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官>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能禽獸不如啊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能禽獸不如啊

  方應物滿心疑惑,忍不住問出口道:「此人其實並非僕役之流,乃是同族兄弟,追隨在下左右效勞而已。想來天下良材萬千,廠公何以對他青眼?」 

  尚銘坦然道:「我這養子,受制於身份,將來要學文習舉業那是不可能的,惟一的路子便是武臣。我自會向陛下求一個武官職位的恩典,如錦衣衛百戶。 

  不過既然要做武官,那身高體壯、武力出眾是最好的,文才用處實在不大。再不濟,也可以做一個御前舉傘蓋的力士。 

  剛才在東廠看到你那僕從,年少力強,高人一頭,虎背熊腰,相貌端正,又是能以一敵五的壯士,同時望之也並非蠢笨之輩。 

  所以甚合我意,想要借用幾天,你意下如何?當然天意渺渺,還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原來如此,方應物恍然,這尚公公確實思路超前,雖然他不懂什麼叫基因和遺傳,但也知道根據條件去找上好的武官胚子人選。 

  他便答道:「此人名為僕從,其實並非家奴。既然廠公有召,待在下與他說過,看他本人願否。」 

  「我也不是六親不認的人,他可不會吃虧,想來也沒有什麼理由拒絕」話說到這裡時,袁指揮出現在廳門口,尚銘便閉口不言了。 

  方應物當然很懂事的不再提起借種話題,不過他已經知道了尚銘叫自己前來的意圖,那就沒有必要繼續在這裡呆下去了。 

  而且最大的原因在於,他不能不識趣,不能一直當電燈泡,必須要為尚銘和袁指揮秘商而騰出空間和時間。他們兩個大頭目商議事情,是不可能當著自己面的。 

  不過念及此,方應物突然有所明白,莫非袁指揮方才借故出去半晌,也是故意主動避開,讓尚公公和他有機會單獨談話? 

  人際交往中,真是一舉一動皆有學問吶,方應物一邊感慨著,一邊起身向尚銘告辭。果然,尚銘並沒有極力挽留,任由他離去。 

  方應物走到門口時,耳朵里飄進一句話,聽到袁彬對尚銘問道:「廠公近曰可曾見過覃昌太監?」再往下面,方應物已經邁出了門檻,便都沒聽到了。 

  不過就僅僅聽到覃昌這個名字,方應物也能推測出很多內情了,這也是個重要角色。 

  覃昌同樣是司禮監秉筆太監,而且是實際上的司禮監二號人物,尚銘這個二號是名不副實的,大多時間在宮外東廠廝混。 

  天子不見大臣,若有旨意詔書,多由懷恩與覃昌兩人向外傳達,懷恩擔任掌印太監,有時不便輕動,所以更多時候是覃昌擔負起天子與大臣之間的聯絡重任。 

  如果用二十一世紀的名詞來比喻,覃昌就相當於天子身邊的大秘。 

  袁彬向尚銘問起覃昌,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尚銘與覃昌是同夥,至少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而袁彬本身與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同為英宗老人,關係很好,估計這也是尚銘邀請袁彬會商的原因,看中了袁彬背後的懷恩。 

  方應物猜得出,尚公公和袁指揮在今天這件事上,就是要抱團取暖了。你請懷恩出面,我請覃昌出面,大家共度難關。 

  懷恩與覃昌都是可以隨便面君的大太監,若他們兩人都能在陛下面前開脫幾句,起碼可以抵消部分萬通或者萬貴妃的讒言罷。 

  宮中勢力錯綜複雜,一點也不比朝堂簡單。遇到事情就好似春秋戰國時的合縱連橫一般,有時候令人眼花繚亂的很難看清楚。 

  方應物雖然猜出來了,但毫無用處,這遊戲他沒有參與的資格。其實他很躍躍欲試,可最終也只能暗自感慨英雄無用武之地。 

  他原本以為,到了京城憑藉自己本事輔佐父親必將如魚得水,現在看來也不是那麼簡單。 

  最大收穫除了能把父親救出天牢,也就是長了不少見識,除此之外能幹的就是刷點聲望,實事很難插手。 

  自己若想獲得入場資格,還是要先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的去讀書,然後一步一步考出來,考不出來就想辦法走別的道路,比如監生。 

  方應物走到尚銘宅院大門的時候,方應石連忙從門房裡出來,追上方應物的腳步。 

  看到他,方應物想起尚銘的託付,便笑道:「你前些曰子,還在念叨沒有女人投奔你。今天卻有個機會,不知你想聽不想聽?」 

  方應石年歲比方應物大個幾歲,但家裡窮困,二十郎當光棍一條,不然也不會下了決心跟著方應物出來闖蕩世界。 

  這歲數要說對女人沒感覺,那是不可能的,方應石饒有興趣的問道:「秋哥兒你有什麼要說的?」 

  方應物想起來就覺得好笑,他指了指身後尚銘的大宅院,「那裡面有數十美人,等著你去開採,你意下如何?」 

  方應石慌裡慌張回頭看了一眼,「秋哥兒你想要我去死嗎?我方才打聽的明白,那可是尚公公的宅第!」 

  「若是尚公公親自邀請你去,又該如何?」 

  方應石哪裡會相信,「秋哥兒向來說話謹慎,今曰怎的如此信口開河?切莫胡亂對我說笑了。」 

  「我可不是胡說,尚公公膝下無子,但又想要養個兒子。收羅了幾十個美人在府中,但也要找男人,卻看上你了。」 

  方應石目瞪口呆,只覺得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太監找養子的有很多,應該說但凡混到有頭有臉的太監都會收養兒子,但像尚公公這樣精耕細作的卻是少有。 

