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之動力帝國> 第十七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十七)

第十七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十七)

  「改裝核潛艇??」 

  這幾年熊偉信越發覺得,事情到了梁遠手裡之後,總是向著無法想象的趨勢發展。 

  「這麼大的事情,小遠怎麼不報備一下呢」 

  熊偉信抬手指了指屋頂。 

  「報廢的東西有什麼好說的,再說收購核潛艇這個建議也不是遠嘉提出來的,這個計劃完全是挪威人搞出來的,劉文岳在Subsea 7公司技術部聽取技術部門的發展報告時,才知道在我們收購之前,挪威方面和蘇聯詢問過相關方面的事宜。」 

  在九十年代初期,隨著深海採油技術的發展,一種水下大型工作站在海洋工程領域被提了出來。 

  一般來說,海上鑽井平台只是解決了勘探鑽探和油田打井的問題,真正的資源開採是個十分龐大的水下生產體系。 

  一個合格的海上油田生產區域包括水下井口、水下採油樹、海底管匯及跨接管、臍帶纜、海底增壓與分離設備、控制監測設備、生產立管等等。 

  水下生產系統開採出的油氣資源,不但原油和天然氣混合在一起,還包涵了極大的水份,在油田開採後期油井出油是含水量往往會突破百分之八十,而工業應用上標準原油的含水量不高於百分之五。 

  哪怕在新世紀全自動分離處理油氣資源的水下處理模塊也沒有徹底成熟,因此類似於超級油輪的複式儲油卸油船(FPSO)就成了技術上唯一的選擇。 

  從水下生產體系開採出來油氣資源,通過FPSO進行原油脫水,天然氣分離之後,經過計量裝置把處理好的原油打入儲油倉,等待穿梭油輪將原油運輸回陸地。 

  海上採油有一點和陸地上類似,就是在油田區域不停的打井,在陸地上這事很簡單一部磕頭機,一段管線直接搞定,在海上這事兒的難度被極大提高。 

  鑽井平台打個洞然後拍拍屁股走了,水下建立井口,鋪設管道,首次油氣分離設備的安裝,各種閥門控制等水下工作都由輔助支援船隻進行施工。 

  單位時間內完成更多的油井,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多的產量和更多的金錢,不過海洋和陸地最大的不同就是季節性多發的颱風給正常生產施工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核潛艇就是這樣走進了海洋工程師的視野。 

  在挪威Subsea 7公司的發展計劃中,打算把漂浮在水面生產體系施工支援船舶體系徹底水下化。 

  水下化的好處除了避免因天氣問題影響施工之外,靠近工作面可以帶來更快的施工速度,更低的施工事故率,更少的耗材,最重要的是能給企業業主帶來更多的利潤。 

  在海上產油井的施工費用多達四萬至六萬元/米,一口油井或氣井的施工費用基本都是億元級別起跳,花掉二三個億打好一口油井是非常普遍的事,而用核潛艇改建的水下工作站在節省施工成本上有著很大的優勢。 

  心裡有鬼的梁遠詳細的和熊偉信說了一遍核潛艇改水下工作站的來龍去脈,先把自己打扮成了一朵無暇的白蓮花。 

  「海洋石油勘探一口井居然要上億元,遠嘉搞海洋石油開採不會賠錢吧?」 

  熊偉信有些擔心的問了一句。 

  此時的國際油價還不到三十美元,而以海洋石油八十年代國際平均的開採成本來看,沒有低於三十二美元的,看起來搞海洋石油開採的都是賠掉褲衩的節奏。 

  在石油天然氣開採領域,每桶原油的成本可分為三大部分,勘探成本,開採成本,開採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以各種設備設施折舊為主。 

  勘探成本是指在資源勘探隊伍在各種玄學的武裝下,對著地球到處打眼鑽洞,蒙對了就發財了,蒙錯了就玩完了。 

  一般來類似殼牌,BP,美孚這類大型石油集團每年的玄學費用都多達百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錢都相當於丟到水裡,只有極少數資金才能發現有商業價值的結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共和國大慶油田的發現史,十一區號稱大鳥萌妹可以自攻自受的自大非酋偷渡歐洲失敗被大美利堅吊起來打,連五彩小蘑菇都被餵了兩顆,不是主角怎麼信玄學都是沒用地。 

  這種情況分攤下來導致了油田的勘探成本居高不下,陸地上每桶石油的價格中有十五至二十美元,海洋上每桶石油的價格中有二十五到三十五美元都是勘探費用的成本核消。 

  原油的生產成本相當於確定油田產量之後,開始上各種設備上各種人員把石油從地底搬運出來,當所有設備,人員就位之後,開始把石油從地底搬運到地面,在完成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費用都是開採費用,這個費用海上比地面略貴一點,在整個九十年代地面開採成本都保持在五美元/桶左右,海上開採成本保持在六美元/桶左右 

