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天價前妻> 小圓的奮鬥史 1

小圓的奮鬥史 1

  其實,吳藝楠這麼多年來一直都知道小圓的消息,畢竟是老鄰居的女兒,又在自己家裡住過三年,她怎麼可能會不聞不問呢? 

  可是,要想得知小圓的消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當年小圓去g市讀書時,她就覺得不對勁了,於是無憂出國后她就立即回了鄉下,問小圓媽媽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過問來問去,小圓媽媽也沒說出個一二三來,只說那是小圓自己的想法,其實她也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外面,但是錄取通知書都下來了,也改不了了。 

  就那樣,小圓一個人在g市呆了一年多,雖然談不上學業有成,但也算是有了一個保障,只要安安穩穩地念幾年,拿到畢業證,就算有了一門手藝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小圓才剛剛適應了新環境,學校竟然因為經營不善而要倒閉了! 

  民營的職業學校本來就是那樣,說黃就黃,學生們無疑是最慘的,學校要結束經營,也就意味著小圓好不容易才站穩的腳跟又要動搖了。 

  但因為小圓的天分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得職業學校的校長對她有深刻的印象,覺得她是一個可造之材,於是介紹她去了一個開手工裁縫店的老太太那。 

  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手工裁縫店,別看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老太太,但那卻是一個卧虎藏龍之地,老太太自幼學藝,繼承了祖母的真傳,量體裁衣、編織縫補、繡花針線,樣樣精通,但因為老太太天生雙腿殘疾,又因為時代的關係,始終蝸居在一個偏僻之處,辛苦度日。 

  但環境越是艱苦,就越是鍛煉人,老太太一輩子鑽研,早已經是大師級的手藝,她的手工作品還曾拿到博覽會上展出,國內外媒體一片好評,甚至還入選了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老太太年紀大了,不圖名不圖利,只圖有個好學生將來能繼承自己的手藝,可是師徒這種事,要靠緣分,挑來挑去,挑到了小圓。 

  有天分的人很多,小圓並不是老太太見過的最有靈氣的孩子,但卻是最老實、最聽話、最能吃苦的一個,就這樣,老太太決定收小圓為徒。 

  當然,在裁縫店學藝跟在學校里不一樣,學得再好也沒有學歷,但是小圓不在乎這個,可是她不在乎,不代表小圓媽媽不在乎。 

  在鄉下那種地方,能夠培養出一個成才的孩子不容易,小圓放棄了重點去念職業學校已經是個驚人之舉了,這又要放棄念書的機會,蝸居在一個小小的裁縫店裡,更是不可想象。 

  小圓很堅持,小圓媽媽雖不同意,但也通情達理,於是主動找到了吳藝楠,讓她幫著裁奪一下。 

  可憐天下父母心,吳藝楠自然是理解小圓媽媽的想法,可是也看出來了,小圓媽媽其實已經默認了小圓的選擇,只是還需要別人再給她一點鼓勵。 

  於是她就做了那個順水推舟的人,讓小圓媽媽放心,說如果以後小圓有什麼困難,儘管去找她,能幫的她一定幫。 

  就這樣,小圓媽媽同意了,小圓去了老太太的裁縫店,一呆就是三年。 

  三年的時間不長,但對於小圓來說,卻是如同漫長的六年。 

  因為老太太年紀大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將自己所有的手藝都傳給小圓,所以就夜以繼日地教她,一天當成兩天過。 

  小圓白天也學,黑天也學,而且不光要學手藝,同時還要照顧老太太,老太太一輩子無兒無女,老了也無人照顧,於是小圓就承擔起了責任,一日三餐,洗臉擦腳地那麼照顧著,完全把老太太當成了自己的奶奶。 

  在那三年裡,老太太和小圓建立了很深厚的親人般的感情,但在學藝的過程中老太太對小圓卻十分嚴厲,稍微有一點做不對的地方,就狠狠地懲罰,不讓吃飯,不讓睡覺,還要整日整夜地裁衣服、縫衣服。 

  小圓吃盡了苦頭,卻從無怨言,三年多的時間裡,她學會了老太太畢生的手藝,然後沒過多久,老太太去世了。 

  小圓原本的想法是她要守著裁縫店,繼續經營下去,但老太太臨終前卻交給她一張名片,讓她去義大利找一個很有名、很有名的時裝設計師。 

  小圓完全不敢想象,那麼大牌的設計師怎麼會理她?老太太卻告訴她,那個大師曾經欠她一個人情。 

  在很多年前,那個設計師還沒成名的時候,來中國採風,當時也是做畢業設計,他設計了一系列中國風的服裝,其中有男士的襯衣,也有女士的襯衣。 

  那個大師很喜歡中國古典文化,想將襯衣的扣子做成中國古代旗袍上的那種盤扣,衣服已經做好了,只差幾枚扣子,於是想向老太太求教,老太太瞥一眼大師的作品,搖搖頭,「這兩件襯衣做得非常好,說是巧奪天工也不為過,只可惜男女混淆,左右不分,犯了穿衣的大忌!這樣的衣服,就算雕出花來,也不能稱之為一件好衣服!」 

  衣服分男女不假,但還分左右嗎? 

  是的!男士襯衣的扣子在右邊,而女士襯衣的扣子在左邊! 

  可那個大師做的兩件襯衣,所留扣子的位置都是一樣的! 

  大師當時就驚呆了,這是多麼微小的一個細節,大家每天都會穿衣系扣,可卻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這一點,他學了那麼多年的設計,也從未發現這個區別,也從沒有老師告訴過他這一點。 

  大師回去后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經考證,男女襯衣扣子的區別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那時候扣子剛剛問世,只有有錢人的外套上才釘扣子。 

  中世紀歐洲的貴族男子往往都佩劍,佩劍一般在左側,男人的扣子在右邊是為了拔劍的時候不會帶到衣服。想象一下扣子如果在左邊,拔劍的時候帶到衣服的樣子,該是多麼尷尬。 

  而那些貴婦人們穿衣的時候,大都需要僕人幫忙,為了便於對面扣衣,把鈕扣釘在衣服左邊,就能使傭人很順手,更快捷地幫主人系好。 

  那個大師經老太太的指點后,修改了自己的作品,並發表了一篇「女左男右」的論文,在他的畢業秀上引起整個時裝界的轟動,從此聲名大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