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三國之亂臣賊子> 323.第323章 曹操來了

323.第323章 曹操來了

  有功便賞,有過要罰,賞罰分明一直是李賢的用人特色。 

  李賢從一介鹽丁成長到今天,做過游繳、縣尉、長史、都尉乃至於如今的刺史,但凡是跟在他身邊的親衛多數都得到了提拔。 

  之前的沐風,如今已經成為于禁的副將,麾下兵馬數千,李得財、李得福、李得壽、李德祿四人也得到了獨當一面的機會,他們在青州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經把觸角伸到了周邊郡城。 

  有道是宰相門前七品官,跟在李賢身旁,雖然少了殺敵立功的機會,可卻能夠與上層人物接觸,單是這份待遇就使得多少人眼熱不已。 

  毛九這傢伙武藝嫻熟,是介亭人士,上一任親衛統領提拔之後,毛九便順利上位,成為李賢的護衛統領。 

  接手以來,毛九一直兢兢業業,生怕李賢出了什麼事情。 

  陶應勾結劉備在下邳城外襲擊李賢的時候,毛九一直護衛在李賢身邊。 

  後來,于禁、臧霸聯手擊潰劉家軍,青州軍取得一場酣快淋漓的大勝,戰後論功行賞,未殺一人的毛九卻得到了與他人一樣的待遇。 

  因為,李賢毫髮無損,毛九護衛有功,所以負責軍功考校的軍吏便給了他記了一功。 

  此役過後,毛九難免有些志得意滿,他覺得徐州已經成為李賢的囊中之物,在這種情況下,不會有人針對李賢。 

  也正是由於這種僥倖心理,毛九才疏忽了一次:兩名女子入府覲見李賢之前,毛九隻使人搜了身子,並沒有進行仔細的盤問調查。 

  在這個筷碗毛巾都可以殺人的時代,毛九的錯誤可大可小,往重了說,這就是嚴重的失職,需要杖責八十,開革軍職;可如果不打算追究的話,斥責幾句也就罷了,畢竟,李賢毫髮未存,尚未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思來想去,李賢打算抓住這個機會,殺雞儆猴,讓麾下的軍將們長長記性。 

  長久以來,李賢一直給人留下待人寬厚的態度,此番毛九離開親軍的消息傳出之後,一時之間不少軍將心中忐忑。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不對呀,青州正值用人之際,按理說李賢應該不至於自毀長城。 

  那麼,李賢懲治毛九的意圖就很明顯了,他是要剎住瀰漫在青州軍中的自滿情緒。 

  真正的百戰老卒多數都在青州境內,此番,隨著李賢一同南下的兵馬有一多半都是入伍不過數月的新卒。 

  跟著于禁在下邳城外以多勝少,殺的劉備片甲不留,這等初戰告捷的情況讓軍中新卒志得意滿。 

  老卒經歷過血與火的磨礪,早就煉就了「勝不驕敗不餒」的品質,而新卒就差了許多,他們總覺得自家兵馬天下無敵,什麼曹操、袁紹之輩,一觸即潰! 

  劉備又怎樣?還不是丟下張翼德做人質,自己撒丫子溜了? 

  頂著一個「不敗之軍」的名頭,于禁麾下的兵卒很是張狂,若不是軍紀約束,說不定這幫傢伙還會更加目中無人。 

  于禁雖然統領兵馬打了兩次勝仗,可他畢竟是曹軍降將出身,麾下掌管的兵馬從五千直接膨脹到一萬三千人,這對於于禁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各級的中層軍校都是因功提拔的百戰老卒,他們打起仗來奮勇爭先,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秉性。 

  如果是太史慈、徐盛他們掌管大軍,軍校裨將絕不敢陰奉陽違,可面對於禁這樣一個毫無根基的降將,不少人都有些不服氣。 

  一個敗軍之將罷了,憑什麼執掌大權,成為一軍主將? 

  對此,于禁自然有所察覺。 

  不過,眼下已經到了李賢掌權的關鍵時刻,于禁不想節外生枝,於是他便採取了最溫和的手段,沒有激化矛盾。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李賢聽說之後勃然大怒,他早就聽說過「驕兵悍將」的典故,沒想到自己麾下的兵馬也有了這趨向。 

  有心嚴厲苛責,懲處一些軍校,又怕讓人瞧出虛實,可就這麼什麼都不做?李賢又覺得寢食難安。 

  幸好,這時候毛九不知死活撞了進來,李賢不拿他開刀,拿誰開刀? 

