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軍閥反應
蘭妃之死,並沒有造成什麽太大轟動。
宮裏隻用了一句病逝,算是低調處理了,沒有對外界做出更多的解釋。
可當日宮裏的巨大動靜,想要完全瞞住人,一點小消息都不外漏也是不可能的。
當宮中毫無征兆的突然落閘戒嚴的時候,包括旗蠻在內的各方勢力,便第一時間注意到了這個異狀。
隻可惜,任他們如何打探,也沒辦法知道宮中具體發生了什麽事。
宮中戒嚴,裏麵的消息傳不出來,外麵的人又根本無法靠近宮城,隻能想盡辦法,遠遠觀望宮城門口。
直到明王和連尊忽然出宮,並且各方探子,隱約見到,二人出宮時有箭矢從門內射出,並且二人身形狼狽,似遇襲受傷。
這消息一傳回各方勢力,各勢力主腦,哪裏敢怠慢,如果探子沒看錯,那必然是宮裏對明王下手了?
林華耀得到消息時,甚至連手中的煙鬥都沒能拿穩,掉在了地上,連忙下令,盯緊道門與明王府,稍有異動即時報來。
之後,又立馬召來楚若才。
若宮裏真向明王動手了,林氏這邊,需要馬上做出反應。
到底是立即支援明王,還是任由他們二虎相爭?
站在他們的角度,明王是有利用價值的,他們希望明王和新君內鬥,讓國朝持續消耗,這符合他們的利益。
這也正是先前,明王斬了旗蠻使臣,旗蠻震怒逼國朝交出明王的時候,眾軍閥會公開施壓國朝,阻止國朝將明王交出去的原因。
所以,如果宮裏要對墨白下死手,他們同樣需要考慮,是否幫明王一把,讓他不至於被國朝一棒子給打死。
楚若才還沒來,林華耀撿起地上的煙鬥,又含在嘴裏,眯起了眼睛。
楚若才來的很快,他知道事情重要性,哪裏敢有分毫耽誤。
在林華耀這裏,了解目前的情況後,楚若才微微沉吟便道:“大帥,現在情況未明,明王和連尊已經安然出宮,二人雖有受到攻擊的跡象,但目前二人都還活著。也未見宮裏有追殺他們二人,很難判斷宮裏究竟出了什麽事,目前我們恐怕還不宜輕舉妄動。”
林華耀點頭,眼中閃爍,卻是搖頭:“宮裏突然拉閘,明王和連尊負傷,這絕對不是巧合,不管是明王還是連尊,這兩人均非凡輩,隨便哪一個,都有力敵百人圍攻之力。能讓他們負傷、狼狽出逃,除了宮裏對他們動手,還能有其他解釋嗎?”
“可若宮裏當真派出禁軍和內衛圍剿,又怎能容明王逃出來?而且若宮裏真的下手了,既然已經生死相向,他即便逃出宮門,宮裏也肯定要繼續追殺,但如今,並未見有人追殺的跡象。”楚若才覺得這事說不通。
“本帥如今擔憂的,正是這件事。”林華耀眉頭緊鎖。
“大帥的意思是?”楚若才一時沒明白林華耀的話。
林華耀放下煙鬥,皺眉問道:“你有沒想過,宮裏是真對明王下手了,但卻沒能拿下明王,反而逃出了城門,這意味著什麽?另外,你說的沒有追殺,本帥倒是有兩個猜測,一個,宮裏原本是準備將明王秘密斬了,等收拾了道門之後,再公布消息。如今沒能得逞,讓明王逃出宮城,宮裏投鼠忌器,所以放棄追殺。”
“這也說不通,既然已經動手了,宮裏即便不追殺,明王難道就能罷休麽?與其讓明王逃走,挾道門反新君,為何不一鼓作氣,傾盡全力,除了明王?”楚若才搖頭反駁。
林華耀點頭,沉吟片刻又道:“也不是不可能,明王身在京中,論硬打是打不過新君的。即便吃了虧,也隻能隱忍。”
“若說別人吃了虧,介於形勢可能會選擇隱忍,但明王怕是不能,他若是隱忍的人,也不至於會逼得新君對他動手。”楚若才搖頭,不認可這種觀點。
林華耀也沒反駁他的話,反而眼神眯起:“那就隻剩一種可能了,新君不是不想追殺,而是做不到。”
“做不到?”楚若才一愣,隨之便是一驚:“大帥,您是說明王施展了某種手段,逼得新君不敢追殺?”
林華耀亦是深吸一口氣,輕輕點頭:“本帥也不知內情,但若真應了本帥的猜測,那我們對明王的態度,就必須改變了,這廝如果已經成長到可以在宮裏與新君抗衡的地步,那咱們再想著利用他與新君內鬥,恐怕就是在養虎為患了。”
楚若才聞言,心中也是即時倒抽一口涼氣,他明白大帥的意思。
如果明王暗中已經能夠掌控宮禁了,那就代表他隨時有能力將新君拉下馬來,自己登位。
眾軍閥還想著利用他和新君內耗,甚至還為此支持他,幫助他壓製新君,那不是養虎為患,又是什麽?
