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要做首輔> 第992章 大難臨頭

第992章 大難臨頭

  從嘉靖三十五年算起,東南絲綢棉紡的繁榮,持續了十三年,中間雖然偶然有波折,也有作坊關門大吉,但是迅速就會被人吃下,甚至織機都捨不得停。 

  誰都知道織出來的不是絲綢,而是銀子,是金子! 

  這一次卻不一樣,作坊倒了,五天的時間,愣是沒有人接手,作坊的織工都傻了,他們到街面上去打聽,一問可不打緊,竟然有好幾個作坊雖然沒倒,卻在暗中裁員。再跑到綢緞行,從五個月之前,綢緞的價格就在下降。 

  最頂級的軟緞從十五兩銀子一匹,跌倒了十二兩,足足低了兩成。 

  比價格更讓人心寒的是銷量,一家綢緞行,十幾間的鋪面,一天之中,只賣了三匹綢緞,賺的錢還不夠房租呢! 

  寒意席捲江南,一股可怕的恐慌,在快速蔓延,甚至遠在幾千里之外的京城,都感到了徹骨的涼意。 

  財政預算,必須大幅度削減! 

  這是唐毅在主持財政會議的時候,開門見山的第一句話。 

  以往大明的財政收入主要分成三塊,田賦佔了大頭兒,足有五成,然後市舶銀佔了三成,剩下的兩成是鹽賦。 

  隆慶三年,經過清丈田畝,田賦收入接近八百萬兩,如果順利的話,明年擴大清丈之後,田賦會超過一千二百萬兩。整體歲入也會超過兩千萬兩,頂得上嘉靖朝五年的收入,朝廷上下,都非常振奮,滿懷著期盼,富國強兵,似乎指日可待。 

  就在上下一片樂觀的情況之下,突然一盆冷水潑頭。 

  戶部尚書張守直聲音低沉,「諸位閣老,同僚,初步核算之後,隆慶三年的市舶司貿易量只有四千七百多萬兩,關稅收入四百三十萬兩,扣除市舶司運營花費,解送京城的市舶銀只有二百八十萬兩!」 

  什麼! 

  頓時所有大員都傻眼了,以往市舶銀最少也有五六百萬兩,一下子折去一半還多,這不是要命嗎? 

  「怎麼會這樣,張大人,市舶司出了什麼問題?」兵部尚書譚綸厲聲說道,經過一年的修整,唐毅許諾兵部要對外作戰,徹底解除邊患,突然說沒錢了,這是怎麼回事? 

  張守直兩手一攤,「譚大人,你懷疑市舶司作假,我也懷疑,可是比對了各種數據,造假的可能性不大,過去的一年之中,來到大明的西夷船隻,足足少了七成。」 

  這個消息比剛才還要嚇人,西夷船隻不來了,他們不想要絲綢了,不買瓷器了?不可能,聽說西夷都吃生肉,如果不喝茶,他們都會消化不良的,活不了幾年——京城的這幫官老爺,對西夷的認識也就這樣淺薄,甚至很多官員還趕不上隆慶對西方的了解。 

  緊挨著七位閣老坐著的胡宗憲開口了,「諸公,近日胡某查閱了不少西夷的情況,西洋列國之中,以西班牙最為強盛,其本土之大,大約有大明的兩三個省,在西夷之中,儼然大國了。」 

  才兩三個省啊,有什麼了不起的,大明一十三個省呢! 

  眾位大臣充滿了鄙夷,可是胡宗憲又說道:「西班牙本土雖然不大,海外屬地,卻是倍於大明,盛產金銀,富不可言!」 

  好些人都倒吸了口冷氣,他們滿以為天下間就大明一處文明之地,其他都是蠻夷,離著大明越遠,就越野蠻,越落後,驟然聽說有一個面積可以和大明相提並論的帝國,都不免心驚肉跳,不可思議。 

  看著滿朝大員的反應,唐毅也是一陣無奈,他不遺餘力,希望讓大明的士人能夠放眼世界,不要總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那些年輕的士人還好,接受能力很強,可是這一幫老的不管說了多少次,他們都當成《山海經》,《西遊記》一類的胡言亂語。 

  直到此刻,有了切身之痛,他們才會驚醒。 

  「西班牙國王勢力強大,擁有上千艘戰艦,號稱無敵艦隊,西夷諸國,無人不懼。西班牙與大明貿易,連年賠錢,金銀流入大明。西班牙朝廷甚是不滿,已經下令嚴禁西班牙的商船,販運大明的貨物,想來市舶司貿易額驟降,就和這個有關係!」 

  胡宗憲介紹完了,大臣們都傻眼了。 

  這可如何是好啊,有人就罵西班牙霸道猖狂,竟敢不買大明的東西,簡直可殺不可留……有人就建議,要派遣一舌辯之士,前往西班牙,痛斥蠻王,責問他為何狗膽包天! 

