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
這算是一個好消息吧,但艾倫威爾遜心知,指望三千五百公里射程的藍光導彈,還是不能對蘇聯產生威脅的,陸基導彈英國肯定不能放在自己的國土上,雖然那更近,可以威脅蘇聯歐洲部分的精華地區。
可同樣英國的抗打擊能力,和蘇聯不是一個級別,所以就算是有也不能部署在本土。
部署在其他地點,三千五百公里的射程就不夠了,如果部署在加里曼丹島,必須跨越整個東亞在能夠夠到蘇聯,這就要六千多公里的距離。再到蘇聯歐洲部分,所以藍光導彈的射程遠遠不夠,至少八千到一萬公里的射程才值得部署。
不過藍光導彈的彈體,用來發射衛星已經夠用了,作為監管火箭項目的高級專員,艾倫威爾遜馬上把這個想法通過行政命令,告知武麥拉發射場。
藍光導彈的變體為兩個方向,第一是增加射程,為陸基打擊做準備。第二個標準截然相反,要縮小藍光導彈的體積,這樣才能被安置在核潛艇當中。
電報中對此做了解釋,艾倫威爾遜也告知了妻子帕梅拉蒙巴頓,會過段時間去珀斯看她。
有孕在身的帕梅拉蒙巴頓沒閑著,在承接運營西澳大利亞水電系統的同時,因為帝汶島的油氣開採問題,正在和澳大利亞政府和西澳大利亞州政府,談及修建油氣管道,將帝汶島的油氣資源輸送到澳大利亞的事。
暫時雖然沒見面,夫妻二人卻時刻保持聯絡,互相督促,促進共同進步。
艾倫威爾遜勵志為英國打造一個,連接世界礦山和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密集地區的中轉站。從這一點來說,馬來亞殖民地是最合適的地方。
地利是馬來亞殖民地當前最顯著的優勢,也是唯一能夠利用上的優勢。
人口規模是不要想了,短期內馬來亞是不可能追上日本的,不過日本那破地方,丟了北海道對外依賴更加嚴重,算是一個利好消息。
人們能夠親身經歷的幸福感,用衣食住行四個字就能概括。這個一個人的活動息息相關,為什麼後世的日韓賬面數字很漂亮,日韓國民卻總覺得比歐洲的發達國家更疲憊。
就是因為本土資源貧乏,無法把衣食住行的成本壓下來。日本農業是一個拖後腿的存在,天價西瓜用來保護農民利益,同樣也需要日本公民買單。
日本的計程車相當貴,乃至於女拳盛行的時候,女人把男人為其打計程車作為是否愛她的標準,根源不就是日本沒有油氣資源么。
日本的毛病韓國幾乎都有,但是歐美卻沒這個毛病,歐洲有法國這個農業強國。
至於美國可是農業帝國的底子,美國在食物上別說日韓無法相比,比眾多總產量超過第二名一大截的中國價格還要低。
美國食物的便宜還是建立在大量浪費的基礎上,有這樣的底子,通脹百分之五就圖一樂。
通脹再翻兩倍,才和中國一樣,想要迫近日韓的食品價格,還得繼續通脹下去才行。
畢竟是號稱一個堪薩斯州能養活兩億人的國家,其他國家確實無法相比,日韓都算是幸福的,至少和埃及、沙特相比還算很幸福。
但是馬來亞殖民地的基礎條件卻可以讓類似食物的成本降下來,成為工業基地之後,唯一的短板就是衣食住行的行,只要發現油氣資源,這方面就不再有缺陷。
馬來亞殖民地的資源基礎決定,如果能和日本處在一個層次,生活肯定要比日本輕鬆。
一九五七年開工的西馬鐵路,在給白廳的報告當中,就是以基礎建設完結的名義上報的,艾倫威爾遜為白廳描繪了振奮的場面,本輪建設完畢,以後馬來亞殖民地等著收錢就行了。
「你讓我聯名和你倡議,吸收殖民地兵源組建作戰部隊?」斯康斯中將對上門的艾倫威爾遜表達驚訝,追問道,「你們前後兩任高級專員,不是一直反對以殖民地臣民建立作戰部隊么?」
這倒是沒錯,艾倫威爾遜以及前任高級專員傑拉德·愛德華,都反對吸收華人和馬來人組建作戰部隊,這是因為之前,經過日軍一番肆虐,英國的統治力度被衝垮了不少。
「現在不同了,將軍。」艾倫威爾遜擺出了靈活的態度,「全球各地的駐軍加在一起,讓英國不堪重負,我們才五千萬的人口,八十萬常備軍。隨著馬來亞殖民地的重要性提高,我們總不能增加駐軍吧。從哪去找人,更不要提剛剛還抽調了一些部隊去澳大利亞?」
「在這一輪的城建完成之後,吸收殖民地人口建立作戰部隊,已經成了必然選擇。我更願意在我的任內做成這件事,這是很重要的事,我不想把事情推給繼任者。」