但鎮靜下來,楚若才仔細想了想後,卻又輕鬆下來,對林華耀道:“大帥,依屬下看,明王應該還沒有這般大的能力,若如此,他又豈會負傷而逃?他若真這般厲害,能翻手鎮壓宮禁,新君恐怕就連朝他動手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既然他和連尊都負傷而逃,反倒說明了,他沒有那麽強的能力。”
這話令得林華耀一怔,隨之皺眉細想,最終還是點點頭:“你說的有理,那依你之見,這事我們當如何反應?”
“原本是應該立刻支持明王抗衡宮裏的,不過大帥方才所言,咱們也不得不防。現在明王既然還沒出事,那接下來,宮裏想除掉他,也應該不容易。咱們不妨便再等等,也正好看看明王的底細,等情況明了一些,再做決定。”楚若才道。
林華耀最終應允,與楚若才一起坐等京城方麵的動靜。
林氏這邊的情況,在其他幾位大帥那邊也同樣上演著,都是天下風雲中打滾的人物,稍微看到點異樣,便謹慎萬分。
這一次,他們都沒如上次旗蠻讓國朝交人時那般,直接站出來幫助明王抵抗壓力。
一個個一聲不吭,站在一邊仔細觀察著這場宮中驚變。
消息一點點的傳來,當明王一直留在宮門前不走,再次進宮之後,軍閥這邊頓時越發懵逼了。
原本的猜測似乎有些站不住腳,都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這邊多想了,宮裏根本沒對明王出手,否則,明王怎還敢進宮?
撲所迷離的情況,又得不到更多情報支持,隻能眼睛瞪的更大,繼續等。
直到深夜時分,明王從宮裏安然無恙的走出來,回了明王府。
包括林華耀在內,所有勢力首腦都與屬下麵麵相覷,這他媽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說好的二虎相爭呢?
說好的內鬥呢?
就這麽無聲無息的煙消雲散了?
又過一陣,宮門再一次大開,眾多被封鎖在宮內的官員,也都出宮回府。
直到這時,眾軍閥旗下的探子,才終於得以出動,開始打探消息。
其實宮中已經下了封口令,但官員眾多,這封口令哪裏能攔得住眾軍閥?
眾官員未必能夠得知真正內情,但今日那轟鳴巨大的廝殺,他們又怎能不知,出宮時那城門上密密麻麻的箭坑他們也不是看不見。
很快,眾軍閥這邊,終於對今日宮變有了個清晰的認知。
果然,他們沒有猜錯,新君對明王下手了。
直到天明時分,軍閥這邊幾乎已經將情況還原了個大概。
禁軍突然戒嚴宮禁,隨後玉清那邊先打起來,緊接著便是禁軍對明王下死手,箭矢幾乎滿布城門。
當搞清楚當時的情況,連林華耀都不禁色變,還有什麽可懷疑的,新君是真的對明王展開了必殺,沒有一絲容忍。
但整件事的關鍵信息缺失,這場宮變的起因為何,明王又是如何在必死之局內死裏逃生的,這件事最後又是如何收場的。
尤其是最後的收場,最讓外界關注。
沒有人相信,這場你死我活的生死內鬥,會以雙方罷手言和的方式收場。
可偏偏,明王活著從宮裏出來了,並且看起來,宮中真的風平浪靜,就好像什麽都沒發生各過一樣。
眾軍閥直覺沒這麽簡單,他們必須搞清楚雙方究竟是哪一方妥協了,這關乎於他們將來對待國朝的態度,以及對待明王和新君的態度。
站在軍閥角度,新君與明王,哪一方強勢就打壓誰,哪一方弱勢就幫助誰。
總之,就是要讓國朝持續內耗,就是要讓國朝不得安寧。
第二天,天一亮。
蘭太妃病逝的消息就傳了出來。
國朝對此蘭太妃之死,並沒有做太多敘述,隻是極其低調的用了“病逝”兩個字做為定論,再無多言。
然而,誰又能不知道,蘭太妃之死,必然與昨日宮中驚變有著莫大關係。
很快就有各種流言在有限範圍內暗中傳播,其中最令人信服的,是蘭妃死於後宮爭鬥,矛頭直指太後。
關於這個說法,有兩種傳言。
一稱,蘭太妃與太後在先帝時便已勢同水火,如今先帝故去,蘭太妃欲晉西太後之位,太後不允並強勢阻攔。因此,兩位後宮之主,新仇舊怨徹底爆發,最終蘭太妃不敵,被太後賜死。
二稱,先帝故去,太後收攬重臣,有心錘煉聽政,蘭太妃身為新君養母,不願見太後得逞,故而奮起一擊,最終棋差一招,功敗垂成,被太後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