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三國之亂臣賊子> 611.第611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11.第611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過去的日子裡,歸順李賢的烏桓人所獲頗豐,大群大群的牛羊,三五成群的奴隸,貌美如花的女僕,這一切的一切烏桓俘虜躍躍欲試,他們認為,自家人的身手不遜於兀楊人,只要給機會,他們甚至可以做到更好。 

  於是,這名中年人就被人推舉出來,成了太史慈的座上賓。烏桓人希望他能夠勸說太史慈鬆口,給他們一個機會。 

  太史慈心中暗嘆,李賢的主意絕妙無比,以夷制夷才是王道。 

  眼下,烏桓人送上門來,哪有拒之門外的道理? 

  不過,太史慈早已經煉就了一副喜怒不形於色的本領,聽聞烏桓人表達出願意賣命的意願之後,他只是笑了下,嘴裡道:「你們畢竟不同於兀楊人,他們有家小在我手中,除非能夠狠下心來拋棄妻女,不然的話,他們永遠不敢反叛,你們就不然了,阿奇蠻,你自己說說,我拿什麼來相信你們?相信你們離開軍堡之後不會拍馬離開,再不迴轉?」 

  阿奇蠻略一遲疑,太史慈確實說到了點子上,他們這些被俘虜的烏桓人沒有把柄讓人掌控。 

  總不能讓部落將他們草原上的家人送到軍堡來吧? 

  那不是天方夜譚嗎? 

  可就這麼灰頭灰臉的回去,豈不是讓族人們笑話、失望嗎? 

  憑什麼兀楊人能做的事情,其他人不能做? 

  阿奇蠻不肯認栽,他依舊辯解道:「中原上不是有句話叫做士為知己者死嗎?我們雖然敗在都尉手中,但是卻蒙都尉提拔再造,早有報效之心,只要都尉肯信任我們,我們烏桓的勇士絕不會不會讓都尉失望」 

  太史慈故作思索,嘴裡道:「話雖如此,可是城內城外的情報你們都已經盡數知曉,若是泄漏出去,冀州怕是有大麻煩麻煩。」 

  聽罷,阿奇蠻急忙表忠心,「都尉寬心,我等並非狼心狗肺之輩,我可在此立誓,若有人敢泄漏軍機,我一定親手斬殺他的頭顱!」 

  太史慈語氣一轉,道:「罷了,我且給你們一次機會吧。」 

  有戲! 

  阿奇蠻大喜! 

  同樣是俘虜,兀楊部落的待遇一直羨煞旁人。 

  兀楊人出征時,裝備、待遇俱是絕佳的配置,而其餘烏桓人就不然了,由於沒有家屬為質,太史慈能夠縱容他們成軍外出都已經是天大的膽量了,其餘的裝備自然不會多給。 

  好在阿奇蠻等人知道機會難得,不敢妄生怨念,當下拿了軍牌,便領著五百名騎卒打馬北上。 

  對於這伙烏桓人的目的地,太史慈連派人問詢的意思都沒有,反正北方俱是游牧民族的地盤,只要阿奇蠻他們能夠劫掠些財貨過來,哪裡還用管誰是受害者? 

  阿奇蠻領軍外出的時候,太史慈依舊待在涿郡,每日里除了打磨身體,便是四處巡視地方。 

  袁氏兄弟一敗再敗,二人已經聯手遁入草原。 

  袁本初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得得來的三處州郡,如今有七成落入李賢之手。 

  令人驚訝的是,遼東公孫度佔據五座城池之後停止了擴張,並沒有與青州軍發生衝突,這讓不少人很是驚訝。 

  這一日,忽有小校快馬來報,說有大股鮮卑騎軍由并州入境,郡兵不敵,請都尉速速發兵救援。 

  鮮卑人數目較大,已非等閑流寇,各地雖有郡兵,然而絕不是其對手。 

  印象中,鮮卑人不是再過十多年才會發難嗎? 

  難道說,在鮮卑人眼中,李賢是塊軟柿子? 

  去他娘的!李賢心中暗罵,歷史已經改動的面目全非,當下他打起了精神,將徐庶等人喚到身旁,此時,幾人都已經得知了鮮卑來犯的消息。 

  李賢居中而坐,徐庶、徐盛等人各分左右列座。 

  盤膝坐在軟軟的蒲團上,每人身前都有一方木案,岸上有酒水。 

  既是軍議,自然無需寒暄,李賢上來便切入正題:「探馬來報,鮮卑大王扶羅韓合兵十餘萬,進犯冀州,諸公何以教我?」 

  先是烏桓人,又是鮮卑人,沒有一個消停的! 

