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143章 主客兵製度
孫承宗的主張,獲得徐光啟、孫元化、韓爌、錢謙益等人的支持,而原本站在王在晉這邊的劉宗周卻有些猶豫了,他似乎被孫承宗講的理由折服了。
這個時候,倪元璐、陸澄源卻站出來支持王在晉的主張,他們認為,現在關外有兵8萬,再加上各種輔助民夫,幾達一十四萬之眾,一年耗費超過600萬兩,如果把這筆錢省下一半來安置遼東民眾,則孫承宗所談的就不是問題。
至於所謂的援應插漢部,使東虜不敢全力東向擊敗蒙古插漢部,解決腹心之患雲雲,這是孫承宗高估了遼東軍的作用。
事實上,就在今年初,後金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率軍三萬入侵朝鮮,朝鮮王李倧向我大明求援,先帝下詔書令遼東軍及皮島毛文龍部救援朝鮮屬國。
但是除了皮島毛文龍部不顧糧餉短缺,率兵入朝鮮支援朝鮮軍,入朝後“三戰三捷,困奴於銀杏江”,接著在千家莊、瓶山一帶與後金主力展開決戰,“文龍自率兵出,大戰,殺固山一、牛鹿三人,斬兩千餘級。”重創東虜主力之外。
遼東軍9000餘人出寧遠200裏即返,除了乘機修了錦州城之外,絲毫沒有對後金造成任何壓力。可見孫承宗所言的寧遠防線可以牽製後金雲雲,隻是一句虛言。
有倪元璐、陸澄源等人的支持,劉宗周再次堅定了決心,認為關外之地可以放棄,遼東之民可以移居山海關之內,充實山海關一帶的防禦。
對於倪元璐、陸澄源的指責,孫承宗雖然麵紅耳赤,但是依舊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主張,最後負氣說道:“…如果陛下支持王兵部,那麽臣請乞骸骨。”
黃立極、郭允厚等官員,則一直觀察著崇禎的表情,他們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什麽立場,因此幹脆選擇了以崇禎的意思為準。
看著朝堂上涇渭分明的兩派,朱由檢一直在默默的思考,等聽到孫承宗負氣辭職之後後,他終於坐不住了。
朱由檢一邊出聲安撫了這位老臣,一邊試探著說道:“首先這個修建三道關西洋銃台,以取代山海關重城的方案大家應該沒什麽意見了吧?”
對於這個築城方案,朝中王在晉和孫承宗都表示了默認,而其他官員也沒有出聲反對。
但是朱由檢隨即開口說道:“西洋銃台也許不錯,但是按照徐卿、孫卿兩位的描述,西洋銃台想要發揮作用,就必須裝備大炮和火槍。但是我大明火炮鑄造無法,其大者不過是神威發熕,滅虜虎蹲,小者即所謂的三眼快槍。
這些火器身管短小,裝藥不多,放彈也不遠,且無照準而難以瞄準命中。銃塘外寬內窄,不圓不淨,兼以彈不合口,發彈不迅不直,且無猛力。頭重無耳,則轉動不活,尾薄體輕,裝藥太緊,即顛倒炸裂,因此軍中士兵皆不樂意使用。
而大明從澳門夷人手中購買的紅夷炮,雖然製做的長短中矩,厚薄適宜,命中率高且致遠,威力巨大。但是一尊大炮就有千餘斤之重,移動不便,且身管太長,裝藥不便。一發之後,如果沒有清理幹淨炮膛內的殘渣,就會引起炸膛,因此發射緩慢。可見紅夷炮適合於守城,而不適宜於野戰。
我聽說天啟元年,大明向澳門夷人購買的四千磅火炮,售價是每門一千兩,據說還是優惠之後的價格。如果要完全建成如孫卿所言的城池樣式的西洋銃台,則大約要配備上30-45門火炮之間,先不說這個澳門夷人有沒有這麽多火炮可以出售,單單是這些火炮的購買價格,和運輸費用,已經抵得上銃台的造價了。
且澳門夷人雖然現在對我大明態度恭順,但是這軍國重器終不能被外夷控製吧?”
劉宗周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崇禎說道:“陛下所言不錯,這奇技淫巧終究隻是旁門左道,臣以為,要抗擊東虜,終究還是要教民以德。今日軍中士兵不知仁義,大軍過處,百姓不勝紛擾。而軍中將官則不知廉恥,一味克扣軍餉,搜刮地方,隻圖暴斂財物。
…臣以為,不待人而恃器,國威所以愈頓。與其徒耗財力購買紅夷炮,不如對軍士宣揚聖人經義,激發軍士天良,以衛我大明百姓,火器終無益於成敗之數。”
孫元化雖然不服氣劉宗周的說法,但是這位道德先生所說的軍中弊病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作為一名西洋火炮專家,他的專長在於研究器具製造上,這種拿著聖人的教誨在朝堂上爭論,卻是他的短處。
孫元化滿腹的不服氣,但是又不能和劉宗周在陛下麵前惡言相向,頓時變的麵紅耳赤了起來。
朱由檢提出這些問題可不是為了反對修建西洋銃台,和排斥西學的。
因此他趕緊截住了劉宗周的話頭說道:“蕺山先生此言大善,整頓軍紀,宣教聖人之言,使得軍士知道為何而戰,的確很重要。像遼東遊擊將軍李永芳,朝廷責以重任,又有撫順堅城在手,然而東虜稍一進攻,就投降了。若是大明軍中將官盡是此等人,就算西洋銃台修建滿關內,東虜一來還不是依舊開城出降嗎?
