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23章 意外的收穫
夜色降臨的時候,除了李賢安排夜巡的護鹽隊,多數鄉民都關上院門,老婆孩子熱床頭了。
李賢牽著騾馬,馬背上馱著換上男裝的李綉娘。
許久未曾出門的李綉娘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空氣,她的心情格外的愉悅,這是幾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改頭換面,重新做一個女人!只要三郎不嫌自己,李綉娘便覺得生活格外的美好。
到了村口,三十名挑選出來的精壯正侯在那裡。
聽說是陪著李三郎去縣城,以後還有可能留在游繳所,大傢伙兒的興緻都很高。
游繳所那是什麼地方?介亭縣實打實的權力單位。往日里,衙門裡的白丁幫閑都敢對著他們大呼小叫,現在,風水輪流轉,也到了趙家莊男兒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當然,誰也不會忘記,究竟是誰給趙家莊帶來的這種改變。
是李賢,沒有他,趙家莊還在苦哈哈的賣鹽賺辛苦錢,哪裡會有盈餘的錢財?
還有去即墨賣鹽反被鹽狗子襲擊的那天晚上,要不是李賢以一敵三,臨危不懼,被鹽狗子拿住鹽貨之後,趙家莊只怕早已經在劫難逃。
對於李賢,趙家莊的鄉勇只有發自內心的感激。
護鹽鄉兵足有一百人,從一百人當中選出三十人,這就是三抽一的比例。
能夠被選到這三十人的隊伍當中,幸運者自然是得意非凡,而那些未被選中的傢伙則是鬱鬱寡歡。
可得好好爭口氣,莫讓他人比了下去!臨來之前鄉勇的頭領趙亮可是說了,誰要是做不好差事,惹了禍端,不用回鄉就把他開革出去,永不敘用!
方圓幾百里的地頭上,誰家能有這麼好的待遇?
真要是被攆了出去,那就是丟臉丟到家的典型,一定要干好差事!
揣著這種念頭,這三十名鄉勇全都打起精神,生怕丟了趙家莊的臉面。
至於李賢,這時候反而有種做賊心虛的感覺,李綉娘畢竟是在趙家莊生活了幾年,要是被人認出來,他李賢的名聲就全毀了……
「人都到齊了嗎?」
「都齊了」
李賢微微頜首,「那好吧,出發。」
鄉勇雖然疑惑,究竟是誰有這麼大的架子,竟然能讓堂堂游繳為他牽馬,可誰也不敢問出聲來,只好憋在心裡,悶頭趕路。
一路無話,到了縣城卻發現守城的兵丁早已經關上了城門,好在劉七早有防備,他買通了城門卒,特意為李賢等人開了一道門縫,這才成功進入,要不然的話,只能等到天亮入城了。
將李綉娘安排到了後院,又留下四名護衛,李賢便來到校場上加入了酒肉派對。
開吃之前,劉七把氣氛渲染了起來,他吼道:「弟兄們,知道咱們喝的酒,吃的肉是誰買的嗎?」
一眾鹽丁識趣地應和道:「李游繳,李游繳!」
「李游繳如此情義,我們又該如何報答?」
「謹遵號令,盡忠職守」
李賢「哈哈」大笑,不管這是不是劉七特意安排的,他都很是高興,「好一個謹遵號令,盡忠職守,兄弟們,當浮一大白!」
說罷,李賢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劉七等人不敢怠慢,也是喝盡了碗中的酒水。
「今晚不分職務,大傢伙兒放開了吃,放開了喝!」
鹽丁們興奮不已,像這等大規模的聚會,幾年也沒有一回。
看來如今這李游繳雖然年紀不大,可頗會做事,這樣的人,值得效忠。
吃酒的時候,書吏趙俊向李賢稟告道:「游繳,鹽場內一共查繳出銅錢九十貫,鹽貨七千斤,另有朱家奴僕三十二名。」
竟然有九十貫,數額倒是不小,李賢沉吟一番,嘴裡道:「拿出一半的銅錢賞下去,就說是我新官上任給的喜錢。」
趙俊低聲說道:「游繳大可不必如此,大傢伙兒雖然知道鹽場有積蓄銅錢,可朱有德父子都已經死了,那管事又被我使人看管了起來,知道具體的數額只有我、劉七以及李平知道,其他人等一概不知。」
李賢笑了起來,道:「虧得你有心,不過錢財都是身外之物,趙俊,你們三人勞苦功高,可以多拿一些,剩下的就那麼分吧。」
劉七與李平也沒想到李賢竟然這麼大方,算上購買酒肉的金餅在內,上任的第一天,李賢就花了五六十貫的銅錢!
這哪裡是做官啊,分明是來燒錢的!
原本李賢上任之前,幾個人商議了一番,他們本打算上繳些月錢,這是官場的(潛)規則,可現在瞧著李賢出手的闊綽程度,之前準備的月錢數量怕是遠遠不夠,也是該增加份量了。
劉七與趙俊對視一眼之後便有了決斷,明日再去幾個大戶人家裡轉一圈兒,看看能否尋些捐贈,到時候一併交給李賢就是了。
四十五貫銀錢,三名佐官分潤一番,每人起碼可以得到幾百文的好處。
且不論錢的數額,單是這份心意就足以使人感動了。
於是,抱著上官賜不敢辭的態度,三人只得生受了,可嘴裡還是免不得道謝,「我等謝過游繳」。
李賢笑著說道:「嗯,不必這麼客套,來來來,喝酒,喝酒」。
趙俊猶豫一番之後又低聲說道:「回稟游繳,小的們在鹽場內還發現了酒窖。」
李賢頗為好奇:「什麼酒窖?」
「看模樣應該是朱富貴私釀酒水的所在」
李賢大喜:「還有這等地方?」
「不錯,我已經派人守在了那裡,明日游繳就可以去看一看」
李賢真的高興了,他笑道:「好好好,這差事你們做的好,沒想到還有這等收穫。」
原來這些時日李賢一直在苦思如何生財,思來想去,比較適合他現在身份的生財術倒也不多,其中之一便是這釀酒術。
漢代時候釀酒用的原料都是百姓吃的精糧,造價極高,因而等閑百姓根本喝不起酒。
要想賺錢,自然是成本越低越好,苦思冥想之下,李賢終於記起來,在後世有一種高粱酒就是用高粱釀出來的。
相對比小麥之類的精糧主食,高粱只能算作粗糧雜食,用它釀酒絕對物美價廉。
問題是,對於釀酒,李賢並不精通,他只是去釀酒作坊里看過具體的流程,真正操作的經驗卻是一點都沒有。
如果朱家鹽場里有釀酒作坊,那便說明那裡一定有釀酒師,這不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