  別說唐毅了,就連高拱和張居正都扭過臉,不忍直視。 

  且不說人家聽不聽你的,光是到了西方,一去一回,就要一兩年的時間,黃花菜都涼了,頂什麼用。 

  倒是譚綸思索半晌,說道:「諸位大人,西夷的船隻不運輸咱們的貨物,咱們乾脆自己組織船隊出海,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啊!」 

  張守直道:「譚大人,市舶司這些年不斷鼓勵船隊出海,咱們的人也的確到了南洋,印度,中東,非洲等地貿易。不過咱們的遠洋船隊畢竟起步晚,規模小,航海技術也不如人家嫻熟。加之物產豐饒,只要坐在家門口,就有人來買。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再讓他們出海劈波斬浪,沒有幾年的功夫,怕是不成。」 

  他說的還算客氣,人對大海的恐懼和敬畏那是天生的,沒有幾代人,幾十年的功夫,是培養不出海洋精神的。 

  大傢伙商量來,商量去,也拿不出好辦法。 

  趙貞吉沉著臉道:「既然關稅少了,就想辦法節約開支,不就是幾百萬兩銀子的事,把清丈田畝做好了,能補回窟窿。」 

  老夫子說完,卻發現好幾位都愁雲遮頂,更加凄苦了。趙貞吉不解其意,唐毅看了一眼同樣從市舶司調上來戶部右侍郎方逢時。 

  他連忙說道:「啟稟趙閣老,僅僅是幾百萬兩的關稅,問題還不大,麻煩的是幾千萬兩的貿易。試想一下,失去了龐大的海外訂單,東南的作坊商行如何維繫,作坊倒閉,又有多少工匠會失業?十幾年來,海外貿易繁榮,東南遍地作坊,世家大戶,改稻種桑、種棉,這桑樹和棉花可不能吃,沒有了海外收入,就沒法買糧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挨餓受凍,吃不飽飯。東南的繁榮旦夕之間,就會一落千丈,數千萬百姓的生計危在旦夕。朝廷必須撥出一大筆的預算,來應付即將到來的災難,下官以為,眼前的危機,比起黃河決口,幾省大旱,還要嚴重無數倍啊!」 

  經濟危機,對於大明朝的官員來說,絕對是新鮮的名詞,從方逢時的說法來看,的確非常要命,本來好好的生意,怎麼說斷就斷了,斷了也不打緊,怎麼能出這麼大的事情啊? 

  唐毅面色格外嚴峻,「諸公,國難當頭啊!大傢伙暫時回去,集思廣益,好好想想,會出什麼情況,又該如何預防。高閣老,趙閣老,張閣老,你們幾位留下,內閣要拿出一個應對章程。」 

  諸位朝廷大員只能帶著滿肚子惆悵,紛紛告辭離去,七大閣老湊在唐毅的值房,連夜召開緊急會議。 

  在所有的朝臣當中,唯獨楊博眉頭深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馬車到了家門口,老頭子失魂落魄,差點從馬車上摔下來,幸好家丁扶住了他。 

  「老爺,您沒事吧?」 

  楊博抬起頭,看了看昏暗的天空,突然叫了一聲:「有事,要出大事了!」 

  …… 

  楊博,葛守禮,王國光,張四維,包括進京述職的王崇古,幾位晉黨的領軍人物,全數聚在了天官府。 

  楊俊民攙扶著老爹走出來,才一天的功夫,楊博臉色灰白,頭上捂著冰巾,彷彿老了好幾歲。他一屁股坐在圈椅上,喘了好幾口氣。 

  「大傢伙都是自家人,咱們撈乾的吧,眼前這道坎兒,該怎麼過?」 

  是啊,要怎麼過?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王國光最熟悉財務,他思量著說道:「虞坡公,從去年開始,我們就推動毛紡,今年一年,光是在托克托就設置了二十幾處的作坊。織出來的呢絨有兩個銷路,一個是兵部採購,給九邊的兵丁作為軍裝,一個就是出口海外,如今市舶司那邊出了麻煩,海外出口只怕是不成了。」 

  「兵部的單子也別想了。」張四維低聲道:「缺了市舶銀,朝廷拿不出錢採買軍裝,九邊的換裝只怕要押后了。」 

  「啊!」王國光驚訝地張大了嘴巴,「朝廷怎麼可以這樣啊,不能不講信用!」 

  張四維苦笑道:「我在內閣會議提了,結果趙大洲張嘴就罵娘,張居正也說大不了付違約金,總之朝廷必須節約開支,要共體時艱。」 

  王國光差點氣昏過去,違約金才幾個錢,數百萬兩的呢絨,沒了銷路,要留在手裡長毛嗎? 

  「虞坡公,您老人家可要想個辦法啊,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上面了!」 

  楊俊民青著臉,怒道:「什麼都找我爹,當初爭著搶著養羊建作坊,那時候怎麼不見你們讓著一點?」 

  「閉嘴!」楊博一巴掌,把楊俊民扒拉到一邊。 

  「都什麼時候了,還窩裡反,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誰也跑不了!」 

  楊俊民紅著臉道:「爹,是孩兒昏了頭,孩兒不對!」 

  「唉,屋漏偏逢連夜雨啊!」楊博唉聲嘆氣,「當初一窩蜂似的撲上去,這才一年時間,就……罷了,老夫拼著一張老臉不要,我去求唐毅幫忙吧!」說話之間,楊博的眸子縮成一道精芒!(未 完待續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