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玩明> 第175章 明鏡是非(三十一)

第175章 明鏡是非(三十一)

  八月,秋高氣爽,靜養了數日的傅闈身子已經大好,就著這明媚的秋光,萬磊帶著全家一起出城圍獵,好不悠哉。本來,萬磊只想一家子十幾口人出去就行了,不過城防軍硬是要派人隨行保護,最後他只得把新選出來的准精忠衛的成員也帶上了,一行三十幾號人,也稱得上浩浩蕩蕩了。 

  其實,圍獵在北平城已經變成一種時尚。不只是萬磊一行,還有幾十支圍獵隊早早地出城了,他們的主要方向是東北方的燕山山麓,那裡靠近遼東林海,很多野曾南下覓食,它們自然就成了軍民們加餐的對象了。 

  而萬磊一行反其道而行之,直奔西南方,那裡與保定府交界,也有一些山麓,不過野獸不算太多,而萬磊此去除了狩獵之外,也是去視察銅礦山,看看有沒有開採的價值,如果豐礦且易於開採,就組織人力和軍隊前來開挖,運回北平城去煉銅。 

  萬磊外出了,北平城的事務自然就交給鐵鉉來處理,如今北平城最重要的工程就是修城牆。正是由於城牆多處破損嚴重,沐講禪師等人才能輕易地混入北平城中,而秋天已到,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馬養壯了,隨時都有可能南下打秋風,這就更該儘快把城牆修好。 

  一行人時而談笑風聲指點江山,時而狂奔賽馬,正午之前,就到了一座叫烏頭山的山前。由於順天府的百姓都進了城,這裡自然就是荒蕪一片,鮮有人跡,以前倒是有臨府的人出沒,不過北平軍在邊界上時時巡邏,他們也不敢再來。 

  山地荒蕪,自然就成了野獸的天堂,雖然數日前有人來掃過一趟,不過只是小規模的圍獵,大部分野獸還在。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對於這種圍獵活動,萬磊興趣頗高。 

  萬磊自然也想體驗一把現實版的奧特曼打小怪獸的幸福感,無奈他的箭術實在是太渣,二十米之外,十箭皆射不中一頭野豬,惹得周圍的人竊笑不已,最後趙雪兒實在是看不過眼了,把他拉到一邊,正兒八經地給他上了一堂箭術掃盲課。 

  其實射箭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這得靠長期的實踐,熟才能生巧,是不能速成的。當然,射箭也有一些最基本的要領,掌握了這些要領和小竅門,練習的效果就會好一些。 

  萬磊照著趙雪兒說的,騎在馬上追著一頭小鹿跑了幾百米,連射了十幾箭,終於在第十五箭的時候射中了鹿腹,雖然離直接命中心臟這個要求還差很遠,不過這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已經算是小有成就了,圍觀的人都紛紛過來祝賀。 

  射中一鹿,萬磊也算是有所獲了,再加上別人射到的野豬草兔土獐子,也算是收穫頗豐。眼看著日頭漸高,他就建議在一條小溪邊搞野炊吃燒烤。 

  在野外生存能力上,萬磊也算是個渣,連生火都不會,至於給野獸剝皮抽筋這種事就更不懂了,自然就懶得再獻醜,讓懂的人忙去了。他讓趙氏兄弟帶路,到數日前他們發現銅礦石的地方去進行採樣,好拿回去分析。 

  其實,銅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地殼和海洋中的金屬。銅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01%,在個別銅礦床中,銅的含量可以達到3%~5%。自然界中的銅,多數以化合物即銅礦物存在。銅礦物與其他礦物聚合成銅礦石,開採出來的銅礦石,經過選礦而成為含銅品位較高的銅精礦。 

  另外,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並用獲取的銅製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不過由於礦山中的銅含量普遍較低,開採困難,產量一直提不上去,所以才會被用來做成銅錢。 

  自然界中,含銅的礦物比較多見,大多具有鮮艷而引人注目的顏色,例如:金黃色的黃銅礦cufes2,鮮綠色的孔雀石cuco3·cu(oh)2或者cu2(oh)2co3,深藍色的石青2cuco3cu(oh)2等,把這些礦石在空氣中焙燒后形成氧化銅cuo,再用碳還原,就得到金屬銅。 

  由於純銅製成的器物太軟,易彎曲。古人發現把錫摻到銅里去,可以製成銅錫合金──青銅。另外,銅與金的合金,可製成各種飾物和器具,還有加入鋅做成的黃銅,總之運用範圍很廣。 

  銅在後世,被廣泛地應用於電氣、輕工、機械製造、建築工業、國防工業等領域,在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於鋁。而銅在電氣、電子工業中應用最廣、用量最大,佔總消費量一半以上。 