  好戰的張飛咧嘴一笑,道:「還待怎的,殺他個屁滾尿流便是了。」 

  對待外族,張飛很是踴躍。 

  徐盛一貫少言寡語,當下並不表態。 

  張遼雖然有所想法,不過眼下徐庶還沒開口,他自然也不願做出頭鳥。 

  自古以來,出謀劃策的事情交由文士做就可以了,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若是徐庶等人想不出法子,張遼再出言予以點撥就是了,反正只要不誤了大事即可。 

  至於糜氏兄弟,自打執掌財政大權之後,他們便極少發表意見,與徐庶相比,他們知道自家實在不長於謀略,倒不如安安穩穩的做好財物差事。 

  陳登等了片刻,見無人應答,當下知曉了眾人的心思,嘴裡道:「鮮卑人、烏桓人明爭暗鬥,背地裡卻窺視我中原物產,眼下,蹋頓雖亡,可是,鮮卑卻依舊存在,我估計,扶羅韓想要趁機吞併烏桓人,否則的話絕不至於此」。 

  幾人聽了都微微頜首。 

  青州已經用一場場酣快淋漓的大勝證明了自己,而兀楊部落的存在也說明李賢的八旗制度行之有效。 

  眼下,若沒有鮮卑人的搗亂,用不了多久,遼東的烏桓部落將盡數歸降。 

  鮮卑人此時出擊,擺明了所圖甚大。 

  對於鮮卑而言,一個強大的漢人勢力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需求,因而,扶羅韓一意孤行,硬是要趁著青州軍立足未穩,劫掠一番! 

  扶羅韓的弟弟步度根雖不同意,卻沒有決定權,只能任由大軍南下。 

  這一次,鮮卑人可以說是傾巢來犯。 

  七八萬騎軍,足足是蹋頓騎軍的數倍。 

  雖說太史慈麾下兵卒精悍敢戰,卻耐不住鮮卑人多勢眾呀。 

  為了防止意外,太史慈只得向李賢求援。 

  原本扶羅韓是想奪并州城的,可是,趙雲的到來卻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青州精騎是李賢最鋒利的爪牙,只有將其斬斷,鮮卑才有可能為所欲為。 

  於是,扶羅韓先使兩百精騎滋擾趙雲,試圖調虎離山,而他的真正目的還是并州城。 

  幸好,有張揚的兵馬打前站,鮮卑人輕車熟路。 

  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河內軍的加入讓鮮卑人省了很多力氣。 

  這時候,李賢尚且不知道張揚已經成了帶路黨,他站起身來,走到議事廳中央的沙盤旁,嘴裡道:「鮮卑人打的好算盤,若是他們取了并州城,再圍了白狼塞,鮮卑騎軍便可肆意妄為,那時候,我們就被動了。」 

  有了沙盤這種立體性的地圖,幾人都覺得眼前開闊,彷彿身臨其境一般。 

  徐盛依舊不發一言,高順目光在沙盤上巡弋了好一會兒,方才閉目苦思。 

  徐庶早有定計,當下朗聲道:「鮮卑部眾雖多,可其精銳卻少,余者多為裹挾、充數之輩,只要敗其精銳,破其根本,余者不足為懼。」 

  「嗯,言之有理,你且仔細道來」 

  「我聽說扶羅韓是步度根的兄長,而步度根並不贊成攻漢,只要我們擊敗扶羅韓,鮮卑必退」 

  「善,如何破之?」 

  「扶羅韓狂妄自大,只要尋到所部騎軍的影蹤,使人用驕兵之計相誘,扶羅韓必中計,到時,伏兵四齣,定可殺之!」 

  聽上去很是簡單,可是具體實施起來卻要好生思量。 

  首先,引誘敵軍的將領須得把握住時機,一旦時機錯過,扶羅韓說不定便會瞧出破綻。 

  其次,埋伏的地點也需要好生選擇,總要尋一個易守難攻易藏伏兵的所在才是。 

  當然,徐庶已經把這一切想好了。 

  地點選擇妥當,唯有人選須得借李賢之口方能服眾。 

  「鮮卑勢大,可是,冀州卻也不得不防,便讓田楷、陳武坐鎮涿郡,以防烏桓、袁氏捲土重來」 

  「喏!」 

  「徐盛、張飛」 

  「末將在」 

  「你二人各領本部兵馬即刻北上」 

  「喏!」 

  張飛有些訝異,他沒想到,閑置這麼久,李賢竟然將他派上了戰場。 

  不過,此時,張飛只有滿腔的戰意,絕無半點退縮之意。 

  經過數月的搜刮,兀楊部落的人丁壯大了兩倍,每一名正兵身後都跟有三到兩名輔兵。 

  輔兵的身家性命俱在正兵之手,屬於家奴一樣的存在,這是效仿後世里女真的八旗制度。 

  每逢大戰,正兵奮勇在前,輔兵亦不敢綴后,只因為他們一家老小的性命都由不得他們半點懈怠。 

  這法子雖然殘忍,不過卻是短時間能積攢戰力的最佳方式。 

  若是八旗制度無效,女真也不會在短短几十年便席捲天下,推翻了漢人的最後一個王朝。 

  眼下,時間雖短,可事實卻證明此法確實有效。 

  只是兩個月的時間,兀楊部落的能戰之兵就增加到了兩千兩百人! 

