭允厚從後殿中走出來後,郭允厚突然停下了腳步對著黃立極小聲說道:“我範兄,我們這麽站在陛下這邊,是不是真的好?河南之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了,東林黨人現在似乎有些蠢蠢欲動啊。”
黃立極同樣停下了腳步,回頭看了他一眼說道:“你覺得前天的軍隊入城式,和京城百姓的大遊行是做給誰看的?陛下已經在京城百姓麵前展示過了,他現在所擁有的力量。
憑東林黨那幫隻會逞口舌之利的庸人,難道真能翻起什麽大浪來麽?更何況,現在我們不站在陛下這邊,難道還要站在東林黨那邊不成?
我們應該慶幸的是,現在陛下選擇了我們來剔除那些該放棄的士紳,而不是相反。”
黃立極說完之後,便繼續向前走去。郭允厚在原地停留了一會,才跟了上去。
在拖延了近一個時辰之後,今日的內閣常會終於召開了。在討論了幾項常規事務之後,朱由檢突然插入了一個臨時議題。
“在過去的這一年裏,我們在京城成立的市政廳管轄著京城以內的治安、商業、基建、環衛等工作。一直以來市政廳的工作都卓有成效,所以這一年來京城的麵貌也有了極大的改觀。
但是這一年來的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京城市政廳的工作,同順天府、宛平、大興兩縣的職責有著相當大的重疊。如果繼續下去,雙方顯然要發生諸多衝突。
朝廷設立京城市政廳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新的麻煩。所以朕覺得內閣今天不妨討論一下,順天府府尹畢自嚴的上書,是否把京城城牆以內的兩縣同京城市政廳進行合並,從而解決現在令出多門的混亂現象。”
對於畢自嚴的上書,內閣八名大臣意見參半,這些大臣們都對市政廳這種維護城市建設及發展規劃的新玩意一無所知,不過這一年來市政廳對於促進京城的發展建設起了極大的作用。
同以往舊式縣衙除了斷案和收稅之外,其他一切促進城市發展的政策全憑現任縣官的自覺性相比,被賦予了城市建設規範發展職責的市政廳,做事顯然更有積極性一些,且製定完成的城市發展計劃有專門的機構去落實,並不會因為製定計劃的官員離任而人走茶涼。
對於他們這些居住在京城內的官員來說,市政廳所推動的城市發展計劃,他們顯然也是收益者之一。畢竟沒人會喜歡雨天一腳泥濘,晴天滿麵塵土的舊日京城。
但是他們雖然認可了京城市政廳這一年來的工作,卻並不都願意讚成畢自嚴的上書,把市政廳同宛平、大興兩縣在城牆之內的部分統合起來。
當初成立市政廳的時候,主要還是為了安排京營和錦衣衛的退役將士,把這些人員的經費從軍隊供給轉移到地方上供給。
作為一個試行機構,市政廳並沒有交給順天府,而是由內閣同內府共同管理的。畢竟大家都認為,當這些退役將士們都安頓好了,這個市政廳也就該裁撤掉了。
但是這一年來市政廳不僅大大的改變了京城的麵貌,市政廳管理的各項工作也從以往的雞肋變成了肥差。光是一個環城鐵路建設計劃,就牽涉到了上百萬元的經費。內閣下麵的屬官們,怎麽可能會願意就這麽輕易的放手。
作為順天府府尹的畢自嚴,他提出的上書當然要為自己的屬下考慮。所以上書中的意思便是,在合並中要以宛平、大興兩縣為主,把市政廳完全變成順天府的下屬,從此同內閣、內府脫離關係。
以張瑞圖為首的幾名內閣大臣自然是積極反對,而錢謙益等一二位內閣大臣則表示讚成畢自嚴的上書。很快會議室內沒有表態的,便隻剩下了皇帝、黃立極及徐光啟了。
黃立極看了看坐在長桌上首的崇禎,才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畢府尹上書的主要內容,臣是支持的。畢竟市政廳同京城之內一府兩縣的治權衝突,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臣以為市政廳同宛平、大興兩縣的合並,乃是勢在必行。
但是合並這種事情,並不是看誰的權力大,就應該以誰為主。朝廷還應當考慮下,由誰來主導合並,更為符合京城現在的發展需求的麽。讓宛平、大興主導合並市政廳,那麽順天府和兩縣能不能保證市政廳之前的工作和計劃不受影響呢?
