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那名弟子吧?”其中一人說道。
“應該就是吧,這天玄塔都有多久沒人進去過了,這段時間就隻知道有一個人連續進入天玄塔了數次,那應該就是他了。”另一人說。
“看他的修為應該也就是築基境三層的樣子,頂多也就是到築基境四層,他是從哪裏得到的這麽多的靈石的。一天五個時辰,這幾天下來至少用掉了好幾百枚下品靈石了,這些靈石都夠我們去鹹陽城裏買一件威力不錯的法器了。”又有一人這樣說道。
就在幾人低聲討論的時候,一個聲音從他們身後傳來,“他從何得來的這些靈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這樣連續多日進入天玄塔究竟是為了什麽?”幾人回頭看去,發現吳沈與仲少通一起走了過來。幾人連忙說道:“見過吳沈師兄,見過仲師兄。”兩人朝幾人點點頭,便與幾人站到了一起,也是看向了天玄塔那裏,張良此時己經進入了天玄塔,而天玄塔關閉之後,外人是沒有任何辦法知道裏麵發生的事情的。
張良這幾日將門口處的幾個書架之上的書籍全部一一看完了,可是結果卻讓張良不太滿意,這幾個書架之上拜訪的書籍對自己來說基本上毫無用處,等於自己的那幾百靈石全部浪費了。不過張良也不擔心,自己現在靈石有的是,浪費的起,而且雖然說這些書籍對自己提升修為沒有什麽用處,至少給自己增長了一些見識,看完這些書籍之後,對於自己以後的修煉也算是有了一些想法。
此時張良麵前的這個書架之上,全是一些外觀古樸的書籍,張良取下來一本看到封麵之上隻寫兩個大字——詩經。翻開之後,裏麵所寫的都是一些詩句。
開篇第一首詩,張良有些熟悉,正是當日那位老農在自己離開之時所吟唱的那一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當日自己沒有完整的聽完這一首詩,並沒有體會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如今看完之後,張良腦海之中浮現出了一位絕色女子站在城牆之上等待著自己的意中人,卻次次失望而歸的離開。不知道老農是經曆的怎樣的故事才會對這首詩記憶如此深刻。而這位老農心中的那位女子又會是誰?
張良一字一行的將這本詩經全部看完,將其中的詩句全部印在了腦海中,隨後又取下了一本書籍,名曰《論語》張良依舊是逐字逐行的仔細起了這一本書籍。
張良從出生到現在也就是被叫他劍法的師傅們教授了一些常用的文字,對於這些文學方麵的知識,卻了解的不多。如今終於有機會能夠學習這些知識,張良自然是不肯錯過。
接下來張良便一點一點的開始翻閱起了這些文學著作,雖然不知道這些書是誰所寫,但其中講述的一些道理,卻是對張良有了一些啟發。
直至張良翻到了一本叫做《易經》書的時候,情況發生了改變,前麵的幾本書,張良看起來隻是當做了尋常的書籍,並未注意到什麽,可是當看到這本《周易》時候,張良卻發現自己的靈識被深深地陷了進去。
而此時,天玄塔外。站在外麵地吳沈仲少通和其他幾名弟子,突然覺得靈識一陣震動,腦海之中同時響起了一陣聲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眾人皆震,看向彼此發現都是同樣的表情,這兩句話自己這些人在這些年在學宮之中跟隨著儒學分院的師長沒學習大秦的文學之時聽過的並不少,卻從未向今日這般,如同產生了醍醐灌頂般的功效。而就在眾人震驚的時候,躺在天玄塔門口的那位老者,坐起身子,看向了他們,開口說道:“你們還不快些修煉,得如此機緣切不可浪費。”眾人聞言,都是如夢方醒,紛紛盤膝做好開始體會此刻浮現在腦海中的兩句話所蘊含的道蘊。
老者見幾人都原地開始進入修煉狀態之後,點了點頭,目光瞟向了天玄塔之內,雖然看不到裏麵的情況,想來裏麵的那個少年此刻感受的壓力要比外麵這些人還要大的多吧。隻是已經多少年沒有人能激發出那個書架上書籍的道蘊了。那些書自寫成之後便被珍藏了起來,數千年間能夠激發其內道蘊的人隻有寥寥數人,不知道這個少年能堅持多久。
此時張良的全部心神都被吸入進了一個奇怪的空間,這裏麵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紋路,張良觸碰到這些紋路的時候,隻覺得靈識一陣刺痛,嚐試了幾次之後,張良不得不放棄再次觸碰這些紋路的想法,如今自己這個狀態不知道是如何造成的,張良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從這個奇怪的空間中離開,最後,隻好開始觀察起了這些紋路,直到張良看到一道淡青色的紋路時,產生了一絲熟悉的感覺,於是張良將手指慢慢地向那道淡青色的紋路摸去,當觸碰到淡青色的紋路的時候,預想中的刺痛並沒有傳來,反而張良卻回想起了當日在進入雲瀾秘境之前在罡風中反複觀察感悟罡風的時間。因為這到淡青色的紋路給張良的感覺和當時的感覺極為類似。張良想起當時從臨時打開的空間通道逃出雲瀾秘境的時候定寶羅盤曾經說過自己在罡風中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在感悟風之法則,那麽按照定寶羅盤所說的分析來開,這些紋路應該就類似於那些法則。可是張良聽定寶羅盤解釋得知,以築基境修為去感悟法則之力,純粹就是在自尋死路,所以在確定了這些紋路都是法則之力後張良便不敢在輕舉妄動,隻能在原地開始修煉。而在張良開始修煉之後由那道風之法則開始,這些法則之力開始主動朝著張良身上聚攏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