  另外,在化學工業中廣泛應用於製造真空器、蒸餾鍋、釀造鍋等。在國防工業中用以製造子彈、炮彈、槍炮零件等,每生產300萬發子彈,需用銅13-14噸。在建築工業中,用做各種管道、管道配件、裝飾器件等,總而言之,銅一種很重要的金屬。 

  銅如此重要,自然界中的銅分為自然銅、氧化銅礦和硫化銅礦。自然銅及氧化銅的儲量少,後世80%以上的銅是從硫化銅礦精鍊出來的,這種礦石含銅量極低,一般在2-3%左右,以現有的技術,要開採這種硫化銅很更費成本。 

  而現在煉銅的方法主要還是濕法,即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成可溶性的硫酸銅,再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早在漢朝時期,國人就用這種方法制銅了,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黃白》中就有「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的記載。 

  所謂的曾青,其實就是膽礬(cuso4·5h2o),膽礬溶液也叫膽水。當然,古人不知道硫酸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將硫化銅轉化為膽礬,這些所謂的膽水是從自然界收集到的,原料不足,生產方式落後,所以銅產量之低,可想而知。 

  除了濕法之外,明代還有用燒結塊鼓風爐熔煉銅的方法,不過運用不廣,主要還是用濕法。萬磊也曾打算建鼓風爐來溶煉,不過考慮到建造鼓風爐的成本高,順天府暫時無力承擔,所以暫時也採用濕法,畢竟濕法除了會浪費硫酸之外,設備要求很低。 

  「老大,就是這裡了。」趙全義把萬磊帶到離溪流不遠的一個小山谷,一指插有幾條木樁的所在,道。 

  萬磊抬眼看去,雖然植被很茂盛,不過隨處可見一些大小不一的黃色礦石,甚至還能看到一些綠色的鮮艷石頭。萬磊雖然並非見多識廣,不過一眼就認出這些綠石頭是孔雀石。 

  孔雀石也叫綠青、石綠,由於顏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點的綠色而獲得如此美麗的名字。孔雀石產於銅的硫化物礦床氧化帶,常與其它含銅礦物共生(藍銅礦、輝銅礦、赤銅礦、自然銅等)。 

  所以說,有孔雀石的銅礦床,一般都是易於開發和利用的,因為部分硫化銅已經被氧化過了,含硫量變低,部分轉化成了鹼式碳酸銅,這種礦物只要在空氣中煅燒,就能生成氧化銅,氧化銅溶於硫酸,就能做成膽礬,用用鐵還原出銅,過程簡單得很。 

  萬磊看了看四周,就對同行的赤心等小道說:「以這個山谷為中心,在一百米的範圍內挖洞,我們要看看地下的礦含量。」 

  在找礦上,眾小道已經手熟了,以前找鐵礦就是這麼乾的。萬磊這話剛落,他們就分成各組忙活去了,趙氏兄弟也眼巴巴地跟著過去,畢竟這個銅礦山是他們發現的,手上還有專利證書,如果證明有開發價值,他們什麼也不用干,就能分得百分之五的紅利。 

  「哥,吃烤肉了。」趙雪兒的聲音,萬磊轉身一看,就見她手舉著幾串野獐子肉,快步而來,遞給他一串,就問道:「怎麼樣,有戲嗎?那兩個傢伙沒騙你吧。」 

  「應該有戲,雖然不是什麼富礦,不過幾百噸的藏量應該有。」萬磊搓搓手,笑道。 

  「幾百噸?」趙雪兒一驚,差點沒被食物給嗆到,「那不是幾十萬斤?都做成銅錢,不就是幾億文?」 

  「幾億很多嗎?」萬磊聳聳肩,道:「一千文才一值一銀元,幾億才值幾十萬銀元而已,換算起來都不到一百萬兩銀子。而大明有幾千萬人口,分到每個人的手上不足十文,我還嫌少呢。」 

  「現在二兩銀子一石米,一百萬兩銀子就是五十萬石糧食了,咱們發財了。」趙雪兒還是兩眼冒光。 

  「得了吧,開產是要成本的,鑄錢也是要成本的。再說了,咱們這是私鑄的錢,二千文肯定換不來一石糧食,五千文能換來一石,我就滿足了。再刨去成本,這礦山很可能是虧本買賣。」萬磊的頭腦是清醒的,不會因為找到一點銅而腦袋發燒。 

  「掙不掙錢還是其次,重要的是能換回糧食,聽趙夫人說,趙老爺子為錢糧的事兒都快愁白頭了。」傅闈也過來了,還非常體貼地給萬磊帶了一壺水。 

  「先不說這些,咱們檢測完礦含量再說。」一說到錢糧,不只是趙鴻儒頭疼,萬磊也是頭疼,所以忙轉移話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