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第356章 蘇聯的壓力
同在德軍強勢攻擊下的蘇聯,比英國人更著急!因為現在德軍已經快打到蘇聯首都了!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希特勒深知,能否佔領莫斯科關乎整個戰爭的命運。因此,德軍在攻佔斯摩棱斯克和基輔、推進至列寧格勒附近后,再次瞄準莫斯科,準備了代號為「颱風「的大規模進攻戰役。
為攻佔蘇聯首都,德軍調集了最精銳的180萬兵力,74個半師,包括14個坦克師、8個摩托化師、1700輛坦克、1。4萬餘門火炮和迫擊炮,1390架飛機,約佔蘇德戰場步兵師總數的38%,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的64%。於9月30日,從南翼發動了對莫斯科的大規模攻勢。希特勒揚言一定要在10月12日拿下莫斯科。德國各大報紙接到指示,在10月12日留出頭版位置,以便刊載「特別重要的消息「。
在莫斯科防線上,蘇軍只有95個師,共計125萬人,裝備990輛坦克、7600門火炮和迫擊炮和677架飛機。德軍兵力比蘇軍多0。4倍,火炮和迫擊炮多0。8倍,坦克多0。7倍,作戰飛機多1倍。德軍在坦克、航空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以及摩托化部隊方面佔據明顯的優勢。
10月2日,德軍裝甲部隊從中部突破了蘇軍防線,對維亞茲馬地區構成南北夾擊之勢。10月3日,德軍在南翼佔領奧廖爾。10月4日,德軍奪取了斯帕斯傑緬斯克和基洛夫。10月5日,德軍奪取尤赫諾夫。10月7日,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突破維亞茲馬防線,包圍了蘇聯4個集團軍。陷入重圍的蘇軍一直頑強抵抗到10月13日,牽制了德軍28個師。13日,一部分蘇軍突出重圍,退守莫日艾斯克防線,其餘被圍蘇軍大部分被殲滅或俘虜。德軍從西、北、南三面包圍了莫斯科。
10月7日,蘇軍增援部隊11個步兵師、16個坦克旅、40個炮兵團和10個地雷、火焰噴射器連趕到前線,在莫日艾斯克一線230公里的地域建立了新的防線。10月10日,朱可夫大將接任前線司令,重新組建了4個集團軍,在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與德軍展開了殊死的戰鬥。
現在蘇聯可是面臨著亡國的危險!特別是蘇聯空軍在德國空軍的打擊下,幾無還手之力!德國空軍裝備的梅塞施密特BF109戰鬥機,是二戰中性能最好的螺旋槳戰鬥機之一,比美國的P51野馬戰鬥機也並不差!反觀蘇聯空軍,不但在作戰飛機數量上遠遠少於德國空軍,而且戰鬥機的性能明顯不在一個檔次!
當蘇聯的一線戰鬥機還只是裝備兩挺輕機槍,開放機艙的「坡立卡波夫」I-16時,德國人的梅賽施密特BF109F已經裝上了20mm加農炮,並且速度要快得多。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34年,正是憑藉著I-16,蘇聯空軍才在世界上掀起了製造下單翼,可收放落架戰鬥機的熱潮。同時要注意的是,蘇聯也是世界上最遲淘汰雙翼機的主要國家之一,I-153一直用到了1942年。由於蘇聯人相信單雙翼機可以相輔相成,充分發揮各自特色,這兩種型號的飛機是同時開發的。
蘇聯主要依靠三家飛機設計局提供作戰飛機,二戰中絕大國家的情況都一樣:德國擁有兩個主要戰鬥機生產商,英國也一樣,然後日本有三個。美國卻以擁有七個主要戰鬥機供應商與他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華夏雖然也建立了好幾個飛機製造廠,但是顯然直到雷霆來到這個世界之前,華夏還沒有一家飛機製造廠能夠生產出真正的戰鬥機。
由於鋼鐵和鋁材的不足,直到戰爭的最後一年,蘇聯飛機還大量使用木質結構,並且蘇聯的工廠也從來沒有大量提供過真正意義上的大功率發動機。德國人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的「巴巴羅薩」計劃讓斯大林震驚地意識到,研製新型戰鬥機的計劃必須提前完成。戰爭的第一天,德國人非常自信地用2750架飛機向擁有大約12,000架飛機的蘇聯人發動了進攻。德國空軍在吃午飯前就已經消滅了整個蘇聯空軍的10%:800在地面被摧毀,400架從空中被抹掉。德國人優秀的BF-109G在1942年的天空拉大了蘇德之間的技術差距,儘管蘇聯方面想要重新奪回平衡,但無論是雅克夫列夫設計局還是拉沃金的設計局,以及米高揚-古瑞維奇設計局,顯然都無法完成這個任務。更不要說德國的噴氣式戰鬥機項目進展很快,有可能很快裝備噴氣式戰鬥機。
雖然蘇聯也從英國那裡獲得了噴氣式發動機的技術資料,並且還獲得了幾台英國噴氣發動機的實物,但是由於英國的噴氣發動機本身就不太成功,再加上戰爭的影響蘇聯的噴氣式發動機就停了下來。直到戰後才開始重新研製。
蘇聯研製現代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先驅者則是年輕的工程師阿爾希普?米哈伊諾維奇?尤里卡。他在活塞式發動機還在大行其道的時候,就預見到噴氣式必將取而代之。為此在無法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和國家物力和財力都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尤里卡還是於1937年開始自行設計第一台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並經過數年努力,解決大量技術難題后,研製出蘇聯第一台PД-1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樣機,並在1941年4月拿到繼續研製許可證書。但就在這時,戰爭突然爆發了,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研製工作被迫中斷。
蘇聯人的武器設計思想是夠用就行,能夠大批量生產,並不追求技術上有多先進。但是現在他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再不加緊獲取先進的軍事裝備,他們也許就要亡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斯大林派出了特使潘友新,率領蘇聯代表團到華夏訪問。一是就雙方早前商議的獨山子油礦簽訂合同,第二個任務當然就是從華夏購買殲甲噴氣式戰鬥機,以便應對德國越來越大的空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