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第1035章 群魔亂舞(一更)
體育總局幾位領導親臨賽場,就好似在這場令人身心焦灼的比賽中注入了一道強力的鎮定劑。
巴西籍參賽選手宗塔聽到這個消息后的第一反應是露出了焦躁陰沉外的第一抹笑容,而當他整裝待發從后場走出的時候,望著那起跑線前連成一片的後援團帳篷,糙漢子們雖然毫無紀律可言,卻一個個精神振奮,情緒高漲,帶得他也跟著情緒升高了起來。
這場比賽對於宗塔,或者說對於中華隊的任何一個選手而言,都絕不輕於它在衛笙心中的份量。
他們捨棄國家,捨棄原有的生活,選擇效力於中華隊,為的是心中那一抹從頭再來的輝煌,為的是羅全琨眸光炯炯承諾下的輝煌,為的也是心中那一份屬於賽車手的瘋狂。
中華隊的首戰選擇本該慎之又慎,但現在卻陷入了大同車會的挑釁當中,只因中華公園的落成,成了懷璧其罪。
那麼他們自不會逃避,更要選擇全力應戰。
巴頓已經盡了全力,直到現在他仍舊為昨天的敗局而懊惱不能釋懷,而現在對於宗塔來說,壓力更甚巴頓。
他輸了,比賽就徹底輸了。
此刻,宗塔略顯粗胖的身子穿上賽手服后顯得又圓又壯,他剛剛邁步走到檢修站外,台上對方車迷就爆發出一陣巨大的起鬨聲,伴隨著人群的鬨笑,幾名距離看台較近的R國青年拿著喇叭叫囂,「滾下去!死胖子!」
人身攻擊瞬間被巡場保安喝斥制止。
緊接著,就是成片地口號聲:「敗者!」
「敗者!」
「敗者!」
那方袁春波掐著煙捲走到衛笙身邊,「哈蝦?什麼意思?」
他說的是對方的發音,衛笙搖首道,「失敗者。」
袁春波將手中煙捲往地上一摔,這笑面漢子怒道,「滾犢子用他們話怎麼說?」
衛笙愕然無語。
最終袁春波並沒有真的要求翻譯滾犢子,而是大步回到營地組織人手,因為他們現在多少也算有組織且經過官方授權的後援團,最重要的是他們還財大氣粗。
喇叭是錢斌剛剛乘車出去買回來的,幾隻大袋子敞開以後,分發下來竟是人手一隻。
緊接著,就是一條百米長的巨大橫幅,在十幾間涼亭頂橫鋪開來,上書:中華隊後援團!中華隊必勝!
下面還有一行R文小字,衛笙眯眼一看,翻譯過來卻是,R國車隊終將吸取祖輩教訓,敗走中華!
「老袁,體育運動扯上民族仇恨可就不好了啊。」衛笙不禁笑著敲打他。
袁春波可不理會這些,「讓他們出去做橫幅時候找人翻譯的,沒錯吧?」
羅全琨搓著手走近接話道,「沒錯是沒錯,不過不合規矩,你膽子可真夠大的。」
眺望過去,只見還未升空的懸空席前,幾位體育總局的領導在看到這張橫幅以後,正盯著這邊竊竊私語,而後正襟危坐目視前方,看這架勢,彷彿並沒有注意到般,看來是打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袁春波則盯著對方車迷方向報以冷笑,「讓他們滿場放屁就合規矩了?你等著!」
說罷,他就上前召集全部人手,在人群中吩咐了幾句什麼,緊接著一馬當先拿著喇叭朝那方叫囂的車迷們吼道,「大同!哈蝦!大同!哈蝦!」
虎台山的鄭鑫、省職業隊的王浩等人,還有臧嚴彬、以及雲姿和周東飛車黨的人馬,在短暫的沉寂過後,一起拿著喇叭跟喊道,「大同!哈蝦!大同!哈蝦!」
聲音開始還有些雜亂,漸漸地越發整齊,袁春波首當其衝吼得額頭上青筋暴跳,對方人數自然不止五百,但座位分散,團隊不一,很難協調統一還擊,有人喊敗者,有人喝倒彩,這些聲音規模大的也就百十來號人,反而令袁春波這五百來人的嘶喊聲佔了上風,響徹全場。
R國車迷中出現短暫停滯,然後發生輕微的騷動。
袁春波握掌成拳,直到身後聲音漸漸停止,他再次挑頭喊,「大同!滾犢子!」
「大同!滾犢子!」
北方的糙漢子們喊著自己的語言更為帶勁,個個面色凌厲氣沉丹田,吶喊聲響徹天空。
全場先是一靜,緊接著觀眾台上的華人群體爆發出一陣劇烈鬨笑,導致R國車迷更為騷亂,交頭接耳詢問對方車迷口號是何種意思。
劉青平不禁搖首失笑,身旁幾位體育總局來人則是懵在當場,顯然未能料到這場賽事這般毫無章法。
負責全場協調的安保並未上前阻攔。
兩位FAI派來的法官坐在總監控台中面色震怒勒令喝止,可惜的是他們的命令沒人去聽,另一位法官紀振翱則閉目喝茶神態自若。
宗塔望著涼亭下一張張青筋暴跳嘶吼著的面容,心中一震,朝著羅全琨重重點頭罷了,人就已經朝著檢修站內的F1座駕當中走出。
開始裝備。
而場內,在歡迎進行曲奏響時,雙方車迷都被勒令停止了對攻,羅全琨上前為袁春波等人發煙,笑道,「好嗓門!」
袁春波則抹了把汗,失笑說,「沒想到啊,一把年紀到了這場合還挺熱血的!」
眾人鬨笑。
——
原本昨日介紹過特邀嘉賓,今天本該省略這一環節,所以當歡迎進行曲奏響的時候場中響起一陣竊竊私語。
隨著解說員:「熱烈歡迎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趙啟光!趙司長親臨現場指導!」
看台上部分人群開始竊竊私語,例如昨日在熱帶雨林園區門前接受記者採訪的某F1營銷副總兼賽事點評專家孫亦,在忽聞體育總局司級幹部親臨后詫異不已。
「熱烈歡迎國家體育總局對外聯絡司程華!程司長主要負責我國重大涉外體育活動!歡迎程司長親臨現場指導觀賽!」
程華站起身面上含著矜持的笑容拍了拍巴掌,然後落座。
人群再次一陣熱議,早前筆杆子已經磨利的記者均是嗅到全新風向,國家若有大力扶持的風向,可不好再為抓新聞熱點而太過抨擊,他們當然清楚自己到底是誰的喉舌,該緊跟誰的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