如果合並了之後,反而不及合並之前的狀況,那麽臣以為還不如不合並的好…”
黃立極傾向於不支持合並的態度,讓張瑞圖等人甚為高興。朱由檢看著一幹內閣大臣等著自己做出決定,不由笑了笑說道:“朕也覺得黃先生說的好,這合並一事的確是勢在必行。
既然大家都認為宛平、大興兩縣主導合並市政廳,未必有利於京城未來的城市建設發展。那麽我們就換一換,幹脆讓市政廳把京城以內的一府兩縣都給合並了。
朕一直都覺得,京城人口相當於地方上兩、三個府的人口,但卻硬是合成了一府二縣,實在是讓人有些管理不過來。
市政廳最大的優勢便是下情上達,上令下行。如果我們把市政廳裁成兩半,塞進舊的縣衙六房中去,不過是增添了幾個閑人,不會有什麽好處。
而且市政廳被分隔成兩半之後,又怎麽對整個京城作出一個係統完整的規劃來呢?朕以為這是行政效率上的倒退。
朕以為,如果要統一,就應當把順天府、宛平、大興兩縣的人員安插進市政廳,對舊式的衙門六房和幕僚製度進行全麵的整改,建立一個新的符合城市管理的行政機構才對。”
皇帝的話語,頓時讓幾位內閣大臣們沉默了下來。過了許久,張瑞圖才小心的說道:“如果按照陛下要求更改的話,那麽市政廳要管理一整個京城,這樣的話是不是會讓人員過於囊腫了些?”
朱由檢不假思索的說道:“那就在市政廳下麵設區,東南西北設立四個城區,不再設立舊縣衙。順天府和宛平、大興兩縣的縣治都退出城牆外去,京城城牆之內就改名為北京市好了。
市政廳的最高長官叫做市長,低順天府府尹半級,為順天府的下屬單位。唔,就讓那個劉重慶擔任市長好了。”
雖然對於崇禎的提議並不是很理解,但是幾位內閣大臣們確定了,內閣依然擁有對新設立的北京市的直接管理權力,也就不再同皇帝繼續在這個問題上麵糾纏下去了。當然他們都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這次改製中順天府失去了大量的權益。
與此同時在朝陽門外的送別亭中,燕台十子之盟的成員正在為張溥送行。張溥看著麵前寥寥無幾前來送行的士子,心中不由暗歎著,到底京城不是家鄉,他在這裏行事始終無法如魚得水,順心暢意啊。
看著張溥沉默不語的樣子,前來送行的米壽都不由善解人意的勸說道:“瑗公他們估計還在路上,乾度兄不妨在等等,同他們告別之後再離去。”
在一邊的李雯卻陰陽怪氣的說道:“瑗公現在可是陛下親口稱讚的仁愛之士,在京城士子中出盡了風頭。我等同他一起扣門上諫,結果倒成全了他一個人的聲名。
若是如此也就罷了,昨天他居然還在酒席上指責西銘兄現在回鄉,有臨陣脫逃之嫌。真真是翻臉不認人啊。”
“夠了,你說的什麽話。我等於燕台結盟,立誓要匡扶朝政,掃清奸邪。如今還沒怎麽樣呢,你就這麽在背後說社內友人,不嫌太過了麽?”王崇簡頓時不滿的對著李雯駁斥道。
看到是被曾經的國子監司業張鼐、提學左光鬥稱讚過的王敬齋為夏允彝說話,李雯也隻能閉口不言了。畢竟對方的聲望可比他強多了,又是宛平人,在京城一向頗有文名。
張溥抬頭看了看天色,不由展顏笑著對眾人說道:“這時辰也不早了,想要今日趕到通州,我也該上路了。
瑗公來與不來,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心意,沒必要強等他過來送我。此次回鄉,我也絕非是要臨陣脫逃。隻不過這一年來京城氣象大變,聖人之學已然露出衰敗之像。
與其在京城無所事事,我想著不如回鄉邀結同道結社。一來可以鑽研製藝;二來可以尋找絕學再興之機。
今日朝堂袞袞諸公,猶如廟中木塑泥胎之神像,對著陛下一味唯唯諾諾,而毫無振興朝局,維護名教之念。我繼續留在京城,也沒什麽意思了…”
張溥洋洋灑灑了說了一大通,隱約把矛頭指向了皇帝和當道執政,頓時讓其餘士子不敢再接話。
張溥看了看這些友人的神情之後,便抱拳微笑的一一告別了。當他登上馬車離去了不到一刻,夏允彝才同幾位士子匆匆趕到了這裏。
李雯等幾人看到夏允彝的到來,也不上前搭話,就這麽顧自上了自家的馬車,揚長而去了。
隻有王崇簡、米壽都幾人上前同夏允彝交談了一會,把張溥臨走時的話語轉告給了他。
不提夏允彝幾人的懊惱,坐上馬車離去的張溥,其實看起來並沒有他剛剛在人前那麽坦蕩。
由於上書不僅沒有獲得崇禎的好感,衝突中還激起了錢謙益對他們的厭惡,張溥不得不盡快同燕台十子之盟做一個切割,返回家鄉去讀書,以表示他並不是燕台十子之盟的領袖。
他希望借著這個行為,讓皇帝忘記他此前的冒犯,從而不要對他產生什麽惡劣的印象。畢竟他研究製藝,還是為了要做官,而不是真的要做學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