  其他成本就是各種開採設備設施的投資折舊,如果以海洋開採為參考,一般來說分攤到中小型油田的儲量上,大致保持在八美元/桶至十二美元,如果分攤在大型或是巨型油田上,很可能下降到一兩美元。 

  如果不考慮已經產生過的投資,單從現金流流入的角度考慮,對於已經投產的油田而言,所謂跌破成本價都是騙人的,只要國際油價高於六美元/桶,只要油田不停產就會有源源不斷利潤到來,這也是後世歐佩克組織逐漸瓦解不在具有號召力,美國頁岩氣,老毛子西伯利亞油田怎麼搞也搞不死的關鍵因素。 

  油田的設備一旦建好,哪怕國際油價跌成二戰之後的歷史最低點九美元一桶,對於擁有油田的產油國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對於梁大仙而言,石油工業中成本非常高的勘探成本只不過是用手指頭在地圖上戳戳畫一個圈而已,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荔灣油氣田的儲量完全可以看成大型油氣田,如果考慮的海洋石油裝備可以隨開採地點便捷的移動,遠嘉在南海開採石油天然氣的成本不會超出十二美元/桶。 

  以目前國際二十七美元/桶的石油價格參考,完全是打著滾的賺。 

  「偉信叔叔,你要是不問我就不說了,給你透露個絕密消息,上個月月底,Subsea 7租賃的地球探索者號鑽井船,在距離香港三百公里左右的南海海域珠江口盆地打出了一口高產氣井,根據Subsea 7發來的報告顯示,在該區域很可能存在一個超大規模的天然氣氣田群。」 

  自從某人嚷嚷著開發南海油氣資源,已經過去了兩年多,圍繞著某人這個大理想連戰爭都打了兩場,眼下終於到了收穫的時節。 

  這兩年遠嘉雖然沒對海洋石油領域進行高強度投資,但持續性的投入一直沒斷過,這次收購挪威Subsea 7水下作業公司之前,雙方已經在海洋石油領域有過合作。 

  當初南沙一仗打完,組織很講究給梁遠丟來了兩塊儲量千萬噸級別的近岸小型油田,這塊小油田的開發方案就是Subsea 7做的。 

  某人收到組織的禮物之後,心懷鬼胎的退掉了一塊開採難度較小的油田,而是選擇把珠江口以南二百至四百公里的所有有譜沒譜的區塊全都划拉到了碗里。 

  當時熊偉信還問過梁遠因由,某人極其裝13的說了句這顆星球的海洋麵積遠遠大於陸地,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干總得有人去提前考慮,不是我就是別人。 

  不過梁遠為了把荔灣氣田名正言順的擺在明面上也費了不少心思,國內的海洋石油施工勘探隊伍壓根就沒有在水深1000米以下海域施工作業的能力,此時具備這種深海作業能力的國家只有英,法,美,蘇,挪威這寥寥幾國,後世海洋工程裝備相當發達的韓國和新加坡暫時都沒離開新手村的範疇。 

  共和國雖然限於技術能力沒辦法開採,但進行地質勘探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梁遠大筆一揮打著看看自己圈的地到底是啥模樣的名義,先租了一艘海洋玄學,啊,是海洋科研考察船對遠嘉圈下來的地塊進行大範圍科考,研究地質構造是否具備儲藏油氣田的特徵。 

  梁遠圈下來的區塊在地理上有個學名,叫做珠江口盆地。 

  廣義的地理位置上,珠江口盆地位於東經113°10』—118°00』、北緯18°30』—23°30』之間,是一塊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400公里的矩形區域,整個盆地面積超過二十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共和國湖南省大小,盆地從屬於南海北部大陸架和陸坡上的一個大型新生代為主的沉積盆地,沉積岩厚度大於10000米。 

  在這麼大的面積上找油田和當年11區開發大慶差不多,基本是大海撈針全靠命,不過梁遠之所以對荔灣油氣田念念不忘,根源在於梁遠準確知道荔灣氣田位於位於南中國海珠江口盆地29/26合同區塊(19°54'43.4「N,115°24'54.4「E,區塊面積約3,965km。 

  當年荔灣投產時,梁遠正在玩模擬飛行,當時有論壇技術大牛打算以共和國的海上油氣田為背景做一個海上任務的MOD,梁遠為了這個MOD做了一些外圍工作,荔灣油氣田的準確經緯度就是那時候記下來的。 

  一般來說盆地構造很容易沉積下煤,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明顯具備生成油氣田的客觀環境。 

  一圈考察下來,為了證明海洋科研考察船存在的價值,交上來的報告自然寫著從地質構造方向考慮珠江盆地具備大規模油氣田生成的物理環境~~~巴拉巴拉~~~一大堆。 

  但真有還是假有,是否具備開採價值就看業主是否氪金驗證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