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榮麵對楊明遇的怒火,一點都不害怕道:“將軍一定是聽錯了,我說的是有辦法解決將軍的難題,並沒有說能將百姓遷出城去啊。”汪士榮見楊明遇有些不耐煩,當即道:“其實將軍並不需要將百姓全部前出城去,隻需要將百姓遷到吳江城的西門,給將軍留出大戰的地方就好了。”
楊明遇道:“真是書生之見,戰場之事,其實兒戲。如果不讓百姓出城,到時候百姓一旦亂起來,誰能控製的住?我們是複明軍,不是像清軍一樣,隨意殺害百姓事,我們不做。”汪士榮訕笑道:“將軍說笑了,我汪士榮也是漢人,怎麽會做那樣的事情。好了,先不說這些了。”
說著,汪士榮就找了一張椅子坐下,然後一副高人的樣子道:“我看將軍想將城裏的百姓,全部遷出城去,一定是想在整理伏擊清軍。但將軍有沒有想過,你的士兵真的能扮成百姓嗎?清軍就一定看不出來?”
“這.……。”麵對汪士榮的話,楊明遇也一時回答不出來。讓複明軍扮成百姓,還真不一定能瞞過清軍。楊明遇見汪士榮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當即道:“那先生有什麽良策?”汪士榮道:“良策到不算,隻是動靜小一些,不需要大費幹戈。百姓也不用出城,留在城裏也無妨。”
楊明遇搖頭道:“這恐怕不行,如果讓這些百姓留在城裏。到時候兩軍交戰,刀槍無眼,百姓恐怕會死傷慘重。”汪士榮道:“將軍,兩軍交戰哪裏會不死人的?但如果死上一些人,能讓大軍得勝。那就算死一些人,又有什麽問題呢?”
見楊明遇依然不是很願意,汪士榮道:“將軍可知道,如果隻讓軍士扮做百姓。一旦清軍看出端倪來,將軍想要伏擊清軍的計劃可就敗露了。那個時候,將軍手下的士兵,難道就不會死傷嗎?”
楊明遇之前不過是顧忌朱由棟的軍令,不願意背上擾民的官司。如今聽見汪士榮的分析,考慮自己的軍功,心裏也就沒有顧慮。何況楊明遇之前也是清軍的將領,本來對百姓的死傷就不太在意。
而汪士榮也說的有理,打仗哪裏能夠不死人的。楊明遇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一旦自己不能及時的打敗清軍,也就不能在返回蘇州去和馬寶爭功了。對於這樣的損失,楊明遇也就有些不甘心了。
當即楊明遇道:“百姓留在城裏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百姓亂跑,衝散了我們的軍隊,可就得不償失了。你有什麽辦法,讓百姓不至於被清軍衝散,讓他們不亂跑嗎?”
汪士榮道:“將軍不必擔憂,我們隻是留下少量的百姓在城牆附近,
然後將軍隊散入百姓家裏。其他所有的百姓,就讓他們去城西一帶,這樣也就不用在多費心思搬遷百姓了。”
楊明遇頓時大喜道:“好,就這麽辦,既然不用出城,相信百姓也不會又太大的抵觸。留在東門的百姓少了,到時候也不會與太多的百姓傷亡。就算他們被清軍嚇的亂跑,也不會影響我們大軍的行動。”
汪士榮道:“將軍放心,到時候肯定不會有多少百姓傷亡。他們也不傻,會在那裏等這清兵來砍殺他們。顧忌當清軍出現的時候,不用將軍通知,他們自己都會快速的逃走了。”
楊明遇一愣,道:“這恐怕不行,如果清兵還沒進城,城裏的百姓全都跑光了。這不是讓清軍起疑心嗎?我看還是要讓一些將士扮成百姓,在城裏走動好些。到時候,對清軍發起突襲,也能盡快大亂清兵的隊伍。”
汪士榮搖搖頭道:“將軍,你這就不懂了。在這江南之地,已經有十幾年沒有大量的清兵過境了。如果百姓見了清兵不跑,這才讓人起疑心呢。如果百姓見了清兵就跑,清軍心裏一定不會懷疑的。”
見楊明遇依然擔心,汪士榮便道:“將軍放心,這些年清兵在江南威風慣了。除了去年延平王給他們了一些教訓,他們一直不把明軍放在眼裏。就算真的發現了將軍的隊伍,他們也不會太過在意的。”
楊明遇當然知道清軍的想法,當初他何嚐有不是這樣想的呢?但是現在朱由棟一直在強調軍紀,所以讓楊明遇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做起事來,感覺有些束手束腳的。現在汪士榮的勸說下,楊明遇心裏爭功的心思也越發明顯,當然不會再去顧忌百姓死活了。
就在楊明遇和汪士榮說話的時候,派去前麵打探情況的斥候回來了。那人對楊明遇說道:“將軍,在吳江城以東,十裏處已經發現清軍了,估計有五千左右。領軍的是浙江提督田雄,來的軍隊也是浙江的清軍。”
楊明遇一愣道:“怎麽會是浙江的提督?”斥候還沒說話,汪士榮卻道:“將軍有所不知,自從去年延平王攻打南京後。清廷為了加強南京一帶的防禦,不光是在京口駐軍。更是讓浙江的軍隊,也往長江口偏移不少。”
