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三國之亂臣賊子> 94.第94章 升任縣尉

94.第94章 升任縣尉

  五日之後,糜氏船隊去而復還,隨行的糜家管事稍來管亥的一個口信,說其可以向李賢許諾,兩年之內絕不犯中原! 

  兩年的時間,足夠李賢做很多事情了。 

  聽到這個意料之中的承諾,李賢徹底鬆了一口氣。 

  骨子裡,管亥跟周倉都是一類人,他們一言九鼎,重信守諾。 

  既然管亥說兩年之內不犯中原,那麼李賢便可以放寬心,無視高句麗潛在的危險了。 

  如今已經是初平二年,董卓遷都長安,天子劉協大赦天下。 

  聞言之後,徐庶拉著李賢足足喝了三壇的酒水。 

  有了這紙詔書,徐庶便不再是戴罪之身,他可以出仕當官,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回鄉探親了。 

  徐庶南下荊州讀書養性,未嘗沒有躲避官府通緝的意思。 

  現在好了,天子大赦天下,徐庶恢復了清白身,這等好事,自然要盡情痛飲。 

  又過了三日,天子的賞賜也到達了都昌。 

  由於董卓把持朝政,天子劉協名存實亡,詔書中對於孔融釐清郡內匪患的賞賜只有寥寥幾句。 

  沒有金銀布帛的賞賜,只是加封孔融為虎賁中郎將,對於李賢等人的賞賜更是吝嗇的很,讓北海相孔融「酌情封賞」。 

  黃巾退了,揮兵救援的劉備沒有了滯留的理由,在得到孔融豐厚的「儀程」之後,劉關張三兄弟悶悶不樂地離開了。 

  歷史原本不是這個樣子的,倘若沒有李賢,劉備就是救援北海國,救下孔融的大功臣,可現在由於李賢的橫插一杠,救援北海的首功被李賢搶去了,據說介亭兵勇還得到了大量的金銀財貨,這讓心生妒恨的劉備更是惱怒,可卻又無可奈何。 

  論兵力,如今李賢麾下有兵馬三千人,跟劉備的四千人比起來略遜一籌,可若是比起裝備的精良程度,精打細算的平原軍無論如何是比不過介亭兵勇的。 

  論將領,李賢麾下的周倉、胡庸等人也是能戰善戰的猛將,即便比起關羽、張飛略有失色,可卻並不足以完全影響到雙方的實力對比。 

  在這樣的情況下,身為客軍的劉備無論如何是討不到便宜的,還不如見好就收,這樣才是長遠之計。 

  打發走了劉備,太史慈向孔融告了個假,他要回鄉探母。 

  儒家提倡仁孝為先,孔融自然照準,並給予了太史慈豐厚的賞賜。 

  不管怎麼說,太史慈也算是出色完成了任務,求來了劉備的援軍。 

  錦上添花的劉備雖然比不得雪中送炭的李賢,可總歸伸出了援手,孔融恩怨分明,自然要把這功勞記到太史慈頭上。 

  劉備、太史慈各有賞賜,此役最大的功臣李賢自然也不能怠慢了。 

  孔融考慮再三,決定擢升李賢為夷安縣尉。 

  縣尉俸祿四百石,掌管一縣治安,地位僅在縣令之下。 

  原本孔融想給予李賢更高的職位,可又擔心貿然提拔,會揠苗助長,反正李賢這份功勞在這裡,日後好生維護、提拔他就是了。 

  不過,李賢畢竟是大功臣,孔融在頒布封賞之前決定探探他的口風。 

  「維中,此番救援都昌,你功勛卓著,我打算升你為夷安縣尉,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比起不入流的吏員游繳,縣尉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大漢官員的行列。 

  李賢原本就沒指望做多大的官兒,反正現在的他有了「名聲」,又收穫了大量的金錢。正是悶身大發財的好機會,倘若風頭太盛,容易樹大招風,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念及此處,李賢哪有不允的道理? 

  「使君厚愛,李賢必定竭力厚報」 

  孔融鋝須微笑,確定李賢沒有任何作偽之色過後,他贊道:「好,不居功自傲,挾恩邀賞,方為人臣,維中呀,你好生去做」。 

  李賢慨然應諾。 

  「日後若是遇有難處,儘管報來!」 

  這就是施之以恩,許之以諾了。 

  李賢抱拳作揖,「多謝使君」。 

  「嗯,此番誘導管亥離開,糜氏也是功臣,這份鹽貨專營的契約你拿去交給他們,只要我孔文舉在北海國一天,他們就是北海的官商」 

  李賢又是一番道謝。 

  之前的空口許諾畢竟是不作數的,倘若孔融過河拆橋,李賢還真拿他沒有辦法。 

  那時候糜氏收拾不了孔融,肯定要遷怒於李賢。 

  雖說李賢不怕糜氏的報復,卻也不想憑白失卻一個援手。 

  能夠這樣兩全其美地解決問題,李賢自然喜聞樂見。 

  都昌是北海國內最大的城池,眼瞅著就要離開郡城了,從管亥那裡置換來的錢貨,李賢只交出了三成,剩下來所有的錢貨加起來也有一萬斤。 

  這麼一大筆錢貨若是運回介亭,只怕馬上會引來口伐筆誅。 

  思慮一番之後,李賢決定取走一千斤,另外的九千斤全部放到糜氏莊園。 

  這麼一大筆錢,李賢肯定要跟糜繯說清楚。 

  大概得知了李賢的意向之後,糜氏為之一驚。 

  若不是寒冬時節,說不定糜繯本人就要趕來相見了,後來在糜竺的堅決反對下,糜繯才採取了飛禽傳書的方式告訴李賢,她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經過,並向李賢保證,不管他何時何地用何種方式支取,糜氏都會在十日之內兌現完畢。 

  這一次的書信很是正式,上面不但有糜竺的私人印記,甚至還有一個碩大的「糜」字。 

  有了這份「收據」,李賢徹底寬心了。 

  三日之後,李賢率領麾下兵馬南下夷安。 

  離開都昌的時候,城內的百姓十里相送,不少人準備了酒肉侯在路旁。 

  魯地百姓最重情義,在他們眼中,仗義來援的李賢是他們都昌百姓的大恩人,如果沒有他,郡城早就被破了。 

  一個小小的游繳,在寒冬臘月跋涉數百里,披荊斬棘,過關斬將,與數倍於己的賊寇周旋廝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別說封給李賢一個縣尉,在眾人看來,便是封一個都尉都是綽綽有餘的。 

  如今,大恩人離開郡城,百姓怎能不送? 

  打馬而行,李賢與徐庶對視一笑,不管怎麼說,此番出征,可謂是滿載而歸。 

  文事有徐庶,武事有周倉,一文一武在短時間內都沒有明確離開的意思,這讓李賢心中竊喜。 

  這一套班底,只要用心經營,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介亭兵勇們考慮的事情與李賢不同,出來了這麼久,打了這麼多勝仗,他們早就想回家看看。 

  周倉統領的降卒營與胡七麾下的流民營雖說不是介亭人馬,可他們在外漂泊了這麼久,也都想找個地方安穩下來。 

  據說介亭是李游繳的生長之地,能夠去那裡瞧瞧,自然是一件美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