艾倫威爾遜一臉的憂國憂民,「再者說,尼泊爾人用起來也不方便。有了華人和馬來亞為主的部隊,通過殖民政府負擔軍方費用,也更加說得過去了。」
有備而來的艾倫威爾遜,嘴巴不停一下就說出了眾多理由,負擔軍事責任是曾經英屬印度的責任,如果馬來亞不能做到,就談不上代替英屬印度。
當然時代不同了,當年英國需要的是海量的消耗品,那是為了維護英國的世界霸權。
現在世界霸權都丟了,馬來亞殖民地的軍事責任,是保護英國的既得利益。所以不用像是當初的英印軍團,建立幾十萬的常備軍隨時待命,馬來亞殖民地也沒這個人力。
「馬來人和華人各自建立一個師,兩個師總數為兩萬八千到三萬人規模。大概就可以緩解我們很大的防衛壓力了。可以使用二戰遺留的裝備。」艾倫威爾遜說出自己的想法。
「難道是不難。」斯康斯中將聽完之後,倒是鬆了一口氣,這個高級專員還是很克制的。正在盤算加上駐馬英軍的規模,應該算恰到好處。
就聽到艾倫威爾遜繼續道,「將軍,我說的是要建立裝甲師,並不是附屬的警察部隊。」
「你說什麼?」斯康斯中將大吃一驚,「艾倫,我不懂,你應該很明白這意味什麼。」
「當然明白,大英帝國在突發事件來臨時候依仗的重要力量。」艾倫威爾遜絲毫不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侃侃而談道,「我有我的道理,傾力培養對馬來亞的好處巨大,而隱患則可以清除。」
「你要知道一旦這樣的部隊反叛,會造成多大的破壞力。」斯康斯中將一臉的凝重,提醒艾倫威爾遜事情的嚴重性。
「馬來亞殖民地是沿海殖民地,馬來半島主要城市都在戰列艦的射程之內。陸軍是否強大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海空力量在我們手中,不會出現變故。」
「而且恰恰相反,經過戰後到現在的殖民地反抗運動,我們應該認識到。游擊戰才是讓我們警惕的作戰方式。所以附屬的警察部隊,平時進行低強度的軍事任務,一旦反叛反而會加大殖民地的風險。經受過嚴格作戰訓練的裝甲部隊,就隔絕了附屬警察部隊的那些習氣。」
艾倫威爾遜反而認為,用華人組成裝甲師和以馬來人組成海軍陸戰師,危險性更小。
這是經過歷史參照,以道光時期的清軍作為例子,英軍擊敗清軍是毋庸置疑的。
同樣英軍在同時期進攻阿富汗則全軍覆沒。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同在道光年間,清軍平定張格爾之亂,把壓住已經衰落阿富汗一頭的浩罕汗國,弄得如臨大敵。
英軍在阿富汗全軍覆沒,和清軍震懾比阿富汗強的浩罕汗國是同一時期。前後不過差了幾年時間,然後英軍對清軍的戰績是大勝。
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仔細分析了,英軍進攻阿富汗的時候,阿富汗正在內亂,浩罕汗國正在強勢的尾巴,比阿富汗要強大不少。
這樣可以認為。清軍在英軍的作戰舒適區,而中亞那些和平教國家,也在清軍的作戰舒適區,但是阿富汗的和平教徒不在英軍的作戰舒適區。
套在當前的時代,那就是游擊戰並不是駐馬英軍的舒適的作戰方式。
印尼對馬來亞的滲透,是英軍和荷蘭軍隊將近十萬的駐軍,才保證了印尼的滲透沒有效果。
這都已經比原本歷史駐馬英軍的戰績高出一個檔次了,原本的歷史四萬駐馬英軍,長期被千把人的印尼空降游擊隊耍的團團轉。
建立殖民地的裝甲作戰部隊,就算是反叛,英軍反而更加容易應對,英國軍隊又不是沒碰過裝甲戰,比坦克也是駐馬英軍多,旁邊還有戰列艦看著呢。
遠東聯合作戰司令部,斯康斯中將一直聽著白廳教育出來的專員長篇大論,最終認為這一套作戰舒適區的比喻有道理,「正規攻堅戰確實比神出鬼沒的游擊戰好對付。」
「將軍認可這一點,我總算是沒有白來。」嗓子快冒煙的艾倫威爾遜也沒客氣,直接在司令辦公室接了一杯水,讓乾澀的口腔降降溫,「這是法國留下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