楊明遇道:“就算如此,也不會讓浙江的提督駐防啊。”汪士榮笑了一下道:“將軍說的對,本來是輪不到他一個提督來駐防的。但是聽說朝裏有人彈劾田雄,說他任內丟失城池,嚇的田雄就隻好親自來駐防了。”
楊明遇一聽,頓時有些為難道:“這可不好辦了,當初以為浙江的清軍,隻會是嘉興的守軍。
想來去蘇州救援的軍隊,不會超過三年人。這次來的不光是浙江提督,還有五千軍隊,想要殲滅這五千清軍,恐怕不太容易啊。”
汪士榮道:“這恐怕還不是最主要的,浙江的清軍,時常於延平王的軍隊作戰。所以他們的戰力還是不容小覷的,而且軍中的火器十分普遍。如果沒有強力的突擊軍隊,恐怕很難衝破他們的軍陣。所以將軍還要早做準備才是,免得到時候措手不及。”
楊明遇之前雖然也接觸過火器,但是明軍的火器,在大戰中根本就沒有起到作用。李定國的軍隊,相對火器普及率也很高,但是也被清軍打的潰不成軍。所以在普遍的清軍裏麵,並不認為火器有什麽可怕的。加上清廷有意的弱化火器的威力,突出滿洲騎射的厲害。所以在當時的清軍綠營裏麵,依然大多是刀槍為主。
能以火器為主的軍隊,就隻有滿清的平南,定南和靖南三藩了。就連同是藩王的吳三桂,部下也隻有一部分的軍隊是裝備火器。後來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被李定國給逼死後。定南藩的部下,就被滿清給整編城裏漢八旗。然後也大部分也拋棄了火器,改用刀槍。
自從楊明遇投降複明軍後,複明軍由於自身的技術問題,火器也一直沒有得到太大的發展,當然也就不能大量的裝備火器。所以現在複明軍也跟其他清軍一樣,注重的是刀槍陣型。
現在複明軍中,雖然也有火器,但是並不能形成戰力。僅僅隻有朱由棟的親衛軍,裝配的火器比較多。其他軍隊,能有的火器,也都是一些小型的佛郎機炮。
就算是如此,還是有些軍隊嫌棄大炮搬運不便。而且現在複明軍。又不再強行征召民夫,來搬運輜重。所有的輜重,都要複明軍自己運送。加上複明軍又時常急行軍,願意帶著大炮的軍隊就更少了。
現在聽說浙江過來的軍隊,火器十分普及,楊明遇卻不是很擔心。見楊明遇不太在意,汪士榮提醒道:“將軍,可不要小看了這些火器。我大明的名臣畢懋康,曾有言,‘夷狄所畏中華者,火器也’。火器能用之有方,可勝刀槍十倍之。”
楊明遇卻不肯相信,道:“這不過是書生們的誇大之詞,如果真有如此厲害,那我大明怎麽屢敗於八旗。如今這大明的江山,還讓滿洲韃子給占了去。你再看看我複明軍現在,憑著手裏的刀槍,依然打下了幾省之地。”
汪士榮見楊明遇始終不相信,還要再說。楊明遇卻道:“好了現在不說這些,我們現在是要趕緊布置伏兵。否則等清軍趕到了,我們可就來不及了。”汪士榮道:“
這不難,將軍想怎麽伏擊清軍呢?”
楊明遇道:“當然是將大軍藏於城內,等清軍進城後,在將其圍住擊殺。”汪士榮搖頭都:“將軍,如果你真的這樣做的話,恐怕將軍並不能將清軍打敗。就算能僥幸將清軍打敗,估計將軍的這五千將士也會傷亡慘重。”
楊明遇不信,道:“那我該怎麽辦?你也太過誇大火器的威力了,清軍在我們伏擊之下,還能重創我軍?這還是清軍嗎?我複明軍自成軍以後,攻打五千規模以上的清軍,可不止一次。當初在雲南,響水關大戰,清軍滿洲八旗也有兩萬大軍。昆明之戰,清軍的滿漢大軍,更是接近五萬,還有不下十萬降兵。”
楊明遇越說越興奮,神氣的道:“就是最近的武昌大戰,當時的武昌清軍,也接近十萬。他們也沒見有什麽過人之處,就戰力來說,就滿洲八旗是要強一些。單單各地綠營和各地督撫標營,不過是充些數量罷了。”
汪士榮對複明軍的戰力並不是很了解,但光聽楊明遇說的這些,還是比較驚訝的。沒想到突然冒出來的這支軍隊,有如此輝煌的戰績。之前還以為是一些被打散的明軍,趁清軍兵力空虛的時候,突襲了吳江縣城。
嘴裏虛張聲勢的攻打蘇州,不過是引來清軍圍剿,然後在吳江偷襲清軍。如此也就能壯大明軍的聲勢。然後乘勢在江南奪取幾座城池。
楊明遇見汪士榮一副驚訝的樣子,更加得意的道:“好了,現在我也不和你多說了,你剛才的提議很好。百姓全部遷去城西就好了,大軍就埋伏在城裏。”然後轉身對親兵道:“你去傳令,通知縣令,讓他不用再讓百姓出城,隻要將百姓集結去城西就可以了。”
然後又對鍾樂道:“你現在就去,組織軍隊,在城東一帶的百姓家裏隱藏起來。等清軍進城後,聽號令出擊,務必要第一時間衝垮清軍的陣型。”鍾樂立即道:“將軍放心,卑職這就去準備,保證不讓清軍結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