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第542章 第一步成功
青州騎軍數量不多,堪堪保持著兩千餘騎的規模,然而,騎卒俱是精銳。
烏桓騎軍也好,青州本地騎卒也罷,他們隨著趙雲征戰南北,磨鍊出了常人難及的戰技。
從下邳趕赴青州,又從青州突襲冀州,若非騎軍久經磨鍊,他們絕對支撐不了如此強度的戰事。
當然了,騎軍長途奔襲,離不開馬蹄鐵的功勞。
如果沒有馬蹄鐵,騎軍一路跋涉,定會折損不少坐騎,騎軍不同於步卒,坐騎調換之後,騎卒需要一段的時間才能夠充分適用。
長途進擊,對戰馬,對騎卒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昨日之前,城外三十里尚且沒有敵軍跡象,今日,淳于瓊怎麼也沒想到,青州軍竟然就出現在城外。
兩千餘騎呀,冀州的探馬竟然一無所知,都是一幫白痴嗎?淳于瓊驚怒交加。
現如今,敵軍進犯,這可如何是好?
滾木礌石、沸水熟油,種種防禦手段都已經盡數施展,可是,青州騎軍依舊一往無前。
越來越多的守軍奔赴而來,城頭,冀州軍連壓箱底的招數都已經施展出來,可是,面對勇往直前的青州軍,他們黔驢技窮,一籌莫展。
每時每刻都有冀州軍死於非命。
城門洞中,趙雲、陳武、張飛三人齊頭並進,所過之處無人能敵。
盾兵也好,槍兵也罷,只要敢於攔阻,趙、陳、張便會給他們留下終身難忘的教訓。
趙雲槍術精湛,往往點到為止,不會多出一分力;陳武直來直往,招數簡單粗暴;張飛長矛大開大合,輕者上臂斷足,重者血肉飛濺。
短兵交接,戰將的勇武發揮到了極限。
軍將的神勇感染到了青州軍卒,廝殺至今,他們已經有些力竭了,可是,趙雲、張飛、陳武三人的勇猛卻震撼人心,讓人忘記疲憊,投入到激烈的廝殺中去。
大軍尚未抵達的情況下,趙雲等人便連破戰陣,所向披靡,等到青州精騎狂奔而來的時候,冀州軍終於崩潰了。
都是有血有肉的軍漢,面對不知疲憊為何物的趙、張、陳三將,他們終於有些怕了。
於是,當大軍衝過城頭的阻攔,急沖而至的時候,冀州軍再也堅持不住。
哪怕淳于瓊歇斯底里地攔阻,這時候再也無人去理會。
「攔住青州軍,官升三級,賞錢百貫!」
重賞不要錢一般拋出,可結果依舊不變,沒有軍卒願意留下死戰。
「青州軍太強,那三員大將太猛,快快逃命去吧」
「逃吧,逃到冀州去,讓使君為我等報仇」
恐慌的情緒在瞬間蔓延開來,敗勢不可阻擋。
「敗了,敗了」,大勢已去,淳于瓊瞬間筋疲力盡,他在人流的裹挾下一路狂奔,不知去了哪裡。
城中人馬足有八千,而青州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千兵馬,以三千對八千,若是守軍嚴防死守,並未丟棄城門,守軍絕對可以守住城池。
可是,一開始,淳于瓊便犯了大錯,他誤信「天子使者」,結果丟了城門。
哪怕淳于瓊再三挽救,也未能及時奪回主動權。
正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李賢以有心算無心,先勝一陣,奪了一份先機。
不過,此處的戰況想必很快就會傳到袁紹耳中。
以袁紹的秉性,絕對會瘋狂報復。
兩萬青州軍如何才能擋住袁軍的進擊?
後世里,偉大的軍事家用勝利的經驗告訴李賢,游擊戰、運動戰是取勝的不二法寶。
人數上的不對稱,對於青州來說,既是劣勢,又是優勢。
在冀州,太史慈所領兩萬大軍主力,即可以據城而守,又可以在冀州軍抵達之前及時退卻。
只要趙雲的兩千騎軍隨時保持機動性,這樣以來,袁紹便無從防備,疲於奔命。
袁軍的大戟士犀利無比,他們俱是皮甲持戟的重步兵,攻堅破陣是他們的長處,可是,追剿敵軍,這卻超乎他們的能力之外。
太史慈大舉北上之前,李賢飛鴿傳書,叮囑了一句,讓其務必保持騎軍的獨立性,不可過多干涉趙雲的指揮。
兩千名精騎,這是李賢心目中的騎兵種子,他還指望以這些老卒為核心,快速建立一支騎兵隊伍。
以老帶新,軍卒的戰力不會弱到哪裡去!
如今,李賢麾下戰馬極多,而連番獲勝之後,多有騎卒來投。
只要騎軍歸返,李賢有信心建立起一支六千人的騎軍!
歷史上,劉邦也好,曹操也罷,就連李世民都不能例外,他們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少不了騎軍的大力支撐。
江東之地水網密布,不利大軍奔襲,可是,在中原之地,卻是騎軍的天下。
趙雲奔襲千里,成功奪走天子,這便是明證。
澤幕城之役,青州軍大獲全勝,俘虜兩千多人。
等到太史慈率軍抵達之際,所有的戰事已經結束了。
太史慈又驚有喜,如果保持這種節奏,青州很快就可以反客為主,在冀州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不過,袁紹可不是擺設,袁紹麾下的十萬兵馬更不是擺設。
青州軍實力雖強,可是,異地而戰,對後勤的補給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據城而守也就罷了,起碼還有仰仗,若是野外對戰,冀州軍完全可以發揮人數的優勢,以多欺寡,將青州軍圍的密不透風。
如此種種,北上之前,太史慈便有過考量。
奪城,只是第一步。
青州軍的第二步將根據澤幕城中的存糧來規劃,若是存糧足夠,青州軍將會加固城防,據城死守;若是糧秣不多,青州軍會在袁軍抵達之前瘋狂一回,極可能多的搜刮糧秣。
民心,並不在太史慈的考慮範圍。
若是大軍戰敗,再好的民心也無濟於事,反之,只要大軍大獲全勝,青州有足夠的時間來收斂民心。
趙雲突襲入城,速度太快,快到淳于瓊來不及焚燒糧秣。
一開始,誰也沒想到冀州軍既然會敗,等到軍將反應過來的時候,青州軍已經搶佔了要地,這時候,再想行事焚糧,顯然絕無可能。
戰後,統計糧秣,計有米粟十萬石,足夠兩萬大軍數月之用。
太史慈聽罷之後眉開眼笑,他做了堅守的決定。
至於青州,自有田楷他們操心,就算袁紹用險,青州軍也足以抵擋。
想罷,太史慈將此處戰報第一時間報與李賢知曉,李賢才是統攬全局之人,早些得知情報,他才能作出最準確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