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35章 新文化運動二
看著會議結束,皇帝想要起身離開的時候,沈自征終於忍不住出列向皇帝請求發言。
已經從椅子上起來半個身子的朱由檢又坐了回去,對著想要攔住沈自征的侍從揮了揮手,然後說道:“你是那個沈家沈…”
站在皇帝身邊柳敬亭,躬下身子在皇帝耳邊小聲說道:“這位是吳江沈家的沈自征,編纂《南九宮十三調曲譜》的吳江派作曲家沈璟的侄子,可謂家學淵博。”
除了馮夢龍和淩濛初兩人,因為三言二拍的記憶,是崇禎欽點之外,其他人都是柳敬亭等人推薦的。
崇禎隻是想要一隻,能夠按照他的意思,寫作小說或是戲曲,從而為新政進行宣傳的隊伍。他倒是並沒有想過,一定要找什麽名人。
不過顯然,在這個時代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去寫作的,都是士大夫出身的文人。也就是所謂科場不順的名士,即便是崇禎想要找個有文化的貧寒士子出來,他也幹不了這些寫作編曲的事。
正因為人才難得,所以崇禎對待這些文人,都是盡可能的保持親切的態度。
沈自征被獲準發言之後,就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臣有一言想要向陛下傾訴。
陛下欲推行新文化運動,以重塑士風,這是鞏固根本之策,可謂善莫大焉。
但是砥礪士風尚需時日,而關外之敵對我大明的威脅,卻已經日甚一日,時不我待了。
臣曾經親赴邊塞,走訪了西北、遼東各地…”
沈自征挽留崇禎,並不是要對新文化運動提出什麽意見。他是想要借此機會向皇帝陳述自己的平遼之策。
朱由檢隻是略略聽了一聽,就失去了興趣。雖然他不知道,這位沈家的文人在作曲上的造詣,但是他現在可以確定,這位沈自征在軍事上,最多隻能算是業餘愛好者。
朱由檢正想出聲讓他退下時,看著這位還在努力試圖說服自己的中年人,心中卻泛起了一絲不忍。
也許沈自征在軍事上沒有什麽天賦,但是憑借的一腔熱情,親自走訪了危險重重的邊塞地區。和其他人相比,他至少還是有著足夠的愛國心的。
“沈卿的思路或許是大有可為的,不過這裏畢竟是國子監,在此地談論平遼諸事,未免太不恰當。
古人雲:君不密則失其國,臣不密則失其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沈卿若是對平遼有獨特的見解,可向五軍都督府總參謀部投書,或是去北京陸軍軍官學校進行自薦。這裏,朕就不聽你的發言了。”朱由檢終於還是給沈自征留下了些許顏麵。
隨著崇禎打斷了沈自征的話語,結束了這場文化方麵的會議後。葉紹袁頓時拉著沈自晉、沈自征兩人回家,說要給兩人一個驚喜。
在返回葉府的馬車上,沈自晉表現的悠然自得,而沈自征則還是一副憤憤不平的神情。皇帝居然不願意聽完,他花費了數年時間探查出來的邊疆地形和破敵之策,這讓沈自征內心很受傷。
葉紹袁看了一眼沈自征,終不願去觸小舅子的黴頭,於是對著閉著眼睛微微搖頭的沈自晉詢問道:“西來,你又在推敲什麽曲目,想的如此入巷?”
淡泊功名,一心喜愛戲曲的沈自晉,頓時睜開了眼睛,頗帶興奮的說道:“自然是杜十娘,陛下說的不錯。若是能把杜十娘搬上舞台,必然會是一出好戲…”
當沈自征踏入了葉府院門之後,臉上的不快才消了去。他一邊大步的向中堂走去,一邊大聲的吩咐管家葉山,給自己三人整治一桌酒菜,他要好好同姐夫和堂兄小酌一番。
“這天尚未黑,君庸就要喝上了嗎?”一個女子溫婉的聲音突然傳入了沈自征的耳中。
沈自征抬頭一看,卻是自家胞姐從內堂走了出來。沈宜修雖然隻長他一歲,但是沈自征卻從小就最為欽佩這個文采過人的姐姐。
和他相比,歲月似乎在沈宜修身上幾乎沒怎麽留下痕跡,看起來倒像是他的妹妹了。他趕緊整理了下衣冠,對著姐姐見了禮節。
跟在母親身後的葉小紈、葉小鸞兩姐妹,也走了出來向兩位舅舅行了見麵禮。
看到了葉小鸞,沈自征頓時想起了自己的亡妻張倩倩,這讓他略顯羞愧。
張倩倩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表妹,同他家姐感情深厚。他同表妹兩人的子女先後夭折後,沈宜修就把三女葉小鸞過繼給了他夫妻。