  毛九調出親衛營,出任於禁麾下軍校,既沒有擢升,也沒有貶黜。 

  明面上看,毛九這是平調,可與以往的慣例比起來,毛九這已經算是「罷黜」了,要知道,親衛營可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的待遇比其他軍卒都高出一籌。 

  毛九從一個核心要害的親衛統領調到于禁麾下,自然在軍中引起了不少的震動。 

  一些囂張跋扈的軍校頓時有所收斂,他們開始意識到,戰功並不能代表一切。 

  賞罰分明,只有賞,沒有罰,無法服眾。 

  不過,李賢畢竟是李賢,眼瞅著就要成為青州、徐州兩地的共主,跟著他,肯定少不了平步青雲的機會,在這種觸手可及的誘惑下,李賢地位鞏固。 

  親衛營,依舊是青州軍卒趨之如騖的所在。 

  與此同時,曹操出兵的消息也傳到了下邳城。 

  消息是用信鴿緊急傳遞來的,這時候,歡聲笑語中的徐州上下依舊蒙在骨里。 

  李賢閱罷之後第一時間找到了陶謙,「陶使君,曹孟德點齊三萬兵馬已經往徐州而來」。 

  陶謙臉色大變,他顫抖著嘴唇,急切地問道:「曹操好大的膽子,他就不怕呂布趁虛而入嗎?」 

  李賢搖了搖頭,道:「曹操這是不想讓我執掌徐州呀,他擺明了就是為了攪局而來」。 

  半年之前,下邳城數十萬鄉民的慘死已經成為陶謙心裡的一根刺,怎麼也拔不掉,眼下聽聞曹操再度來襲,陶謙只覺得又驚又怒:「維中,于禁麾下兵馬擋得住曹操嗎?」 

  李賢微微頜首,他自信地笑道:「正面決戰,于禁興許勝算不大,可若是距城而守,我青州兵有七成的勝算」。 

  陶謙不無期待地問道:「青州會有援軍嗎?」 

  相對於徐州而言,青州才是李賢的根基所在,李賢自然不會顧此失彼,分不清輕重。 

  「徐州必須要守,但是青州也不能大意,我聽說曹操一直在說服袁紹出兵,如果我從青州抽調兵馬,萬一袁紹趁虛而入,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陶謙知道李賢的意思,青州歸順已久,而徐州尚未有定論,李賢不可能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賭上自己的全部。 

  事到如今,陶謙只有牢牢抓住李賢這個救命稻草,這樣才能確保徐州平安無事。 

  若不然,以徐州如今的兵力,絕難抵住曹操的兵鋒。 

  喘了幾口粗氣,陶謙不無憂慮地說道:「袁術此獠只怕也會趁火打劫,我徐州四戰之地,前路艱險呀」。 

  李賢不以為意,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徐州雖然四面皆敵,可袁紹、劉備、袁術他們也不是沒有對手,只要我們堅持一段時間,無論來的是誰,他們都得原路回返」。 

  陶謙鬆了口氣,「兩日之後,徐州大事便要託付給你了,是戰,是和,全由你一言而決」。 

  「一戰到底」 

  陶謙苦笑了一聲:「在這種危急關頭把徐州交給你,等於把你架在火上烤,維中賢弟,為兄實在是無路可走了,只有你才能帶領徐州百姓走出一條活路,其他人,我實在是信不過呀」。 

