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83章 劉宗周的上書
倪元璐由於有兩位出色的座師,且個人的才學也較為出眾,所以三人一向以他為首。原本在倪元璐看來,新帝登基正是扳倒閹黨,重新讓東林黨屹立在朝中的最好時機。
不過閹黨倒下之後,由誰來領導東林黨人也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這決定著由誰來享用打倒閹黨的勝利果實。
原本倪元璐三人想要推舉文震孟出來接收這個勝利果實,文震孟雖然是名門之後,自己本身也是狀元出身,但是他52歲才考中狀元,為人又較為孤傲,因此在黨內交好者寥寥無幾。
如果文震孟成為東林領袖,那麽倪元璐有很大的把握,文震孟必須要依靠他們三人掌控朝政,而他們也就有了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但是很快崇禎的態度表現出了,並不願意接受文震孟作為自己的老師。一個不被皇帝信任的官員,是無法領導東林和朝政的,所以他們不得已又選擇了劉宗周。
但是現在看來,這位蕺山先生執拗的個性,既不能討皇帝的歡心,也不能贏得想要徹底掀翻閹黨的東林同誌的擁護。這麽一來,他們三人的處境就很尷尬了。
王守履、陸澄源、倪元璐打響了對閹黨的第一槍,把魏忠賢和崔呈秀趕出了京城,但是接下去眼看就要成熟的政治果實,卻似乎和他們毫無關聯了。
這種反差未免太大了些,就算是三人平日一向修心養性,今日也有些情緒激動了。
三人商議了良久,始終無法想出對策,眼看快到宵禁時間了,王守履、倪元璐才匆匆告辭離去。
第二天,五更剛剛敲過,沒怎麽休息的倪元璐就迅速的爬了起來,做好了上朝的準備。
在端門內的直房等到天色發白之後,朝鼓響起召喚百官上朝,三通鼓後百官基本抵達了紫禁城掖門下,此時才有朝鍾鳴響開啟大門。
接著文武百官從紫禁城左、右掖門魚貫而入,在金水橋南按照位階排好,接著有力士揮響了三聲淨鞭,預示著今日早朝正式開始了,這時排好次序的百官才依次經過金水橋。
在奉天門丹墀下,以禦道為中心,文官站在東麵,武官站在西側。朱由檢在禦門上的寶座上打著哈欠坐著,他有些無語的看著下麵有些亂糟糟的場麵。
第一次坐在這裏上朝的時候,他還有些興奮的情緒,期待能看到一個壯觀的朝會場麵,但是實際上明代的朝會比起他在電視裏看到的排場可就差遠了。
第一個是明代衣服使用的是天然染料,天然染料的色彩並沒有現代化學染料看起來這麽鮮豔。因此朝會上不管是官員還是侍衛,看起來都沒有那麽顯眼。
第二個是到了天啟末年,不僅軍隊缺乏操練,就是守衛宮城的侍衛一樣缺乏操練。一群從未操練過的侍衛,想要讓他們排成橫豎一條線的站位,無疑是強人所難。
而文武百官半夜三更就要起床準備上朝,到了上朝的時間能夠按照品階排成隊,而不昏睡過去已經不錯了。
因此每次上朝,朱由檢看到的,就是站的犬牙交錯的侍衛,和兩排東倒西歪的官員隊列。有時朱由檢會想著,這大明皇帝似乎比起後世的小學校長還不如,起碼小學生每天做操的時候,隊伍還是很整齊的。
上了將近2個多月的朝,朱由檢越發覺得,這種朝會形式的議事方式除了滿足下皇帝的虛榮心之外,處理事情的效率極其低下。
因為明代朝會規定,“大小公私之事並令公朝陳奏”。以《明會典》規定各府部衙門“合奏啟事目”,達184款。除了選舉、盤糧、建言、決囚、開設衙門這樣的大事,以及災異、雨澤、囚數等類奏事項,還有許多像“收買牛支農具”、“追贓不足家屬”之類的雜事。甚至就連守衛皇城官軍搜檢出被盜內府財物,也要引到朝門,由皇帝親自發落。可謂“煩瀆”至極。
所以每次早朝,朱由檢都是在這些繁瑣的小事中被搞的頭昏腦漲。而真正重要且急需辦理的事,他反而注意不到了。他一直都想改變這種議事的方式,但是光是一個廢除士人優免商稅的事,朱由檢已經領教了這群大明官僚固執僵化的思維了。
如果他想要改變整個朝會的議事方式,不但會遭到那些守舊文官的反對,還有可能被有心人把這件事和廢除士人優免商稅的事聯係起來,最後被這些文官指責為懶政、怠政的昏君。