不過,隨後沈自征就北上京城,想要從邊塞謀個出身,整整10年未歸,導致妻子思念成疾而亡故,而養女葉小鸞複重歸葉家。
此刻看到宛若少女的養女,沈自征頓時有些感懷其妻子和自身的蹉跎來了。
沈宜修體察到了弟弟的神情變化,頓時不動聲色的招呼堂兄和丈夫一起進入外廳,然後她親自下廚替三人準備酒菜去了。
葉小紈、葉小鸞兩姐妹也被母親轟回了內院,不過葉小紈並不感謝返回狹小的內院去,她偷偷拉著妹妹站在了內堂過道處,聽著兩位舅舅和父親的談話。
當沈宜修給丈夫他們送去酒菜返回內堂時,正好看到兩個女兒準備逃跑。她不由叫住了兩人,小聲的訓斥了一頓。
葉小紈聽著母親語氣並不重,就和妹妹各抱著母親的一隻胳膊撒了回嬌,把偷聽的事敷衍了過去。
當沈宜修準備帶著兩姐妹返回後院去看幼子的時候,抱著她左邊胳膊的葉小紈,突然小聲的向她詢問道:“母親,這杜十娘是什麽人啊…”
朱由檢從國子監開完關於新文化運動的會議後,並沒有立刻回宮內,而是去了北安門外什刹海邊的一座園子。
這座園子是準備用來安置,柳敬亭主持的宣傳部門的,巡視了修繕好的園子一圈之後,朱由檢便在海子邊的一座小木亭停了下來。
然身邊的近侍散開後,柳敬亭便開始向崇禎匯報,關於從皮島傳回來的消息。
“臣委派的大明時報社記者劉成近日發回了消息,他們自渡海奔赴遼東起,凡是船隊所經過的諸島,都向駐島軍士宣告了,陛下預備把烈屬及傷殘軍士接回大陸贍養的消息。
遼東諸島所有將士都對陛下感恩不已,唯船隊抵達皮島之時,毛鎮手下的親兵禁止他們在皮島宣傳陛下的政策,說是會擾亂東江鎮的軍心。
後來王大人親自出麵訓斥了這些毛鎮的親兵,他們才不敢阻擋我們宣傳陛下對東江鎮的政策。
而之後毛鎮親自上船迎接了王大人,並執禮甚恭。聽說了王大人解救光海君的計劃後,毛鎮大為讚賞,並建議盡快出發,林百戶決定等救出光海君,再對毛鎮宣讀陛下的旨意。
而根據最新的消息,光海君已經獲得了解救,朝鮮方麵也大都接受了我大明提出的要求。而王大人他們正準備接收濟州島,因此尚未返回皮島。
不過,第一批準備運回大陸的烈屬和傷殘軍士,將會在本月中旬抵達天津。”
朱由檢聽完之後,便對著王承恩問道:“葛沽、塘沽兩地的新鎮營建的怎麽樣了?”
王承恩頓時回答道:“兩地已經建成了兩個靠近河道的小村,大約可住150餘戶人家。不過這兩地的土地都非常的貧瘠,就算是建成了這些房子,那些遼東來的難民也未必能夠依靠種田為生啊。”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種什麽田,從遼東回來的不是兒童婦女,就是傷殘人士,讓他們種田,豈不是在為難他們。
天津造船廠不是成立了嗎?讓他們看看,找一些看守倉庫的輕巧活計,優先照顧給這些遼東傷殘軍士和烈屬。
另外,對小於16歲的孤兒,把他們送到京城各孤兒院進行照顧。超過16歲的,安排他們進入各個工坊,學習一門手藝,或是安排他們進入軍校和新軍什麽的。
還有在兩個新鎮上,建立被服廠或是其他軍需用品廠什麽的,一定要把返回的人員都安排起來,不能讓他們返回大陸之後,反而還餓上肚子了。”
王承恩一邊答應著,一邊為難的說道:“陛下,這葛沽、塘沽兩地又是要建房子,又要建立工廠,還要安頓遼東難民,還要興修水利,這麽多事,最好還是任命一位專職的官員統籌謀劃比較適合。”
朱由檢想了想,便向他問道:“那麽你有什麽建議嗎?”
王承恩頓時提出了3、4個名字,但是卻被崇禎一一否決了。這些人平日裏的作風就能看出來,他們是幹不了這麽繁雜而辛勞的工作的。
朱由檢和王承恩正思考的時候,一位近侍向崇禎前來匯報,孫國敉被帶來了。
這位在朝堂上反戈一擊,狠狠敲了東林黨人一棍的人,自從皇極殿會議之後,就陷入了被兩黨同時孤立的境地。
東林黨人固然是厭惡他出賣了東林黨,但是閹黨同樣不願意信任他,因為他是皇帝安排的人。這幾天可謂是孫國敉最難捱的日子,不過坐了幾個月冷板凳的他,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朱由檢看著被內侍帶著,從花園小徑向他走來的孫國敉,突然轉頭對著王承恩說道:“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