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定鼎大明> 第三百三十七章 常延齡出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七章 常延齡出山

  朱由棟又看向常延齡道:“常將軍,你也想一想。弘光元年的時候,如果將軍能一直任職朝廷。而手裏又掌握一支勁旅,那麽當初弘光帝會不會在被田雄等人,挾持著去投降滿清?”


  朱由棟見常延齡陷入了思考,又道:“當初,朝廷為抗清議論紛紛的時候,史可法去守揚州。如果能有精通軍務的將領跟隨,那滿清能不能迅速的攻破了揚州?從而導致了江北防線被破,滿清大軍兵臨城下?”


  常延齡道:“這能怪我們嗎?那是當時朝堂之上,群臣爭吵不斷。關於朝廷是否聯虜剿寇,朝廷根本就不能定奪。我就算是有兵在手,又能怎樣?朝廷如此搖擺不定,根本就沒有主事之人站出來。就算有勁旅在手,不能定出明確的方案,恐怕也於事無補。”


  朱由棟打斷道:“常將軍你錯了,朝廷爭吵是朝廷的事,那是朝中大臣們的事情。將軍身為武將,該做什麽?難道不該考慮的是,有敵來犯,自己該如何禦敵嗎?不管來的是寇,是賊,還是虜。隻要敢犯我國土,必殺之,隻要敢擄我臣民,必誅之。這才是一個將軍,該去考慮的事情。”


  汪士榮頓時精神一振道:“殿下說的有理,好一個必殺之,必誅之。如果天下將領都是時刻的如此準備,又何愁天下不平,何愁天下有敵來犯。”胡星卿看了朱由棟一眼,道:“殿下這樣說,豈不是讓將領獨自決斷,難道不會讓將領擁兵自重嗎?”


  朱由棟道:“我了防止將領用兵自重,我們連外族都可以不防嗎?自宋朝一來,朝廷就不但的削減武將地位。為的就是提防武將擁兵自重。可結果呢?北宋有靖康之恥,南宋最後崖山亡國。”


  朱由棟若有所思道:“我大明以驅逐暴元,重塑中華立國。太祖成祖都立足文臣治國,然後五軍都督府練兵和統兵。兵部調令,勳臣出戰。但是經過宣宗以後,所有兵事盡歸文臣,武將再無擁兵自重之嫌。可國朝的戰事也就一落千丈,再無任何可圈可點之處。”


  朱由棟心痛的道:“蒙古犯邊,幾次躍馬京師。後來遼東滿洲韃虜叛亂,大明更是束手無策。為了平遼,越平越糟,最後平道北京城下。甚至讓滿洲人入關,丟掉了大明的江山。這就是提防的結果?”


  胡星卿道:“殿下的話有些偏頗了,如果放任這些將領領兵。自甲申之變以後,各地將領,軍鎮。幾乎無人聽從朝廷調令了。這難道不能說明武將領兵之害嗎?”朱由棟道:“我今天不是來討論武將領兵之害的,我想說的武將領兵之責。”


  常延齡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武


  將領兵是為保家國。就算朝廷軍令沒出,但是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敵人踐踏大明的子民,任意在朝廷的土地上為非作歹。”林壯道:“對,如果一個將領這都做不到,那還領什麽兵,打什麽仗啊。不如回家去,帶孩子去。”


  朱由棟道:“常將軍,你既然明白,那就跟我一起回去吧。再說了,大明三百年的勳臣,不能沒有能領兵的人。南京的那些人,早就來找過我,想要讓我回複他們的爵位。但是我沒有同意,全部都拒絕了。”


  大明的爵位,崇禎以前,要獲得是很難的。但是對於開國和靖南封賞的那些世襲爵位,卻又十分大方。就算之前犯事被廢除了爵位,後人也能在朝廷裏混個賞爵,而且是世襲的。所以,這些人來找朱由棟討還爵位,也是很正常的。


  現在朱由棟卻說他拒絕了,當即胡星卿和常延齡都不解的看著朱由棟。朱由棟道:“不管大明能不能光複,都不會輕易的將爵位還給他們。大明動蕩這幾十年,無數的忠臣良將,為了大明捐軀赴難,他們都沒有得到爵位。這些人整天紙醉金迷,花天酒地,憑什麽輕易的就得到爵位。對那些為大明死難的人,何其公平?”


  朱由棟又看了看林壯,道:“同樣,對於如今還在為大明複興,拚殺流血的人,也不公平。何況,自從崇禎皇帝於北京殉國後,天下爵位如同廢銅爛鐵,一文不值。也是時候,該整頓一下朝廷的爵位了。”


  朱由棟意味深長的道:“所以,對於爵位的封賞,入境我複明軍中,沒有一人封爵。就連之前永曆朝廷,以及各個監國敕封的爵位,在我複明軍中,也一律不能作數。”


  林壯不但的點頭,表示朱由棟說的是真的。朱由棟繼續道:“雖然不承認,但是將領之間相互稱謂,並不禁止。就連朝廷封賞的晉王李定國,臨國公李來亨,鞏昌王白文選等人,我都還沒有正式的給與封號。”


  常延齡道:“殿下由此考慮,也無可厚非。既然殿下決心拒絕,不還給他們爵位就是了。”朱由棟道:“雖然沒有還給他們,但也不能完全杜絕了勳臣們,再次獲得爵位。我跟他們說了,想要爵位,自己去軍中爭去。”