  「承蒙兄長厚愛,我必定竭盡所能」 

  「攘外必先安內,我聽說東門黃氏可能要對你不利,可盡殺之」 

  李賢頗為訝異,黃望可以說是陶謙的親家,他竟然說拋棄就拋棄了。 

  至於陶謙獲知消息的渠道,李賢倒是沒有太過驚訝。 

  陶謙做了這麼久的徐州刺史,如果連這點能量都沒有,他這幾年也就白活了。 

  「如果殺了黃望一家,只怕二公子會對我恨之入骨」 

  陶謙搖頭說道:「黃望不死,陶應便賊心不死,只有殺了黃望,才能斷絕陶應不該有的心思,也罷,且讓我為你做這最後一件事吧」。 

  說到這裡,陶謙擊掌喚道:「來人吶」。 

  「喏!」 

  「讓陶遠過來」 

  「喏!」 

  陶遠是執掌兩千丹陽精兵的軍將,往日里頗受陶謙喜愛。 

  沒多久,陶遠來到陶謙病榻之前。 

  「參見主公」 

  「免禮,陶遠,我有一樁要事託付於你,不知你可敢應下?」 

  「主公有令,末將不敢不從!」 

  「好,東門黃氏圖謀不軌,與曹操多有來往,你可率領麾下兵馬將其誅殺」 

  陶遠瞪大了眼睛,對於下邳百姓來講,丹陽兵是客兵,所以他們不存在下不了手的情況。 

  真正令陶遠訝異的確實陶謙的態度,誰不知道黃望是陶應的岳父? 

  在這個時候斬殺黃望,那等於說徹底踩碎了陶應的臉。 

  素來高傲的二公子如何能忍? 

  不過,身為陶氏部將,陶遠明白,疑問可以放在心中,服從才是第一要務,「末將得令,只是黃氏其餘族人該如何處置?」 

  「與曹操有牽連者,一概誅殺,婦孺可免一死」 

  「喏」 

  「去吧,我等你的消息」 

  「得令!」 

  陶遠走後,陶謙鬆了口氣,他向李賢說道:「惡人我來做,接下來如何應對曹操就要看你的了」。 

  「使君且拭目以待!」 

  李賢知道,陶謙這番大義滅親,為的還是拉攏他。 

  畢竟,李賢從未在任何場合說過要執掌徐州,一直以來都是陶謙在表態。 

  如果曹操大軍壓境之際,李賢率領兵馬不戰而退,世人頂多會說李賢畏戰,而不會把他怎麼樣,可那時候,陶氏一族又該如何是好? 

  其實真正令陶謙下定決心的,卻還是兩日前的密報。 

  半年之前,曹軍攻破下邳的罪魁禍首竟然是陶應,而黃望也是幫凶! 

  初聞真相,陶謙只覺得天旋地轉,他從來沒想到,陶應竟然墮落到這種地步了。 

  陶應已經是朽木不可雕了,黃望更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與其用他們來噁心李賢,倒不如一刀兩斷,斬殺黃望,向李賢賣個好。 

  最起碼,陶謙已經擺明了支持到底的態度,於情於理,李賢都應該有所回饋才對。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曹軍日行八十里,很快便穿過泰山郡,進入琅琊國境內,大軍壓境之時,琅琊國的鄉民並未得到躲避的告示,不少人落入曹軍手中。 

  這一次,曹操沒有下達屠殺令,他只是嚴令軍卒多多收集糧秣,以備後患。 

  等到郡府告示傳達到各地郡縣的時候,曹軍已經劫掠了十八個村落,籌集糧秣五千石。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沿途間,曹軍的無良行徑引得人人唾罵,然而,曹操卻不以為意。 

  自打曹操屠盡下邳、小沛兩座城池起,他便明白,幾年之內,徐州百姓不會忘卻這等大仇。 

  與其虛情假意的收買人心,倒不如盡取所需。 

  只要勝了,一切都好說。 

  深入琅琊三百里,曹軍遇上了第一座有兵駐守的城池。 

  繒縣,一桿碩大的尹字大旗迎風招展,駐紮在這裡的軍將名曰尹禮,是臧霸的結義兄弟。 

  聽聞曹操大舉入侵之後,臧霸便緊急回返開陽,重兵把守。 

  于禁麾下兵馬也沒有閑著,他們每日都在加固城防,等候曹軍抵達,唯有趙雲的騎卒閑置起來。 

  不過,下邳城外一役,騎卒折損了三百多騎,如今能夠上馬廝殺的軍漢不過六百多人。 

  這六百多名騎卒是李賢一直寄予厚望的騎兵種子,自然不能隨意折損了。 

  因而,即便趙雲再三請戰,李賢都是不允。 

  在這種數萬人的戰場上,幾百人規模的騎軍很難改變戰局。 

  李賢的戰術很簡單,只有一個字「拖」。 

  曹操遠道而來,不利久戰,只要將其麾下兵馬拖住,不出二十日,曹軍必退。 

  李賢已經讓鄭方攜帶重禮前往兗州拜見呂布,只要呂布攻打下鄄城、東阿、范這三個城池,曹操肯定放心不下。 

  偌大的兗州,曹操僅剩下這三個地盤了,如果再有折損,對曹操的聲望、實力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換言之,曹操絕不能承受丟城失地的損失,因為他實在是丟不起了。 

