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定鼎大明> 第三百二十二章 虛偽的査繼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二章 虛偽的査繼佐

  朱由棟道:“其實火器的事情,我一直就想重視。但是我們之前,根本就沒有那麽多的工匠。就算勉強的多招一些工匠,但是他們也沒喲那個技術能造出火器來。”


  然後,朱由棟有些不甘的道:“在重慶的時候,好不容易有張煌言見過一些精良的火器。但是也沒有時間給他,讓他造出更好的火器。其實根本原因,還是精通打造火器的工匠太少的緣故。”


  朱由棟剛說完,一旁的柳如是驚聲道:“張煌言?他去了四川?”柳如是這一驚,便忘了改變聲音,大帳裏頓時傳出了她清脆的女聲。朱由棟和周大柱都猛的轉過頭,看向柳如是。


  柳如是知道張煌言,倒不是像結識錢謙益等人,個個都是風花雪月的高手。柳如是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去年鄭成功和張煌言要來攻打南京。錢謙益便積極的響應鄭成功,還資助了不少的錢財。所以柳如是才對張煌言都十分熟悉,後來鄭成功獨自退走。


  留下了張煌言孤立無援的在蕪湖一帶,根本就無法從長江退出去。錢謙益還多方打聽,想要接應張煌言。誰知道現在聽到張煌言的消息,他卻去了四川,不由的叫出了聲來。


  柳如是見兩人都看向自己,頓時有些不自然了。朱由棟雖然驚奇怎麽來了個女的,但還是道:“是啊,玄著當時兵敗後,陰差陽錯之下,去了四川。如今正出任大明的華蓋殿大學士,工部尚書。”


  査繼佐當然聽過張煌言的名字,當初他們還一起擁立了魯王監國。隻是魯王兵敗後,他選擇了回鄉隱居,而張煌言則選擇了繼續領兵抗清。現在聽見張煌言的消息,他已經是大學士,還是工部尚書。


  査繼佐頓時心裏一陣酸楚,有些不甘的嘲諷道:“真是明珠暗投,蒼水乃是精通兵務之人,居然讓他去主持工部。哎,如此朝廷,當真是昏庸不明,忠臣不得誌啊。”


  朱由棟頓時皺下了眉頭,道:“你是何人?不知道怎麽稱呼?”査繼佐當即將頭一昂道:“如此昏庸的朝廷,我不屑於同流合汙。就算是再組建朝廷,也不過是烏煙瘴氣,奸佞當朝。我入這樣的朝廷,豈不是汙我一世英明,一生忠義?”


  周大柱頓時大怒,道:“哪裏跑來的野狗,在這裏狂吠。看我不打斷你的狗腿,將你一嘴狗牙全部拔掉。”說著就大吼這讓外麵的複明軍,進來將査繼佐拖出去打死。


  汪士榮和冒襄頓時都大驚,誰也沒想到査繼佐居然突然發難。汪士榮忙道:“殿下息怒,這位是號稱查伊璜的伊璜先生。他不是有心的,他是無心之語?”然後就拉住査繼

  佐道:“伊璜先生,快別說了。殿下能空手於草莽之中,打下這大好的江山,怎麽會有什麽朝廷昏庸之事。”


  同來的柳如是和錢孫蕊也頓時臉色煞白,甚至還有些後悔,怎麽跟這一號人同來了。經他這麽一鬧,錢謙益的病還要不要治?等把朱由棟徹底得罪了,到時候,錢謙益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就在兩人焦急的時候,朱由棟看了査繼佐一眼,道:“查伊璜,這人很了不起嗎?”然後向負責軍情的林壯問道:“林壯,這人為大明做過什麽?他是領軍抗擊滿清了還是策反了哪些清軍將領?”


  林壯道:“回殿下,查伊璜,名叫査繼佐,崇禎六年的舉人。之後再沒有取得功名,一直在家鄉教書講學。到滿清南下的時候,聽說魯王於紹興監國,便去投奔想要效力,被魯監國任命為兵部主事,後來遷升為兵部職方司郎中。”


  査繼佐聽見林壯,把自己的生平說的分毫不差,心裏不由的有些驚訝。但是聽見在說自己為大明出了什麽力,做了什麽事。頓時又覺得自己無比自豪和風光,這可是自己在立身大明資本啊。


  朱由棟聽完,隻是淡淡的道:“這麽說來,也算是平平無奇了。那他有沒有什麽功勞?”林壯想了一下道:“具體到沒有什麽出彩的功勞,隻是聽說在魯王監國的時候,聯絡了一些地方義軍抗清。據說是多有斬獲,但魯王政權並沒有表彰,也沒有具體的記載。”


  査繼佐見林壯將自己的功勞全部抹去,頓時怒道:“胡說八道,當時要是監國殿下聽從我的建議,聯絡太湖等地的義軍。然後讓大軍西征,定能將清軍擋在蘇鬆一帶。還可以伺機攻打南京。可惜當時朝廷上,隻知道爭權奪利,根本就無心抗清,最後隻能落得兵敗覆滅的結果。”


  朱由棟笑道:“伺機攻打南京?我記得魯王監國的時候,很是攻打了幾次杭州吧。連杭州都打不下來,當時清軍在江南,是大將雲集,還有多鐸親自帶領大軍在江南。你哪來的底氣說能攻打南京?”