不過劉先生也有些地方過於偏頗了,大明將士知曉禮儀仁義之後,我等難道要讓這些忠誠的將士們空著雙手去保家衛國嗎?如此豈不太讓大明的將士們寒心了?
有沒有大炮,大明的軍士都要保家衛國,這是軍人的職責。但是大明的將士拿著什麽武器和敵人戰鬥,這卻是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的責任。”
劉宗周雖然覺得朱由檢說的不是很有道理,但是在他心中裁撤遼東軍隊、解決遼餉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大事,因此也就不再西洋火器的問題上麵糾纏下去了。
至於徐光啟、孫元化等人,既然崇禎並沒有否定,采用西洋火器變革大明軍隊的建議,他們自然就更不會和劉宗周辯論下去了。
看著爭吵稍稍平息了一些之後,朱由檢才繼續說道:“朕之所以提出剛剛的問題,隻是想說三件事:一、西洋銃台修築之法,雖然來自泰西,然而是否適合於我大明的使用,還需要進行試驗,因此可先在京城左近試修一小台,以驗證其利弊,然後再改進技術。
二、西洋銃台修築之法乃是軍國機密,而今後修築銃台也需要專業的人手,因此朕以為兵部應當另設一軍事工程院,專門研究攻城和守城器械、城池修築方式之技術,兵部職方司主事孫元化可調任軍事工程院郎中,負責籌集管理此部門,至於之前眾人所推薦的伍繼彩、李氏父子、高一誌等人均可招錄。
三、紅夷炮、西洋銃雖是軍國利器,但是我大明轄土億兆,終不能靠買賣火器來維持國防安全。因此孫郎中、徐吏部可以招募人手,試製紅夷炮和西洋銃。且西洋火器並非隻求製造之術,西人使用火器多年,相必再使用火器之上有獨得之妙,徐吏部可通過金尼閣教士,從澳門邀請火器操作軍官,研究西洋火器操練之術。”
徐光啟、孫元化對於崇禎的任命非常感興趣,立刻答應了下來。
隨後朱由檢提到了第二個問題,“遼東兵多但是戰力不高,雖然當初朝中指望以遼人守遼土,但是到了今天遼東有兵32營,其中半數以上都是客兵,客兵月餉二兩,而主兵月餉一兩。他們麵對的都是同一個敵人,性命也同樣隻有一條,要是東虜來犯,是主兵上還是客兵上?這種製度必須要改變,不管是北兵還是南兵,不管是主兵還是客兵,都是我大明的將士,自然也要一視同仁。”
王在晉對於崇禎的這個說法,頗有不同意見,他趕緊辯解道:“主兵是本地人,有耕地可種,所以月餉才會少一些。而客兵都是外地人,他們不能種地,又要養家糊口,所以才會高一些。這主客兵製度,實際上已經考慮到本地和外地士兵的公平了。”
朱由檢並不認同王在晉的解釋,他強硬的說道:“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他們守衛的都是大明的土地,難道敵軍攻占了遼東,就不會想要關內?攻下了關內,就不會想要中原?攻下了中原難道就不會想要江南?
我大明每一片土地都是屬於全體大明百姓的,沒有什麽主客之說。與其說客兵是為了保護主兵的土地,不如說正是九邊擋住了外地的入侵,他們的家人才能在家鄉安居樂業。
就算要照顧客兵的家人,那麽就給其家人免稅、免役好了,何苦要在軍隊之中弄個不平等出來?夫子也曾經說過: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難道不是嗎?王兵部。”
對於這種士兵的待遇問題,一眾文官基本毫無興趣。而站在另一邊的勳貴們則對遼東軍的事毫不關心,因為除了兩京之外,文官根本不允許勳貴插手其他地方的軍隊,特別是戰鬥力最強的邊軍。
而王在晉的反對,是因為他是兵部尚書,他隻是想要裁撤關外的軍隊,完成他設想的山海關防線,並無意做改動軍製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大明到了現在,任何一種存在的製度,背後都有不少既得利益者。他裁撤遼東軍,退守山海關,已經得罪了不少人,因此他並不想為此遭遇更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