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34章 雞籠之戰三
在郭慶整頓四海營,讓士兵們休養的時候,聯軍同西班牙人的連日作戰,也把附近的原住民吸引了過來。
四海營的哨兵甚至還抓住了幾名窺探大營的原住民,送到了郭慶麵前。郭慶找來了艦隊中熟悉當地土著語言的商人作為通譯,仔細的詢問了他們一番之後,便贈送了一些禮物把他們放了回去。
結果第二天,這幾名被放歸的原住民,又帶來了幾位年老而穿著較為華麗的原住民,前來求見明國將軍。
這幾人是金包裏社和大雞籠社的長老,西班牙人搶占的社寮島,原本是這兩個村社的領地。西班牙人不僅搶占了他們的領土,還一直往內陸搞什麽探索,騷擾了附近不少村子,因此雙方積怨不少。
隻不過西班牙人的武力太過強大,他們不得不忍氣吞聲,采取了斷絕同西班牙人貿易,作為反抗的手段而已。
這些以雞籠港為中心的原住民村社,往東直到三貂角為止,都說著同一種語言,之間也互有往來。西班牙人占據了基隆港後,便稱呼這些原住民為巴塞人。
他們聽到了聯軍同西班牙人的戰鬥聲響之後,便派出了族人前來觀望戰事的結果。剛開始他們隻敢站在遠離戰場的山頭上小心窺視。
不過當他們發現同西班牙人作戰的是明軍之後,便稍稍有些放心了些。這裏的村社經常有明商過來收取硫磺和樟腦,因此他們對明人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這才跑出了山林,想見見明國帶隊的將軍。
當郭慶對他們表示出善意,又送了一些小禮物之後,這些打探消息的原住民,便去帶了族內的長老來,想要同明人商議如何聯手對付西班牙的問題。
這些原住民的長老們口口聲聲說,願意協助明軍攻打聖薩爾瓦多城,但是卻要求戰後要把整個社寮島歸還給他們。
匆匆趕來參加商議的許心素自然不肯,大明花了這麽多代價,顯然不是跑來為這些原住民做義務工的。
第一次商議很快就談崩了,不過隨著同西班牙人有過矛盾的村社長老不斷趕到,原本還隻是委婉懇求的幾位長老,卻開始對明軍語帶威脅了起來。
這些村社雖然同西班牙人矛盾不小,但是經過了西班牙人對他們的不斷騷擾之後,不管是西班牙還是明國,他們都希望能夠遠離他們的家園。
許心素正在煩躁時,郭慶卻勸住了他,這些天他命人重新測量了雞籠港和社寮島的地形,又調查了東側水道的水文資料。倒是對如何進攻社寮島,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
但是這個計劃需要大量的人手,讓四海營的軍士去幹這些苦力活,估計本就士氣不高的軍隊,更要失去作戰的信心了。
現在這些原住民自己送上門來,郭慶覺得倒是可以利用一下。至於說戰後的土地分配問題,隻要能打下西班牙人的城堡,難道他們還對付不了幾個尚未開化的土人麽。
在郭慶的勸阻下,許心素含糊其詞的答應了長老提出的條件,但是要求各個村社交出一定的人手,協助聯軍作戰。
這些長老們在得到了許心素贈送的禮物之後,很快就同意了,派出人手聽從明軍的調配。
在同西班牙人幾次的交手中,郭慶終於想起了他在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到的知識。
一切戰爭的原則就是:把敵人的力量削弱到最低,然後用己方最擅長的方式與之作戰,並盡量分散切斷敵人的武裝力量,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局麵。
出身於京營的四海營,事實上最擅長的還是守城戰,畢竟他們原本的任務就是守衛京城。
當這些原住民長老把族內的年輕人送來之後,郭慶並沒有發給他們武器鎧甲。而是以20人一組,讓他們砍伐附近山林中的樹木去了。
第八天到第十天,在水道南岸上堆積了大量的木頭,而郭慶手下的兵力,也從1300四海營變成了,1300四海營 1100多原住民了。
經過了三天的勞作,郭慶很快就摸清了這些原住民的脾性。這些原住民同他們在台灣西部平原上遇到的那些熟番差不多,同樣性格較為溫順,且吃苦耐勞。
但是比起平原上的熟番,他們的排外性更強一些,更為抱團一些。雖然剛開始這些被長老安排過來的青年,對明軍還有些提防,不願意服從管理。
不過隨著郭慶拿出了船上攜帶的,用甘蔗榨糖後剩下的糖蜜釀的甘蔗酒後,這些原住民們頓時就順從多了。
艦隊抵達雞籠的第十一天,四海營將士終於恢複了大部分士氣,而那些原住民們也厭倦了砍木頭的把戲,想要上戰場奪取自己的榮譽。
郭慶這時才召集了各部隊的主官,向他們介紹了自己的作戰計劃。他的想法就是一個,以堡壘對堡壘,先在水道北麵修建兩座小堡,作為掩護進攻的出發陣地。