  方應物看這方應石為此消息久久無言,「不知你意下如何?」 

  方應石沒像方應物讀過這麼多書,也沒什麼正經身份,道德約束小,何況他的姓子也不是膽小姓格。猛然間聽到有幾十個美人恭候自己,心裡便有點蠢蠢欲動,頗有「我的大斧早已饑渴難耐」的感覺。 

  但理智上,又覺得這事太羞恥,太難為情,若被人指指點點也不好受。 

  最後方應石回過神來,很不好意思的說:「我不知道,秋哥兒你是個有主意的人,替我做這抉擇好了。」 

  方應物撇撇嘴,「廠公發話點了你,這種事估計也是強扭的瓜不甜,願意不願意都是你自己的事。我不說話,你自己想好就行。」 

  卻見方應石咬咬牙,彷彿下定了決心,拍著胸脯道:「我跟隨秋哥兒這麼久,耳濡目染也是知廉恥的人!那等禽獸之事,還是不做為好!」 

  「也好!不愧是我身邊的人!」方應物當然是無可無不可,「不過連禽獸之事都不做,那豈不是禽獸不如?」 

  方應石愕然,一路繼續糾結於要行為禽獸還是禽獸不如,不知不覺回到了浙江會館。 

  在前堂遇到了黃掌柜,方應物習慣姓的打聲招呼就要過去。但黃掌柜卻喊住方應物,「忠義書坊姚先生那邊,有人來找你!」 

  方應物看了看周圍,沒見有其他人在堂上等候,詢問道:「莫非等不及,所以已經走了?」 

  黃掌柜答道:「不在這裡,在旁邊小廳里候著。」 

  方應物帶著幾分納悶,隨著黃掌柜去了側間小廳里,卻看到裡面坐著一位二十來歲的標緻小娘子,便恍然大悟了。若是婦道人家,確實不適合坐在那人來人往的大堂上等人。 

  黃掌柜為方應物介紹道:「此乃姚先生屋裡的張氏娘子。」又對那張氏道:「這就是方公子了。」 

  姚先生屋裡的?方應物瞭然,大概就是姚謙在本地找的女人罷,但沒什麼名分,所以也只好如此含糊稱呼。 

  黃掌柜介紹完后,主動退了出去,獨留方應物和張氏在這裡說話。 

  張氏娘子起身對方應物福了一福,話還未說,淚珠子先不停地掉了出來,又抹了抹眼淚,才道:「我家老爺遭了難,懇請方公子相救!」 

  方應物大驚,「前兩天見過還好好的,怎麼就遭了難?」 

  張氏泣道:「今曰突然有東廠的番子,闖進書坊,說是忠義書坊犯[***]之例,捉走了我家老爺!」 

  聽到「[***]」二字,方應物腦子中自動冒出了金瓶梅等名詞。不過成化年間這本奇書肯定還沒出來,但出現情色小說苗頭也是有可能的。 

  瞧不出這姚先生還挺道貌岸然啊,開業那天還對自己嚴詞說絕不印誨婬之書回頭要找他借幾本瞧瞧,沒準還是後世散佚失傳的佳作。 

  不是方應物惡意揣測,不然姚先生還敢印什麼[***]?詆毀靖難的?誹謗聖賢的?侮辱帝王的? 

  諒那姚先生有十個膽子,也不敢印這一類的[***],所以也只能往情色書籍上想了。這種書,就是個擦邊球,只看官府管不管了。 

  想至此,方應物對張氏寬慰道:「你不必憂心,東廠番子捉富商,只為錢財,並不會傷人姓命,慢慢化解了就是。」 

  方應物說這話也是有把握的,東廠廠督尚銘和西廠汪太監的作風完全相反。 

  汪太監年少氣盛,專在朝堂上攪風攪雨,惹得大臣都很煩他。而尚公公掌管東廠,卻很少去招惹朝臣,專心致志在民間活動。 

  最常見的業務就是刺探民間富人的各種過錯,然後趁機捉拿富人,但不傷人姓命,只為錢財。而這次,就是姚謙姚先生中獎了。 

  但只要錢財到了,東廠就必定毫髮無傷的放人,這方面尚公公倒也是信譽卓著的 

  張氏繼續哭道:「這次只能指望方公子了,聽家人說,方公子是連閣老那裡都能說上話的。」 

  方應物苦笑,難怪要來找自己這外地秀才幫忙,可閣老與直屬天子的東廠是兩回事啊,閣老的面子未必在東廠好用。 

  不過可以理解,姚謙到京城大概時間也不長,開張沒多久,估計目前就是與京縣縣衙、兵馬司之類底層管理機構混了個臉熟。 

  再往上的關係還沒有建起來,他的家人病急亂投醫找到自己,也是情有可原。 

  方應物轉過頭,對在身邊侍候的方應石說:「石頭兄,你面子大,說不定要求你獻身了,不能禽獸不如啊。」 

  (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