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在謝過贏衍之後便走回了稷下學宮的人群。暗自思量蒙重此番行為的目的,按理說即便自己是稷下學宮的學生,可稷下學宮中比自己修為高的學生多如牛毛,隻是大部分都在外曆練,為何對自己卻是這般優待,那塊赤凰金?即便是赤凰金在珍貴,那也不至於在蒙重在交易完之後,在在秦皇的麵前再給自己要賞賜。張良低頭看向手中的這塊木牌,看著上麵那個蒼勁有力的孟字。張良從儒學分院的一些記錄下來的曆史之中得知,孔姓,孟姓,在大秦有著極高的地位,孔姓,是儒學之祖的姓氏,而孟姓則是另外一位儒學宗師的姓氏,在秦皇朝剛建立的時候,始皇帝曾經下令焚書坑儒,一度讓儒學幾近滅絕,幸虧在第三任皇帝登基之後下令恢複儒學在皇朝中的正統地位,這才讓儒學得以保留至今。而在那之後,儒學一道的修士們都開始遠離朝堂,醉心於教書育人。據傳大秦皇朝字第三任皇帝開始,每一任皇帝的老師之中都會有以為儒學宗師。自此孔孟二姓便成為了大秦皇朝的兩大隱世的大姓,儒學一脈的人丁雖不興旺,但個個都是極負盛名之輩。
這樣看來,這個寫著一個孟字的木牌應該是一位地位極為崇高的儒學宗師的物品,按照祭酒和蒙重以及秦皇的表現來看,那位老農應該就是那位儒學宗師。想到這裏,張良大致猜測出了這幾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此隻好的原因,隻是不知道那位儒學宗師現在身在何方,是不是還在那塊農田之中勞作。
轉眼間日到中午,從皇城外傳來了宮人的呼聲:“項郡郡守楚天瑞攜項郡軍備使王浪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隨著聲音的傳來從皇城城門處走來了一行十幾人人,為首的兩個中年人氣度威嚴,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勢,張良低聲問楚瑤:“那位身穿華服的是你的父親?”楚瑤點點頭,並未說話。
楚天瑞與王浪來到大殿台階下便停下了腳步,兩人同時單膝跪倒:“項郡郡守楚天瑞,項郡軍備使王浪,拜見秦皇!”贏衍朗聲說道:“平身,兩位卿家遠道而來,舟車勞頓,還請入座休息。”兩人起身道:“謝陛下!”然後便一同找了的項郡的位置坐了下去,然後便開始閉目養神。
“齊郡郡守薑休,齊郡軍備使李湯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同樣是一行十幾人來到大殿台階處行禮:“齊郡郡守薑休,齊郡軍備使李湯,拜見秦皇!”贏衍依舊是和之前所說的話一樣,說完之後齊郡郡守與齊郡軍備使也和楚天瑞他們一樣找到齊郡的位置坐了下去,開始閉目養神。
“晉郡郡守姬業,晉郡軍備使贏棣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陳郡郡守媯(音同“歸”)荒,陳郡軍備使趙繼良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吳郡郡守姬良,吳郡軍備使贏張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趙郡郡守贏君武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楚郡郡守羋薑,楚郡軍備使宋真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燕郡郡守姬文安,燕郡郡守贏子川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韓郡郡守姬文棟,韓郡軍備使贏一明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魏郡郡守姬曜,魏郡軍備使贏衡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周郡郡守姬良府,周郡軍備使贏化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虢(音同“郭”)郡郡守姬道宏,虢郡贏鴻肆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鄭郡郡守姬宏,鄭郡軍備使贏理前來拜見大秦皇帝陛下!”
…………
隨著皇城門外的宮人不斷地報上來人的名字,一個接著一個郡守和軍備使一一來到了大殿簽的空地上在一一拜見過贏衍之後紛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落座。
聽著這些郡的郡守和軍備使的名字,張良漸漸地發現了一些端倪,低聲想楚瑤詢問道:“楚瑤,為何我發現和那些姬姓的郡守前來的軍備使都是贏姓,而那些和伯父一樣不是姬姓的郡守,和他們同來的軍備使卻都是什麽姓氏的都有?”楚瑤解釋道:“你知道我們大秦皇帝的姓氏吧。”張良點點頭:“贏。”楚瑤點點頭,繼續說道:“我大秦皇朝當初是有始皇帝陛下嬴政從周皇朝手中奪過來的,而周皇朝的皇室便是姬姓。”張良聽楚瑤說完這些,恍然道:“你是說,這些姬姓的郡守都是周皇朝皇室的後裔嗎?”楚瑤道:“是的,而這些人自幼便在各自的郡城生活在那裏的勢力盤根錯雜,如果強行將之驅逐,會對大秦皇朝的統治不利,最後在幾代皇帝的努力之下,最後才形成了如今的格局,凡是姬姓郡守的郡城,都由我大秦皇朝的贏姓子弟去當軍備使,從軍隊實力上製衡這些周皇朝的後裔,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張良點了點頭,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道理到哪裏都是一樣的。
各郡郡守和軍備使拜見贏衍就足足用去了半日的時間,等到明月高懸的時,各郡才算是全部到來。隨著一名宮人的高喝聲中,無數的宮女各自端著盤子將各種各樣的珍惜食物擺到了各郡郡守與軍備使身前的桌案上,而張良他們稷下學宮這裏和諸位大臣以及軍方那裏都有專門的人來送上食物。
贏衍站起身,朗聲說道:“今日諸卿字各地郡城前來鹹陽城,舟車勞頓,朕敬諸卿,諸卿來與朕共飲!”
所有人一同起身,高升說道:“謝皇帝陛下!”然後所有人都將手中的酒水一飲而盡。飲完後,贏衍繼續說道:“每百年一次的大朝拜,是自先祖始皇帝陛下在位之時便定下的規矩,旨在加強我大秦皇朝諸郡之間的聯係,從這數千年的經驗看來,始皇帝陛下的這一決定,對我大秦皇朝而言百利而無一害。”說到這裏,贏衍再次舉起了酒杯,“諸卿,在與朕共飲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