然後在敵軍山丘小堡的下方修建一座木頭城寨,這座城寨的作用,就是要隔開聖薩爾瓦多城同山丘小堡之間的聯係,從而讓明軍可以不受影響的攻擊山丘小堡,奪取島上的製高點。
郭慶的這個作戰計劃,來源於軍校的一堂棱堡修建課程,那堂課上不僅講述了如何修建棱堡,還提出了如何對付棱堡的設想,就是以築壘對築壘。
山丘小堡雖然地勢扼要,但是一來這所小堡並沒有修建完成,二來這所小堡缺乏了最要緊的一項事務,就是火炮。沒有火炮的堡壘,相當於被拔了牙齒的老虎。
郭慶的作戰計劃雖然耗時耗力,但是比起之前大家的束手無策,實在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計劃了。
當西班牙人看到那些明國人在消停了幾天後,突然再次行動了起來,頓時做好了防禦的準備。
不過讓他們目瞪口呆的是,這次明國人並沒有急著攻打島上的山丘小堡。而是在狹窄的水道上搭設了三座浮橋,然後大量的建築材料從對岸運到了島上。
雞籠港是不規則的半日潮,漲潮和退潮的水位差也隻有50公分,因此三座浮橋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搭成了。
看著這些中國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搭建堡壘後,山丘堡壘內的西班牙人終於變色了,他們衝出了堡壘,試圖殺散這些扛著木頭勞作的原住民們,但是這種攻擊很快被早有準備的明軍所擊退了。
西班牙人試了4次,但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了。到了晚上,修了一半的木城邊上燃起了數個火堆,這是明軍防範西班牙人夜襲的措施。
這一晚,防備森嚴的明軍讓西班牙的指揮官瓦德斯始終找不到突襲的機會。
到了第二天天亮時,瓦德斯不得不派人通知“聖胡安號”上的船長,讓他試著從海上摧毀明軍的木城。
這些天來試驗了七、八次突圍,結果都被彼得同明軍的船隻給擋了回來。到了這個時候,“聖胡安號”的船長差不多也知道突圍的希望比較渺茫了。
他當然不能坐視明軍攻下島上的山丘小堡,從而威脅到聖薩爾瓦多城,失去了這所城堡的保護,“聖胡安號”就成了甕中之鱉。
他聽從了瓦德斯的命令,準備調轉船頭從海上轟擊木城,以消除明軍對島上西班牙人的威脅。
但是“聖胡安號”一動,彼得便指揮著三艘夾板帆船動了起來,想要趁機衝進雞籠港內。
這種狀況下,“聖胡安號”自然就不敢讓開航道了。雖然同為帆船,但是東印度公司這三艘夾板帆船是帶槳的,這是為了應對,位於赤道無風帶的東南亞島際間航行的。
要是讓它們衝了進來,行動遲緩的“聖胡安號”就成了靶子了。無奈之下,“聖胡安號”讓船上的100多名士兵坐著小艇上了島,以協助聖薩爾瓦多城的防禦去了。
第十二日中午,明軍就修好了這座山下的木城,郭慶再次從船上搬運了4門大炮上島。
郭慶以火炮壓陣,然後讓原住民組成了數隻部隊,進行了不間斷的進攻。
第十二日晚上月亮升起的時候,明軍終於攻破了山丘上的城堡,堡壘內的守軍被因為攻擊中損傷慘重而被失去理智的原住民們屠戮了。
這場攻擊山丘小堡的戰鬥中,明軍隻損傷了十多人,但是原住民損傷超過了300人,這幾乎是堡內守軍的3倍。
在之前伐木築城的勞作中,郭慶把這些原住民編組成了20人一組的基本單位,每進攻一輪就替換下來修整。並對表現不錯的小組賞賜酒食,使得這些原住民們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
雖然這場戰鬥讓這些原住民們損失了近四分之一,但是由於他們來自於不同村社,使得各個村社的村民的感受並非都是一致的。
損失最大的金包裏社、大雞籠社長老固然是愁雲慘淡,但是一些後來的村社長老因為損失較小,又攻占了西班牙人的一個堡壘,倒是頗為興高采烈。
而之前明軍同西班牙開戰的消息傳出後,就有村社一直派人趕來,當明軍攻下了社寮島山丘小堡之後,明軍中的原住民聯軍,很快就突破了2200人了。
看著人數還在不斷上升的原住民,就算是郭慶也有些忌憚起來了。他們的任務可不是趕走西班牙人就算結束了,還要把這個區域納入到大明治下,然後派人調查周邊的資源,以決定雞籠港的開發規模。
一個勢力雄厚的原住民聯盟,很可能會阻擾大明的人員進入雞籠進行開發。
郭慶就決定了,借著西班牙人的手,消耗一些這些原住民的人口。奪取了社寮島中部的高地,聖薩爾瓦多城的一切就都落入了他的眼皮底下。
他注意到,在得到了“聖胡安號”上的部隊支援之後,聖薩爾瓦多城內的人數再次恢複到了500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