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提起善惡有報(1)
陳瑤轉過臉,看著窗外靜靜而深邃的夜空:“提起善惡有報,眾說紛紜,觀點各不相同,在科學沒有發展之前,古人比較重視因果,而現代相信因果的人卻越來越少,因為現代人隻相信科學,科學以外其他的東西都是迷信,都是過時的。 “縱觀曆史,有小人活的得意一時,也有君子死於時運不濟,現觀社會,似乎好人往往沒有好報,壞人卻是呼風喚雨;到底因果報應是真是假?難道是佛祖編出來嚇唬人的?難道是佛祖打妄語勸人行善的嗎?” “其實,我也有這個疑問……”張偉說:“總感覺善惡有報雖然符合大家的心理,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些不大可信……” “我們是凡夫俗子,凡夫沒有智慧,看的了一時,看不了一世,看得了今生,看不了來世……我給你講幾個例子吧,或許,你應該會得出一點東西。” 陳瑤說:“反麵的例子:我們眾人皆知的和珅,和珅在位時作惡多端,但是深受乾隆皇帝的寵幸,在位時久久不衰,一手遮天,貪汙的錢財相當於清王朝十年的財政收入,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厄運在他死前就頻頻眷顧他,被嘉慶帝抓捕抄家處死之前,家中出現了種種凶相,這些全被記錄在史料中: “中國嘉慶元年七月初七,被和珅視為掌上明珠的次子剛滿兩歲就夭折了,僅僅過了兩個月,和珅的弟弟四川總督和琳,又在軍中染上瘴氣身亡;和琳又是他官場上的一大支柱,突然暴亡,和珅格外悲痛,嘉慶二年,和珅的孫子也夭折了,嘉慶三年二月,和珅結發30年的妻子馮氏,也撒手而去,不到一年,他本人也成了泉下之鬼…… “和珅死後他的兒子在河北冀州找了一塊地草草的埋葬了和紳……和珅隻活了49歲,這個最為自信的、聰明蓋世、上可弄君、下可欺民的一代奸雄,生前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信因果報應,落得了連貧民百姓都遠遠不如的悲慘下場……再看看近代的,武藤蘭,陳冠希,飯島愛,還有靠性感闖天下的瑪麗什麽路,哪有一個好下場的?” 張偉凝神聽著。 “再給你說個正麵的例子,”陳瑤索性坐起來,靠在床頭:“中國24孝中第一大孝舜,自小就體現出他的與眾不同:後母對他相當殘酷,幾次想殺害於舜,未曾得逞,舜在家裏過的是豬狗不如的生活,但是,舜不但不記恨他的後母,反而常常檢點自己的過失,後母得病後,舜親自為後母煎藥、嚐藥,伺候的無微不至,麻木不仁的後母終於被舜帝的真誠和孝心感動。 “堯王聽說這個事之後不但把王位禪讓給了舜,還把自己是為掌上明珠的兩個女兒也許配給了舜,直到後來春秋時候的陳國都是舜的子孫後代…… “另一個是中國積功累德第一人—孔子,孔子本人在世的時候受到社會的尊敬就不用提了,其後代子孫到現超過兩百萬,涵蓋孔子家族整個傳承史的孔子世家譜,以延時之長、族係之明、纂輯之廣、核查之實、體例之備、保存之全,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最長家譜,從任何一代,都能上推至孔子。而且後代常常出聖人,到現在已經是七十七代傳人,香火不斷,被稱為天下第一家。 “今天全世界有30多億人口,為什麽天下最大的一家偏偏是孔聖人,不是別人呢,如果不是注定,那請你這個傻熊去問問彩票專家,這個幾率有多麽渺茫…… “中國積功累德第二人——範仲淹,自幼貧苦,勤學苦讀,為國為民,先憂後樂,官做到宰相,官祿相當豐厚,但是生活相當節儉,粗茶淡飯,俸祿全部供養父老鄉親,直到老年生活拮據,可是後代至今五十一世傳人,都是出身名門望族,代代顯赫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