  繒縣,只有郡兵三千人,當黑壓壓的曹軍出現的時候,城頭的尹禮頓時生出一股懊悔之意。 

  早知道曹軍這麼多,當日就應該聽從李賢的建議,軍卒合兵一處,撤出繒縣,留給曹操一座空城。 

  不過,這時候再去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尹禮一面派人前往開陽求援,一面做好了嚴防死守的準備。 

  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有突圍的念頭。 

  尹禮剿過黃巾,明白兵敗如山倒的道理。 

  如果未曾交戰便落荒而逃,麾下兵馬便會生出曹軍不可戰勝的心思。 

  尹禮自告奮勇要守在繒縣,可不是來丟人現眼的。 

  李賢能夠打的夏侯淵落花流水,尹禮為什麼不可以? 

  雖說,如今李賢高高在上,很有可能成為徐州刺史,然而,打心眼裡,尹禮還是覺得自己不比李賢差。 

  相對而言,李賢只不過是運道好一些罷了。 

  「鏗鏗鏗」,這是曹軍的士卒在準備攻城器械。 

  繒縣雖小,可卻意義不凡,如果能夠不戰而勝,這對軍心士氣都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想到這裡,曹操便說道:「告訴守將,降者軍職照舊,額外另有厚賞,若是執迷不悟,破城之後雞犬不留」。 

  「鐺鐺鐺」,當下便有大嗓門的軍士瞧著響鑼展開了心理攻勢。 

  尹禮臉色為之一變,他麾下兵卒算不得什麼精銳,曹操只是一番勸降,不少人便有了首鼠兩端的心思。 

  這樣可不成! 

  想到這裡,尹禮扯起嗓子吼道:「告訴曹操,咱們徐州爺們不是孬種,小沛、下邳的鄉親們在九泉之下護佑著我們吶」。 

  提起小沛、下邳,城頭守軍人人變色。 

  數十萬鄉民屠盡一空,連老弱婦孺都沒有放過,曹軍殘暴的手段可見一般。 

  如果讓這樣一支兵馬進入徐州腹地,不知道又有多少家庭支離破碎。 

  都是爹生娘養的,難道大家生出來就是讓人殺的? 

  繒縣衛卒頓時生出一股不平之氣:「咱徐州爺們不是孬種,曹操要來,那便來!」 

  城頭衛卒大呼小叫,士氣不降反增。 

  曹操搖了搖頭,道:「誰為我取此城池?」 

  曹仁拍馬上前:「我願往」。 

  「三個時辰之內可破城否?」 

  曹仁獰笑道:「兩個時辰足矣」。 

  「曹仁聽令,速領本部五千兵馬攻打此城,若不破城,提頭來見」 

  「主公且拭目以待!」 

  「嗯,我敬候佳音」 

  「喏!」 

  話音剛落,曹仁便點齊五千兵馬直衝繒縣。 

  繒縣城牆不高,護城河也不夠深。 

  藉助木車的掩護,曹仁麾下弓手很快就進入了射程之內。 

  「嗖嗖嗖,一支支箭矢飛往城頭」 

  「快,快射箭!」尹禮見狀急忙下令弓手開弓,然而,曹仁早已經準備妥當。 

  「鐺鐺鐺」城頭的箭矢多數都落在木車前面的木板上,木板之後的曹軍弓手卻是毫髮無損。 

  一時之間,箭矢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七八輪箭矢過後,曹仁麾下的弓手便佔據上風。 

  此時,城頭落下的箭矢越來越少了。 

  尹禮環顧四周,發現軍中弓手早已經折損大半。 

  沒了遠程兵力的壓制打擊,曹軍很容易就可以衝過來。 

  對拼?曹軍實力、數量都佔優勢,尹禮拿什麼跟他們拼。 

  這時候,尹禮腦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等候援兵,他必須咬牙堅持,因為他相信,援兵一定會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