  騎軍過千,便已然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扶羅韓也好,張揚也罷,他們已經將李賢麾下的軍力摸的透徹,唯獨忽略了兀楊部落的存在。 

  在眾人想來,兀楊部落只不是一群馬匪一般的貨色,壓根上不得檯面。 

  事實上呢? 

  真正見識過兀楊部落厲害之處的傢伙,都已經成了刀下鬼。 

  建安二年四月,鮮卑扶羅韓部統領十萬大軍南下,消息傳出,朝野為之震動,并州官吏更是唬的心驚肉跳。 

  若不是青州軍力強盛,趙雲及時趕來救援,說不定并州城已經破了。 

  并州是北地重鎮,城高池深,扶羅韓攻了五日,除了損兵折將之外沒有取得任何效果。 

  張揚舉兵來投之後,雙方兵馬又攻了三五日,可還是沒有任何戰果,眼見郡城高大,輕易不可破,扶羅韓與張揚商議一番之後便揮軍南上。 

  四月,扶羅韓軍中糧秣短缺,存糧僅夠十日之用。 

  鮮卑部眾越多,糧食缺口便越大,一路上,鮮卑人燒殺劫掠,幾乎從未擔心過糧秣,可是,作為大軍統帥的扶羅韓卻著急上火。 

  必須尋找更多的糧秣,否則的話,大事休矣! 

  強攻涿郡?那裡擺明了是塊硬骨頭,城內雖有糧秣,可就怕會崩壞滿口牙齒,北上?不管是匈奴人還是烏桓人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呀。 

  思來想去,扶羅韓只有往南而行。 

  蝗蟲一般的鮮卑騎軍在什麼時候都惹人厭煩。 

  進入并州以來,太史慈率軍嚴陣以待,鮮卑騎軍除了破了幾座村堡之外一無所獲。 

  并州城下,鮮卑人更是撞的頭破血流,一無所獲,若非帶路黨張揚的存在,鮮卑人只怕早已經灰心喪氣。 

  袁氏兄弟敗亡之初,張揚曾經加入其中,只是因為見機的快,所以才僥倖脫身。 

  現在,烏桓人敗了,袁氏兄弟自顧不暇,而曹操另有所謀,走投無路的張揚只好投奔了扶羅韓。 

  一心復仇的張揚本想先解決了突下毒手的太史慈,可與之相比,漸漸富庶起來的青州顯然更有吸引力。 

  太史慈雖可恨,可又怎及得過青州的花花世界? 

  眼下,太史慈就在并州,不趁著他分身乏術的時候殺入其腹地,難道還要等著他做好準備的時候再殺過去嗎? 

  將其中的利害關係分析妥當之後,張揚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扶羅韓。 

  鮮卑騎軍繼續往南而行! 

  正是在張揚的指引下,數萬鮮卑騎軍行進的格外順利。 

  無論在哪朝哪代,保境安民都是衡量官員政績的主要尺度。 

  眼下,李賢剛剛高升,麾下轄境擴成為四州,若是在這個時候傳來郡城為流民所破的消息,豈不是憑白讓人看了笑話? 

  徐盛、張飛得令之後急忙北上,徐盛的神策軍不必多說,俱是老卒,就連張飛麾下軍卒都很是不凡。 

  脫離劉備,獨自漂泊數年之後,張飛性子沉穩了很多,在李賢的躥啜下,他自領一軍,名曰磐石,磐石營有三千人。 

  這磐石營的三千人馬是李賢從降卒之間千挑萬選出來的,雖說只是草草訓練了兩個多月,可戰鬥力不容小覷,畢竟,這些老卒都是見過血的。 

  算上徐盛的神策軍,滿打滿算也不過一萬出頭,當然了,扶羅韓雖然詐稱十萬眾,可實際數字遠遠沒有這麼多,總共不過八萬之數。 

  太史慈在冀州有三萬兵馬,即便算上援軍,也不過四萬人,四萬對八萬,這又是一場數量懸殊的戰役。 

  青州軍剛剛開撥了一百餘里,一個噩耗便傳來。 

  渾源城破了,相對於并州,渾源並不算是大城,可是,這也是鮮卑南下以來攻下的第一座城池,可謂意義重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