雖然朱由檢並不介意戴個昏君的頭銜,但是很顯然一個昏君想要推行政治改革,遇到的阻礙肯定會比現在更大。因此朱由檢一直在觀察著,朝中這些官員到底誰能做自己政治上的盟友。
當朱由檢正托著下巴,腦子裏思考著其他事的時候,那些繁瑣的雜事終於匯報完了。
一名吏部官員站出來上奏道:“啟稟陛下,應召回京的劉宗周、錢謙益、瞿式耜等已經抵達京城,請陛下召見。”
朱由檢在王承恩的暗示下,終於回過了神。他聽到了某個熟悉的名字,不由微微笑了笑說道,“宣他們上朝晉見吧。”
水太涼的名人終於來了,這位仁兄雖然被後世之人諷刺多多,不過在朱由檢看來,錢謙益至少比死心塌地替滿清賣命的洪承疇可強多了。
一行人在一位引道官員的帶領下,走到了丹墀下正下方。這種起複之後的召見,其實都是走個過場,讓崇禎和召回京城的官員熟悉下臉,給皇帝腦子裏留個印象而已。
一般沒有那個文官,會在這種見麵會上提出什麽上疏。因為畢竟皇帝和官員都是第一次見麵,大家互相都不了解,這時候冒然上疏,並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作風。
像上次朝會,徐光啟剛回朝就上疏改革,讓朝中官員措手不及,也是因為沒人會預料到,徐光啟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冒險的緣故。
不過徐光啟畢竟是一個特例,剛剛好猜中了崇禎的心思。如果徐光啟的上疏沒有打動崇禎,不是剛回京就要被貶出京城,就是被丟在那個旮旯吃灰去了。這就是朝中大部分文官,對徐光啟上疏改革的看法。
朱由檢正注目著唱名的錢謙益的模樣,完全沒有注意到站在最左側的劉宗周。
錢謙益下巴上留著三縷短須,看上去樣貌頗為不俗,很有些雅痞的氣質。
朱由檢正關注錢謙益的時候,聽到唱名結束。最左側的劉宗周突然出列說道:“臣,劉宗周有本啟奏。”
這下不僅禦道兩側的官員對劉宗周側目,一直盯著劉宗周舉動的倪元璐也歎了口氣,知道今日形勢已經難以挽回了。在他看來,劉宗周這封迂腐的上疏,除了徒增崇禎對東林人士的惡感之外,什麽作用都不會有。
朱由檢也楞了下,他剛剛隻顧著注視錢謙益的樣子,完全沒聽到這位瘦削的中年人的名字。他不由以目注視著身邊站立的王承恩,王承恩頓時領會的低下頭在他耳邊輕輕說了幾句。
朱由檢聽完後臉色凝重了幾分,他端正好坐姿,對著劉宗周吐字如金的說道:“準。”
劉宗周整了整衣冠,對著崇禎拜倒在地,然後把奏章攤在地上開始讀了起來。一般而言,跪在地上向皇帝上奏,是一件相當難受的事,因此大臣們就算是要匯報什麽,也都是盡量言簡意賅,並且一次隻談一事。
不過這位執拗的蕺山先生,卻一絲不苟的遵照著士大夫盡忠於君王的禮節,把想要說的事都匯集在了一本奏章之上,足足有七、八千言的樣子。
劉宗周說了那些事呢?第一件事就是告誡朱由檢,現在大明是三空四盡之秋,不能再繼續打仗了,搜刮天下的財物去養軍隊,隻會讓軍隊越來越驕橫。而且集結天下的軍隊去打後金,指望用一戰平定遼東,這可不是什麽好方法。
第二件事是勸說朱由檢減稅,劉宗周認為現在大明天時不好,遼餉一加就快十年了。地方的官員以完成繳稅為自己的功績,而小民隻能賣妻賣子去繳納捐稅,而國家對地方遇到的災害又不聞不問,再這樣下去,小民活不下了,國家還要去那裏征稅呢?
第三件事則是指責魏忠賢等人掀起黨爭之亂,導致朝中官員士節不保,官員們為了自保,抱團互相攻擊,對於急需辦理的國家大事反而拋擲一邊。如此下去官員就會失去廉恥,就會蒙蔽君上,到時候皇帝要依靠誰去治理國家呢?
最後劉宗周總結道,希望崇禎能夠選用賢人,以仁義治理國家。
劉宗周的奏章前麵還有一點可取之處,但是越到後麵,朱由檢就覺得完全是一些空話套詞。這選用賢人,以仁義治國,這話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怎麽選出賢人,什麽樣的政策才能體現出仁義,這位蕺山先生完全沒有提及。
原本對東林黨人就有成見的朱由檢,不禁有些惡意的想到,這選用賢人,大約就是要自己選用東林黨人的說辭了,果然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