  說到這裏,朱由棟又看向常延齡道:“他們來請求發還爵位,我是拒絕了。但是我大明三百年的勳貴,也不能如此全部給廢了。那天下人該如何說我,所以我讓將軍出來領軍。將來也不至於,讓三百年的勳臣,無一保留。”


  見常延齡要推遲,朱由棟忙道:“當然也不是讓將軍隻頂一個空的爵號,那樣也沒有意義。但是想要給你


  實打實的爵位,又名不正,言不順。所以讓將軍領軍,一是為了表彰將軍不降滿清的忠義之舉,也是為將軍賢行正名。”


  常延齡知道,朱由棟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也不容自己在推遲了。常延齡的妻子聽了半天,也道:“夫君,你我兩家都是世代忠良。但是當年,不少人都走錯了路。殿下也是要告訴頭天下人,大明依然有無數的忠臣。”


  朱由棟道:“夫人說的對,天下的忠臣,不是隻有販夫走卒,士子鄉紳。我大明的朝堂文武,勳臣故舊也有忠良。有這些人在,大明就亡不了,也敗不了。天下的人才會對大明有信心,也就是民心所向了。”


  常延齡道:“既然殿下如此說,我也就不再推遲了。隻是如今天下變化,我怕能力淺薄,到時候,壞了大事。”朱由棟道:“你放心,天下人,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將軍,也沒有隻敗不勝的人。我們就是要有百折不撓的性子,才能驅除韃虜,再造中華。”


  常延齡答應了朱由棟的要求,朱由棟又看向胡星卿。胡星卿忙道:“殿下不要看我,我這些年已經閑散管了。不過殿下放心,我依然會,繼續走訪天下歸隱的人。說服他們出來,助殿下共同光複大明。”


  胡星卿又接著道:“殿下放心,我本來就是各處聯絡,希望大明還能光複的一天。我這裏就有幾處義軍,如果殿下要領兵前往,或許能接應殿下。”朱由棟一聽,頓時大喜,道:“我們的大軍,來了江南之後。正愁沒有熟悉地方的人能接應我們,胡先生能提供這些人,真是感激不盡啊。”


  胡星卿謙虛了一下,道:“桐城的方澄之,雖然已經歸隱,但是在當地也有一些義軍有聯絡。”林壯道:“桐城?我們在那裏的時候,沒有聽說有義軍啊?”朱由棟道:“我們當時行軍匆忙,一定是沒有來得及聯係到我們,你給劉震傳個消息,讓他和周昌都仔細的去打聽一下。”


  林壯道:“好,我這就傳令給他們二人。”朱由棟這才轉過來到:“胡先生,既然你有了去處,我也就不強行拉著你。將來,大明有光複的一天,朝廷不會忘記先生的功勞。大明的百姓,天下的漢人都不會忘記先生的心血。”


  胡星卿淡然一笑道:“等哪一天到了再說吧。”然後對著常延齡道:“你終於能再次領軍殺敵,一展心中抱負。希望大明能早日光複,大明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難。”


  胡星卿依然是獨自離去的,朱由棟想讓軍情司的人幫助他,可是他沒有答應。在胡星卿離開後,朱由棟和常延齡,也就要準備啟程了。但是他們依然不是回

  南京,而是要去蘇州。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朱由棟等人去蘇州不是為了逛風景的。而是有一個人在蘇州,朱由棟必須要去。昨晚胡星卿舉薦各地人才的時候,聽說朱由棟正愁找不到熟練的工匠,不能為大軍打造火器。


  胡星卿便舉薦了蘇州人孫雲球,據說是個機械能手,尤其是對光的工具打造,更是江南一絕。朱由棟聽說還有這號人,當然不能錯過了。等胡星卿離開後,便帶著常延齡一起趕往蘇州。本來是想讓常延齡留下妻子在這裏,等眾人返回再來接去南京。


  但十幾年的百姓生活,已經讓常延齡適應了,夫唱婦隨的平淡農家生活。朱由棟隻好讓常延齡的妻子,與眾人一起趕往蘇州。有了家眷在,當然不能在人人騎馬,如此行進的速度也就慢了下來。


  好在朱由棟等人,現在也不趕時間。於是由著眾人,幾乎是用遊山玩水的速度趕往蘇州。由於朱國治在南直隸地麵上,正加緊的追欠。所以一路上,看見了幾起家破人亡的戲碼。


  常延齡對朱由棟道:“殿下,大明光複本來是見好事,可是卻用了朱國治這樣的官。現在還在南直隸的地方上,如此為非作歹,怕是影響大明的威嚴啊。何不將他殺了以正國法,也能平息民憤。”


  朱由棟心裏道:“你說的輕鬆,我殺了他,誰去給我撈銀子。江南的這些士紳,以前逃稅漏稅,還的大明自己窮死,他們倒是風花雪月,花天酒地。一點都不顧及朝廷的難處,滿清一來,紛紛投降。最後還是滿清要求剃發易服,傷了他們的利益,才紛紛起來反抗滿清。這仇還沒報呢,怎麽能算了。”


  但朱由棟麵上笑道:“大明現在還有威嚴嗎?如果有,他們怎麽會爭先恐後的投降了滿清呢?沒事,他們能為大清交上足夠的稅收,也就能為大明出一份力。何況現在正是大明光複的緊要關頭,大明將來是會記住他們的功勞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