  “我……。”査繼佐確實沒有底氣,當時也不過是一個想法而已,就算聯絡了一些民間義軍。但他們自保都成問題,那裏又能反攻南京。汪士榮道:“殿下也不能這樣說,難道因為沒有希望,我們就不去反攻嗎?”


  朱由棟看了汪士榮一眼,汪士榮忙道:“學生汪士榮,過往沒有什麽功勞,不過是到處遊蕩罷了。”朱由棟見汪士榮自己介紹後,便道:“不是沒有希望就不反攻,而是不能把沒有做的事情,當成自己的功勞。如今天下還在滿清手裏,我們能把光複


  天下的功勞歸為自己的嗎?”


  “這,這當然不能。都還沒光複,怎麽能與功勞呢?”汪士榮有些尷尬的道。朱由棟又對査繼佐道:“既然沒有反攻南京,說明你的想法在當時就不現實。你卻把這樣的功勞擅自歸為自己的,這樣的行為不無恥嗎?你又什麽臉麵沾沾自喜?”


  査繼佐頓時被朱由棟說的有些掛不住了,當即道:“這都是當時魯王不聽忠言,寵信奸佞,才導致抗清失敗。如果當時魯王聽從我的建議,也不至於最後逃亡海上。”說完,査繼佐雙眼一瞪的看著朱由棟,一副都是魯王昏聵,我無錯的姿態。


  朱由棟搖了搖頭,道:“你還真會推卸責任。那我問你,當初擁立魯王監國的是誰?”一旁的冒襄道:“當時擁立魯王殿下的有錢肅樂、張煌言、方國安、張國維等人。”


  見朱由棟看過來,冒襄忙道:“啟稟監國殿下,草民冒襄,能見大明重現中興之態,心中不勝歡喜。”朱由棟疑惑的看向林壯。林壯忙道:“冒襄,字辟疆。在江南有四公子美稱,與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齊名。但幾次鄉試都不曾中榜,僅有兩次名列副榜。”


  冒襄聽見說起自己的生平,有聽見林壯直接說出自己沒有中過舉,頓時羞愧萬分。忙道:“學生才疏學淺,未能入考官的慧眼。”林壯繼續道:“四人之中,陳貞慧一直隱於鄉野,於永曆十年病死。侯朝宗降清,為滿清出謀,迫害了山東榆園義軍。後不久返回江南,於永曆八年病死。方以智在滿清南下後,避世為僧。就連永曆朝廷多次征召也沒有應征。”


  然後林壯看了看冒襄,道:“冒襄同樣也隱歸鄉野,但他收養了很多抗清義士的遺孤。”朱由棟看了一眼,道:“看你的樣子也不富裕啊,居然還養這麽多人?”冒襄道:“學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我有盡自己的一份力,讓這些忠臣義士不至於絕後。”


  朱由棟點了點頭,道:“你又這一分心,就已經比那些整天空談的人好很多了。如今我們光複了南京,你就帶著你收養的那些遺孤,都來南京。朝廷供養,你來教導他們讀書。”


  冒襄頓時大喜道:“多些殿下,我帶那些孩子多謝殿下了。”朱由棟道:“這不算什麽,他們為大明盡忠,我們不能讓忠臣絕後啊。”査繼佐在一邊冷哼一聲,道:“假仁假義,不過是裝模作樣罷了。”


  “嗬”朱由棟算是看出來了,這査繼佐根本就是一噴子。隻要是皇帝或者比他好的人做的事,他怎麽都能給你曲解了。朱由棟道:“嗬嗬,假仁假義也好,裝模作樣也罷。


  想你這樣一事無成的人,大明用不起。”


  冒襄忙求情道:“殿下誤會了,伊璜先生,對大明也是忠心耿耿。滿清南下後,伊璜先生毅然赴紹興抗清,隻是後來兵敗無奈才退隱講學的。”這時林壯道:“我突然想起來了,前日有湖州知府陳永命,舉報說査繼佐於上月,向當時還是清廷的湖州府衙舉報。湖州莊廷鑨私自修訂明史,還大量采用大明年號。”


  査繼佐頓時怒道:“胡說,老夫怎麽會做出如此低賤的事來?定是湖州知府誣陷我,當時是他想要殘害莊廷鑨等人,這於我何幹?”


  林壯道:“他陷害你?那你為什麽去嘉興,還去了田雄的軍中?難道不是因為,吳之榮想要告發你,說被刻錄在明史的校閱其中,參與了編撰校閱嗎?嗬嗬嗬,讓你去田雄軍中避難,還是陳永命給你出的主意,現在你居然直接將他出賣了。”


  “我”査繼佐一時想不出怎麽來辯解。見査繼佐一副慌張的樣子,林壯譏笑道:“其實根本就不是陳永命舉報的你,而是歸安知縣吳之榮,在投降我複明軍後,想要討好苟興旺將軍。”


  林壯陰森森的道:“他故意說出你舉報莊廷鑨修明史一案,就是當初陳永命護著你,他在滿清那裏告不了你,如今又來大明告你。可憐陳永命為了幫你脫罪,還故意說出你是校閱中人,說你參與編撰,對於大明來說是有功的。”


  麵對林壯突然說出的事情,査繼佐也驚呆了,後悔自己沉不住氣。但麵對這樣的情況,誰能說的清楚?林壯一臉歎惜的道:“我不過是故意試你一試,可憐陳永命,不顧自己的前程和性命,在明清兩朝救你。可是你呢?你卻毫不猶豫的誣陷他,還說他保你隻是為了獨吞舉報的功勞。”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